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大姚二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2255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二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二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二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二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二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二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二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楚雄州大姚二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二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二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大姚二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2.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交回;3。

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下图阴影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统辖区。

据此判断,中共在这一局势下()

A.号召实现全民族抗战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重点开展工业化建设

2.我们的许多节日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下列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关的是()

①端午节②青年节③建军节④国庆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决策是()

A.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B.主张加强地方政权的建设,撤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C.第一次把“依法治国”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

D.主张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17年9月14—21日八天内,皇帝平均每天要处理411件政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后来明成祖朱棣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中朝B.设立丞相

C.设立内阁D.设立军机处

5.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与该转型描述相符的是()

A.“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

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

C.“设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D.“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

6.春秋242年,列国聘问盟会450次,鲁君朝周王仅3次,鲁大夫聘周仅4次。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的问题是()

A.分封制遭到破坏B.宗法制崩溃

C.郡县制形成D.世官制瓦解

7.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8.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

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

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

B.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

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9.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10.秦始皇任用三公的标准是“贤”和“能”,而不是“亲”和“贵”的重要意义是()

A.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彻底否定了世卿世禄制度D.加强了中央集权

11.新时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是()

A.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

B.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C.民间团体会谈达成的有关共识

D.2002年“十六大”郑重声明

12.“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由此可知,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

B.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13.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提出了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

“和平鸽”战略的基本结构是:

“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大洋洲和非洲国家,联合国是“和平鸽”的头部。

“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图所示。

以上材料能说明(  )

①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②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③中国正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④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③④

14.康熙说:

“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康熙帝为此设南书房,雍正帝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军机处。

由此可见,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是(  )

A.国家统一的需要B.政令统一的需要

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D.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15.学者胡适曾说:

“我们应该决心求学;天塌下来,我们还是要求学。

如果实在忍不住,尽可个人行动;手枪,炸弹,秘密组织,都可以,但不可再罢课。

……倘要行动则可个人行动,而不必靠群众汪洋来掩饰自己的怯懦。

”胡适的中心观点是()

A.国共两党推动的国民大革命实难救国

B.个体的选择不能以正义之名绑架大众

C.只有采用暴力才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务实的“实业救国”论才是理性爱国

16.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用图示法标注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史。

其中“伟大转折”的历史事件应是()

A.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7.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

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

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

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

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

该笑话讽刺了()

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B.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

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

D.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

18.近代中国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件,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②五四运动③黄海海战④国民大革命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D.③②④①

19.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

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

“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

”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

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战争的性质B.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

C.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D.民族立场

20.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事件发生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①九一八事变②七七事变③一·二八事变④华北事变⑤八一三事变

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④⑤①

C.①③④②⑤D.③①④②⑤

21.中新网2009年8月4日电,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

逾八成受访台湾民众不反对胡锦涛与马英九会面,其中72%的民众希望在马英九本届任期内举行,30%的民众希望胡锦涛能来台湾。

促使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①两岸之间人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多

②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

③国共两党交往的不断增多

④“一国两制”在台湾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22.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

“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

”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

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23.“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

”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法宝”核心的是(  )

A.在边疆设立军镇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和官员之间相互牵制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24.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

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

导致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B.唐朝城市管理非常严格

C.北宋采取“制钱谷”措施D.宋代城市经济发展迅速

25.2015年香港、澳门特首赴京述职时,会场座位安排同以往有很大不同,由以往“并排”会谈式改为国家领导人主持会议的形式。

下列对此次座位调整的热议,你认为最接近本意的是()

A.克服随意,突出述职的严肃性

B.创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C.港、澳地区法律地位有所下降

D.规范细节,落实双方宪制关系

26.毛泽东说: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开天辟地”主要是指()

A.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B.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C.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D.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新型政党的领导

27.“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若不从此严起,彼正欲卖烟者为之源源接济,安肯破获以断来路?

是以开馆应拟绞罪,律例早有明条,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几使例同虚设,其为包庇可知”(1838年9月林则徐奏折)。

由此可见,林则徐认为禁烟的关键是(  )

A.禁止吸食B.整顿吏治

C.严惩贩卖D.断绝外贸

28.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苏联的严重挑战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9.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

这说明()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30.太平天国后期,在洪仁玕呈送给洪秀全的《资政新篇》稿本中,洪秀全共写下31条批语,除4条有所保留外,其余都写上“是”或“此策是也”。

由此可以推断()

A.洪秀全的施政纲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B.《资政新篇》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

C.太平天国的命运将因此由衰转盛

D.洪秀全希望通过新政策挽救统治危机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950年美国人的演说

材料二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度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问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在当时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来应对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活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什么变化其原因主要是什么同时期中国外交取得了什么成就。

 

32.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评价问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两则条约内容的最大不同之处。

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5年,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620多亿美元,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

——摘自《XX百科·日本侵华战争(词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态的角度概述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严重破坏。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为什么将9月3日确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举行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

 

33.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和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

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体现了怎样的目的?

(2)图二是否可以说明图一的纲领得以贯彻实施?

