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576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docx

《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docx

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玉溪二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元素A、B、C、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的原子序数比B的原子序数大1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的元素,与C位于同一周期

C.B的原子与D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的元素,与B位于同一主族

2.在原子中,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B.原子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C.质子数>中子数D.原子序数=中子数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7个横行,也是7个周期

B.有18个纵行,也是18个族

C.短周期就是所含元素种数较少的周期

D.0族元素的化合价只有0

4.如果n为第ⅡA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原子序数为(n+1)的元素可能位于(  )

A.ⅢA或ⅢBB.ⅣAC.ⅠBD.ⅠA

5.已知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族

B.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ⅠA族

C.该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D.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6.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元素包含锂、钠、钾、铷、铯、钫

B.第ⅠA族的元素都是碱金属元素

C.碱金属元素都是第ⅠA族的元素

D.钫属于放射性元素

7.下列关于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R2O(R指碱金属)

B.它们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碱

C.所形成的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原子序数递增依次减弱

D.碱金属中密度最小、熔点最高的是锂

8.关于氟、氯、溴、碘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

B.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C.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D.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依次减弱

9.在下列元素中,与氢气反应最剧烈的是(  )

A.氟B.氯C.溴D.碘

10.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对砹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氢气化合的能力:

At2>I2

B.砹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C.砹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

D.砹能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氯

11.一个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不含中子。

当1个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它不会变成(  )

A.质子B.原子核C.阳离子D.阴离子

12.医学界通过用14C标记的C60发现一种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它可以通过断裂DNA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AIDS)。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4C与12C的性质完全不同

B.14C与14N含有的中子数相同

C.14C60与12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D.14C与12C、13C互为同位素

13.前不久,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三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是

Hf,下列关于

Hf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72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3

C.该核素的中子数为72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5

14.氯只有35Cl和37Cl两种稳定同位素,它们在氯气中的原子个数之比35Cl∶37Cl为3∶1,则相对分子质量为70、72、74的氯气分子数之比可能是(  )

A.5∶2∶3B.5∶2∶2

C.9∶3∶1D.9∶3∶2

15.A、B两种原子,A的M电子层比B的M电子层少3个电子,B的L电子层电子数恰为A的L电子层电子数的2倍。

A和B分别是(  )

A.硅原子和钠原子B.硼原子和氦原子

C.氯原子和碳原子D.碳原子和铝原子

16.甲、乙两元素原子的第2层电子数都是其他层电子总数的2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与乙处于同一周期B.甲与乙处于同一主族

C.甲与乙指的是碳和铝D.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是偶数

17.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带有电荷B.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它们都具有稳定结构D.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

18.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9.下列变化过程吸收能量的是(  )

A.H+H―→H2B.H+Cl―→HCl

C.H2―→H+HD.C+O2―→CO2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取决于成键放出的能量与断键吸收的能量的相对大小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一定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能相同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李宁点燃鸟巢主火炬时达到高潮。

奥运火炬采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

3CO2+4H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火炬燃烧时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

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会释放热量

C.1molC3H8和5mol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3molCO2和4mol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丙烷完全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无污染,丙烷为环保型燃料

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B.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C.火力发电是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火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3.下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逐渐溶解

B.烧杯中溶液逐渐呈蓝色

C.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D.锌为正极,铜为负极

24.关于化学电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学电源是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设计的

B.在干电池中,碳棒只起导电作用,并不参加化学反应

C.镍镉电池不能随意丢弃的主要原因是镍、镉的资源有限,价格昂贵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型化学电源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锰干电池是二次电池

B.铜片、锌片、导线和番茄组成的水果电池,锌片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铅蓄电池的放电过程,从能量转换形式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负极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来表示

B.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时间内、同一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的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通常由时间单位和物质的量的单位决定

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变小,故用反应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负值

27.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B.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

C.MnO2可以作H2O2、KClO3分解的催化剂

D.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28.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

甲:

C(s)+H2O(g)

CO(g)+H2(g)

乙:

CO(g)+H2O(g)

CO2(g)+H2(g)

下列状态中能表明甲、乙容器内的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密度不变B.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C.各气体组成浓度相等D.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

29.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1·s-1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1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Z(g)

30.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浓度都为1.0mol·L-1的两种气体X2和Y2,反应生成气体Z。

10min后,测得X2、Z的浓度分别为0.4mol·L-1、0.6mol·L-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

A.X2+2Y2

2XY2B.3X2+Y2

2X3Y

C.2X2+Y2

2X2YD.X2+3Y2

2XY3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4题,共55分)

31.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的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B元素是,C元素是(用元素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5)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6)H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2.证明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查)。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

 

3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试根据表中的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①、②中铝所作的电极(指正极或负极)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实验③中铝为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墨为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④中铝作负极还是正极?

