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179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docx

《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docx

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

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S-32Cl-35.5K-39Fe-56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18中考,1,2分,★☆☆)在人体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A.氢B.氧C.钙D.铁

2.(2018中考,2,2分,★☆☆)今年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B.C.D.

3.(2018中考,3,2分,★☆☆)下列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塑料B.棉花C.涤纶D.不锈钢

4.(2018中考,4,2分,★☆☆)通常状况下,颜色呈紫红色的金属是(  )

A.铁B.银C.铜D.铝

5.(2018中考,5,2分,★☆☆)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B.生活中节约用水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6.(2018中考,6,2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25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核质子数为25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

7.(2018中考,7,2分,★☆☆)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B.C.D.

8.(2018中考,8,2分,★☆☆)碳酸钠的俗称是(  )

A.烧碱B.消石灰C.纯碱D.小打

9.(2018中考,9,2分,★☆☆)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10.(2018中考,10,2分,★☆☆)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石─用作建筑材料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

C.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11.(2018中考,11,2分,★☆☆)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

B.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C.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

D.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2.(2018中考,12,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活性炭可将硬水软化

B.用甲醛水溶液做食品保鲜剂

C.用食盐水除去热水壶壁的水垢

D.用汽油可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13.(2018中考,13,2分,★★☆)下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确的是(  )

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14.(2018中考,14,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Cu2+、H+、SO42﹣、Cl﹣B.Ba2+、Na+、Cl﹣、NO3﹣

C.K+、Ca2+、OH﹣、CO32﹣D.Na+、H+、HCO3﹣、NO3﹣

15.(2018中考,15,2分,★★☆)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a=56%B.b=6%C.c=17%D.d=8%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16.(2018中考,16,9分,★★☆)某同学在学习中构建了“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

(1)写出图中A、B、C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各一个:

  、  、  。

(2)与图中的点对应物质不相符合的化学式是  。

(3)在纯净物中,根据  ,可以把它们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4)氮气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5)完成鉴别硫酸钾和硫酸铵两种固体化肥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7.(2018中考,17,4分,★☆☆)2018年5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它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可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动态反映我国空气质量状况。

(1)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臭氧B.一氧化碳C.PM2.5D.PM10

(2)化石燃料是  (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它们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合理利用与开发。

(3)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  。

A.二氧化硫B.氮气C.二氧化氮D.一氧化碳

(4)小明同学收集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图所示,则所降雨水  (填“是”或“不是”)酸雨。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

18.(2018中考,18,5分,★★☆)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出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绘图)

 

(2)根据绘制的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大约在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3)20℃时,在50g水中加入12.5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这句话的含义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2018中考,19,12分,★☆☆)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  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  的结构。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 

 。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  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4)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5)写出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

(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20.(2018中考,20,6分,★★★)图中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S、Cl、K、Fe中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B、C、E、F、M均由两种元素组成,B中两种元素质量之化为7:

3。

固态E叫做“干冰”;A、D、H均由三种元素组成,H在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G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问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

G  ,B  。

(2)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4分

21.(2018中考,21,14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1)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  。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 

【提出问题】

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

物质

钠与水

铝与水

汞与水

能否发生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不反应

【交流与讨论】

(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

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

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  。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实验探究】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图2),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

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  (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

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  。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

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  。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

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B

解析: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水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8:

1,所以在人体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氧元素,故B正确。

考查容:

人体的元素组成及含量

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元素的分布以及含量的了解。

2.答案:

D

解析:

A中图标表示的是禁止烟火;B中图标表示的是禁止携带火种;C中图标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D中图标表示的是禁止吸烟;故选D。

考查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安全图标意义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3.答案:

B

解析:

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A错误;棉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B正确;涤纶属于合成纤维中的一种,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C错误;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D错误。

考查容:

材料的分类

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材料成分的判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答案:

C

解析:

铁、银、铝都为银白色金属;铜为紫红色的金属,故选C。

考查容:

金属的物理性质

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金属光泽的判断。

5.答案:

B

解析: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A错误;生活中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B正确;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使水资源造成浪费,不利于保护水资源,C错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水资源,不利于保护水资源,D错误。

考查容:

保护水资源

命题意图:

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6.答案:

D

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5,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5,故A正确;该元素的名称是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B正确;左上角的数字为25,表示原子序数为2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质子数为25,故C正确;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故D错误。

考查容:

元素周期表

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7.答案:

C

解析:

A中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1,核外电子数=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B中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为原子;C中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D中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C。

考查容:

粒子结构示意图

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判断微粒的种类。

8.答案:

C

解析:

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故选C。

考查容:

常见物质俗名的判断

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常见物质的名称、俗名的识记能力。

9.答案:

A

解析: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将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的原理,故A正确,BCD错误。

考查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灭火的原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0.答案:

C

解析:

石坚硬,用作建筑材料,A正确;钛合金与人体具有相容性,所以钛合金制造人造骨,B正确;虽然氢氧化钠可与盐酸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错误;熟石灰呈碱性,可以改良酸性土壤,D正确。

考查容:

物质的用途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关系的理解,难度较低。

11.答案:

A

解析:

