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美华教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大变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365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汪美华教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大变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汪美华教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大变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汪美华教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大变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汪美华教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大变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汪美华教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大变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汪美华教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大变局.docx

《汪美华教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大变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美华教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大变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汪美华教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大变局.docx

汪美华教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大变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大变局

陆行中学汪美华

2011年3月10日下午

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授课对象是一所普通中学高三学生

知识储备:

高中第一轮复习已经基本结束,对近代中外历史有一定了解。

教材分析:

历史脉络,往往体现在阶段特征中。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更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现代世界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还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重要阶段,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来说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了解了这段历史能够使学生懂得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在不断的交流和冲撞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知道人类文明的进步是有代价的,近代中国充当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垫脚石同时,也开始了艰难、曲折的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嬗变。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归纳:

19世纪末20世纪出初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2、理解:

理解社会产生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有层次的问题设计,启迪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2、通过相关的系列图片、文字等史料,提升汲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对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变化及其原因的分析,学会思考历史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推动社会变革是多种因素的结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史是中国人不断探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宝贵财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9世纪末20世纪出初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难点:

分析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与史料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

板书设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变化

一、变的表现

二、变的原因(历史与现实原因、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外因——主要原因:

“接锺而来外力冲击”

2、内因—外力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内部新社会机制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运动

三、变的启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

 

 

提问1:

从孙中山的两幅图片中我们可以汲取那些历史信息?

(表层和深层信息):

(提问“从孙中山的两张照片和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变革的表格中可以汲取哪些信息?

”)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汲取历史信息应该从表层和深层来思考

表层:

发型和服饰的变化

深层信息:

折射出孙中山人生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变化。

引出课题:

板书: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变化

解释课题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般是指1900年前后10到20年左右

提问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大变局变在哪些方面呢?

板书:

一、变的体现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这些历史事件中再引导学生归纳变化具体表现)。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学生口头回答,教师多媒体展示整理归纳的文本:

Ø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Ø瓜分狂潮与“门户开放”

Ø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Ø《二十一条》与日本独霸中国

Ø《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

v“公车上书”与“百日维新”

v“扶清灭洋”与义和团运动

v“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v“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

v“民主科学”与新文化运动

v马克思主义与“五四运动”

v“新三民主义”与“国民革命”

提问3:

请用叙述的方法来说明上述事件之间关系

 

提问4:

举例说明重大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任举一列即可,例辛亥革命的影响)

2、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大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正是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直接引发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大变局。

(提问5:

上述重大历史事件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大变化?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大变局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组成的要素去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去归纳整理)

多媒体展示:

政治:

中国完全半殖民地化

帝国(大清帝国)——共和国(中华民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经济: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黄金时代)

思想:

传统文化儒家思想被否定——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史学:

传统史学——新史学(20世纪初)

社会习俗:

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迁(出示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表格)?

总体大变局特征:

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起自1840年的中国现代化全面展开。

提问6:

引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大变局的原因有哪些?

其中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板书:

二、变的原因(历史原因)

先让学生回答:

……

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回答系列问题,来探寻变化的原因:

展示多媒体材料:

“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锺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的推陈出新(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而出民主主义之新)。

所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其很大的独特性,这需要通过对社会机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形态各方面作具体深入的研究来说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序》第3页(这里多媒体有问题)

请回答:

提问7:

什么是新陈代谢?

材料中提到的“新陈代谢”是一个什么概念?

提问8:

材料中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新旧变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你是否赞成?

提问9:

材料中的“接锺而来外力冲击”又是什么?

请用史实来说明

提问10:

请你说说“接锺而来外力冲击”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

(1)新陈代谢:

是生物学的一个概念,它是生命最本质特征,在外力的作用下实现自身的内部的变化,实现新旧更替。

材料中的“新陈代谢”实际上是指近代中国社会的新旧更替,也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或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2)材料中作者认为: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旧更替的主要原因是“接锺而来外力冲击”,正是在“接锺而来外力冲击”下又导致了中国社会内部的自身变革,从而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或变化,所以近代中国社会的变更是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是与古代中国社会、近代欧洲社会的转型所不同的,也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性。

(3)材料中“接锺而来外力冲击”是指:

先让学生回答: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外来冲击是什么?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瓜分狂潮与门户开放、八国联军战争与《辛丑条约》、《天演论》与进化论、三权分立与民主共和……。

再引到1840年以来的接锺而来外来冲击是指什么?

①自1840年以来外国或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

②以及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组成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及其影响

③还有不断东渐的西学(是什么?

西洋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

具体来说是……多媒体展示材料):

学生回答后,出示下列多媒体结构图,归纳整理知识,形成一定逻辑关系,同时要求学生用叙述的方法厘清其中的关系。

 

(图表修改一下)

“1840年以来,坚船利炮、声光化电、西艺西政曾依次成为中国人概括外来之物的用语。

这个次序反映了认识的逐层深化。

但在这些称谓里,外来之物仍然是具体之物。

而“欧风美雨”则并不一一而指言其物。

在一片风雨之势中,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

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化雨。

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

它积累于《辛丑条约》之前,而在《辛丑条约》之后大作其势。

沿海口岸在上世纪最早承受西洋物事的“东渐”,在本世纪初也最早承受欧风美雨的洗沫。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接锺而来外力冲击”对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可以从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思考?

