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六次质检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1858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六次质检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第六次质检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第六次质检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第六次质检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第六次质检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六次质检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三语文第六次质检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六次质检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第六次质检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三语文第六次质检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4届高三语文第六次质检考试试题及答案

届高三语文第六次质检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一觞一咏,。

(《兰亭集序》)

(2)皇天后土,。

(《陈情表》)

(3),开国何茫然。

(《蜀道难》)

(4),初为《霓裳》后《六幺》。

((《琵琶行》)

(5)故余虽愚,。

((送东阳马生序》)

(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答秦太虚书

苏轼

轼启:

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

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轼寓居粗遣。

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

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

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

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

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

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

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

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

自非废放,安得就此?

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

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

但满此期,根本立矣。

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

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

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

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

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

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

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

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

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

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

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

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济矣乎!

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

岁晚苦寒,惟万万自重。

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

不宣,轼再拜。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章精华》,有删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喻:

开导

B.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度:

估量

C.吾事岂不既济矣乎济:

成功

D.岁晚苦寒,惟万万自重惟:

希望

3.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苏轼达观、开朗的人生态度的一项是(3分)

①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②自非废放,安得就此

③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④至时别作经画

⑤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⑥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

A.①⑤⑥B.②③⑥C.①③④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苏轼谪居黄州后写给秦太虚的一封回信,信中真切记述了自己这段时期内的生活情形与精神状态,给人以亲切之感。

B.苏轼向道观借了三间房,准备到那里闭门静修四十九天,用道书方士所说的方法静心养生,并让秦太虚也注意修炼身性,关心备至。

C.苏轼十分赏识秦太虚的才华,劝导他努力去写见识高超、有实用价值的文章,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展,感情极深厚。

D.在黄州时,苏轼虽然经济拮据,生活俭朴,但他并不显得消沉,而是随遇而安,他时常寄情山水,交友游乐,充满生活情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

(3分)

(2)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注]①金章;此处指高官的服装。

②鸣榔:

即鸣榔,犹扣舷而歌。

③潇湘:

清深的湘水。

(1)词中的“谢三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请简要概括。

(3分)

(2)请简要分析下片开篇“汀草畔,浦花旁”两句诗的作用。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侍婢进汤,懿将口就之,汤流满襟,乃作哽噎之声曰:

“吾今衰老病笃,死在旦夕矣。

二子不肖,望君教之。

君若见大将军,千万看觑二子!

”言讫,倒在床上,声嘶气喘。

魏主临终托孤,命司马懿辅佐幼主曹芳。

谁知司马懿此时却已病入膏肓,奉曹芳之命前来探望的李胜,见到司马懿行将就木、命在旦夕的病态后如实向曹芳禀告,曹芳只好作罢,另作商议。

(《三国演义》)

B.他迟疑了一会儿,忽然现出决断的样子说:

“我有办法,我要太太照我的话做,我会告诉她说我要接你做三少奶……”(《家》)

觉慧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禁闭在家,在花园散心时,无意中遇到前来替太太折梅花的鸣凤。

为鸣凤折完梅花后,觉慧表露了自己的心迹

C.爱斯梅拉达在被押赴刑场的途中发现弗比斯并没有死。

她呼喊弗比斯,可弗比斯不理她,而跟未婚妻躲进门里并把门关上。

(《巴黎圣母院》)

D.老葛朗台去世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她一次性支付了克罗旭整年的薪金,并在拿侬结婚时,包办了拿侬全套的嫁妆。

(《欧也妮葛朗台》)

E.涅赫柳多夫上诉以后,首席枢密官反对撤销原判,另一位枢密官也因个人好恶主张驳回上诉,马斯洛娃最终流放西伯利亚。

(《复活》)

8.简答题。

(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

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

丫鬟们知道她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她。

刘姥姥为何会与贾母共进早餐?

鸳鸯是如何“撮弄刘姥姥”的?

