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2360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联考

历史试题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带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南蒯,鲁国卿大夫季氏的家臣,欲叛季氏以奉鲁国国君,鲁国人纷纷指责他。

计划失败后,南蒯流亡齐国,齐国大夫斥责南蒯“罪莫大焉”,齐景公也并不因南蒯待恭鲁君而赞赏他,反而以“叛夫”呼之。

这反映了当时

A.宗法分封关系已被严重破坏

B.卿大夫对家臣有直接统治权

C.士阶层日益成为重要的力量

D.齐国积极维护周天子的权威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反映的作为季氏家臣的南蒯,“欲叛季氏以奉鲁国国君”,导致人们对他的斥责和厌恶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家臣对卿大夫存在人身依附,卿大夫对家臣有直接统治权。

故答案为B项。

从材料信息来看,主流思想仍然遵从宗法分封关系,排除A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齐国维护的是家主对家臣的直接统治权,排除D项。

2.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下图书法字体创始于

A.西周

B.春秋

C.秦代

D.汉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示中的字体属于篆书中的小篆,是秦朝统一后推行的文字。

故答案为C项。

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通用文字并不是小篆,汉代的通用文字是隶书,排除A、B、D项。

3.汉代太学内部实行抽签选题考试制度,时称“射策”,汉武帝时,“何武、王嘉、马宫、翟方进皆以射策甲科为郎。

房凤以射策乙科为太史掌故。

匡衡射策甲科,以不应令除为太常掌故”等。

这表明当时

A.通过功利化举措推动儒学发展

B.选官权力的滥用严重

C.通过考试推动选官与教育分离

D.太学的教学质量较差

【答案】A

【解析】

【详解】汉代太学生员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从材料反映的根据“射策”等次授予相应官职来看,汉朝是通过功利化的举措即授官来推动儒学发展。

故答案为A项。

材料没有反映出滥用选官权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选官与教育的结合,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太学的教学质量,排除D项。

【点睛】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设立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等措施,使得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儒学覆盖社会各个领域,贯彻于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全社会都需重视、学习的理论学说,儒学由一家之言上升到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官方御用之学,成为大一统政治格局和指导人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4.瓷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下列唐宋名窑位于黄河流域的有

①定窑

②钧窑

③耀州窑

④龙泉窑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定窑在河北曲阳,钧窑在河南禹州,耀州窑在陕西铜川,均位于黄河流域。

①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

龙泉窑是在浙江龙泉,不属于黄河流域,排除含有④的B、D项和说法不全面的A项。

【点睛】本题作为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

联系史实可知,龙泉窑是在浙江龙泉,不是位于黄河流域之后,排除含有这一说法的选项以及说法不全面的选项,剩下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5.宋真宗时,麟、府两州的民众在夏州界擅自设立边境市场贸易。

官员上奏说:

“望许人捕捉,立赏罚以惩劝之。

”真宗则认为“闻彼歧路艰险,私相贸易,其数非多……量加觉察可也。

”据此可知,当时

A.市场设置权已完全下放地方

B.民间走私贸易得到官府鼓励

C.官府监管市场的手段较单一

D.对民间贸易的管理相对宽松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量加觉察可也”可以看出,宋真宗对擅自设立边境市场贸易的行为并不主张严厉惩处,说明宋朝时期对民间贸易的管理相对宽松。

故答案为D项。

从材料信息来看,市场设置权没有下放给地方,排除A项;宋真宗的态度只是不加惩处,并非民间走私贸易得到官府鼓励,排除B项;从材料中的“立赏罚以惩劝之”来看,不能说明官府的监管手段单一,排除C项。

6.明代有一位思想家提出圣人之学就是致良知而已,并且良知是圣众智愚都具有的,只要能够发现自己的良知,就可以称谓圣人。

这位思想家

A.是心学的开创者

B.世称阳明先生

C.注解了《四书》

D.提出“众治”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只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就能恢复良知的本性。

故答案为B项。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排除A项;朱熹注解《四书》,排除C项;提出“众治”说是顾炎武,排除D项。

【点睛】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这就是王阳明主张的“致良知”。

7.军机处的印信收藏在皇宫,用时由军机处的副职章京亲到内奏事太监处“请印”,用完即刻送回。

这最能说明

A.军机处处在皇权严格控制下

B.司礼监的太监把持朝廷大权

C.军机章京对军机大臣形成制约

D.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反映的军机处印信使用的严格程序可以看出,军机处处在皇权的严格控制下,皇帝通过军机处将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自己手中。

