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365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湿地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工湿地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工湿地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工湿地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工湿地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工湿地设计.docx

《人工湿地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湿地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工湿地设计.docx

人工湿地设计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与研究设想

 

摘要: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快速发展。

为了适应我国对这一技术的迫切需要,本文介绍了目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工艺结构、基本设计方法,阐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开展人工湿地工艺设计研究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Abstract:

Asanewtypeofecologicalwastewatertreatmenttechnology,constructedwetlandhasbeendevelopedatagreatspeedinitsapplication.InordertosatisfytheurgentneedofthistechnologyinChina,thebasicconfiguration,typesanddesignmethodsofcurrentwastewatertreatmenttechnologybyconstructedwetlandareintroduced,andthemaincontentsandproblemsoftheprocessdesignofconstructedwetlandforwastewatertreatmentaresummarized,andsomeresearchinterestsareproposedinthispaper.

Keywords:

construcedwetland;wastewatertreatment;processdesign

 

1 引言

近年来,各种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不断的发展,特别是作为二级处理的活性污泥法以其工艺相对成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而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的主流工艺,但传统的活性污泥不仅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且主要以去除碳源污染物为目的,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则微乎其微,经处理后的出水排入水体后仍将引起“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三级处理虽可解决上述问题,但因投资和运行费用昂贵而难以大面积推广。

同时事实也说明,单纯依靠传统的人工处理方法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只能延缓其发展趋势。

70年代以来,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提出和发展,为综合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人工湿地是一种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自然湿地相类似的地面,是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1]。

由于人工湿地具有处理效果好、建设和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管理等优点[2,5],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污水处理新技术[6]。

但是,由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还处于开发阶段,尤其在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时间还相对较短,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设计参数,其工艺设计也还处于试验阶段;人们对其的认识较少,加之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人工湿地的应有潜力未能得到深入挖掘。

本文将在阐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同时,提出一些开展人工湿地工艺设计研究的设想和展望,以供广大环境保护工作者参考。

 

2 人工湿地的类型与工艺流程

人工湿地系以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沼泽地相类似的地面,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者协同作用以达到对污水的净化。

此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长宽比及底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混合组成填料床,废水在床体的填料缝隙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并在床体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对废水进行处理[7]。

人工湿地按污水在其中的流动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7]:

①自由水面人工湿地(简称FWS,或称地表径流型人工湿地),②潜流型人工湿地(简称SFS)。

FWS系统中,废水在湿地的土壤表层流动,水深较浅(一般在0.3~0.6m)。

与SFS系统相比,其优点是投资省,缺点是负荷低。

北方地区冬季表面会结冰,夏季会滋生蚊蝇、散发臭味,目前已较少采用。

而SFS系统,污水在湿地床的表面下流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等作用,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小,且卫生条件较好,是目前国际上较多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但此系统的投资比FWS系统略高。

人工湿地的工艺流程有多种,目前采用的主要有:

推流式、阶梯进水式、回流式和综合式4种,如图1所示[7]。

阶梯进水可避免处理床前部堵塞,使植物长势均匀,有利于后部的硝化脱氮作用;回流式可对进水进行一定的稀释,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并减少出水中可能出现的臭味。

出水回流还可促进填料床中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采用低扬程水泵,通过水力喷射或跌水等方式进行充氧。

综合式则一方面设置出水回流,另一方面还将进水分布至填料床的中部,以减轻填料床前端的负荷。

实际设计中,人工湿地的运行可根据处理规模的大小进行多级串联或附加必要的预处理、后处理设施构成。

这样的多种方式的组合,一般有单一式、并联式、串联式和综合式等,如图2所示[7]。

在日常使用中,人工湿地还常与氧化塘等进行串联组合。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一般包括前处理和人工湿地两部分。

前处理一般包括化粪池、格栅、沉砂池、沉淀池、厌氧池和兼性塘等。

直接将未经沉淀处理的污水引入人工湿地,虽然首级人工湿地的COD、BOD、SS的去除率高,但容易引起堵塞等问题,使维护费用增加。

因此,将沉淀池或稳定塘作为人工湿地系统前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人工湿地一般工艺处理流程见图3[7]。

a

c

b

d

图1 人工湿地的基本流程

a.推流式;b.回流式;c.阶梯进水式;d.综合式

a

 

c

b

d

图2 人工湿地的不同组合方式

a.单一式;b.串联式;c.并联式;d.综合式

图3人工湿地一般工艺处理流程

 