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这种四面楚歌的境地,他想来当真没大把握能够冲得出去。

可是除了向前冲,到底还有什么别的方法?

(《子夜》)

他是谁?

冲出去的办法有哪些?

请简述。

第()题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注】①讱:

言语迟钝。

②无责:

不值得责备。

③实:

结果。

(1)对于“言”,孔子和孟子的看法有何相同之处?

请简要概括?

(3分)

(2)孟子为何重视“言”?

请简要分析。

(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乐坛“神曲”频出,是创新还是雷人?

上官云

日前,一首名为《狐狸叫》的歌曲进入中国网友的视线,并迅速受到热捧。

在这首歌曲的配套MV中,歌手用无厘头的唱腔演绎了狐狸叫声的多种版本。

此前,如《忐忑》、《江南Style》也因其强烈的节奏感纷纷走红,并被网友统一称为“神曲”。

这些歌曲在走红的同时引发不少争议,科幻作家郑重就曾表示,这样的歌毫无生命力可言。

人们纷纷质疑,“神曲”到底是音乐形式的创新还是雷人?

“神曲”的风行,大致以歌曲《忐忑》的出现为标志。

2010年,龚琳娜的《忐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这曲《忐忑》并无歌词,全部为“啊啊啊啊哦,啊啊啊啊哦额……”的演唱方式,节奏变化多端,并配以歌手夸张的面部表情,从而被网络赋予娱乐色彩,广大网友称之为“神曲”。

在《忐忑》风靡乐坛之后,又出现了更多的“神曲”。

2012年夏天,一首《江南Style》以极强的节奏感配合“骑马舞”,让来自韩国的“鸟叔”声名远扬。

而在2013年即将结束时,据《广州日报》报道,在YouTube上,一曲《狐狸叫》只用了30天的时间就突破了1亿点击量,打破鸟叔《江南Style》52天的纪录。

在《狐狸叫》的MV中,一群舞者演绎狐狸叫声的多种版本,多为不断重复的拟声词汇,如“铃-叮-叮-叮-叮格铃格叮”、“哇-啪-啪-啪-啪-啪-泡”等。

就在不久前,龚琳娜又推出串烧戏曲名段的升级版《忐忑》,这首歌曲似乎很快得到认可,央视导演宋延在提到这首歌时表示,“龚琳娜的艺术造诣非一日之功,她游刃有余地驾驭各路戏种唱腔精髓,她亦将‘身眼手法步’戏曲功底表现得淋漓尽致。

盘点诸多“神曲”,它们似乎并没有统一风格,走红原因也各不相同。

据《长沙晚报》报道,知名音乐制作人吴娈将“神曲”分为三类。

一种是《忐忑》、《狐狸叫》,有创意,是很好的艺术品;第二种类似于《最炫民族风》,本身契合人民的客观需求;第三种像《伤不起》,涉及了时事热点,但不那么深入。

在吴娈看来,某些已经被定位为“俗”的神曲其实也有着独到之处,“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成功的神曲都是值得尊重的,这是一种智慧,这是民意的体现。

改变艺术走向的审美,从来都诞生于江湖,而不是庙堂。

其实,神曲的走红,关键或许并不在于音乐本身。

有业内人士这样认为,《江南style》走红是因为骑马舞,没有MV就可能不会被注意;《忐忑》里龚琳娜那些夸张的面部表情,也是引起观众注意的“点”。

据《北京晨报》报道,陶喆在谈到神曲时曾说:

“作品的好坏不是取决于点击率和榜单,而在于有没有让音乐变得更好,”陶喆认为,能够打动人的,无论什么类型都是好的音乐。

虽然火爆程度非寻常歌曲可比,但“神曲”却并不因为传唱度高而成为一种高雅的歌曲,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神曲是“山寨机”的标配,代表着“雷人”与“庸俗”。

