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心要之方式要这样想下士了知三恶趣为苦之自性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1747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取心要之方式要这样想下士了知三恶趣为苦之自性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取心要之方式要这样想下士了知三恶趣为苦之自性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取心要之方式要这样想下士了知三恶趣为苦之自性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取心要之方式要这样想下士了知三恶趣为苦之自性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取心要之方式要这样想下士了知三恶趣为苦之自性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取心要之方式要这样想下士了知三恶趣为苦之自性后.docx

《取心要之方式要这样想下士了知三恶趣为苦之自性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取心要之方式要这样想下士了知三恶趣为苦之自性后.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取心要之方式要这样想下士了知三恶趣为苦之自性后.docx

取心要之方式要这样想下士了知三恶趣为苦之自性后

取心要之方式,要这样想:

下士了知三恶趣为苦之自性后,为欲成办增上生人天果位修戒福业事——断十不善、修十善,施福业事——上供三宝、下济贫苦,修福业事——四禅、四无色定,由修此等而摄取下士道轨之心要。

然而此唯是道之所依外,非是道之自体,故不是取到中、上二道之心要。

“心要”是坚实或实义的意思。

“取心要”,就像剥笋皮取到里面的核心——真实义那样,在心法上要一再考虑怎么使用人身,这也随见地的高下而有逐层的欲乐。

下士是在最低起点已舍离今世,而愿意随顺法道取后世义利的人。

基本见地是了解到三恶趣全是苦的自性,充满了剧烈漫长的大苦,而且,这些都是由十不善业造成的,而来世如果得到人天果位的话,可以出现各种身心安乐。

基于这种见地,发生了取来世增上生实义的欲乐。

这时想:

堕恶趣是非常苦的,所以,我在这短暂的一生里,为了成办来世增上生人天果位,要尽量地去修施、戒、修三福德。

也就是,戒方面的福业是断十恶、修十善,布施方面的福业是上供三宝、下济贫苦,修不动业的福业是四禅、四无色定,这样来摄持下士道轨的心要。

这就是人已经想到此生不能造恶浪费,或者徒然将自己扔入三恶趣,由此,一是要有严格的戒律修持,断恶行善;二是要有广大的善行作基础,对上——佛法僧作供养,对下——贫苦众生作救济;再者,要修四禅八定。

有了这些修道的内涵就得到了下士道轨的心要,也就得到了它的真实义,来世不会堕入恶趣。

这是第一种,为自己前途着想,发起取来世心要的欲。

接着就有更高的认识,发现这样修十善业道等只是道的所依,而不是道的自体,所以,还没有取到出世道——中、上二道的心要。

所谓“道的所依”,就像佛所说:

十善业道是五乘共基,依靠它才能修出世间的道,这叫“道的所依”。

但它不是道的自性,这里的“道”指解脱。

单由持戒、布施、修定不能成办解脱,因为道的自体必须对治到生死诸苦的根源——我执,而以上还没有达到,因此,它不能达成决定胜——彻底从轮回苦中超出。

而中士之道轨主体为证无我慧学,眷属为戒定二学,学此三学宝而摄取中士道轨之心要,然不是取上士之心要。

是故需要由上士之道轨——远道因相乘、近道金刚乘,其中后者又有外续事、行、瑜伽三部为远道,内续玛哈、阿努为近道,光明大圆满为速道,以其中任何一种利用暇满摄取心要。

再想:

尤其光明大圆满之道,数年数月便证得虹身大迁转果位,因此需由彼道取一心要。

基于这种见地,我们会想:

我还要修持更高的出世间道,前者只是暂时的安乐,就像掉落悬崖之前的一段休息,并非究竟,这样发展出来的是中士取心要欲。

也就是,基于对苦谛、十二缘起等的认识,发起了求解脱的欲乐,他想:

人身一定要用在成办解脱上。

这是道的主体。

于是想到:

我要修持能证到寂灭一切苦和苦因的道谛的主体——现证无我的慧学。

也就是,当直接现见到蕴上无我后,就像见到绳上没有蛇,随即会断除蛇执那样,由此会息灭我执,这样断掉苦因的缘故,就能从一切我执所生的轮回苦中解脱。

再者,为了辅助引生或护持证无我的慧学,必须有它的眷属戒定两学。

所谓“眷属”,就像国王打仗需要有很多眷属伴随来辅助,也就是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需要通过戒和定的功德才能引生智慧、保持智慧,所以它们称为“眷属”。

这样认识后就想:

我这一生要好好地学无漏三学宝,来取中士道的心要,也就是使自心一直摄取出世间解脱的正因。

这就发生了中士道的取心要欲,也就是修解脱道的欲乐。

再者,有更大的意乐、更大的见地,就会发展出上士的取心要欲乐。

心想:

虽然修中士道能成办一己解脱,但是得不到佛果,不能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以这个缘故,想到:

