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岩浆矿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1762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第二章岩浆矿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第二章岩浆矿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第二章岩浆矿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第二章岩浆矿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第二章岩浆矿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第二章岩浆矿床.docx

《2第二章岩浆矿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第二章岩浆矿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第二章岩浆矿床.docx

2第二章岩浆矿床

2第二章岩浆矿床

第二章岩浆矿床

一、概述

岩浆矿床就是在岩浆分异和结晶过程中,使分散于岩浆中的有用组分聚集而形成的矿床。

岩浆矿床主要是在地壳较深部位形成,少量可在近地表或地表形成。

岩浆矿床具有明显的成矿专属性,即每一种岩浆矿床均与一定类型的岩浆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且多与源于上地幔的超基性岩、基性岩有关。

如铬铁矿矿床主要与含镁高的超基性岩有关;钒钛磁铁矿矿床主要与基性岩有关;金刚石矿床则与金伯利岩有关。

这些超基性—基性岩杂岩体及矿床产生的地质条件与超壳深大断裂有关。

有些岩浆矿床与碱性岩有关,主要有霞石、磷灰石及稀有、稀土金属矿床。

与花岗岩浆有关的岩浆矿床相对较少。

岩浆矿床的矿产十分丰富,绝大多数的铬、镍、铂族元素、金刚石,以及钒、铁、钛、铜、钴、铌、钽和磷等,都与岩浆成矿作用息息有关。

二、岩浆矿床的成矿作用

岩浆矿床是在岩浆分异和结晶过程中形成的。

促使成矿物质从岩浆中分异出来的作用主要有结晶分异成矿作用和熔离成矿作用。

(一)岩浆结晶分异成矿作用

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各种组分由于结晶温度不同而按一定顺序结晶析出。

这种按顺序结晶分离出各种矿物并使其富集成矿的作用称为岩浆结晶分异成矿作用。

岩浆结晶分异时,有用矿物的晶出有两种情况:

1.岩浆结晶时有用矿物较早地从岩浆中结晶出来:

这些有用矿物如自然铂、钛铁矿、铬铁矿等。

与此同时或稍晚结晶的硅酸盐矿物有含

元素可与之化合形成易溶的化合物,从而大大降低了自身的结晶温度。

它们在岩浆熔融体中一直残留到主要硅酸盐矿物结晶之后,逐渐在岩体内形成富含成矿物质的富矿残浆,并且

图2-1流动聚集铬铁矿(平面图)

1-铬铁矿;2-纯橄榄岩

最后从残浆中结晶出来,并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①如果富矿残浆比较快的冷凝结晶,它们一般充填在早期结晶的硅酸盐矿物颗粒之间,形成低品位矿石;②如果富矿残浆冷凝缓慢,由于富矿残浆因比重大,可呈液态向下集中,而早期结晶的斜长石等硅酸盐矿物因比重小而向上浮,这样便在下部集中形成矿体。

如产于基性岩体下部的钒钛磁铁矿矿床就是这种

图2-2结晶分异及重力聚集理想模式

(据贝特曼原图修改和补充)

1—在冷凝带形成后,早期岩浆结晶;2—早结晶的铁镁质矿物和矿石矿物向下沉坠,随后结晶的硅酸盐矿物位于上部;2′不同比重矿物按重力关系占据各自位置;如富含挥发组分,这时在硅酸盐晶体的间隙,就会被富含金属的残余岩浆所占据;3—含矿残浆向下(通过粒间空隙)集中;4—较晚结晶的、比重小的硅酸盐晶体向上漂浮,结果在下部形成矿体;5—受动力挤压流动的含矿残余熔体被挤到裂隙中去,形成贯入矿体。

a—基性岩浆结晶;b—冷凝带;c—铁镁质矿物;d—含矿残余熔浆

作用形成的;③有时富矿残浆在外力作用下以及由残余挥发分造成的内应力的影响下,从硅酸盐颗粒间隙中挤出,并贯入冷凝的岩浆岩或围岩裂隙中去,形成脉状矿体。

这种作用也称为压滤作用。

大多数贯入式矿体都是由这种作用形成的。

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使有用组分聚集成矿的理想情况如图2-2所示。

(二)岩浆熔离成矿作用

熔离作用也称液态分异作用。

它是指在较高温度下的一种成分均匀的岩浆熔融体,当温度和压力降低时,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混溶的熔融体的作用。