故答案为A项。

内奏事太监保管印信,不能使用印信,不能反映其把持朝廷大权,排除B项;军机章京“请印”,不能说明对军机大臣形成制约,排除C项;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拟写皇帝诏书,上传下达,不同于宰相,排除D项。

【点睛】雍正帝是设立军机处。

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根据皇帝意旨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8.阅读下表“中国部分通商口岸日本棉纱输入统计”,据此可知

地区

年代

数量

中国进口纱中所占比例%

华北三港(天津、烟台、胶州)

1895

8764

3.9

1896

2605

7.4

1897

138682

45.3

华南二港(广州、汕头)

1895

1896

268

1.0

1897

4859

1.7

 

A.日本逐渐控制了中国华北地区的棉纱市场

B.日本根据中日两国国情特点开展对华贸易

C.中国民族棉纺业发展成功抵制了日本棉纱输入

D.甲午战争后日本加大侵略使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日本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加大了对中国的棉纱出口,这一时期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从表格数据来看,日本对离本国较近的中国北方一带出口量增长更快。

因此表格数据的变化反映出日本根据中日两国国情特点开展对华贸易,故答案为B项。

材料数据并不能说明日本逐渐控制了中国华北地区的棉纱市场,A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中国民族工业的作用,排除C项;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排除D项。

【点睛】本题属于图表型选择题,解答时主要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来确定答案。

从时间信息来看,应为甲午中日战争后;从数据来看,华北三港的日本棉纱输入增长较快。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然后确定本题答案。

9.《天演论》使国人产生对本国境遇的联想,纷纷为书中的“天演”、“进化”“保种”等词汇所震撼,但事实上,他们大多未必能理解其中所涉及的赫胥黎与斯宾塞两种进化论的差异。

这说明《天演论》

A.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B.积极鼓吹用科学思想救国

C.为救亡图存锻造了思想利器

D.侧重激发国人的排外心理

【答案】C

【解析】

【详解】国人纷纷为书中的“天演”、“进化”“保种”等词汇所震撼,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因此《天演论》在当时为救亡图存锻造了思想利器。

故答案为C项。

《天演论》并非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是《共产党宣言》,排除A项;B项与《天演论》的主题不符,排除;《天演论》激发民众救亡图存的热情,排除D项。

10.下图所示不平等条约的签字国不包括

A.奥匈帝国

B.比利时

C.西班牙

D.葡萄牙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该条约是《辛丑条约》。

葡萄牙不是这一不平等条约的签字国,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是《辛丑条约》的签字国,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11.民国时期,上海的一些青年男女结婚时,不再进行“对八字、合相缘、下喜帖、送聘礼”等原有父母主持的婚俗环节,主要环节变成互赠戒指、拿结婚证。

这反映了当时

①婚俗呈现中西合璧特色

②婚俗出现删繁就简

③婚姻的主导权发生变化

④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互赠戒指、拿结婚证”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婚俗出现仪式上的删繁就简和婚姻的主导权由父母到男女双方的变化过程,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反映“中西合璧”,“婚姻自主成为时尚”说法绝对,排除含有①或④的A、B、D项。

12.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认为中国没有民族精神,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

要善用中国固有的家族和宗族,“大家联合起来,成一个大国族团体”。

这反映了孙中山

A.主张改良传统组织改善中国地位

B.倡导通过革命手段强化宗法制

C.将民族主义视为革命的中心任务

D.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孙中山认为“要善用中国固有的家族和宗族,‘大家联合起来,成一个大国族团体’”,以此来解决中国当时面临的“亡国灭种之忧”,说明孙中山主张改良传统组织来改善中国地位。

故答案为A项。

材料没有涉及“革命手段”,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民族革命,没有涉及“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排除D项。

13.毛泽东的某部著作发表后,在沦陷区,日伪政权将其严行查禁;而在国统区,诸多国民党人围绕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性质、革命的步骤论等问题对其发动围攻。

这部著作应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燃原》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沦陷区”“国统区”和“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性质、革命的步骤论”来看,这部著作应当是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故答案为D项。