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铝在原电池中作正极或负极的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为了清理路面积雪,人们常使用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molXY2含有54mol电子。

(1)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______,该物质中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电子式是__________。

(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Y相邻,则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D与E能形成一种结构类似于CO2的三原子分子,且每个原子均达到了8e-稳定结构,该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填“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

(3)W是与D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Z是第三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的单质在W的常见单质中反应时有两种产物:

不加热时生成________,其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加热时生成________,其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析题图可知,B是第一周期的最后一种元素,C是第二周期的第一种元素,则C的原子序数比B的原子序数大1,A项正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为3~10,则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与C位于同一周期,B项正确;B是2号元素,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层,2个电子,D是12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项正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的元素是10号元素,也是第二周期的最后一种元素,与B同族,但该族是0族而不是主族,D项不正确。

2.【答案】A

【解析】元素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的相对大小不定,二者可以相等(如氘),可以不等(如氕的质子数大于中子数,氚的质子数小于中子数)。

3.【答案】A

【解析】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它们分为16个族,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有2种元素,第二、三周期各有8种元素,第四、五周期各有18种元素,第六、七周期各有32种元素,由此看来,短周期就是所含元素种数较少的周期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说短周期是指一至三周期。

通常情况下,各种0族元素都很难与其他元素化合,但并不是所有的0族元素都没有化合物,有化合物的0族元素的化合价不是0。

4.【答案】A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二、三周期的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相邻,其原子序数相差1;第四、五、六、七周期的第ⅡA族与第ⅢB族相邻,其原子序数相差1;所以原子序数为(n+1)的元素位于第ⅢA或第ⅢB族。

5.【答案】C

【解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的核电荷数(或原子序数)为10,为氖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0族,是一种稀有气体元素。

6.【答案】B

【解析】碱金属元素包含锂、钠、钾、铷、铯、钫,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ⅠA族,但第ⅠA族中的氢元素,不属于碱金属元素;钫属于放射性元素。

7.【答案】A

【解析】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锂,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其它碱金属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更为复杂的氧化物;碱金属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强碱和氢气;碱金属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小),熔点逐渐降低(锂的熔点最高),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其阳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8.【答案】C

【解析】氟、氯、溴、碘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个电子;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它们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或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9.【答案】A

【解析】氟原子半径最小,得电子能力最强,与氢气反应最剧烈。

10.【答案】C

【解析】卤素原子最外层上都有7个电子,随着卤素原子序数的依次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其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能力依次减弱,砹不能从氯化钠溶液中将活泼的氯元素置换出来。

随着卤素单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其熔点、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颜色逐渐加深,单质碘为紫黑色固体,砹不可能为白色固体。

11.【答案】D

【解析】氢原子失去电子变为氢离子(阳离子),该氢离子即为质子,不可能为阴离子。

12.【答案】D

【解析】12C、13C与14C为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其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它们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14N与14C质量数相同,但质子数不同,其中子数不同;14C60和12C60是碳元素的同种单质,不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13.【答案】A

【解析】

Hf中质子数=原子序数=72,由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其中子数=185-72=113。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根据该元素各种同位素原子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出的平均值,所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可能为185。

14.【答案】D

【解析】设相对分子质量为70、72、74的氯分子个数分别为X、Y、Z,则35Cl原子个数为2X+Y,37Cl原子原子个数为Y+2Z,

由题意可知,(2X+Y)∶(Y+2Z)=3∶1,即X=Y+3Z,满足此关系就可。

将选项A中的X=5、Y=2、Z=3带入关系式X=Y+3Z,可知该式子不成立;

将选项B中的X=5、Y=2、Z=2带入关系式X=Y+3Z,可知该式子不成立;

将选项C中的X=9、Y=3、Z=1带入关系式X=Y+3Z,可知该式子不成立;

