遗传学未知版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647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0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未知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遗传学未知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遗传学未知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遗传学未知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遗传学未知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学未知版本.docx

《遗传学未知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未知版本.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遗传学未知版本.docx

遗传学未知版本

第一章孟德尔(G.Mendel)遗传因子的概念——假设的生物性状的符号

例题1:

一个AB血型人的母亲不可能是A.AB血型 B.A血型 C.B血型 D.O血型。

(西北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2分)

知识要点:

1.ABO血型由IA、IB、i3个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IA、IB间为共显性关系,IA、i间,IB、i间为完全显性关系。

2.ABO血型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解题思路:

1.根据知识要点1,AB血型的个体必然带有两个共显性的基因,因此其基因型为IAIB

2.根据知识要点2,AB血型的个体的两个共显性基因IA、IB必然分别来自于他的双亲,

即IA、IB两等位基因分别由其双亲产生的配子而来。

AB血型的个体的双亲必然分别带有IA和IB基因,而带有IA或IB基因的个体的血型可能是A型、B型或AB型,但不可能是O型。

标准答案:

为D

解题捷径:

遇到此类习题,可以不用推算,AB血型的个体其双亲不可能是O血型,所以直接选O

血型即可。

例题2: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一定有着相同的表型,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其

表型亦不会相同。

(中山大学1992年考研试题2分)

知识要点:

1.基因型

2.表型

3.外显率

4.表现度

5.遗传异质性

解题思路:

1.根据知识要点1,基因型是指个体的遗传组成;

2.根据知识要点2,表型是指表现出来瘄性状,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或可用物理、佛

学方法测定的;

3.根据知识要点3,外显率是某一显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下)或纯合隐性基因在一个群

体中得以表现的百分比,外显率不是100%,提示相同的基因型可以有不同的表型。

据此可以判断:

题中所说的“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一定有着相同的表型”是不对的。

4.根据知识要点4,表现度是基因在个体中的表现程度,或者说具有同一基因型的个

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由于各自遗传背景的不同,所表现的程度可有显著的差异。

由此也可以判断: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一定有着相同的表型”是错误的。

5.根据知识要点5,遗传异质性是指一种性状可以由多个不同的基因控制。

所以题中

所说的“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其表型亦不会相同”是不正确的。

标准答案:

×

解题捷径:

该题考查的是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涉及的知识点有多个,因为题干由两句话并列组成,

而两句话都是错误的,只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否定其中的一句话,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例题3:

基因型为 AaBbCcDd的个体能形成    种配子,其中含三个显

性基因一个隐性基因的配子的概率为    ,该个体自交得到的种基因型中二纯合二杂合的基因型的概率为    。

(河南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试题)

知识要点:

1.分离律

2.自由组合律

3.配子种类概率

4.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

解题思路:

1.根据知识要点1,生物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要彼此分开;

2.根据知识要点2,生物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之间随机组合;

3.根据知识要点3,配子产生的种类可用2n来计算,其中n为等位基因对数,对任何

一对等位基因来说,配子中出现显性与隐性基因的概率都是1/2,而隐性基因又可以是4个等位基因中的任意一个,所以得到的配子中含有三个显性基因一个隐性基因的概率为C41·(1/2)4,即1/4。

4.根据知识要点4,对任何一对等位基因来说,形成纯合子的概率为1/2,形成杂合子

的概率也是1/2,另外,纯合基因可以是4对等位基因中的任意2个,因此得到二纯合二杂合的基因型的概率是C42·(1/2)4,即3/8。

标准答案:

161/43/8

解题捷径:

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分离律与自由组合律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产生配子种类与基因型

种类与等位基因对数之间有固定的数字关系,可以直接套用公式:

配子种类=2n,基因型种类=3n,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至于多对等位基因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计算,可采用多个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相乘法则结合组合公式来进行计算,而不必繁琐的分枝法进行分析。

例题4:

若具有n对表现独立遗传相对改善差异的两亲本杂交,在完全显性

的情况下,其F2代中表型有种   类型,表现型的分离比例为  。

(中山大学1991年考研试题)

知识要点:

1.表型

2.基因型

3.完全显性

4.子二代表型数

5.性状分离比

解题思路:

1.根据知识要点1,表型是指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根据知识要点2,基因型是指生物体的遗传组成;

3.根据知识要点3,完全显性遗传是指杂合子的性状与显性纯合子的性状完全相同,

所以从表型上看,F2代不同等位基因所决定的性状的分离为3∶1;