3 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还处于开发阶段,尤其在我国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设计参数,其工艺设计也还处于试验阶段。

其设计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

水力负荷、有机负荷、湿地床的构造形式、工艺流程及其布置方式、进出水系统的类型和湿地所种植植物的种类等。

由于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气候条件、植被类型以及地理条件各有差异,因而大多根据各自的情况,经小试或中试取得相关数据后进行设计[7]。

3.1选址及污水量和污水水质的确定

在人工湿地修建前,先进行污水量的调查和污水水质分析,确定处理规模以及有关污染物的去除率,设计处理后污水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

然后,根据地质、地貌、水文、污水出口等自然状况以及市政规划等因素选定人工湿地地址。

比如地形有一定自然坡度可减少开挖土方量,有利于排水、降低投资且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一般人工湿地应建在非洪涝灾害区或则需考虑修建相应的防洪措施;在房价较低地段修建可大幅度降低修建成本等。

3.2植物的选择

人工湿地系统设计中,应尽可能增加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提高湿地系统的处理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植物在碎石中为微生物提供场所,在整个湿地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应慎重选择。

总的来说,选择植物应该满足:

(1)耐污能力和抗寒能力强,适宜于本土生长,最好以本乡土植物为主;

(2)根系发达,茎叶茂密;(3)抗病虫害能力强;(4)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而常用的植物有芦苇、香蒲、大米草、美人蕉、水花生和稗草等,目前最常用的是芦苇。

芦苇的根系较为发达,具有巨大比表面积的活性物质,其生长可深入到地下0.6~0.7m,具有良好的输氧能力。

种植芦苇时,一般应尽量选用当地芦苇进行移栽,即将有芽苞的芦苇根分剪成10cm长左右,将其埋入4cm深的土中并使其端部露出地面。

插植的最佳季节在秋季或早春,插植密度可为1~3株/m2。

3.3填料的选用

湿地床由三层组成,表层土壤、中层砾石层和下层小豆石层。

表层土壤可用当地表层土,优先选用钙含量为2~2.5kg/100kg的混合土,以利于提高脱磷效果。

在铺设表层土时,要将地表土壤与粒径为5~10mm石灰石掺和,厚度为150~250mm。

表层以下采用粒径在0.5~5mm的砾石或花岗岩铺设,其铺设厚度一般为0.4~0.7m,有时也采用粒径在5~10mm或12~25mm石灰石填料。

进水配水区和出水集水区的填料常采用粒径为60~100mm的砾石,分布于整个床宽。

由于表层土壤在浸水后会有一定的下沉,因此,设计的填料表层标高应高出期望值10%~15%[7]。

3.4基本技术参数的确定

主要是确定污染物负荷、停留时间、水深和所需的土地面积等技术参数,污水的特性、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和科技水平等均影响工艺参数的选择。

基本技术参数见表1[7]。

表1人工湿地基本技术参数

设计参数

单位

FWS

SFS

水力停留时间

d

4~15

4~15

水深

ft

0.3~2.0

1.0~2.5

BOD5

lb/acre.d

<60

<60

水力负荷率

Mgal/acre.d

0.015~0.050

0.015~0.050

面积

Acre/(Mgal/d)

67~20

67~20

注:

ft×0.3048=m

lb/acre.d×1.1209=kg/hm2·d

Mgal/acre.d×0.9354=m3/m2·d

Acre/(Mgal/d)×0.1069=hm2/(103m3/d)

3.4.1基本几何参数的确定

在人工湿地的设计中,湿地的长宽比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为保证废水以推流方式流经湿地,一般要求长度应>20m,长宽比L/W不应过大,建议控制在3∶1以下,常采用1∶1,对于以土壤为主的系统,L/W比应小于1∶1[1]。