《星星之火,可以燃原》发表于土地革命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排除A、B、C项。

【点睛】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进行详尽完整的论述。

毛泽东认为,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在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前提下,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4.对下图漫画“关起门来打狗”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准确的是

A.东北抗日联军痛击军取得了大胜

B.八路军敌后抗战消灭敌军有生力量

C.解放军在东北与国民党军战略决战

D.辽沈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漫画寓意和文字“锦州大捷”可以看出,该图反映的是辽沈战役,解放军在东北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

故答案为C项。

漫画反映的不是东北抗日联军和八路军的战役,排除A、B项;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排除D项。

【点睛】历史漫画是一种形象的历史图画语言,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形态,来反映作者对历史事物的认识,或赞扬或讽刺。

漫画类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主要考查信息解读、分析理解、比较辨别、归纳推理等能力。

准确判定主题喻意,是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读懂历史漫画的内涵,清晰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信息。

(2)深刻领会其通过造型夸张手段和丰富想象力反映出的事件内在本质特征。

15.新中国外交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画面,下列照片按照拍摄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一是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图二是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图三是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图四是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

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④③,故答案为C项。

其他三项排列错误,排除A、B、D项。

【点睛】本题属于排序选择题。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采用首尾结合法,即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

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其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16.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

该文件的直接影响有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②“包产到户”迅速推广

③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④“分田单干”得以落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推动“包产到户”迅速推广;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深化,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①②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

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确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分田单干”,土地仍然集体所有。

③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③或④的B、C、D项。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

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

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

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17.梭伦改革前,雅典农村几乎到处都插满了“债务碑”,农村不断贫困化,国内市场日益缩小。

梭伦改革第一项措施就是拔除债碑,取消公私债务。

这项改革措施

①将财产与政治权力挂钩

②遏制了对同胞的奴役

③取消了雅典的奴隶制度

④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梭伦上台后推行的第一个重大改革,就是颁布著名的“解负令”,规定废除所有债务。

这一措施遏制了对同胞的奴役,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

①与材料信息无关,梭伦改革没有取消雅典的奴隶制度,①③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①或③的A、B、D项。

18.彼特拉克跳出中世纪抒情诗的框框,以丰富多彩的色调,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恋人劳拉的形体之美,并把歌颂劳拉和描绘自然结合起来。

这反映出人文学者

A.提倡享乐主义

B.热爱现世生活

C.高扬人类理性

D.凸显人性高贵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以丰富多彩的色调,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恋人劳拉的形体之美”,反映出以彼特拉克为代表的人文学者热爱现世生活,追求现世的幸福。

故答案为B项。

材料没有反映提倡享乐主义,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理性,排除C项;彼特拉克描绘“劳拉的形体之美”,没有涉及人性的高贵,排除D项。

19.美洲变种小麦是在普通小麦的基础上,培育出来的新品种。

1750年以后,这种小麦在欧洲开始广泛种植,使白面包不再是欧洲富人地位的象征。

这说明

A.商业革命推动欧洲社会等级趋于平等

B.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趋于世界化

C.殖民扩张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经济生活

D.原产于美洲的作物通过新航路引入欧洲

【答案】B

【解析】

【详解】美洲的小麦在欧洲广泛种植,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过程中,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趋于世界化。

故答案为B项。

材料没有涉及“欧洲社会等级趋于平等”,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殖民扩张对欧洲人生活的影响,排除C项;从材料中的“美洲变种小麦是在普通小麦的基础上,培育出来的新品种”来看,在欧洲广泛种植的小麦并不只是美洲的原有品种,排除D项。

20.“这是一种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统治思想,由绝对君主制演化而来,在思想上否定君权神授,认为人民应该服从君王命令或法律而并非君王本身”。

明确提倡这一思想的启蒙思想家是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但丁

【答案】B

【解析】

【详解】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否定君权神授,但认为人民应该服从君王命令或法律。

故答案为B项。

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但丁不是启蒙思想家,排除A、C、D项。

21.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了一篇长篇论文,把哲学的深奥、物理学的直观和数学的技艺令人惊叹地结合在一起。

爱因斯坦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下列哪些预言

①光速绝对不变

②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

③引力红移

④万有引力适用于宇宙中所有物体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以及出现引力红移现象。

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

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认为光速在真空中不变;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①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①或④的A、C、D项。