4.根据知识要点4,完全显性时,子二代的表型数为2n;

5.根据知识要点5,表现型的分离比为(3+1)n。

标准答案:

2n(3+1)n

解题捷径:

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杂交中基因对数与表型的关系,不必推理,将公式写出即可。

例题5:

假定一个座位上有20个复等位基因,那么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有(

河南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试题)

A.20种 B.210种

C.200种D.190种

知识要点:

1.复等位基因

2.等位基因

3.纯合子

4.杂合子

解题思路:

1.根据知识要点1,在一个群体内,同源染色体的某个相同座位上的等位基因超过2

个以上时,就称作复等位基因;

2.根据知识要点2,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

因,不同的等位基因组合产生不同基因型,包括纯合子与杂合子;

3.根据知识要点3,纯合子是指在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基因

型个体;如果某一座位上有20个复等位基因,则所能形成的纯合子基因型为20个。

4.根据知识要点4,杂合子是指在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

因型个体;如果某一座位上有20个复等位基因,则所能形成的杂合子基因型为C202个,即190个。

标准答案:

210

解题捷径:

复等位基因数量与可能的基因型种类的关系可以用下述公式表示:

N(N-1)/2,其中N

表示复等位基因数目,考生直接套用公式计算即可,不必再去推理。

第二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

例题1:

家鼠有两个隐性性状:

低垂耳和易脱落的尾。

这两个性状是由在3号染色体上的相距6mu的两个基因所决定的。

用正常耳(De)和易脱落尾(ft)家鼠与低垂耳(de)和正常尾(Ft)家鼠杂交,F1代再与低垂耳和易脱落尾的家鼠测交,问在100个测交后代中不同类型家鼠的期望比是多少?

(南开大学2003年考研试题10分)

知识要点:

1.相引相(couplingphase)与相斥相(repulsionphase):

把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而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相或相引组(couplingphase);把甲显性性状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而乙显性性状和甲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或相斥组(repulsionphase);

2.重组频率可以作为两个基因在染色体图上的距离的数量指标,基因在染色体图上的距离简称图距,用图距单位表示。

1%的重组率为一个图距单位(mapunit,mu),1cM=1%的重组率;

3.减数分裂中如果在同源染色体所观察的两个基因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会导致连锁基因间的重组。

解题思路:

要知道测交后代中各种类型的家鼠的期望值,就是要知道F1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本题中亲本使用的是相斥相的亲本,因此F1种亲本型配子的类型是Deft和deFt,根据两个基因的图距是6mu,可以知道F1产生的四种配子及比例分别为Deft,47%;deFt,47%;DeFt,3%;deft,3%。

因此期望值分别为47,47,3,3只,显然比值就应该是47︰47︰3︰3。

标准答案:

47︰47︰3︰3

例题2:

在番茄中,圆形果(O)对长形果(o)显性,单一花序(S)对复状花序(s)显性。

两对基因连锁,图距为20单位。

今以纯合圆形果单一花序植株与长形果复状花序植株杂交,问:

(1)F2中有哪些表现型?

各类型理论百分比为多少?

(2)如希望得到5株纯合圆形果复状花序植株,F2群体至少为多少?

(3)假定这两对基因不连锁,要得到5株纯合圆形果复状花序植株,F2群体数至少为多少?

(上海师范大学2002年考研试题25分)

知识要点:

1.连锁遗传规律:

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是由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控制,具有连锁关系,在形成配子时倾向于连在一起传递;交换型配子是由于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形成的。

因此,在产生的四种配子中,大多数为亲型配子,少数为重组型配子,而且其数目分别相等,均为1:

1。

2.相引相和相斥相概念及区别(同例2)。

3.重组频率和图距的关系(同例2)。

解题思路:

1.根据题意,纯合圆形果单一花序植株基因型为OOSS,与长形果复状花序植株基因型为ooss,二者杂交后F1代基因型为OoSs,两基因为相引相。

2.由于两个基因间图距为20单位,因此F1代产生的配子及比例如下:

配子OSosOsoS

比例40%40%10%10%

自交后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如下:

基因型:

OOSSOoSSOOSsOoSsOOssOossooSSooSsooss

比例:

16%8%8%34%1%8%1%8%16%

因此表现型及比例为:

