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设计最新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 卖木雕的少年.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1997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设计最新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 卖木雕的少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开课设计最新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 卖木雕的少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开课设计最新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 卖木雕的少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开课设计最新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 卖木雕的少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开课设计最新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 卖木雕的少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开课设计最新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 卖木雕的少年.docx

《公开课设计最新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 卖木雕的少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设计最新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 卖木雕的少年.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开课设计最新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 卖木雕的少年.docx

公开课设计最新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

要求

1.会

认、会写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并积累四字词语。

2.学习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的友谊。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1.通过学习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2.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27 卖木雕的少年

作者:

吴晴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ní)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①朋友告诉“我”要买木雕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

段导读:

朋友特意提醒“我”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并把“买木雕”和它相提并论。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朋友让“我”到了非洲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和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

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②“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写出了什么?

]

段导读: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

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lánɡ)满

目,各式各样。

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③“停下来”“仔细地挑选”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写“我”观赏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和准备挑选几件木雕工艺品。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juǎn]鼻大耳象,象背上驮(tuó)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

这些坐凳构(ɡòu)思新奇,大象雕得栩(xǔ)栩如生。

段导读:

“构思新奇”“栩栩如生”写出了木雕吸引“我”的原因。

􀀏“买一个吧!

”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dūn),仔细观赏,爱不释(shì)手。

[④“仔细”和“爱不释手”写出了什么?

]正要掏(tāo)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yù)了:

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diān)甸的象墩

子?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kěn)地说:

“夫人,您买一个吧!

”[⑤“诚恳”说明了什么?

]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lún)次。

段导读:

“语无伦次”体现了“我”的心情十分矛盾。

􀀒“您是中国人吧?

”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⑥少年的猜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段导读:

本段写少年的猜测。

􀀓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hàn)的神情。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⑦为什么少年和“我”都遗憾?

]

段导读:

本段写少年和“我”的遗憾。

  第三部分(第4~9自然段):

写由于“我”看上的木雕象墩太大而不能带回国,“我”和卖木雕的少年都很遗憾。

我们住的宾(bīn)馆就在瀑布附近。

[⑧介绍“我们”住的宾馆的作用是什么?

]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

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fú)着他的衣襟。

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

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⑨“专门”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

本段写卖木雕的少年等着和“我”见面。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啊!

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⑩从“一模一样”“拳头大小”可以看出什么?

]

段导读:

本段写少年送了一个小木雕给“我”。

“太好了!

”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biāo)准的中国话说:

“不,不要钱。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

少年为什么说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

]

段导读:

少年说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

”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第四部分(第10~15自然段):

写少年送“我”木雕。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

2.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生字、新词卡片,挂图。

一 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都与朋友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但有个人却与素不相识的非洲少年是朋友,这里有一段怎样的经历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卖木雕的少年》。

(板书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

(2)借助字典及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注意字的书写要点。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难懂的词语作上记号。

(4)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新词。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读准字音。

出售shòu  驮tuó着  构ɡòu思  掏tāo钱  宾馆ɡuǎn  晚饭fàn  一堆duī  付fù钱标biāo准  牙齿chǐ  遗yí憾hàn  犹豫yù  诚kěn恳  卖mài木雕  五官端duān正清晰可辨biàn  一模mú一样 栩xǔ栩如生  爱不释shì手

  注意:

“模”是多音字,根据意思这里读“mú”。

(2)认清字形。

①找出生字的结构规律。

上下结构:

卖 售 齿   左中右结构:

左右结构:

驮 构 端 掏 馆 饭 模 付 标 堆

注意:

“齿”是上下结构的字,“齿”又可以作为一个部首。

②采用同音字识记生字。

卖—麦  售—瘦  驮—驼  构—够  掏—涛

馆—管  饭—泛  辨—辩  付—复

③找出生字的形近字识记法。

构—沟 卖—买 付—符 掏—淘 堆—推

 —钩          —陶

模—摸 端—揣 辨—辫 馆—管

 —漠  —喘  —辩  —官

     —湍  —瓣

(3)书写指导。

①不要少写一笔:

“售”上部共四横,不要少写一横。

 “齿”上部不要少写一竖。

②不要多写一笔:

“驮”的右部不要多写一点。

③“辨”字部是竖撇,不要写成竖。

(4)一字组多词。

卖—出卖 卖货  售—销售 出售  构—构思 结构

饭—吃饭 饭桶  辨—明辨 分辨  堆—土堆 堆货

(5)理解词语意思。

犹豫:

拿不定主意。

 观赏:

观看欣赏。

 吹拂:

微风掠过。

 沉

甸甸:

形容沉重。

爱不释手:

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名不虚传:

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琳琅满目:

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栩栩如生:

指艺术形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语无伦次:

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6)全文共有十五个自然段。

三 细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1.朗读全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个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远,木雕沉重,因而放弃了打算。

结果卖木雕的少年送给“我”一个小的木雕象墩,并告诉“我”说彼此是朋友,“我”很感动。

2.默读课文,这件事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呢?