22.1933年,美国矿工联合会派出组织人员到全国各矿区宣传,其口号是“总统要求你们参加工会”,美国工会的会员数,由1933年的297万人,增为1934年的361万人。

这反映了

A.罗斯福新政消除了劳资双方的矛盾

B.《全国劳工关系法》保护了工人利益

C.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成了工人阶级的代表

D.《全国工业复兴法》得到工入的热烈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罗斯福新政于1933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从材料信息来看,美国工会会员数的大幅增加,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得到工人的热烈响应。

故答案为D项。

A项说法绝对,排除;《全国劳工关系法》于1935年通过,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罗斯福政府仍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排除。

23.某国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写道:

“在本国领空开战的方便之处一‘海狮计划’与空袭—敌方空袭太恩河一德国‘亨科尔’式飞机猛烈轰炸,内阁上下一心”。

上述回忆描述的是下图哪一战役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海狮计划”“空袭”“内阁上下一心”等信息可以看出,上述回忆描述的是二战中的不列颠空战,是图二所示的战役。

故答案为B项。

图一是德国进攻荷兰、比利时,图三是苏德战场形势,图四是盟军的反攻,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项。

24.1955年,法、德、意、比、荷、卢六国外长通过了《墨西拿决议》。

决议主张首先从经济方面通过扩大共同体机构,建立一个共同市场。

这一决议

A.标志着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

B.有利于拓宽欧洲一体化的领域

C.促进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D.说明欧共体的联合进一步加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1952年法、德、意、比、荷、卢六国组成欧洲煤钢共同体,《墨西拿决议》主张建立一个共同市场,有利于拓宽欧洲一体化的领域。

故答案为B项。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表明法国和联邦德国已经和解,排除A项;欧洲煤钢共同体在1952年成立,排除C项;欧共体于1967年成立,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25.“垂直国际分工”是指生产某,产品时把生产的各个阶段放在不同的国家进行,发展中国家往往进行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的生产,发达国家主要从事资本、技术密集型阶段的生产。

这反映了

A.国际资源配置有较强计划性

B.发展中国家被动参与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有依存性

D.全球化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发展中国家往进行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的生产,发达国家主要从事资本、技术密集型阶段的生产”来看,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具有互补性,相互依存。

故答案为C项。

国际资源配置由市场决定,不是通过“计划”决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际分工中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反映发展中国家被动参与经济全球化,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往往进行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的生产”并不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肯定受到“严重损害”,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6.【加试题】汉武帝时代,司马迁采集了众多与黄帝相关的文献和传说资料,努力排除方士对黄帝的神仙化宣扬,将黄帝供奉为华夏各族的始祖,“大一统”的代表。

北齐史家魏收,在《魏书》中将鲜卑族拓跋氏初祖认作黄帝之孙,又梳理出当时诸少数民族部落的汉化姓氏,将黄帝推广成北朝各族的共同祖先。

这说明

A.史书中的人物会留有史家生活时代的印记

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没有确切的定论

C.不同史书记载的人物共性即是其真实面貌

D.史料掌握的多寡决定了史书中的人物形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司马迁将黄帝供奉为华夏各族的始祖,“大一统”的代表,反映了当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魏收生活在南北朝的分裂时期,其将黄帝推广成北朝各族的共同祖先,反映了实现统一的社会心理。

因此材料说明史书中的人物会留有史家生活时代的印记,故答案为A项。

B、D项说法绝对,均排除;C项对历史问题认识简单,不是认识和研究历史的正确方法,排除。

27.【加试题】八七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明确指出“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中的中心问题”,“土地革命,其中包含没收土地及土地国有——这是中国革命新阶段的主要的社会经济的内容。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认识到农民阶级是革命领导阶级

B.用“三民主义”来解决土地问题

C.争取广大农民支持拥护民主革命

D.主张将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中的中心问题”来看,说明中国共产党主张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来争取广大农民支持拥护民主革命。

故答案为C项。

A、D项材料不能反映,均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B项。

28.【加试题】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詹天佑事件概略

5月21日

给川汉铁路副总工程师颜德庆写信说:

“邮传部正在收回所有的铁路干线,……我强忍着不作任何评论。

6月7日

致电湘、鄂、川三省,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