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长亭送别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631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厢记长亭送别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厢记长亭送别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厢记长亭送别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厢记长亭送别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厢记长亭送别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厢记长亭送别教案.docx

《西厢记长亭送别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厢记长亭送别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厢记长亭送别教案.docx

西厢记长亭送别教案

美丽语文生命语文

《西厢记•长亭送别》创新教学设计

课题:

枫叶尖上一滴情人的泪

——《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

一教材分析

《西厢记•长亭送别》是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版)第三册第七单元其中一篇选学课文。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古典戏曲的脚本。

文本所展现的精华所在就是美,美在人物唱词的婉转清丽、绕梁诗韵;美在故事主人公之间纯粹、唯美的爱情故事;美在民族特色的戏曲展示形式。

设计时,我把重点放在文本本身所蕴涵着的人文之美,引领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透过美丽的越剧对文本直观的演绎,挖掘当时社会形势,分析男女主人公对爱情不同形式的执着,以及执着后面相同的社会背景。

让学生理解生命爱情的美好,理解坚持和执着对于生命的意义。

对于文本中出现的“老夫人”这个人物,采取反向的理解,设身处地的考虑,追究她的思想的成因,矛头直指当时社会,而不停留在一个人物身上,从而去思考“宽容”对于整个社会进程的意义。

于是,引领学生在美好的人文情感中体验美丽的语文,通过文本和人文亲密结合,引领学生感受生命的语文。

二设计理念

1创设美丽的语文课堂:

语文是中学里最主要的文学艺术的教学,文学是美丽的,尤其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

解读语文,就是享受美丽。

所以,本堂课中展示了江南美丽越剧对《西厢记》的唯美解读;朗读和思考问题时,都设置了淡雅的背景音乐;甚至连PPT的图片都时精心选择的。

与此同时,生命当中爱情的美丽也被一再的强调。

从形式到内容,凸现一个特点,语文应当时美丽的语文。

2创设幸福的生命课堂:

语文不仅仅是工具性学科,而且还承载着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

解读语文,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解读生命。

教学设计时精心设置读、听、说、思、演、写等学习形式,引领学生沐浴在幸福美好的情感中,使课堂弥漫着浓郁的生命气息。

所以在本堂课中,通过文本中有美的唱词,解读各位人物对生命、对生命中的爱情所持有的态度。

由小及大,通过几个人物所组成的一个舞台社会的分析,理解思考个人生命和社会生命中,“宽容”对个人幸福、社会进步所具有的意义。

3创设情感解读的语文课堂:

文字是一种心情的展现,在职高的语文教学中塑人的意义大于语言技巧的加强。

所以,文本解读应该是对主人公、作者和读者之间各自情感的分析。

三学习者分析

1职高语文教材中,戏曲文学就这样一个单元,无论是戏曲还是中外有名的话剧,和他们的距离都比较远,比较陌生。

而且对于剧本的解读,他们习惯了通过文字分析,对于戏曲缺少最形象的最直观的认识。

2语文课由于长期处于工具性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认为语文课是比较枯燥的,一般形式的朗读、一般意义的分析都没有什么意义,他们需要另外一种直接关乎他们生命意义的语文课堂和课文解读。

3高中的学生正处于花季一般的年龄,爱情对于他们的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所以在课文解读的点上,投其所好,专题名为《枫叶尖上一滴情人的泪》,不仅能吸引他们的眼光,而且也能引导他们正确的处理人生当中即将到来的爱情。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文章中国古典戏曲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

解读莺莺、张生、崔夫人三人对这场爱情的不同态度,理解莺莺的离愁别恨和她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学生正确的爱情观,体会“宽容”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五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崔莺莺这个人物离愁别恨的解读,明确爱情的美丽,坚持与执着对与爱情的意义;通过落后的社会对于爱情的破坏,明白“宽容”对于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的意义,树立学生“宽容”的意识。

设计意图:

崔莺莺身上,对爱情的自由追求对当时社会来说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意识,应当被肯定,而这种思想和行为却不被她的母亲接受,也就是宽容,才导致了崔莺莺的离愁别恨。