全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朋友叮嘱“我”到非洲要买个木雕工艺品。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旅游时,“我”看到精美的木雕,精心挑选。

第三部分(第4~9自然段):

“我”挑选了木雕,但考虑路途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买它的念头。

第四部分(第10~15自然段):

卖木雕的少年送给“我”一个木雕小象墩,并告诉“我”说彼此是朋友,“我”很感动。

3.你能用几个字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吗?

(第一部分,介绍买木雕;第二部分,挑选木雕;第三部分,放弃买木雕;第四部分,赠送木雕)

4.分部分朗读课文。

四 资料拓展

1.课文中作者没有详写朋友如何向“我”介绍这里的木雕,根据你查找的资料,请你代替她的朋友作一次介绍吧!

(角色互换,交流资料)

  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由于非洲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所以面具和雕刻又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工具,许多非洲的古老神话就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又称为“非洲式照片”。

你到非洲旅游,一定要带回一两件“非洲式照片”。

  2.作者所到之处的介绍。

(出示挂图)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非洲南部赞比西河中游,跨赞比亚、津巴布韦国界,高120余米,宽1800余米,比我国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宽了近90倍,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1.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上让学生们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使他们对非洲有个基本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师可运用多种识字方式引导学生们掌握生字,如与学过的生字作比较的方法。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将生字“构”“端”“辨”“堆”“模”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进行比较,注意不同之处,从而掌握生字。

1.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语。

投影片,中国与非洲国家友好交际的事件的资料。

一 探究导入

“我”来到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旅游,因为行李超重的原因最终选择不买非洲木雕,却意外地收到一份礼物。

少年为什么没有收钱,而将一个小木雕作为礼物送给“我”呢?

带着我们共同的疑问,一

起继续学习课文。

二 深入学习课文,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1.学习“挑选木雕”部分。

朗读第2、3自然段,想想作者如何被精美的木雕吸引,从而激发了她购买的欲望。

出示投影:

  大瀑布真是(    )。

这里(    ),景色十分壮观。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

  

(1)根据课文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体会所填词语的意思。

①第一个空填“名不虚传”,意思是瀑布确实壮观,景象雄伟,不愧为世界三大瀑布之一,不是空有虚名。

②第二个空填“游人如织”,这是一种比喻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

③第三个空填“琳琅满目”,“琳琅”本义是“美玉”,这里比喻珍贵的东西很多。

④第四个空填“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这里指大象雕刻得有生气,体现出非洲木雕名不虚传。

⑤第五个空填“爱不释手”,指喜爱得舍不得放手,说明喜欢的程度很高。

(2)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体会作者被吸引的程度之深。

(3)请同学们再想一想:

是否还可以用其他词语替换呢?

过渡:

精美的木雕激发了“我”强大的购买欲望,但“我”为什么又放弃了呢?

2.学习“放弃买木雕”部分。

(1)自由朗读第4~9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

①“我”为什么选择放弃买木雕?

“我”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

找出有关语句体会。

②卖木雕的少年是什么样的?

他说了什么?

想象他会有什么想法。

(2)分组讨论。

(3)汇报交流。

小组一:

因为“我”考虑到行李超重,不能带这么重的象墩,所以只得选择放弃。

“我”的心理变化是:

爱不释手——犹豫——语无伦次——遗憾。

点拨:

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作者很遗憾?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面对少年的诚恳相劝,作者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而且这个象墩自己爱不释手,使她很遗憾。

小组二:

少年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见“我”犹豫,他诚恳地劝“我”买,“夫人,您买一个吧!

”“您是中国人吧?

”少年望着“我”,眼睛里也流露出遗憾。

点拨:

读一读少年的语言描写,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您买一个吧!

”表现出他不仅是推销,而且还有让非洲的艺术品让全世界人们欣赏的意味。

“您是中国人吧?

”能看出他对中国人的尊敬。

(4)同学

们,你们知道少年为什么对中国人这么尊敬吗?

(因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支持非洲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援建了坦赞铁路。

为建设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

在工程修建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的生命。

坦赞铁路成为把坦赞两国连接在一起的主要交通干线。

(5)现在你们领悟到少年为什么说“您是中国人吧”。

(非洲人民感谢、尊敬中国人民。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感受作者与少年不同的内心变化。

3.学习“赠送木雕”部分。

(1)朗读第10~15自然段,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少年在傍晚来等“我”,并交给“我”一个沉甸甸的小象墩。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象墩?

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这个木雕象墩与白天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说明少年特意送给“我”易于携带的小象墩,体会出少年的质朴和他对中国人的好感。

(3)面对“我”要付钱的举动,少年是怎么说的?

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品质?

(“我”要给他钱,他说:

“不,不要钱。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少年除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回国,展现了非洲少年对中国人的情谊,从而也能看出他的淳朴与善良。

(4)读一读描写少年质朴的语言与动作的语句。

三 总结全文,展开想象

1.学到这里,我们才解开初学的疑问,正由于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谊,使得非洲人民从内心深处感谢中国人民给予的无私援助。

那么当时少年猜测“我”是中国人,他会想什么?