由于岩浆熔离作用而使有用组分富集成矿的作用称岩浆熔离成矿作用。

岩浆熔离成矿作用在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形成过程中表现最为明显。

根据实验确定,基性、超基性岩浆中可溶解一定量的金属硫化物熔浆,其溶解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和压力。

当温度不低于1500℃的基性硅酸盐岩浆中,尤其是富含挥发组分时,金属硫化物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溶解;在距地表25~50㎞深度的超基性岩浆中硫化物的溶解度是地表附近的2~5倍。

当温度一旦降低或熔体中挥发组分的外逸或岩浆上升,都会引起硫化物溶解度的减小而发生熔离作用。

除温度压力外,影响硫化物熔离的因素还有熔浆的成分变化,特别是SiO2、Al2O3、CaO、FeO的含量变化,如岩浆中铁的存在能使硫化物的溶解度提高几十倍(媒介作用),当岩浆结晶时,铁能结合到硅酸盐矿物中去(橄榄石、辉石等),造成液态岩浆中FeO含量减少,Al2O3、CaO含量相对增加,而FeO减少,Al2O3、CaO增多会引起岩浆中硫化物溶解度的减小,使金属硫化物从硅酸盐熔浆中熔离出来。

在熔离作用进行的初期,熔离出来的硫化物熔体是呈分散的液滴状悬浮于硅酸盐熔体中。

①若此时岩浆侵位深度较浅,冷凝又较快时,硫化物液滴来不及汇集沉入岩浆体底部,便在岩体内部一定的岩相带中形成由浸染状矿石组成的“上悬矿体”;②如若岩浆侵位较深,冷凝较慢,熔离出来的硫化物液滴可逐渐汇合、变大,并因比重较大而沉入岩浆体底部,形成浸染状和稠密浸染状的“底部层状矿体”(图2_3);③如果侵入体形成而硫化物熔体尚未凝固,在动力作用下也可贯入到岩体或围岩的裂隙中,形成贯入式的脉状、透镜状矿体(图2-4)。

从上可知,由熔离作用产生的矿床,其规模大小与侵入体之规模是正比关系,即大岩体赋存大矿,而小岩体则只能熔离出小矿。

但事实上并非都是如此,有的岩体全是矿体,如吉林红旗岭镍矿七号岩体几乎100%为矿体,那么怎能从岩体这样大小的岩浆中聚集出这样多的矿质呢?

经研究人们认识到它们是深部熔离形成的矿浆侵入至浅部也就形成了矿体。

(三)岩浆喷发成矿作用

1.岩浆爆发成矿作用是指地下深处分异出来的含矿岩浆,在近地表爆发形成矿床的作用。

最主要的是表现在金伯利岩中金刚石矿床的形成作用。

据研究,天然金刚石的形成压力约是1200~1800℃和60~70千巴,这个条件相当于地下200~300公里的深度。

并且需要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迅速地到达地表浅处,否则在它上升的过程中将被分解、熔蚀,而转化为石墨。

当金伯利岩浆在地下深处进行正常的结晶分异作用时,往往开始晶出橄榄石,少量铝镁铬铁矿、镁铝榴石和金刚石。

当岩浆沿深断裂从深部向上运移(途中可与碳质围岩发生

图2—3与基性、超基性岩岩盆有关的     

铜镍硫化物矿床(吉林)  图2—4硫化物(黑色)沿岩体

1—辉长岩;2—辉岩;3—上悬矿体;   的两组裂隙贯入(河北)