在这个层面上的解读,我们可以从学生喜欢的“爱情”话题不知不觉的拓展到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解读和认识。

做这样的处理,基于语文一贯的典型形象的分析,又高于一般技巧的训练。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拓宽了学生的视角,提升了学生思维空间。

六教学结构

围绕“‘宽容’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这个主题展开,设置安排四个教学步骤:

设情——激情——悟情——移情,感受语文的美丽和魅力。

站在生命的高度,整体构建“生命课堂”的教学结构。

七教学方法

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情境学习等师生多种互动中,创设主题整合型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情感体验教学法。

结合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尝试运用了“视频展示法”、“问题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八课时安排

一课时

九教学流程

(一)、设情——创设氛围、驱动任务

此处设计紧扣文章的“离别”和戏曲,将美丽的语文课堂以视听的感觉呈现,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伤感的画面,伤感的音乐,为学生解读文本的情感体验蓄势。

导语设计:

教学环节

授课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①《西厢记》选段《落红阵阵》,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古典戏曲,所以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们先去领略一下浙江的地方戏曲:

越剧!

②崔莺莺,一位在封建制度下追求自己爱情而舍弃了自己生命的女子。

刚才看到的是她思恋张生时的一段唱。

在如泣如述的语言当中,你感到了:

“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离别总是很伤心的尤其是对女子而言,一离别就伤心,一伤心就落泪。

那么现在我们要去看一下崔莺莺与张生的离别,她现在正在秋天的长亭上,与她的情人离别,满山的红叶中闪动着她伤心的泪滴。

2播放越剧

 

1播放越剧视频《西厢记夜听琴》

 

②打开课题:

长亭送别之枫叶尖上一滴情人的泪。

③问:

这是谁的一滴的眼泪?

④打开副标题:

探究崔莺莺的离愁别恨。

2欣赏

 

1学生欣赏

 

②答:

崔莺莺

营造优美的课堂前奏,将一个为情所困的崔莺莺形象初步展现出来,为课文导入打下一个基础。

直观感受戏曲的魅力

 

明确我们这堂课是一个专题赏析课,点明赏析的目标。

 

明确我们主要是以探究的方式来展开这堂课。

(目标学习法)

(二)、激情——片段朗读、聚焦热点

此处设计,主要是通过三个段落的欣赏,来分析崔莺莺的人物形象,为课文主题目标的解决树立第一个里程碑。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授课

一熟悉课文

 

二【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过渡:

这一滴眼泪还在崔莺莺的心头,我们现在接着往下看,崔莺莺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了没有,到底是什么样苦涩的感情让这样一滴眼泪徘徊在心头的眼泪终于落下来了呢?

 

三【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过渡:

当然埋怨母亲绝对不是离别的高潮,那么我们去看看离别的高潮,看看是什么让崔莺莺落下了眼泪呢?

 

四【四煞】这忧愁诉与谁?

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1要求学生找出文本中含有“泪”的唱段

 

2最后圈定:

[端正好]、[朝天子]、[四煞]

3范读,并提问:

作者这里描写了哪些景物。

4、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

凄清、萧瑟。

 

5问:

王国维说:

“一切情语皆景语”这一曲当中除了景物以外那一个字印证了这些景物、当中的确有着崔莺莺的离愁?

 

6打开背景音乐

 

7问;在这一个曲子里我们分明听到了崔莺莺对谁的埋怨,埋怨什么呢?

8师问:

崔夫人拆开崔莺莺和张生的理由是什么呢?

9师问:

是母亲拆开了这对有情人,她埋怨母亲的无理,那么这时这一滴眼泪落下来了没有呢

 

10打开幻灯片和背景音乐

11师问:

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12师问:

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3师问:

即使是离别好象也不应当有这样夸张的眼泪,但是崔莺莺有,所以我想她的内心不仅仅是伤心或许还有一些害怕什么的,你说呢?