(他会想:

“啊,是中国人。

我不能让她的非洲之行有遗憾,因为象墩太重,我要为她雕刻一个一模一样的小象墩送给她。

我要利用与她分开的时间雕刻一个小象墩。

……”)

2.卖木雕的少年真可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3.你最想用什么方式夸夸那个黑人少年呢?

(展开讨论,激发兴趣。

四 拓展积累词语

课文中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如“名不虚传”

找一找,抄一抄。

你还积累过哪些四字词语?

简要说说意思,看谁积累得丰富。

  1.本课词语非常丰富,教师不但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熟记,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

有些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应让学生死记硬背词语注释,只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2.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

这和本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

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

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在介绍非洲时可适当讲解这个背景。

27 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买木雕

挑选木雕

放弃买木雕

送木雕

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际友谊

1.看拼音,写词语。

liúlǎn(浏览)  zhuànɡɡuān(壮观)  chūshòu(出售)

tāndiǎn(摊点)  chénliè(陈列)  ɡòusī(构思)

tāoqián(掏钱)  ɡuānshǎnɡ(观赏)  biāozhǔn(标准)

2.按要求填空。

(1)卖,是(上下)结构,部首是(十),共(8)画。

(2)掏,是(左右)结构,共(11)画,查(扌)部,第11画是(丨)。

(3)辨,是(左中右)结构,共(16)画,查(辛)部,第9画是(丿)。

(4)齿,是(

上下)结构,查(齿)部,第5画是(

)。

3.词语填空。

(1)名不(虚传) (琳琅)满目 (栩栩)如生

游人(如织) (清晰)可辨 爱不(释手)

(2)你发现下列词语的规律了吗?

照样子再写两个。

一(模)一(样)   各(式)各(样)

轻手轻脚多才多艺

4.给下列句子加上适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1)蝴蝶在花丛中飞。

美丽的蝴蝶在百花丛中飞舞。

      

(2)我挑选木雕。

我精心地挑选姿态各异的木雕。

     

一 非洲简介

非洲,世界第二大洲,略小于亚洲,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5,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

西濒大西洋,北为地中海,东临印度洋,南部则为大西洋和印度洋汇流水域。

因赤道横贯非洲的中部,有3/4的土地受到太阳的垂直照射,所以,其中有一半以上地区终年炎热,故称为“阿非利加洲”,简称非洲。

非洲动植物种类繁多,稀有金属储产量地位重要,其中金刚石、黄金等约占世界2/3。

非洲也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

二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旧名“维多利亚瀑布”,位于非洲南部,赞比亚与津巴布韦之间,赞比西河上中游交界处。

瀑布带成“之”字形峡谷,绵延达97千米,宽24~100米。

主瀑落差107米,宽约1800米。

被岩岛分割成五股,泻入宽仅400米的深潭,酷似一幅垂入深渊中的巨大的窗帘,瀑布群形成高几百米的柱状云雾,飞雾和声浪能飘送到10千米以外,声若雷鸣,云雾迷蒙。

数十里外都可看到水雾在不断地升腾,因此它被人们称为“沸腾锅”。

瀑布年平均流量1400立方米/秒,雨季时可达5000立方米/秒。

水力资源丰富,赞比亚一侧建有卡里卡水电站。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是世界著名游览景点,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 课堂实录(节选)

师:

此时此刻这位少年非常希望作者买一个木雕。

(老师引读。

生:

“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

但是,这位少年仅仅是因为作者没买,少了一笔生意而感到遗憾吗?

生:

不是。

他询问作者是不是中国人。

师:

为什么作者是中国人少年就感到遗憾呢?

读第10~15自然段,找出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地方。

生: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师:

什么叫朋友?

互相帮助的叫朋友。

(联系课前谈话)为什么会说是朋友呢?

少年是非洲卖木雕的,作者是中国游客,素不相识的啊。

生:

中国人民帮助过非洲人民。

师:

早在40多年前,(看图片)中国人民就援助过非洲人民。

(介绍中国人对非洲的援助资料:

派遣医疗队,修建水电站、学校。

)历时8年修筑坦赞铁路,有64位工程师长眠于非洲的大地上。

也许这位少年的妈妈生病了,就是中国的医疗队帮她治的病;也许他的弟弟妹妹上的学校,就是中国人修建的,或许学校里还有中国的老师;也许他们用的电就是中国人修建的水电站发的。

中国人民无私的援助感动了他。

(评:

教师教学设计从整体走向部分把握得较好,整体构架和谐,特别是紧紧抓住“作者的遗憾”和“少年的遗憾”引申开去,作者的遗憾做次要理解,把少年的遗憾作为重点展开。

师:

爱的传递是相互的。

非洲少年如何回报的呢?

读课文,哪些句子让你感动?

请画出来。

(老师巡视,指名说。

生:

“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句话让我感动。

师:

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

那里游人如织,也许1个小时过去了,也许2个小时过去了,也许5个小时过去了……少年可能等了很久。

(老师引导学生想象少年等待作者时的情景,并让学生用动作表演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