科幻作家郑重在谈及当下风行的“神曲”时曾说,社会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事实表明,社会上许多道德失范行为都与不良文化的诱导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一些所谓的“欢乐”文艺作品,亵渎艺术、消解崇高、泯灭人类尊严。

这股低俗浊流,虽然不是文化发展的主流,却破坏了国家的文化形象。

郑重表示,像《江南Style》、《狐狸叫》这样的歌,没有生命力可言。

真正能让人记住的,是打动人类心灵的歌声,是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

有专家称,“神曲”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也使得身处共同文化背景和历经共同社会事件的人们产生心理感受共鸣,这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是民族共同心理的反映,因为好的歌曲会和人的深切的生命体验和生命关怀形成共鸣。

至于“神曲”是否具有音乐价值与审美意义,则有待时间验证。

(选自《中国新闻网》2013年11月7日,有删改)

10.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2010年,龚琳娜的《忐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这首歌曲的出现大致标志着“神曲”开始风行。

B.2013年即将结束时,《狐狸叫》打破了《江南Style》1亿点击量的时间记录,鸟叔时代宣告结束。

C.央视导演宋延认为,龚琳娜掌握了全部戏种唱腔精髓,其“身眼手法步”戏曲功底十分深厚。

D.《最炫民族风》的流行在于它契合人民的客观需求,即国力日益强大的今天,人人渴望实现中国梦。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爱先生的小辫

(德)乔希姆﹒弗里德里希

爱先生长了一张很普通的脸,留了个很一般的发型,就连他穿的西服几乎在任何一家商店都能买到。

这样的人常常被其他人所忽视,爱先生也不例外。

爱先生早上去上班,有时碰到他的邻居,他总是友好地问候邻居,但是邻居却不理会。

在办公室的时候几乎没人给他打电话,即使有电话大多数也是打错了的。

有一天,爱先生送给他的小女儿安娜一件礼物——一套原装美发用具,里面有梳子、刷子、镜子和两个特别漂亮的红蝴蝶结。

这件礼物他是在玩具店里买的。

唉!

在那里又是等到其他顾客买完后才轮到他。

“人们总是忽视我,”他对妻子说。

“或许你应该穿得更时髦一些,明天我们去服装精品店看看。

”妻子提议道。

第二天,爱先生和他的妻子就去了市内卖最贵、最时髦的服饰的服装店。

“这是最新款式,只剩下这最后一条。

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

”售货员拿了一条鲜艳的带点的彩色领带推荐道。

“太棒了!

”爱先生毫不犹豫地买了这条领带。

第二天早上,爱先生系上新买的领带,照了照镜子,觉得格外漂亮。

早餐后,爱先生和从前一样同安娜玩了一刻钟。

“爸爸,我可以用新梳子给你梳头吗?

”安娜问。

爱先生没有反对。

于是,安娜不仅给爸爸梳头,而且还给他扎了两个小辫子,并在辫子上系了两个漂亮的红蝴蝶结。

爱先生入迷地欣赏着他的新领带,根本没意识到女儿所做的一切。

当安娜回房间拿她的镜子时,爱先生看了一下表,哎呀,他必须马上走,否则就会错过那班地铁。

他向安娜和他的妻子喊了声“再见”,就跑出了家门。

当安娜从她房间出来时,大吃一惊,爸爸已经走了。

天哪!

爸爸头上还扎着两个带红蝴蝶结的小辫子呢!

她希望爸爸不要生她的气。

在楼下,爱先生碰到他的邻居并友善地打招呼。

邻居瞪大眼睛看着他,竟也跟他打了招呼。

“你系的是啥东西?

”邻居问。

“这是最新款式,”爱先生回答说:

“就剩下这最后一条!

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

爱先生坐在办公室,他的老板从他的办公桌经过时停了下来。

老板几乎每天都经过这里,以前他可从来没有停下过。

“你系的是啥东西?

”老板问。

“这是最新款式,”爱先生回答说,“就剩这最后一条!

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

“我很满意!