4—片麻岩;5—橄榄岩;6—底部矿体

一定程度的混染,而促进金刚石晶体的生长),达到结晶基底的顶部或者有很厚沉积盖层的上部时,由于温度不断下降,橄榄石大量晶出,挥发份大量增加,内压力不断加大,便开始了岩浆的蒸馏作用,此时岩浆已处于爆发的前期。

当内压力继续增大,上覆岩石盖层已无力抵挡岩浆的冲力时,岩浆便开始了猛烈的爆发。

这时岩浆随挥发份把已结晶的金刚石、橄榄石等矿物和围岩捕虏体一起带入已形成的空间和裂隙中。

这种爆发作用一般包括若干次反复的爆发期,每个爆发期的结果使岩层被冲破,已形成的火山通道被熔浆所胶结的爆发角砾岩所充填。

因而通道常被堵塞,致使堵塞部分以下的压力再重新增高,当该压力达到极限时便又引起新的爆发。

金刚石就是通过这种多次爆发作用而富集在火山爆发岩简或裂隙的某一部位。

2.岩浆喷溢成矿作用是指地下深处分异出来的含矿熔浆(或矿浆),沿一定通道上移,经内力作用贯入到火山口的穹窿构造中,或喷溢至地表冷凝、堆积而成矿床的作用。

这些含矿熔体或“矿浆”,有时是在喷发岩浆的间歇时期流出的,并可多次反复进行;有些则是在岩浆喷发后期溢出地面结晶的,它们多形成与火山岩共生的巨厚的层状或透镜状矿体。

三、岩浆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一)成因类型

岩浆矿床按其形成环境,成矿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岩浆分结矿床

岩浆熔离矿床

岩浆喷发矿床

一般认为,岩浆分结矿床是由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按其有用组分和硅酸盐矿物两者结晶时间先后,而把这类矿床分为早期岩浆矿床和晚期岩浆矿床。

熔离矿床是由熔离成矿作用形成的。

岩浆喷发矿床是指那些经过(含矿的)岩浆的结晶分异或熔离作用以后,喷出地表或抵达近地表的岩浆,经直接结晶作用所形成的矿床,按成矿方式和成矿部位来看,可分岩浆爆发矿床和岩浆喷溢矿床。

(二)早期岩浆矿床的主要特征

早期岩浆矿床是指岩浆结晶时,有用组份早于硅酸盐矿物结晶形成的矿床。

这类矿床的主要特征如下:

1.矿床与超基性岩浆有关,如纯橄榄岩、橄榄岩。

矿体产于母岩体中,有用矿物在重力或动力作用下,聚集在岩体的底部及边部,呈似层状、瘤状、巢状、透镜状。

2.矿石成分与母岩一致,仅是有用组分含量较高而已。

矿体与母岩间没有明显的界线,一般呈过渡关系。

3.矿石结构构造:

由于有用矿物结晶早,常呈自形晶或半自形晶粒状结构。

矿石构造以浸染状为主,极少数为块状构造。

这类矿床主要有产于纯橄榄岩、辉石岩中的铬铁矿矿床,产于纯橄榄岩中的铂族金属矿床。

目前被公认为属于早期岩浆矿床的为数极少。

其中最著名的是南非(阿扎尼亚)布什维尔德铬铁矿床。

我国宁夏小松山铬铁矿矿床也属此类。

(三)晚期岩浆矿床的主要特征

晚期岩浆矿床是在岩浆冷聚过程的晚期阶段,在矿化剂的影响下有用组分晚于硅酸盐矿物而结晶形成的矿床。

这类矿床的主要特征如下:

1.矿体主要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

以重力方式成矿的矿体产于岩体下部,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贯入方式形成的矿体则呈脉状,与围岩界线一般较明显。

2.