根据现有人工湿地的设计与运行经验,一般单个碎石床的长度<50m,宽度为25~30m,湿地床的深度一般根据水生植物自然根系的延伸程度来设计的,多数为0.6~0.7m。

3.4.2FWS系统的设计[7]

由于废水在人工湿地中流动缓慢,故人工湿地通常可视作一级推流式反应器,稳态条件下可用以下反应动力学公式描述:

基于人工湿地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各国研究者对湿地床的尺寸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

Reed建议FWS系统可用下列方程计算[8]:

Tchobanoglour建议,设计水温为T时,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可由下式确定[8]:

当湿地床的底坡或水力坡度不小于1%时,上述方程可调整为:

对床表面积As,Kaklec和Knight建议用下式计算:

初步设计时,k值可取34m/y,背景BOD5值可由下式计算:

FWS系统的有机负荷随废水性质和条件变化很大,其范围在18~110kgBOD5(ha·d)。

一般只作为设计校核的指标,它的控制对维持系统好氧状态及防止蚊虫、恶臭等非常重要。

FWS系统的水力负荷可达150~500m3/(ha·d)。

在确定水力负荷的同时应考虑气候、土壤状况、渗透系数和植被类型等场地类型,还应考虑接纳水体的水质要求,尤其注意由于蒸发、蒸腾的失水量对夏季处理的影响及在干旱地区设计湿地的可行性[7]。

在特殊情况下,要求湿地设计达到零排放时,湿地中的水主要通过蒸发、蒸腾、补充地下水或系统内回用等途径完成,这时水力负荷及水平衡计算是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4.3 SFS系统的设计[7]

1.湿地床坡度的确定。

在SFS系统中,水流有两种流态,层流和紊流。

当湿地床中所用填料的粒径不大,污水充满整个填料缝隙并处于饱和状态时水流为层流,此时填料床的坡度可用Darcy公式计算[8,10]:

对于其中的渗透系数Ks,到目前为止尚无准确的测定,如果是以砾石为主的湿地床,欧洲人建议取10-3m/s,而美国的经验认为Ks不宜大于10-4m/s。

一般认为当湿地床中的渗流雷诺数Re大于1~10时,水流变为紊流,此时不宜用Darcy定律来描述了,尤其是当采用的填料粒径较大时,则需要考虑水流的扰动作用了。

此时宜用Ergun公式来描述[8,10],即:

2.湿地床表面积的确定。

湿地的表面积As可用下计算[8]:

式中KT与温度的关系为。

据有关文献报道和实际试验,某一特定SFS系统的K20与床体填料的孔隙率n有关,关系式为,对典型城市污水取K0=1.839d-1,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K0=0.198d-1。

英国人Kitkutb推荐用下列公式计算表面积:

附-符号说明:

Ac,As—湿地床的横截面积,表面积,m2;

Se,So—进水、出水BOD5,mg/L;

Q—平均设计流量,m3/d;

Ks—渗透系数,m3/(m2·d);

K20,KT—温度20℃,T℃时的速率常数,d-1;

Ko—某一填料中植物根系充分发展后的最佳速率常数,d-1;

L—湿地床长度,m;

W—湿地床宽度,m;

D—湿地床深度,m;

S—底坡或水力坡度。

由上述各式,即可确定湿地床的基本尺寸。

湿地床长度通常定为20~50m,过长易造成湿地床中的死区,且使水位难于调节,不利于植物的栽培。

床横截面面积与温度、有机负荷无关,只受填料的水力学特性影响。

在借鉴有关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建议,通过填料横截面的平均流速Q/Ac以不超过8.6m/d为宜,以避免对填料根茎结构的破坏。

3.湿地床深度的确定。

湿地床的设计深度,一般要根据所栽种的植物种类及其根系的生长深度来确定,以保证湿地床中的必要的好氧条件。

对于芦苇湿地系统,用于处理城市或生活污水,湿地床的深度一般取0.6~0.7m;而用于较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时,湿地床的深度一般在0.3~0.4m之间。

为保证湿地深度的有效使用,在运行的初期应适当将水位降低以促进植物根系向填料床的深度方向生长,湿地床的底坡一般在1%或稍大些,最大可达8%,具体应该根据填料性质及湿地尺寸加以确定,如对以砾石为填料的湿地床,其底坡一般可取2%。

