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1822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含答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1.(2019·安徽蚌埠期末)《剑桥插图中国史》一书中写道:

“太祖原是后周的殿前禁军统领,禁军不愿听命于7岁的皇帝,遂拥立他为帝。

”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B )

A.阿保机建立辽B.赵匡胤建立北宋

C.阿骨打建立金D.元昊建立西夏

2.宋太祖与他的后继者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D )

A.北方地区B.东南沿海

C.西域地区D.中原和南方

3.(2019·河北廊坊期中)唐太宗善于纳谏和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相同目的是( A )

A.巩固统治B.休兵息战

C.重用文臣D.防止割据

4.(2019·北京期中)造成北宋“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朝( D )

A.实行正副宰相制度B.调兵权与统兵权的分离

C.改革发展科举制度D.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5.(2019·江西宜春期中)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而采取的措施是( C )

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B.分割相权

C.在地方设转运使

D.在地方设通判

6.(2019·江苏仪征期中)余秋雨说: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宋朝被誉为“文人的天堂”、中国古代“最美好的时代”。

宋朝被形容为“文人的天堂”的原因是( B )

A.宋朝文学作品多

B.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宋朝文人数量多

D.宋朝人对文学十分热爱

7.(2019·安徽蚌埠期末)重文轻武是宋朝的一项国家政策。

下列可以体现这一政策特点的是( B )

①缩减军费开支 ②文官主持军务 ③武将作战要有“阵图” ④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下列与科举制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C )

A.创立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9.(2019·湖北监利期末)《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儿童启蒙读物,是北宋初年一个书生编撰的。

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其中为首的是“赵”姓。

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D )

A.当时赵姓人口多B.赵姓起源很早

C.编者姓赵D.宋代皇帝姓赵

10.(2019·江苏仪征期中)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对此,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D )

A.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B.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C.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D.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

11.宋太祖为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包括( B )

①设立节度使,掌握军政大权 ②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④设置通判,分解知州的权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2.(2019·山西太原期中)宋太祖曾对大臣说:

“五代藩镇割据,战乱频发,人民遭受了太多苦难。

我决定选派文臣100多人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即使他们都贪污腐化,也不如武将个人的危害大啊。

”宋太祖的这一措施( B )

①有利于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②切实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有效杜绝了武将兵变的发生 ④导致民族间战争频发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13.(2019·江苏无锡期中)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图1中历史人物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请问他是谁?

在他统治期间,开凿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什么?

隋炀帝。

大运河。

 

(2)图2中历史人物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誉为什么?

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

“贞观之治”。

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纳谏,减轻百姓负担,任用贤臣等。

(写出任意其中一个即可)

 

(3)图3中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谁?

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

唐玄宗。

“开元盛世”。

 

(4)图4中历史人物黄袍加身当了皇帝,请问他是谁?

他是在哪里发动兵变登上皇位的?

宋太祖。

陈桥驿。

 

14.在宋朝,文人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达到了极致。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等俗谚都出现在宋朝。

【宋朝建立】

材料一 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一般以为,这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

事实上,兵权、实力等等这些绝对的优势,只能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

能够将大事化于无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本身就充分地体现了赵匡胤的政治手段。

(1)“这场兵变”发生于哪一年?

960年。

 

【中央集权】

材料二 初,太祖谓赵普曰: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十易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

”普曰:

“由节镇太重,君弱臣强,今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

“卿勿言,我已谕矣。

(2)结合材料,针对赵普的建议,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军事: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政治:

①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经济: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控。

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文教昌盛】

材料三 很多人说起宋朝,第一反应是宋朝无能的军队。

其实这是一个理解的误区,在建国初期,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是很高的,甚至可以与契丹骑兵进行正面较量。

但是仅仅30年之后,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低。

到了宋朝中期,甚至只有西北军团还拥有一些战斗力,其余的部队都是花架子。

(3)宋朝中期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产生了什么影响?

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在与西夏、辽的争战中经常胜少败多。

《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

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

其中“宋祖”是(  )

A.李渊

B.杨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

2.陈桥兵变使赵匡胤做了皇帝,他取代的是(  )

A.北周

B.后周

C.后汉

D.后唐

3.关于北宋建立方式表述准确的是(  )

A.农民起义夺权

B.少数民族人侵中原

C.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外戚夺取政权

4.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

A.唐朝后期潘镇割据

B.陈桥兵变

C.唐末农民起义

D.五代政权频繁更替

5.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

A.宋太宗

B.宋钦宗

C.宋徽宗

D.宋高宗

6.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害怕掌握兵权的大将篡夺政权

B.如此可以缓和君臣矛盾

C.加强中央集权,集中兵权,巩固统治

D.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

7.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北宋时设置了更多的宰相,宰相之下还有若干的副宰相,这一现象反映了北宋(  )

A.皇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C.丞相权力的扩大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8.宋初用“分化事权”的方法达到加强集权的目的。

下列体现这一方法的措施是(  )

①宰相之下设若干副相②地方知州三年一轮换

③地方上设置通判一职④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宋太祖时,强化了中央集权,下列内容不是他实行的措施的是(  )

A.夺将权,操禁军,军权在握

B.分宰相,设机构,三权分立

C.撤税权,归中央,财权一揽

D.废宰相,设三司,权分六部

10.宋太祖在各州设立通判,其主要职责是(  )

A.征收地方赋税

B.处理地方案件

C.征发国家徭役

D.负责监督知州

1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我们都熟知的真理,但这个政权绝不能再被枪杆子左右。

早在一千年多前,赵匡胤就做到了。

他采取的政策是(  )

A.渴望收回幽云地区

B.崇武抑文

C.颁布《唐律疏议》

D.重文轻武

12.北宋政府过分集权所带来的恶果包括(  )

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 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增大 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⑤科举制度僵化,限制人才培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

…”普曰:

“…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⑴“太祖”指何人?