”老板喊道,“我们办公室需要时髦人物!

你是新来的吗?

“不,我在这儿工作二十五年了。

”爱先生回答说。

“活见鬼!

”老板喊道,“马上给你涨工资,让你的同事们瞧瞧,我是多么喜欢时髦人物!

同事们对此感到吃惊,而爱先生却很高兴。

下班后,爱先生想给他的妻子和女儿买一些好吃的,晚上和她们一起好好儿庆祝一下。

商店里挤满了人。

那里正在举办一个时装发布会,年轻貌美的女模特在展示着新款的漂亮衣服。

当爱先生挤进去后,所有的人都不再看年轻貌美的女模特和漂亮的衣服,而是把目光都转向爱先生。

突然,有一个男人手持麦克风来到他面前说:

“您系的是什么?

“这是最新款式,”爱先生回答说,“就剩这最后一条!

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

“活见鬼!

”手持麦克风的男人喊道,“我们的观众对此肯定感兴趣!

我们可以约请您做一次电视采访吗?

”爱先生高兴极了,满口答应了下来。

当爱先生回到家,他的妻子已经在等他了。

她想告诉爱先生,女儿因为小辫子的事感到难过,她希望爱先生不要生气。

可爱先生根本没让他妻子开口说话,就迫不及待地给她讲起今天的美好经历。

看来爱先生并不知道辫子的事。

这时,安娜悄悄地把爸爸的辫子解开,取下红蝴蝶结。

爱先生只顾着激动地讲,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

妻子看他这么高兴,也就不再提小辫子的事了。

第二天早上,爱先生当然又系上了他那条新领带。

“天晓得我今天还会经历些什么事,”他出门的时候边走边想,“或许其他人也都会系这种领带。

但是,他没看到有人系同样的领带,而是看到街头所有人的头上都扎了两个小辫子,上面还系着漂亮的红蝴蝶结。

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爱先生送给他的小女儿安娜一套原装美发用具这一情节,既能塑造爱先生的人物形象,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系着红蝴蝶结的小辫子是这篇小说的线索,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它来展开的,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突显了小说的主题

C.爱先生的老板和手持麦克风的男人在看到爱先生的“时髦”打扮后都说了一句“活见鬼”,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是基本一致的。

D.小说情节设置得非常巧妙:

出门前,爱先生只顾欣赏他的新领带,没有注意到安娜做的事;回家后,爱先生只顾高兴,安娜为他解开辫子并取下蝴蝶结他也不知道。

E.虽然邻居、老板和记者在小说中都是次要人物,但作者对他们进行了详细的刻画,他们的出场为主要人物的活动创设了典型的社会环境。

14.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结尾“街头所有人的头上都扎了两个小辫子,上面还系着漂亮的红蝴蝶结”这一情节的作用。

(4分)

15.这篇小说有哪些讽刺意义?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15分)

叶廷芳:

解脱原罪

徐虹

叶廷芳的故事讲到这里已千钧一发——

楼下的鸡鸭飞跳扑腾几下已被拔毛下锅,猪也大吼一声气息断绝,七八个手上沾了血的日本兵紧急烧火做饭居然没时间杀人然后零乱地整队离开。

楼上的他们却因为长时间姿势停留在某一个造型上已如雕塑般僵硬……69年后的今天,已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我国卡夫卡研究权威的叶廷芳都无法形容当时经历了一场怎样的噩梦。

“战争就这样刻进我的骨头,我在惊惧中开始早熟。

战争的阴霾尚未退去,命运又跟他开了一个恶意的玩笑:

1945年夏,他在一次玩耍中跌伤左臂,却偏偏被一个庸医误治而断失,还溃烂了九个月之久。

或许治疗不幸的良药是更大的不幸。

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农村,家族生计比一个失去左臂的孩子的内心感受更为重要。

“我父亲常常瞪大眼睛暴怒起来,骂道:

当初你为什么不干脆死掉?

!