将选项D中的X=9、Y=3、Z=2带入关系式X=Y+3Z,可知该式子成立。

15.【答案】D

【解析】设x、y分别为A的L层和M层的电子数,则B的L层和M层的电子数分别为2x、y+3。

由于B的M层上有电子,其L层肯定充满电子,2x=8,x=4。

由于A的L层未充满电子,其M层无电子,y=0。

A、B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6、13,是碳原子和铝原子。

16.【答案】D

【解析】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其它层电子总数2倍的元素为碳元素(2,4)和镁元素(2,8,2)。

17.【答案】C

【解析】分析比较三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所以它们都具有稳定结构;又知它们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所以它们的元素种类不同,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也不相同;

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氖原子。

18.【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表现为有新物质生成,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在反应前后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19.【答案】C

【解析】选项A、B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选项C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选项D中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

20.【答案】A

【解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E1)与生成物的总能量(E2)之间的关系为:

E1>E2,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

E1<E2,化学反应为吸收反应。

21.【答案】A

【解析】火炬燃烧时不仅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还有化学能与光能的转化;丙烷燃烧为放热反应,参加反应的丙烷与氧气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具有的总能量;丙烷完全燃烧时的产物为二氧化碳与水,对环境无污染,为环保型燃料。

22.【答案】D

【解析】火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然后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3.【答案】A

【解析】在铜锌原电池中,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锌为负极、铜为正极。

负极锌失去电子不断溶解,在外电路中电子由锌电极流向铜电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铜表面得到电子被还原,有氢气产生,铜电极保持不变,溶液中不存在铜离子,不能使溶液呈蓝色。

24.【答案】C

【解析】镍镉电池不能随意丢弃的主要原因是镍、镉属于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25.【答案】C

【解析】锌锰干电池为一次电池,故A错;水果电池中,锌片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原电池在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故D错;铅蓄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26.【答案】B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来表示,其单位通常由时间单位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决定;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无论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反应速率都取正值。

27.【答案】A

【解析】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并不能使互不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28.【答案】D

【解析】①基本规律: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或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浓度等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浓度不一定相等)。

②甲为有固体参加的气体反应,在定容密闭容器内,混合气体的质量、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③乙为体积不变的气体反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混合气体的质量、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都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④若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反应吸收的热量与放出的热量相同,说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9.【答案】C

【解析】v(Z)=

=0.079mol·L-1·s-1;

Δc(X)=

=0.395mol·L-1;

反应开始到10s时,Y减少的物质的量为0.79mol,其转化率为79.0%;

X、Y、Z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79mol∶0.79mol∶1.58mol=1∶1∶2,

化学方程式为X(g)+Y(g)

2Z(g)。

30.【答案】C

【解析】气体X2和Z浓度变化之比为(1.0mol·L-1-0.4mol·L-1)∶0.6mol·L-1=1∶1,即气体X2和Z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31.【答案】

(1)K C1 S 

(2)HCl (3)F2 (4)H2S(5)H2O2(或PH3) (6)C2H6

【解析】含有18个电子的正一价阳离子A+为K+;

含有18个电子的负一价阴离子B-为C1-;

含有18个电子的负二价阴离子C2-为S2-;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有18个电子的双原子分子D为HC1;

含有18个电子且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E为F2;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有18个电子的三原子分子F为H2S;

含有18个电子的四原子分子G为H2O2或PH3;

含有18个电子的八原子分子H为C2H6。

32.【答案】

(1)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2)Cl2+2Br-===Br2+2Cl-

(3)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

静止后四氯化碳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4)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氯气,排除氯气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5)增大 减弱

【解析】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可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碘强;将含有单质溴的溶液加入碘化钾溶液(含四氯化碳)中,振荡、静止后,四氯化碳层为紫红色,可说明单质溴的氧化性比碘强。

33.【答案】

(1)不相同

(2)负 2Al-6e-===2Al3+ 正 6H++6e-===3H2↑ 2Al+6H+===2Al3++3H2↑

(3)负极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Al-3e-+4OH-===AlO

+2H2O

(4)另一个电极材料的活动性和电解质溶液

【解析】实验①中镁比铝活泼,镁作原电池的负极,铝作原电池的正极,电流表指针偏向铝;实验②中铝比铜活泼,铝作原电池的负极,铜作原电池的正极,电流表指针偏向铜;实验③中铝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铝为负极,石墨为正极,电流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