称取粗盐后,应用研钵和研杵把粗盐研磨细,不能用玻璃棒,A错误;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粗盐溶解,B正确;称量精盐前,可用玻璃棒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C正确;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D正确。

考查容:

玻璃棒的用途

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粗盐提纯的实验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正确理解。

12.答案:

D

解析:

用加热煮沸或蒸馏的方法可以将硬水软化,而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软化,A错误;甲醛有毒不能用来做食品保鲜剂,B错误;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与氯化钠反应,所以不能用食盐水除去热水壶壁的水垢,C错误;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用汽油可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正确。

考查容:

化学与生活

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3.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所用盐酸浓度越大,需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也越大,V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的pH越大,A正确;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B不正确;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相同,C不正确;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随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多少,溶液分别显酸性、显中性、显碱性,故D不正确。

考查容:

中和反应

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以及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利用图像的数据以及曲线的变化趋势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

B

解析:

A中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显蓝色,A错误;B中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B正确;C中Ca2+与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中H+、HCO3﹣两种离子能结合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考查容:

离子的共存

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

规律总结:

阴阳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当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时,溶液为蓝色的;含有铁离子时,溶液为黄色;含有亚铁离子时,溶液为浅绿色。

15.答案:

A

解析: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之和不变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为14%,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6%,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由以上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8%:

6%=14%:

3%,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14%﹣11%=3%,则甲的质量分数应减少14%,则a=70%﹣14%=56%,A正确;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b=8%,B错误;生成的丙和参加反应乙质量比为34%:

6%=17%:

3%,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14%﹣11%=3%,则丙的质量分数应增加17%,则c=6%+17%=23%,C错误;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d=10%,D错误。

考查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中等偏上,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示意图中的有关数据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16.答案:

(1)N2OHNO3NH3•H2O

(2)NaNO3(3)组成元素的异同(4)分子

(5)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分别放入研钵,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一只研钵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

另一只研钵中无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原样品是硫酸铵;

无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原样品是硫酸钾。

解析:

(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A点对应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B点对应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酸的化学式为HNO3;C点对应碱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碱的化学式为NH3•H2O;

(2)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NaNO3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可以确定N元素的化合价为+5,与图中的点对应物质氮元素+3价不相符合;(3)在纯净物中,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可以把它们分成单质和化合物;(4)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5)由于硫酸钾和硫酸铵两种固体化肥中,硫酸铵中含有铵根离子而硫酸钾中不含,因此鉴别这两种物质可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分别两种取样品加入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研磨,看是否产生有刺激气味的气体即可得出结论。

考查容:

化合价与化学式、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物质的鉴别

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将零散的化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17.答案:

(1)ABCD

(2)不可再生能源(3)AC(4)是

解析:

(1)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气体污染物和颗粒态污染物,臭氧、一氧化碳、PM2.5、PM10,以上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2)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的生物遗骸经过一系类复杂的变化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它们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合理利用与开发。

(3)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氮气、一氧化碳都不能与水反应也不溶于水,因此不形成酸雨;(4)由于图中数据可知,所降雨水的pH始终小于5.6,因此该雨水是酸雨。

考查容:

化学与社会发展

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运用高科技手段的监测,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发展中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以及治理等方面的问题。

18.答案:

(1)

(2)24

(3)不饱和20%

(4)在6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110g硝酸钾

解析: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采用描点法,然后将同一物质在不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即各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可;

(2)依据绘制的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大约在24℃时,相交于一点,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所以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8g硝酸钾,加入12.5g硝酸钾固体,硝酸钾全部溶解得到不饱和溶液,此时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4)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这句话的含义是:

在6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110g硝酸钾或在60℃时,100g水里溶解110g硝酸钾溶液恰好饱和。

考查容:

溶解度

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

(1)吸附疏松多孔

(2)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C+O2CO2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4)答题要点:

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性的大小,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同。

(5)解:

设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x

C+2CuOCO2↑+2C

12160

x80g

=

x=6g

答:

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6g。

解析:

(1)由于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因此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

(2)由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可以长期保存;(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固体全部消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4)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由于氢氧化钠易溶于水,而氢氧化钙微溶溶与水,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同。

(5)根据氧化铜的质量以及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可求出需要碳的质量。

考查容:

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利用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能力。

20.答案:

(1)NaHCO3Fe2O3

(2)2KClO32KCl+3O2↑(3)K2CO3+H2SO4═K2SO4+H2O+CO2↑

解析:

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S、Cl、K、Fe中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由于B中两种元素质量之化为7:

3,故B是氧化铁;固态E叫做“干冰”,故E是二氧化碳;H由三种元素组成,H在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故H是氯酸钾;G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故G是碳酸氢钠;氧化铁能与由三种元素组成的A反应,故A是硫酸;氧化铁能与由两种元素组成的F反应,F还能转化成E(二氧化碳),F与G(碳酸氢钠)反应,故F是盐酸,H(氯酸钾)能转化生成C和I,I能转化生成二氧化碳,故I是氧气,C为氯化钾;I(氧气)和G(碳酸氢钠)都分别能转化生成M,故M是水;D分别能转化成C(氯化钾)和E(二氧化碳),且能与A(硫酸)反应,故D是碳酸钾。

由以上推断可知,

(1)G是NaHCO3,B是Fe2O3;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