”他在家里被彻底孤立。

正如卡夫卡曾经说的,“在自己的家里我比一个陌生人还要陌生”。

他从此背负起一生的“原罪”。

这是不是他与卡夫卡之间心息相通的隐秘通道呢?

叶廷芳在他所撰述的《卡夫卡:

现代文学之父》、《现代艺术的探险者》、《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等著作中这样分析:

卡夫卡一生都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

他父亲对周围的人包括子女动辄破口大骂,常威胁“我要把你撕碎!

”他喜欢讥讽,“做这事对你要求太高了吧?

”还常用最后通牒的语气发布命令……这些都使卡夫卡厌恶、害怕、不安——他把父亲看作一个暴君。

他在《致父亲的信》中写道,“你坐在靠背椅上统治着世界。

只有你的意见是正确的,其他人的意见都是发疯的、不正常的……”

在叶看来,从卡夫卡的书信、日记和小说中都可以看出,他这个人自尊又自卑。

重要的是,他时常追究自卑感的起因,把问题的根子归结到父亲那儿去……“这种负面情绪流露在他对自己作品的认知中。

他认为他写的东西,既不是这个,又不是那个,不伦不类,没有价值,甚至晚年动了毁稿之念。

尽管世人都说他是天才。

但是至少,自卑比嫉妒或者邪恶要好。

如果说,前者提供了由于不断怀疑与否定而丢失自我、超越自我的两个方向的可能性,后者却并不着力于提升自我,而是带着暴虐和邪念,吞并与侵犯自身之外的他者,它的实质是智力的懒惰、德性的放任。

就此而言,上帝给了叶廷芳一次肢体残缺却灵魂完善的机会。

他的自信始于一次反叛。

1950年,他父亲强调缺钱不准他上学。

“我从来没有向父亲提任何要求的胆量,只得一次次躲到暗处去哭泣。

学校已经开课两个星期了,我还照料着两头水牛……”但是那一次,他断然在一个雪天穿上蓑衣、草鞋,挑着铺盖,跋涉45里进了城,从堂兄那里借了45斤大米,交了学费……

在中学期间,他的成绩名列前茅。

他学着用一只手把蛇皮做成胡琴。

他编鱼篓打鱼,用尺画线制图,用刻刀“剪窗花”。

他一边否定一边肯定,一边犹疑一边进益。

他晨跑、冷水洗浴、骑车、游泳、歌咏,做正常人所能做的一切。

在1956年考取北大西语系德语专业之前,他感觉自己已经置之死地而后生。

多年以后的1972年,叶廷芳在中国书店淘旧书时发现了德文版《卡夫卡选集》,从而开始了对这位西方现代文学之父的研究,此后一以贯之30多年。

2008年他获得欧洲名校苏黎世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衔,这是德语国家最高的学术荣誉。

最近他获得国际歌德学会授予的“荣誉会员”殊荣。

可以说,在中国,他引领着卡夫卡研究走向显学。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通过叙述和描写,形象地再现了日军的侵掠给叶廷芳造成的心理创伤。

战争给他带来的恐惧刻骨铭心,也使他很快成熟起来。

B.战争的磨难和断臂的不幸,是叶廷芳的两段重要人生经历。

作者以此为切入点,探究叶廷芳的心路历程及其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C.文章对叶廷芳求学过程和学术成就的记叙,表现了他的心智聪慧、心理健康、意志顽强和他所达到的常人难以企及的人生高度。

D.卡夫卡父亲的粗暴、专制,造成了卡夫卡心理和性格的扭曲。

他曾在给父亲的信件和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对父亲的不满情绪。

E.本文叙议结合,在叙述传主人生经历的同时,结合传主的学术研究,分析他是如何背负和解脱原罪的,展现了他的精神世界。

14.本文讲的是叶廷芳的故事,却有相当的篇幅叙及卡夫卡。

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

请简要叙述。

(4分)

答:

15.“原罪”一词原指人类生而俱来的罪过,是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根源。

叶廷芳背负的“原罪”是什么?