圆形果单一花序(O_S_)66%圆形果复状花序(O_ss)9%

长形果单一花序(ooS_)9%长形果复状花序(ooss)16%

3.纯合的圆形果复状花序植株的基因型为OOss,该类型植株的理论比应为1%,因此如果要得到5株该基因型的植株,那么群体至少应该有500株。

4.加入这两个基因连锁,那么其关系为自由组合的关系。

F1代产生的配子为四种且比例相同。

基因型为OOss的植株是由两个相同的Os配子结合得到的,因此F2代中OOss基因型个体的理论比例为1/16,要得到5株这样的植株群体至少应为80株。

标准答案:

(1)圆形果单一花序(O_S_)66%圆形果复状花序(O_ss)9%

长形果单一花序(ooS_)9%长形果复状花序(ooss)16%

(2)500

(3)80

例题3:

在果蝇中,有一品系对三个常染色体隐性基因a、b和c是纯合的,但不一定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另一品系对显性野生型等位基因A、B、C是纯合体,把这两个个体交配,用F1雌蝇与隐性纯合雄蝇亲本回交,观察到下列结果:

表型数目

abc211

ABC209

aBc212

AbC208

问:

(1)这两个基因中哪两个是连锁的?

(2)连锁基因间的重组值是多少?

(15分)(中科院遗传所2004年考研试题15分;厦门大学2000年考研试题)

知识要点:

1.组由组合和连锁互换都可以产生重组型的后代,但是两种重组型后代产生的机制是有很大区别的,自由组合产生的重组型后代是染色体间的重组造成的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而连锁互换产生的重组型后代是由于染色体内重组产生的,是由于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造成的基因间的重新组合。

从产生的重组型后代的比例上来说,如果是测交后代,自由组合产生的重组型和亲本型在比例上是一致的,而连锁互换产生的重组型后代远远小于亲本型。

甚至如果两个基因完全连锁的话测交后代类似于一个基因的测交结果。

2.重组值RF=(重组型/亲本型)×100%。

解题思路:

三个基因的杂合体和纯合隐性亲本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一般会有以下可能:

1.三个基因完全连锁,那么测交后代一般只有两种表现型,类似于1对等位基因测交后代表现型;

2.三个基因有两个完全连锁,那么测交后代一般会有4种表现型,类似于2对等位基因测交后代的表现型;

3.三个基因不完全连锁或者三个基因不在同一染色体上,那么测交后代一般会有8种表现型,只不过这两种情况的后代的比例不同。

标准答案:

(1)显然ac是连锁的。

(2)是完全连锁,重组值是0。

解题捷径:

根据测交后代是四种表现型可以判断虽然是三个基因的遗传,但是实际上类似两个基因测交的后代表型数,因此必然有两个基因是完全连锁的,重组值是0。

通过观察发现ac两个基因总是连锁在一起的,因此可以明显判断出ac是完全连锁的。

例题4:

有一果蝇品系对四个不同的隐性基因a、b、c、d是纯合体,aabbccdd与AABBCCDD杂交,其F1雌蝇再与隐性纯合雄蝇回交,产生2000个子代,表型数据如下:

表型数目表型数目

abcd668a+c+69

++++689+b++1

+++d98+b+d76

abc+97ab++1

ab+d5++cd1

++c+5a+++145

a+cd2+bcd143

问:

1)这四个基因之间的重组距离是多少?

画出它们之间的连锁图。

2)第一和第三基因之间的干涉度是多少?

3)第二和第四基因之间的干涉度是多少?

4)三交换的数目与预期值相等吗?

其并发率和干涉度是多少?

(厦门大学1998年考研试题15分)

知识要点:

1.重组频率和图距的关系(见例2)。

2.双交换的发生频率很低,在测交子代中表现出来的数目就很小。

这是判定是否发生双交换的依据。

假如两次交换的发生与否是相互独立的,那么双交换的预期频率应为两个单交换频率的乘积。

如果在某对基因间发生一次交换的条件下,会影响另一对基因间交换的发生,这种现象称为干涉。

干涉的大小通常用并发系数来表示:

干涉=1-并发系数。

解题思路:

这是一个四个基因的连锁分析,F1的雌蝇是四个基因的相引相的杂合体,由于回交的雄蝇是隐性纯合因此回交后代的表现型直接反映F1雌蝇的基因型。

对于基因的重组值的计算和三点测验的方法一样。

根据计算出来的两两基因间的单交换值计算理论双交换值,然后根据与实际双交换的比值计算并发系数和干涉度。

标准答案:

