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6248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docx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docx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

第8章 人的生殖和发育

1.男女生殖系统结构及功能:

结构

功能

男性生殖系统

睾丸

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分泌雄性激素,产生精子(无周期)

输精管

输送精子

前列腺

分泌黏液

阴茎

输出精子,排尿

女性生殖系统

卵巢

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分泌雌性激素,产生卵子(有周期)

输卵管

输送卵子

子宫

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

胎儿产出的通道,月经流出通道

 

 

 

雄性激素能刺激男性相关器官的发育和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雌性激素能刺激女性相关器官的发育和维持女性第二性征

2.生殖过程

(1)受精——指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过程。

(2)胚胎发育和营养

①发育过程:

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中结合。

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开始分裂形成早期胚胎。

在子宫中发育为胎儿。

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诞生。

②营养:

胚胎通过胎盘从母体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

(3)分娩——妊娠到280天左右(40周)左右时,胎儿发育成熟,通过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

(4)结扎——结扎输卵管或输精管能够有效的阻碍生殖细胞的结合,既能达到计划生育的目的,又不会影响睾丸和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

例:

为什么孩子长的像父母,但又不完全像其中一人?

(精子和卵子中的遗传因素)

3.人的生长发育

(1)第一阶段:

胎儿→婴儿 第二阶段:

婴儿→成年(个体发育成熟)

(2)婴儿期(0-1岁)、幼儿期(2-6岁)、童年期(7-11岁)、青春期(12-23岁)、成年期(青年阶段24-39、中年阶段40-59、老年阶段60-~)

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体迅速长高,体重迅速增长。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3)性器官发育迅速,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

5.青春期性发育:

包括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1)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由幼稚型变成成人型

(2)男女第二性征分别是在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刺激下表现出来的。

男性第二性征:

胡须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

女性第二性征:

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高

6.青春期卫生:

(1)生理卫生方面

(2)心理卫生方面

7.人体概述:

人体主要系统

组成器官

主要功能

运动系统

骨骼、肌肉

运动、支持、保护

消化系统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呼吸系统

鼻腔、气管、肺

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循环系统

心脏、动脉、静脉

运输物质

泌尿系统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

神经系统

脑、脊髓、神经

调节生理功能

内分泌系统

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睾丸/卵巢

生殖系统

产生后代

 

 

 

8.结构与功能相互统一,而结构的特性又和结构的成分有关。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

这两种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人体在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第9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1七大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纤维素)、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1)供能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

(2)非供能物质:

水、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

(3)属于有机物的:

蛋白质、糖类(纤维素)、脂肪、维生素

(4)属于无机物的:

水、无机盐

(5)需要量最多的:

水(人体失去体内全部脂肪和半数蛋白质还能勉强维持生命,但失水达到体内含水量的20%,很快就会死亡)

(6)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主要成分

营养物质名称

作用

分类

来源

蛋白质

主要为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提供能量,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

动物蛋白

瘦肉、鱼、奶、蛋

植物蛋白

豆类、谷类等食物

糖类

主要为人体发育、组织更新提供原料,也可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有甜味的

水果、蜂蜜等

无甜味的

谷类、豆类和根茎类等食物

脂肪

主要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和防止机械损伤

动物脂肪

动物油、奶油、蛋黄、

植物脂肪

花生油、豆类、芝麻等食物

约占体重的60%——70%,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无机盐

约占体重的5%左右,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钙、铁、碘

 

维生素

需要量很少,但是很重要的一类营养物质

VA、VB1、VB2、Vc、VD

蔬菜,水果

纤维素

糖类的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

 

 

 

 

下表是几种无机盐的缺乏症状和食物来源。

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儿童缺钙时易患佝偻病(鸡胸、O形或X形腿)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时易患骨质疏松症。

奶类、绿叶蔬菜、豆类、虾皮等

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等)

血液、肝脏、瘦肉、鱼、蛋、奶类等

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海带、紫菜、虾、海盐等

 

 

 