 

⑵“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⑶赵普说的“权”“钱”“兵”分别指的是什么?

 

⑷太祖接受了赵普的建议,如何“夺其权”的?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有一系列尊崇文人的措施出台。

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

而这些寒门出身的士子一旦登第,多怀忠君爱国之心。

宋朝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俸禄也极丰厚。

材料二 北宋改革其军事领导体制,将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而为三:

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权,却无调兵权。

枢密院掌握调兵权。

同时军队实行更戍法,让统兵的将帅定期调动,互换防区,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摘编自人教网《宋朝的基本国策》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太祖是如何重视文人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统治者进行军事改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材料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政策对北宋政权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D    2.B    3.C    4.A    5.A    6.C    7.A    8.C    9.D    10.D    11.D    12.A    

13.

(1)赵匡胤。

(2)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3)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财权和掌控的士兵。

(4)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14.

(1)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扩大了应试入仕范围;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文人俸禄也极丰厚。

(2)防止武将专权。

(3)影响:

积极:

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社会读书风气,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培养了爱国人才;杜绝了武将专权和兵变,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社会稳定。

(意思相近即可,答出两点即可)消极: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

【解析】

1.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宋祖”是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故选D.

本题以毛泽东《沁园春•雪》为切入点,考查宋太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赵匡胤建立宋朝.

2.唐朝灭亡后,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成五代十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故选B.

本题考查陈桥兵变的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重点掌握宋朝的建立.

3.本题主要考查了北宋的建立。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统领赵匡胤在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

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年号建隆,定都东京,历史上称为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结合题干信息分析,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4.本题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

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后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无力控制藩镇,最终导致唐朝灭亡。

北宋初年,宋太祖吸取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

故选A。

5.本题考查宋代重文轻武的相关知识。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故选A。

6.本题考查的是“杯酒释兵权”的目的的相关知识点。

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因为是在酒席上做出了决策,所以史称“杯酒释兵权”。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依据所学知识,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常常因为大权独揽对皇权形成威胁,因此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分散相权的根本目的就是皇权的加强即专制主义的加强。

故选A。

8.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的“分化事权”的措施。

北宋采取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院和三司使以分割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宋朝时期的通判,在各州设通判,分割知州权力,与知州形成互相制约,从而消除地方割据,巩固中央集权。

结合题干信息,故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C。

9.本题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据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在中央,宋太祖为了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D废宰相,设三司,权分六部是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符合题意,故选D。

10.略

11.本题主要考查了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相关内容。

重文抑武或重文轻武是宋朝建立后的国策,由于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权建立了宋朝,且当时五代时期下属推翻上司夺权称帝的现象相当普遍,所以对武将非常不放心,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用丰厚的待遇以解除他们对中央皇权的潜在威胁,由于宋太祖不信任武将,重文轻武,压制武将,防止武将篡位。

这样虽然确保了王权的稳固,但也带来了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对抗击辽,金等北方强敌产生了不良后果。

故选D。

1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相关知识的掌握。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利用“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的兵权,并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导致了北宋政府过分集权,但是过分集权带来的恶果有:

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增大;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等。

所以BCD不对,故选A。

13.

(1)本题考查的是赵匡胤的相关知识点。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

他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本题考查的是五代十国的相关知识点。

依据材料“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

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统称十国。

(3)本题考查的是宋朝时期“权”“钱”和“兵”的相关知识点。

这里的“权”指的是地方节度使掌握的兵权。

这里的“钱”指的是宋朝时期的财权。

这里的“兵”指的是能够掌握,调动的士兵。

(4)本题考查的是杯酒释兵权的相关知识点。

宋太祖即位后,宴请石守信等大将,在席间,他说“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贪图享乐,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也由不得你们了”。

石守信等人惶恐,宋太祖让他们交出兵权,回家享乐。

这就是“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兵权后,将地方的政权、财权以及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14.

(1)本题主要考查了宋太祖是如何重视文人的。

结合材料一的信息:

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

而这些寒门出身的士子一旦登第,多怀忠君爱国之心。

宋朝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俸禄也极丰厚。

可以归纳出,宋太祖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扩大了应试入仕范围;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文人俸禄也极丰厚。

(2)本题主要考查了北宋统治者进行军事改革的直接原因。

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唐末以来藩镇军事力量过于强大,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或者是防止武将专权。

(3)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

回答此题,需要从两方面来回答,例如:

积极的影响是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社会读书风气,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培养了爱国人才;杜绝了武将专权和兵变,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社会稳定。

消极的影响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

(意思相近即可,答出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