(3)据材料二,归纳洪仁玕对外态度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上图阴影部分是东北一带,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统辖区,而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2.【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依据所学,①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②是纪念五四运动;③是纪念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④是纪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所以应选C。

3.【答案】A

【解析】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是在1982年,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故A项正确;B是经济措施;C是1997年;D属于民主党派政治。

4.【答案】C

【解析】为减轻皇帝沉重的政务,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故选C。

5.【答案】A

【解析】题干中“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的这次社会政治转型应该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A中“兼并天下”是指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皇帝之号”是指建立了皇帝制度,“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是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正好符合上述时间,据此可以得出A符合题意。

B发生在北宋,C发生在元朝,D发生在明朝,均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故排除B、C、D。

6.【答案】A

【解析】题干涉及到“周王”、“鲁君”、“鲁大夫”,体现了分封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周天子仅仅被拜见四次,而列国相约盟会居然高达数百次,说明了周天子地位的下降,分封制的崩溃,故A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北宋的官员多,但实权少,人浮于事,这主要是北宋分割事权,强化中央集权导致的,因此选C项。

A项是C项造成的,容易误选。

B和D不符合题意。

8.【答案】B

【解析】材料“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这反映了当时群众民主意识的淡薄和民主政治的脆弱性。

所以答案选B。

9.【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而解放战争的领导阶级则是无产阶级,所以A错误;国民革命的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不一致,故排除B;三个革命的革命对象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但是革命的领导不一致,故排除掉D;三个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所以C正确。

10.【答案】C

【解析】三公是中央官制,A、D两项涉及的是地方官制,排除;B不符合题意;依据“亲”和“贵”任用官员指的是“世卿世禄”制度,是周代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秦始皇打破了这一制度,故答案选C。

11.【答案】A

【解析】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故选A。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知,争取世界和平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提前,中国外交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本题选B。

13.【答案】D

【解析】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并未改变,材料中的信息也未体现出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因此答案为D。

14.【答案】C

【解析】康熙帝的话明确体现了加强君主专制的要求,雍正设置军机处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5.【答案】B

【解析】题干中“倘要行动则可个人行动,而不必靠群众汪洋来掩饰自己的怯懦”表达了胡适强调学生要行动必须是个人行为,不应该依靠群众,所以选B。

16.【答案】D

【解析】从图片中的曲线图可以发现伟大的转折指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7.【答案】D

【解析】庚子年是指1900年,当时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熊掌代表中国,“日本公使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说明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而日本贪欲最强烈,因为其它国家只用刀叉,而日本用手去抓“熊掌”。

18.【答案】B

【解析】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发生于1895年,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7年,故选B。

19.【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蒋介石坚持抗战的决心,从“洒满吾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可看出这与他的民族立场相关,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也可看出,故本题选D。

A、B、C不完全准确。

20.【答案】C

【解析】①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②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③一·二八事变发生在1932年1月,④华北事变发生在1935年,⑤八一三事变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

21.【答案】C

【解析】随着时间的发展,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两岸人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加,国共两党的交往不断增加,故①②③正确;“一国两制”是大陆提出的祖国统一的主张,在台湾还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故④错误。

所以答案选C。

2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苏州、杭州、沙市、重庆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所以C符合题意。

23.【答案】B

【解析】从“防范”“制约”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法宝”的核心是通过各个部门、官员之间的相互牵制来防患于未然,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是B项。

A项是唐朝实行的;C、D两项是“法宝”的具体体现。

24.【答案】C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唐代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宽广宏伟,而宋代以降,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北宋采取“制钱谷”措施,过度集权中央,因此选C。

A、B、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2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以往“并排”会谈式改为国家领导人主持会议的形式体现了规范细节,落实双方宪制关系。

所以答案选D。

26.【答案】D

【解析】本中国共产党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政党,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仅代表中国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2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几使例同虚设,其为包庇可知”说明政治腐败是鸦片屡禁不绝的主要原因,故应该整顿吏治。

2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苏联的严重挑战。

所以答案选A。

29.【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在外交上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故C项正确。

A、B项说法错误,D项与材料关系不大。

30.【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洪秀全并没有实施此文献,故A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故B项错误;C项明显错误,而D与题中的写上“是”或“此策是也”相符。

故本题选D。

31.【答案】

(1)美国采取了政治上不承认、孤立及封锁中国的敌视政策,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即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活动:

与苏联等国家建交;与苏联结盟,抗美援朝;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打破帝国主义封锁。

(2)政策:

美国从敌视中国的政策转变为承认中国,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原因:

美苏争霸中美处于劣势,中国实力增强.成就:

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同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又掀起了一股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解析】

(1)主题:

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敌视改善关系。

回答问题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2)外交政策的确定,基本的依据是国家利益和时代变迁。

了解了这两点,问题就好回答了。

32.【答案】

(1)内容:

《南京条约》协定关税;《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不同:

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到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2)政治:

侵占我国大片国土,破坏了中国的主权;扶植汉奸傀儡卖国政权,实施“以华治华”。

经济:

疯狂掠夺中国的资财;中国民族工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

文化:

推行奴化教育,控制沦陷区人民思想

生态:

在中国土地上研制和使用生化武器,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3)原因:

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投降

原因:

全民族抗战

意义:

不忘历史,以史为鉴,加强国家建设,提高国家实力。

【解析】第

(1)问注意是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回答。

据材料一“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可得出此时为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据材料一“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可得出此时为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2)问,回答时要紧扣题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方面归纳总结。

政治方面应主要从主权被破坏的角度回答;经济主要从对中国资源以及民族工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文化从奴化教育角度作答;社会从战争对民众生命以及心理创伤等角度归纳;生态从日本使用毒气对环境以及人类生态破坏的视角分析作答。

第(3)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所学可知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投降,9月3日,在中国的日军向中国政府投降。

第二小问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中国方面:

中华民族抗战的结果;国共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