下表是几种维生素缺乏时的症状和食物来源。

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动物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等

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黄瓜、西红柿、橘子等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动物肝脏、蛋等

 

 

 

注:

(1)植物性食物不含VA,但它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VA。

(2)VA、VD属脂溶性维生素,VB、VC属水溶性维生素。

二、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9-10)

(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牙齿:

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

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龋齿:

口腔内的细菌将糖类变成酸液,酸液会慢慢腐蚀牙齿表层的牙釉质。

当龋洞深入到牙髓腔引起疼痛。

(2)消化道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

(3)食物的消化:

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3个消化器官:

口腔、胃、小肠)

物理性消化: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

化学性消化:

由消化液参与的消化过程

人体摄取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等不能直接吸收,必须经过消化。

①淀粉的消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在口腔中开始)

②蛋白质的消化:

蛋白质——氨基酸(在胃中开始)

③脂肪的消化: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在小肠中开始)

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消化腺名称

分泌消化液

含有酶名称

消化对象

消化产物

唾液腺

唾液

唾液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胃腺

胃液

胃蛋白酶

蛋白质

氨基酸

肠腺

肠液

蛋白酶

多种:

淀粉酶

脂肪酶

蛋白质

淀粉

脂肪

氨基酸

葡萄糖

甘油和脂肪酸

胰腺

胰液

肝脏

胆汁

脂肪

脂肪微粒

 

 

 

 

 

2.营养物质的吸收(3个吸收器官:

胃、小肠、大肠)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这一过程称为吸收。

(1)胃:

吸收少量的水、酒精和无机盐

(2)小肠: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

(3)大肠: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大部分甘油、脂肪酸被毛细淋巴管吸收,其余的营养物质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

小肠的结构特点:

长度长,有大量的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得表面积很大(扩大了600倍)。

小肠绒毛仅有一层上皮细胞,营养物质容易渗透进去。

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1.血液和血型

(1)血液的组成:

血浆(45%)和血细胞

血浆:

水(90%以上)、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

血细胞:

红细胞(55%)、白细胞、血小板

(2)血液的功能:

运输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走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血浆的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3)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名称

形态

结构特点

功能

红细胞

周围厚,中间薄,两面凹的圆饼状

没有细胞核,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

运输氧气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不规则球形

有细胞核

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保卫人体健康

血小板

体积最小,形态不规则

没有细胞核

促进止血

 

 

 

 

2.ABO血型鉴定过程

(1)A型血提取A型标准血清(含抗B);B型血提取B型标准血清(含抗A)

血清——除去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

(2)将未知血型血液分别加入标准血清中,观察凝聚反应

(3)输血原则:

以输同型血为主;紧急情况下少量输给异型血

4.三种血管的特点

血管名称

血流

方向

管壁特点

血流情况

分布

功能

动脉

从心脏向身体各部

较厚

较快

多数分布于深部,少数分布较浅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静脉

从身体各部回心脏

较薄

较慢

有的分布较深处与动脉伴行,有的分布较浅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

从小动脉向小静脉

最薄

最慢

广布全身

血液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5.心脏的结构

(1)人类的心脏分为四个腔:

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2)瓣膜:

使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房室瓣、动脉瓣)

6.心脏和血管的连接:

右心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室——主动脉

7.心率: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脉搏:

动脉随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

8.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在体循环中,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经过了体循环动脉血变静脉血

在肺循环中,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经过了体循环静脉血变动脉血

动脉血:

含氧量高的血液,鲜红色

静脉血:

含氧量低的血液,暗红色

9.血压:

血液循环中,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收缩压:

心室收缩时,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

健康人收缩压一般为12~18.7KPa

舒张压:

心室舒张时,血压下降到的最底值。

健康人舒张压一般为8~12KPa

高血压:

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

第十一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与排出

排泄的概念:

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代谢终产物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

1)皮肤:

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

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

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

输送尿液;

膀胱:

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

排尿的通道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

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

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

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第十二章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眼球壁

外膜:

角膜:

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巩膜:

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