他为什么能解脱“原罪”呢?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相传金圣叹之子自幼聪慧,擅长对对子。

一次他去参加童子试,途中采得鲜花一朵,边走边闻,不知不觉到了考场。

老宗师(主考官)坐在堂上,他赶紧将鲜花藏入袖中。

谁知主考官早已看到,随口戏①(xuè)道:

“小童子暗藏春色。

”他一听,知道事情已无法隐瞒,于是就对道:

老宗师②。

”老宗师听了,大笑了起来。

(1)根据拼音在①处写出汉字。

_(1分)

(2)请在②处填上一个成语“老宗师②。

”使之与“小童子暗藏春色。

”形成一个对子。

(1分)

17.根据文中划线句作相应仿写。

(4分)

文人的情趣和性格似乎与游走在他们笔下的物有一种微妙的牵系。

屈原笔下的香草,刘禹锡笔下的陋室,①,②,③,史铁生笔下的地坛……几千年寻觅的途中,中国文人在那些神性的物体上④,但也消磨着自己的悲愤和怨气。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7分)

针对这个问题,你的看法怎样?

请简要阐述。

(要求:

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

五、写作(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哲学家胡塞尔说,我们切不可为了时代而放弃永恒。

时代在改变,但有些永恒的经典的东西永远不会消逝。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呢?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2013—2014高三毕业班第六次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3)(我)刚到黄州,薪俸已经断绝,(家中)人口却没有减少,我心里对这件事十分担忧。

(“廪入”、“少”、语意各1分。

6.

(1).【参考答案】谢三郎是一个隐者形象。

他白发苍苍,蓑衣垂钓;气节清高,不愿出仕;寄情潇湘碧水,自得其乐,闲适自在。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2)【参考答案】运用对偶(白描、互文)手法,勾画出了谢三郎垂钓处的水边花草清新可人的景象,承接上片指明了“钓鱼船”的所在,不仅突出了美好宁静的氛围,也烘托了隐逸者乐在其中的形象和心境。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7.A.项也有两处错,一是司马懿的病态是他和儿子导演的一出好戏装出来的;二是李胜是曹爽派去打探虚实的心腹。

)D是支付拿侬的工资.

8.

(1)【要点】刘姥姥带了乡下土特产送给凤姐,贾母知道后,留她住下,并请她游园吃饭。

(2分)鸳鸯与凤姐商议,让刘姥姥在席上说“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等笑话,逗大家开心。

(2分)又拿沉重的镶金筷子给刘姥姥用,让她因夹不起鸽蛋而被取笑。

(1分)

(2)

(1)孙吉人。

(2)整顿收购的八个小厂;(3)裁人,减速工资,增加工作时间,新订管理规则;(4)在公债市场上打败赵伯韬,(5)把益中公司建成“反赵”大本营。

9.

(1)(3分)

【要点】说话应谨慎;要真实可靠。

(2)(3分)

【要点】因为孟子认为,“言”不但反映个人的品德修养;而且会影响到国家对人才的选用。

10.A.(B.“鸟叔时代宣告结束”,无中生有。

C.“掌握了全部戏种唱腔精髓”,范围扩大。

是掌握了“串烧”中所含戏曲种类的“唱腔精髓”,而非所有剧种。

D.《最炫民族风》与中国梦无关)

11.C.(因果关系不成立。

另外,“它们没有统一风格”漏掉了“似乎”改变了文意)

12.①否定。

认为神曲毫无生命力可言。

神曲的走红,关键或许并不在于音乐本身,而在于它们引起观众注意的“点”。

虽然传唱度高但不会成为高雅的歌曲,神曲代表着“雷人”与“庸俗”。

②肯定。

神曲也有独到之处,成功的神曲都是值得尊重的,这是一种智慧,这是民意的体现。

它可以改变艺术审美的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