图2—5海绵陨铁结构-

钒-钛磁铁矿呈他形晶

充填于硅酸盐矿物晶粒之间

矿石的矿物成分与母岩一致,但由于成矿过程中有部分挥发分参加,可见到含挥

发性组分的矿物,如铬符山石及磷灰石、铬电气石等。

3.由于有用矿物的晶出晚于硅酸盐矿物,因此金属物常呈他形晶或成为早期结晶矿

物的胶结物(凝固在早期矿物粒间),构成海绵陨铁结构(图2-5)。

层状矿体的矿石构造以浸染状为主,贯入矿体的矿石构造以稠密浸染状和块状为主。

4.由于挥发分作用,近矿围岩可具少量蚀变现象。

本类矿床工业价值较大,主要有产于超基性岩中的铬铁矿、铂族金属矿床;产于基性岩中的钒钛磁铁矿矿床;产于碱性岩中的磷灰石、霞石、稀有和稀土金属矿床。

矿床实例—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见实训二内容)。

(四)岩浆熔离矿床的主要特征

熔离矿床是熔离作用的产物,其特征集中地反映于铜镍硫化物矿床中,主要可归纳为下列几点:

1.矿体主要产于基性岩和某些超基性岩中,有上悬矿体、底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的界线是渐变的,矿石一般具浸染状构造。

贯入矿体多呈脉状、筒状及不规则状,与围岩的界线是明显的,矿石构造以块状为主,其次为角砾状、细脉状、浸染状和条带状构造。

本类矿床金属矿物的结晶时间均晚于硅酸盐矿物,故矿石具海绵陨铁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和交代结构等。

2.矿石成分复杂,矿石矿物主要有磁黄铁矿、黄铜矿、镍黄铁矿,其次有黄铁矿、方黄铜矿、黑铜矿、闪锌矿和钴的硫化物等,并常含磁铁矿、铬铁矿、钯铂矿,自然金等。

脉石矿物主要为母岩造岩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并有蛇纹石、透闪石、绿帘石等热液蚀变矿物。

这类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是铜、镍、铂族金属和钴的重要来源。

我国甘肃、四川等省均有该类型矿床。

矿床实例—吉林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见实训二内容)。

(五)岩浆爆发矿床的主要特征

岩浆爆发矿床,由含矿岩浆的爆发作用形成。

矿体常呈筒状、钟状、也有呈脉状充填于火山通道、火山角砾岩筒及火山穹窿构造中。

围岩多为熔岩及火山碎屑岩。

矿石以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为主。

这类矿床主要有产于金伯利岩中的金刚石矿床。

金伯利岩常以小岩体产出,呈岩筒者居多,少数也有呈岩脉出现。

矿物成分主要是橄榄石、金云母、镁铝榴石、透辉石、顽火辉石、铬尖晶石、锆英石、金刚石、石墨等。

金刚石以斑晶或基质形式呈浸染状分布于金伯利岩中,大小不等,分布不均。

金伯利岩都产在稳定的地台区,从板块构造来看,主要和裂谷构造有关。

金刚石矿床主要分布在非洲各国,如南非(阿扎尼亚),坦桑尼亚、刚果和加纳等。

我国的山东、辽宁和贵州等省也有此类矿床。

(六)岩浆喷溢矿床的主要特征

岩浆喷溢矿床是含矿熔浆(或矿浆),通过火山裂隙直接溢出地表冷凝、堆积形成的矿床。

矿体多为似层状或凸镜状产于火山口外凹地或火山锥斜坡上,夹于火山岩层之中。

矿石主要具块状构造,但也有少量的角砾状和浸染状构造。

此外,矿石还具有火山岩的一些特点,如有流动构造,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等。

 

思考题与习题

1.岩浆矿床的概念及其工业意义

2.岩浆矿床的成矿作用。

3.岩浆矿床的分类。

4.晚期岩浆矿床、岩浆熔离矿床的主要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