表2[7]为深圳白泥坑人工湿地系统各单元的设计参数。

表2深圳白泥坑人工湿地系统各单元的设计参数

项目

单元

个数

长/

m

宽/

m

碎石粒径/

mm

碎石层厚/

cm

池底坡度/

%

水力负荷/

(m3/m3·d)

第一级

3

42

11-12.5

10-50

40-100

1,1.5,2.0

95.4

第二级

2

47

18.5

10-30

50-120

2.0,3.0

95.4

第三级

3

30

19

 

150

0

(停留4天)

第四级

3

54

19

5-10

60-100

0.5,1,1.5

100.7

3.5进出水系统的布置

湿地床进水系统的设计应尽量保证配水的均匀性,一般采用多孔管或三角堰等。

多孔管可设于床面上或埋于床面以下,埋于床面下的缺点是配水调节较为困难。

多孔管设于床面上方时,应比床面高出0.5m左右,以防床面淤泥和杂草积累而影响配水。

同时应定期清理沉淀物和杂草等,保证系统配水的均匀性。

系统的进水流量可通过阀或闸板调节,过多的流量或紧急变化时应有溢流、分流措施。

湿地出水系统的设计可采用沟排、管排、井排等方式,合理的设计应考虑受纳水体的特点、湿地系统的布置及场地的原有条件。

为有效地控制湿地水位,一般在填料层底部设穿孔集水管,并设置旋转弯头和控制阀门。

对严寒地区,进、出水管的设置须考虑防冻措施,并在系统的必要部位设置控制阀和放空阀。

3.6湿地的水位控制

通常,湿地进水的水位是不变的,为使污水在床体内以推流式流动,须对床层的水位加以控制。

通常,SFS系统对水位的控制有几点要求:

①在系统接纳最大设计流量时,湿地进水端不出现雍水,以防发生表面流;②在系统接纳最小设计流量时,出水端不出现填料床面的淹没,以防出现表面流;③为了利于植物的生长,床中水面浸没植物根系的深度应尽量均匀,并尽量使水面坡度和底坡基本一致[7]。

当出水端控制水面时,床堤的底坡选择对工程造价和水流流态有较大影响。

因此,湿地床的底坡应尽可能地与床体的水面线坡度一致,且湿地床的长度不宜过长,过长易增加植物浸没深度的不均匀性,同时水流易形成大片的死区,将增加出水端水位控制的难度。

3.7防止地下水污染

为防止湿地系统因渗漏而造成地下水污染,要求在工程时尽量保持原土层,并在原土层上设置防渗层。

防渗层的设置方法有多种,如采用厚度为0.5~1.0mm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或油毛毡密封铺垫等,为防止床体填料尖角对薄膜的损坏,施工时可在塑料薄膜上预铺一层细砂。

 

4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设想

在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还处于开发阶段,还没有成熟的设计参数,工业设计也还处于试验阶段,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有待研究和解决。

4.1存在的问题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述如下:

(1)人工湿地的基质种类比较单一,只有土壤、砾石和沙等几种,难以处理特殊污染物的水体,而且基质中的某些化学组成还可能抑制水体中某些污染物的去除。

(2)人工湿地植物种类单一,常用的湿地植物主要为芦苇、菖蒲、香蒲等挺水植物,实际应用中只选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植物,这样必然影响系统的处理效果。

(3)关于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机理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总体上看还无法为其工艺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有待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对水体中主要污染物如N、P元素及重金属元素的去除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4)污水在人工湿地中运行情况相当复杂,给人们对其水力学特征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一些工艺参数只能依据实践经验,因而导致了系统水力学设计不合理,出水效果不理想。

(5)目前关于人工湿地污染物降解动力学的研究虽已取得一定进展[11,12],但采用的模型都是湿地床的静态宏观模型,没有考虑传质效率,即没有考虑污染物从液相迁移到生物膜过程中的阻力,难以反映人工湿地的真实情况。

(6)人工湿地类型单一,对含特殊污染物或污染负荷比较高的水体难以达到处理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