(1)RF(a-b)=436/2000×100%=21.8%

RF(a-c)=300/2000×100%=15%

RF(b-c)=160/2000×100%=8%

RF(c-d)=350/2000×100%=17.5%

RF(b-d)=200/2000×100%=10%

RF(a-d)=630/2000×100%=31.5%

由以上数据可以确定四个基因间的连锁图如下:

a

c

(2)干涉I=1-C(并发系数),第一个基因d和第三个基因c之间的双交换值=5/2000×100%=0.25%。

第一和第三个基因的并发系数C=0.25%/(10%×8%)=0.3

第一个基因d和第三个基因c之间的干涉度为:

I=1-0.3=0.7。

(3)计算同

(2)

(4)三交换产生的表型为d+c+和+b+a

三交换理论的比例为:

10%×8%×15%=0.12%

实际的比例为:

2/2000×100%=0.1%

三交换的并发系数为C=0.83,干涉度为1-0.83=0.17。

例题5:

已知一个连锁图为a10b20c,并发系数为50%,一基因型为abc/ABC个体。

问:

(1)此个体能形成哪几种配子?

比例如何?

(2)自交后代中三个位点上为隐性纯合的个体占多大比例?

(3)自交后代中三个位点上均为杂合的个体占多大比例?

(河南师范大学2001年考研试题15分)

知识要点:

1.如果在二条非姊妹染色单体上分别发生两次单交换,单交换Ⅰ的概率为α,单交换Ⅱ的概率为β,如果这两次交换同时发生(即为双交换),其概率理论上为(α)(β),假设实际测得双交换的概率为γ。

并发系数(coefficidenceofcoincidenceorcoincidence)C为观察到的双交换数除以预期双交换这一比值。

C=γ/(α)(β)这个结果远小于1,也就是说实际发生的双交换比预期发生的概率要小得多,这是由于一次重组事件的发生,干扰了另一次重组事件的发生,这一现象称为染色体的干涉(chromasomalinterference)或称为交叉干涉(chiasmainterference)。

以I来表示。

干涉和并发系数的关系以下式表示:

I=1-C。

解题思路:

首先根据题意知道三个基因是连锁的关系,由于并发系数是50%,因此可知是不完全连锁,所以判断可以产生8种类型的配子。

其次,根据给定的三个基因间的距离可以知道两两基因间的单交换值。

根据单交换值计算理论双交换值。

然后再根据并发系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实际双交换值。

即可确定每种配子的比例。

标准答案:

(1)因为并发系数为50%,因此是不完全干涉,可以产生8种配子。

两个单交换的交换值分别为10%和20%,双交换的交换值为10%×20%×50%=1%。

8种配子的比例为:

ABC35.0%abc35.0%

ABc9.75%abC9.75%

AbC0.5%aBc0.5%

aBC4.75%Abc4.75%

(2)自交后代中三个位点都是隐性纯合的比例为35%×35%=12.25%

(3)自交后代中三个位点均杂合的比例为35%×35%+9.75%×9.75%+0.5%×0.5%+4.75%×4.75%=12.25%+0.95%+0.0025%+0.225%=13.43%

第三章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

例题1:

DNA序列“pAGATTAAGCC”的反向互补序列是______。

(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1分)

知识要点:

1.互补序列是碱基间的互补

2.两条互补序列排列方向相反,但都要从5'端读起

3.核酸的书写规范是磷酸末端在前,羟基端在后

解题思路:

1.根据知识要点1,互补碱基序列为TCTAATTCGG

2.根据知识要点2,反向互补序列是5'GGCTTAATCT3'

3.根据知识要点3,反向互补序列的正确写法应为pGGCTTAATCT

标准答案:

pGGCTTAATCT

解题捷径:

掌握DNA序列的阅读方向和书写规则

例题2:

核酸主要有______和______两种,由于它们的______不同,所以______在

酸性条件下更稳定。

(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每空4分)

知识要点:

1.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种

2.DNA与RNA的区别主要在侧链上,DNA没有羟基,RNA侧链含有羟基

3.羟基呈碱性,与酸容易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解题思路:

1.根据知识要点1,核酸主要有DNA和RNA两种

2.根据知识要点2,DNA与RNA的侧链不同

3.根据知识要点3,DNA因为没有侧链上的羟基,所以在酸性条件下更稳定

标准答案:

DNA、RNA、侧链、DNA

解题捷径:

熟悉DNA和RNA的概念、结构合特性

例题3:

DNA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的,如果放射性全标记的双链DNA分

子在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经两次复制,那么所产生的4个DNA分子其放射性状况如何?