1浏览全文,寻找课文中含有“泪”的唱段

2学生朗读相关段落。

 

3:

学生答: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北燕、霜林。

4析这些景物的特点:

碧云天——冷色调,一种凄清的寒冷。

黄花地——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李清照)

西风——瑟瑟秋风

霜林——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5生答:

泪。

泪在这里是伤感的化身。

也同样印证了我们刚才的分析准确无误。

 

6一个学生朗读

 

7生答:

A埋怨崔夫人

B“拆鸳鸯在两下里”

 

8生答:

相府三代不招白衣婿,封建门第观念。

 

9生答:

没有,这时候还没有到达离别的高潮,而且此时母亲也在身边,她也不想让她的母亲看到自己软弱的表现。

所以这一滴眼泪没有掉下来。

 

10学生齐读

 

11生答:

对张生别后的相思之情。

12生答:

夸张。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13生答: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怕你停妻再娶妻”

“此一节君需记,若见了那异乡花

此处设计,为课文分析奠定一个基础。

课文美读,在美化语文课堂的同时,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师生合作完成。

此处设计主要是为了完成两个目的,一是情景交融,二是点明崔莺莺的离愁。

 

点明探究主题,为过渡服务

 

模拟人物情感,培养学生体悟情感的能力。

 

此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崔莺莺情感产生的一个背景。

 

通过夸张修辞的分析,体悟到崔莺莺心头的愁和恨额深刻。

此处设计再次强调封建社会的另外一个实质:

男权社会。

 

(幻灯片和背景音乐,范读和朗读,构建美丽语文)

(三)、悟情——整合分析、原因探究(分钟)

这是切题的关键情节,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释放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用至真至纯的心灵感悟造成崔莺莺落泪的最终的社会原因。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授课

一随着崔莺莺这一滴眼泪缓缓地而又激情满怀地凋零。

透过这颗荧荧的泪珠,我们看到,崔莺莺对崔夫人逼张生去取功名的埋怨,对张生你休却金榜无名誓不归的的叮咛。

1师问:

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功名的态度?

 

2师问:

在崔莺莺的眼睛里面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1生答:

“蝇头微利,蜗角虚名。

 

2明确:

是爱情。

这是一种人性化的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非常先进的一种思想,而这样的思想却被崔夫人的老思想压抑了。

此处设计主要点明,在当时社会,崔莺莺的爱情其实相当于一种先进思想,她受到的是社会的压抑。

尽管,崔有自由,叛逆的性格,但是结果还并不理想。

于是,把矛头引向先进和落后之间的一种较量。

(四)移情——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此处设计,基于爱情,源于社会,而问题探讨却涉及到关于社会的发展的问题。

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序提升,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视角。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授课

 

小结

一关于“宽容”

 

同学们,我们的课就要结束了。

在结束之前我送大家一首歌,弘一法师的《送别》,在优美的旋律中你回味一下王崔莺莺离别时分的那一滴眼泪,随着虚空的国画去思考我们生活中,蜗牛社会中什么地方需要宽容。

1师问:

“追求爱情”这种思想在王实甫的时代应当是一种新思想。

但被崔夫人的“门第观”、“功名观”这样的传统思想压抑。

有人说过,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的,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崔夫人宽容一下崔莺莺的所作所为,那么故事的结局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2归结到“宽容”

 

1播放水墨风格的《送别》

1学生众说纷纭

 

1学生思考,遥想社会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感悟社会生活的能力。

 

(探究社会成因,思考生命的意义,个人对社会的意义。

营造生命课堂)

十教学反思

整一堂课里,在美丽的图片和音乐中,学生情感饱满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较顺利。

相信美丽的语文,对生命的思考,语文课堂也不会枯燥。

职高语文,应该走出简单的技能传授,简单划一的模式,这样才会有所效果。

当然,由于初次整合,一些勾连还有些牵强。

这堂课的教学中,德育渗透占了相当部分,我觉得在职业高中的的语文教学当中这也是未尝不可的一种尝试。

(2007/12/04)

 

THANKS!

!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