我必须由能成佛的上士道轨来摄取心要。

这里又有远道因相乘和近道金刚乘之别,后者又有远道、近道、速道等的差别。

总之,要随这其中的一种,利用这一期的暇满来摄取大乘成佛的心要。

也就是,念念在菩提心的摄持下,修持能成佛的大乘道,这样来度过此生,使得每一天摄取到极殊胜的心要义。

这就发生了上士摄取心要的欲乐。

在上士的道里也是基于见地和欲乐,为了缩短成佛的进程,使得尽快成就无上觉道能够普利众生,以猛利的菩提心推动,而且以对果乘教义的胜解,就会发生修持顶乘光明大圆满的妙道来摄取心要的欲乐。

总之,要这样逐层思维,在每一层里都要由见地发生欲乐,之后结合在暇满上考虑此生如何来摄取实义,来发生取心要的欲乐。

应当由思择、止住轮番之门,分座上和座间数数而修。

对于此理,应当由思择、止住轮番的方法,分座上和座间数数地修习。

讲述盲龟的譬喻时,大海比喻三恶趣极深极广,不见苦的边涯;龟眼盲瞎,比喻三恶趣的众生远离取舍之眼;除百年一度外不浮出海面,比喻难以从中解脱;木轭一孔,譬喻人天的所依身范围小、数量少;由如风吹逐般的善缘他自在转。

盲龟的譬喻是表示暇满人身极其难得。

在思维时,由于这是常人难以测度的极小几率事件,到底有多难得,实在无法用数字来表示,所以,要借助譬喻来领会它极其难得,从而发起百倍珍惜的心。

在思维譬喻时,由于都是非常大的量,有很深的缘起意义,所以,先要一项一项地认识每个喻相结合在自身心上是什么状况;再把前前后后联系起来,发生“暇满人身极其难得”的定解;有了定解就应感觉:

目前得到人身实在太难得了,所以,绝对不能让它耗散在无意义的事上,要尽可能地修法,尽量用人身来摄取实义。

思维第一分喻相,是要了解“大海”的表示意。

譬如想象:

太平洋浩淼无涯,广阔无边,深不见底。

这么大的范围相,譬喻三恶趣极庞大的量,因为三恶趣是苦的典型、苦的受刑处,在这么大范畴里见不到苦的边际。

从深度来说,从旁生轻微的苦,一直到无间地狱非常深重的苦,从程度上比较,堕得越深苦就越重,像这样可以看到苦是非常深的。

从广度上说,每一个层面都有无量无数的类型,铺展开来多得没办法叙述。

譬如一个饿鬼,自从受了那种业报身,在多少万年里刹那不歇地感受饥渴、艰难、忧伤、失落等各种剧烈的苦,在他面前显现出的周遭境界、身心感受等全是苦。

行走时的声音像五百辆车子在拖动,有那么庞大的身躯,非常艰难。

饮食上丝毫得不到,由于业力逼迫,艰难地不断寻求。

环境上也出现各种贫乏相,什么都得不到,处处有非常重的忧愁、悲伤之苦。

像这样,从铺开来的层面上看,饿鬼的一生有无量无数苦,从辗转受生等方面看,那些苦蔓延开来是见不到边际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有情偏离了正法轨道,以深重的无明力造罪、受苦,受苦时又起惑造罪,这样恶性循环,就很难出现一点点修正法的机缘。

像这样,无始的恶业力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大,使得他堕落的行程非常漫长,层出不穷,这就导致了深不见底、广无边涯的恶趣苦相。

就一个有情来说,他所受的苦,或者随恶性业力所显现的辗转堕落的苦相都是不见边际的。

从这里要理解到,恶趣是无底洞,恶趣是大苦海,恶趣里充满了不见边际的苦难,自从堕下去之后,不晓得哪天能出来。

所谓“三途一报五千劫”,总之会一直循环,辗转增长脱不出来。

我们一定要知道这种恶性循环的蔓延事件、这种善法乐报的几率几乎为零的状况,一旦偏离法的轨道就会成这个样子。

就像玉杯碎了很难复合、人疯了很难清醒一样,灵性一旦受限在恶性业力的循环里就很难脱离。

像这样要了解恶趣的无边际相。

第二分喻相“龟眼盲瞎”,比喻三恶趣有情,也代表我们的前世,以及如果不珍惜此生修行,我们将要堕落的来世。

因为有情一旦陷下去就身不由己了,人受业力逼迫时根本搞不清。

就像我们一旦造了重罪,或者宿世造业的等流现行,自己就搞不清楚了,连基本的理智都会丧失。

要知道,只有在具足健全的身心、有很大善根福德的情形下才能安稳地修行;一旦陷进去,就像人发疯了或受刑了等之后,处在非常不正常、颠倒错乱特别深重的状态,这时由于被错乱的力量蒙蔽,显不出明了的智慧,这叫做“远离取舍之眼”,像瞎眼龟一样。

他们的可怜之处在哪里呢?

如果有情在陷落时知道超脱的方法,知道怎么能获取未来的新生,那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往那方面修道、求取。

换言之,当他们陷落时,如果知道怎么从苦海里脱出,知道木轭孔在哪里,一直朝着那个目标积聚因缘,那还可以从堕落的残灵状态恢复到具足圆满德相的人身宝。

但是,这种几率有多大呢?