(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2分)

A.两个分子含有放射性    B.全部含有放射性

C.双链中各有一半含有放射性D.所有分子的两条链都没有放射性

知识要点:

1.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新生的互补链与母链构成子代DNA分子

2.一个双链DNA分子经两次复制,产生4个子代分子,其中2个分子含有原来的母链

3.母链是放射性全标记的

解题思路:

1.根据知识要点1,子代分子中会保留一条完整的母链

2.根据知识要点2,两次复制后,一条双链DNA分子产生了4个子代分子,其中2个分子含有原来的模板链

3.根据知识要点3,两个分子中的两条模板链带有放射性标记,也就是这两个分子含有放射性

标准答案

A

解题捷径

DNA复制的特点。

例题4:

关于PCR的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2分)

A.PCR循环包括模板变性、引物退火和核苷酸合成

B.PCR要用热稳定的DNA聚合酶

C.理想的PCR引物要长度和G+C含量都相似

D.PCR反应中需要4种NTP的参与 

知识要点:

1.PCR是DNA的循环复制

2.PCR中酶是热稳定的

3.PCR反应中需要4种dNTP的参与

解题思路:

1.根据知识要点1,排除A

2.根据知识要点2,排除B

3.根据知识要点3,确定答案为D

标准答案:

D

解题捷径:

根据PCR中上下游引物大小一般不一致直接确定答案。

例题5:

写出下列生物在减数分裂II后期的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目:

(1)水稻;

(2)果蝇;(3)拟南芥(2OO2年浙江大学考研试题8分)

知识要点:

1.三个常见物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水稻:

24条,果蝇:

8条,拟南芥:

10条

2.经过减数分裂I后,减数分裂II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

3.减数分裂II后期,着丝点分离,染色体又称作染色单体,和染色单体数目一样

解题思路:

1.根据知识要点1,确定这三个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24,8,10

2.根据知识要点2,确定染色体数目分别为12,4,5

3.根据知识要点3,确定染色单体数目分别为12,4,5

标准答案:

水稻:

12,12;果蝇:

4,4;拟南芥:

5,5

解题捷径:

熟悉模式生物的基因组和减数分裂后期II的特点。

对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直接减半

例题6:

提取一种生物的DNA,经过碱基组成分析,知其A含量为23%,试

问C占多少?

假设MS2RNA噬菌体基因组中A占28%,试问能由此求得C含量吗?

为什么?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1992年考研试题10分)

知识要点:

1.基因组DNA为双链

2.DNA中碱基的配对规律是A与T,G与C

3.DNA中A+C/T+G=1

4.MS2RNA噬菌体是一种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单链RNA。

解题思路:

1.根据知识要点1和2,在该基因双链中A与T的数目相等,G与C的数目相等,A含量为23%,所以T含量也为23%。

2.根据知识要点3,在该基因双链中应该A+C的数目等于T+G的数目,那么G+C含量为1-(23%+23%.=54%,则C的含量为54%/2=27%。

3.根据知识要点4,单链RNA中不存在完整的碱基配对情况,所以不能由A的含量求得C的含量。

标准答案:

C占27%。

对于MS2RNA噬菌体,不能根据A的含量求得C的含量。

解题捷径:

双链DNA中,[A]=[T]、[G]=[C],所以,[C]%=1/2(1-2×[A]%.,而单链DNA或单链RNA中无此规则。

 

第四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例题1:

酵母菌的中性小菌落的线粒体DNA有缺陷,但决定线粒体的核基因是正常的。

分离性型小菌落的线粒体DNA是正常的,但带有一个决定线粒体有缺陷的隐性核基因。

将这样的中性小菌落和分离型小菌落杂交。

问:

二倍体F1表型是什么?

由二倍体细胞产生的子囊孢子发育成的单倍体世代的表型如何?

(浙江大学2000年考研试题10分)

知识要点:

1.酵母菌是单细胞子囊菌,它的生活周期中具有形态上相同的

单倍体和二倍体世代交替。

成熟的二倍体营养细胞可以进行出芽生

殖。

但在某些环境条件下,二倍体细胞会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单倍性

的四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释放出来后长大形成单倍体成体细胞。

 2.酵母菌二倍体细胞的形成是由两个单倍性的子囊孢子相互结

合形成,双方提供等量的核物质和细胞质。

正常的核基因、正常的细胞质基因是显性

3.酵母菌的小菌落类型分为分离性小菌落、中性小菌落、抑制

性小菌落。

分离性小菌落是由于核基因发生了突变,表现为经典的孟德尔式遗传,与野生型大菌落杂交形成的二倍体细胞为正常的,二倍体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