先让学生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

再综合分析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①一方面使中国人民灾难深重,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领土的破碎,主权不断沦丧,中国人民的负担的加重,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中国社会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到完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发动战争、强占领土、迫签条约、开辟商埠、建立租界、控制关税、垄断航运以及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多种方式,对中国从政治上加强控制,经济上大肆掠夺,文化上逐步渗透,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但另一方面在西洋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帝国的解体和现代社会逐渐孕育开始了。

板书:

1、外因——主要原因:

“接锺而来外力冲击”

提问11:

传统帝国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回顾外力冲击下传统帝国解体的过程?

(学生讲,教师归纳,多媒体展示):

传统帝国的特征:

经济:

小农经济为主

政治:

君主专制集权

文化:

文化专制主义与理学盛行

观念:

等级观与华夷观

外交:

朝贡贸易与闭关锁国

外力冲击下传统帝国逐渐解体表现:

鸦片战争:

自然经济的开始逐步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

传统华夷观念被打破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朝贡贸易体系崩溃

中国民族精神的亟变

八国联军战争与《辛丑条约》:

帝国中央机构的嬗变

辛亥革命:

专制帝国的解体

新文化运动:

传统儒家思想被否定

民国初年移风易俗:

旧的封建社会习俗废除

……

提问12:

与现代工业文明相对应的社会特征是什么?

谈谈1840年以来现代社会逐渐孕育的过程?

学生讲,教师归纳:

现代社会的特征:

与工业文明相对应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教育、社会生活与外交等等。

多媒体展示:

工业革命后现代社会的特征:

v经济:

工业化和市场化

v政治:

民主化和法制化

v思想:

理性化和科学化

v文化:

多元化和

v教育:

普及化和大众化

v生活:

城市化和保障化

v世界:

联系化和整体化

现代社会的孕育:

从经济的转型、社会结构变化、西学新知的传播、思想文化教育观念改变、变革呼声及其行为的日益高涨……。

教师总结:

船坚炮利下不平等条约体系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正如马克思精辟论断中“双重使命”的作用:

西方殖民者在亚洲要完成“双重使命”:

“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0页)

由此可见: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社会的大变化或转型是自1840年以来“接锺而来外力冲击”造成,而且是在不断推陈出新、积累的过程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变化的一个高潮。

深入的思考:

为什么外力的冲击成为近代中国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社会变动(转型)的主要原因,而有别于近代西方来自内部自身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独特历史连续性和文化同一性的大国,大一统国家的两千余年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构、皇权专制的政治体制以及儒学大一统的文化观,构成了中国社会超乎寻常的坚固历史文化传统。

可以看出正是因为超乎寻常的坚固历史文化传统,使小农经济的封闭自我的大一统帝国不能顺应世界资本主义的潮流,才拉大了与世界的差距,当西方工业革命的船坚炮利来临之时,被迫开始了近代中国社会(痛苦、漫长、艰难、曲折的)变化(转型)。

板书:

2、内因—外力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内部新社会机制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运动

提问13:

促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大变化具体的内在因素?

教师指出:

社会大变化的一般路径:

经济是决定因素,经济决定政治、决定思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例如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就是从经济的发展开始的,然后引起整个社会的大变动(采用多媒体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内部变化的种种原因)。

 

同样的还有近代西方社会的转型也是这样的(也可以联系近代欧美国家的现代化来展开)(不要扯开)

提问14:

以此类推:

自1840年以来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社会大变化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部新因素的发生发展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演绎,用多媒体展示:

新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经济结构变化)

新阶级——新兴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阶级结构变化)

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进化论、民主共和、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

新行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行为方式的变化)

新制度——中华民国的建立(政治体制的变化)

 

多媒体展示:

总之,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朝贡贸易体系,建立起不平等条约体系,它使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机构发生了嬗变,由此也引发了中国人文化心理、思想观念和民族精神的嬗变,这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提问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大变局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

三、变的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2:

启示1: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古今中外)社会变化(转型)的原因是不完全一样的,但社会变化(转型)总体是推动人类文明的向前发展的,人类正是在不断的社会变化(转型)中不断的发展。

启示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大变局,说明世界潮流是不可阻挡的,顺则昌,逆则亡,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

……。

四、巩固练习(看时间定)

“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第一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

……此次转型是从封建到帝制……”

“我国史上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

……此次转型为从帝制到民治时代……”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1)你如何理解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转型是由于“我们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这句话?

(2)第二次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出现哪些社会思潮?

你如何看待这些社会思潮的历史影响?

(3)中国史上两次社会转型存在怎样的不同点?

v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春秋战国社会大变局谈谈:

一般来说促使社会大变局的原因有哪些?

v你如何看待社会大变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