太可怜了!

众生不是受了苦就能脱离恶趣,他们在受报时还是非常愚蒙、还在不断造罪。

譬如炮烙地狱的众生,由于过去的淫习现前,烧红的铜柱子现为美女相,他一见就要去抱,一抱就被烧死,之后再看到、再抱、抱了又死……像这样,每次现行的都是淫心,以淫心怎么可能得到暇满呢?

或者在等活地狱里,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处处是嗔习现前,一见到人就要拼杀,以这样的杀业,怎么可能脱离地狱呢?

或者看身边的野猫,一看到它的眼神就感觉特别凶残,这就知道它很可怜,很难得人身。

以凶残的本性,使得它一生要杀很多老鼠,它没有善业,怎么能转成人身呢?

诸如此类就知道,恶趣众生被苦蒙蔽,恶业非常重,周遭又没有善缘来启发他们,这样怎么可能了解甚深的因果律,睁开取舍之眼,然后确立正见断恶修善,或者归依三宝,忏罪积资呢?

在恶趣众生百千万劫的岁月里,有一分一秒修善法的可能性吗?

这才知道,他们堕得这么深,已经这么苦了,然而,要从中脱出得到高级人身,必须积集百千万亿的善根福德因缘才能实现,也就是要以持戒为根本、积资为助缘、发愿为结合才能得暇满身,这些条件,旁生、饿鬼、地狱罪人的身上具足吗?

而且,在缘起的发展上,很多因缘积聚才可能听到一句正法的声音,得到一个人的指点。

或者,只有心安定下来才可能启发善心,随顺法来修行,对准得暇满的目标,积聚百千万因缘,才能从中超出。

然而,他们是瞎眼的,连路途都不识,怎么去行进呢?

这就看到,盲龟的苦难是一直陷在里面爬不出来,这就是恶趣众生的处境。

从这里可以看出得人身极其困难,得暇满身尤其困难。

第三分喻相要看到,深海里的盲龟见不到方向,不会有意识地朝着出离的方向行进,结果在百年三万六千日,好比我们的一生当中,一直没看到它出来。

假使它有眼睛,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游,而且一直只上不下地努力,那若干年月就能出来,但实际上,它在海里很困难,充满了盲目、乱动,有时还要下沉等等。

结果一百年才出来一次,然后又下去了,这表示极难脱出。

原因就是前面说的没有取舍眼,受苦时又造恶,不晓得怎么来解脱,这就造成脱出的几率很小。

这比喻一旦堕落就很难从恶趣超脱。

第四分喻相“木轭一孔”,要看到,在浩淼无涯的海面上只有很小一段木轭,上面有一个孔。

从范畴来说,在那么大的海平面上,只是一米长的木轭上的一个小洞,宽广无际的海面,譬喻绝大多数是无暇身,这说明众生要得到暇身非常困难。

就像佛经中所说,从恶趣死了得人身的像爪上土,从恶趣死了再堕恶趣的如大地土;从善趣死了堕恶趣的如大地土,从善趣死了得人身的如爪上土。

也就是,如果统计恶趣众生的种类、数量、范围的话,那是非常多的,而人天众生廖若晨星,极其稀少,这表示得人身难。

整个大宇宙里充满了六趣众生,人只是星星点点小范围里的事件。

譬如地球上有一点点人,这些人组成社会,在社会里进行很多高级文化活动。

尤其竟然能得到诸佛应世应化传授教法,之后如教修行,这实在太稀少了,它是极少的一点灵性生命的活动。

再说,拥有这种权力、福报、幸福度的人是非常少的。

要像这样了解到暇满身的珍贵。

第五分喻相是木轭被风吹动刹那不住,这表示即使盲龟探出头来也很难入到木轭孔里。

木轭不是定在某个地方,盲龟也不是朝着那个方向行进,像这样充满了变数,这表示极难。

虽然有可能,但实际看来,盲龟探出头来正好对准木轭孔钻到里面,从而脱离堕落的命运超生在海面上,这实在太难了。

意思是,过去必须积了很多善缘,才能保护住心不受恶缘冲击、不会陷落,一直处在平稳的修法状态,有内心、外缘等方方面面好的因缘,使得你不断地随善缘而转,拥有这种修法的权力、幸福度、自在度,但是这很难出现,因缘很难集会,因此,盲龟一直得不到探入到木轭孔里的机会。

木轭一直随风运转,表示暇满的身心状况一直随善缘运转。

这种状况谁能碰到呢?

随便找一只动物,它能碰到吗?

不行。

它虽然脱离了地狱、饿鬼的状况,但还是被恶缘控制,连一点点善缘都很难出现,何况是不断地随善缘转的暇满珍宝身?

这实在太稀有了!

像这样要了解到,我们目前能得到人身,得到部分或充分的暇满是何等难得,把整个譬喻联系起来思维就会认识这一点。

对于如是的比喻所表示义,由思择、止住轮番而修习。

对于如是的比喻所表示的涵义,要由思择、止住二者轮番的方式作串习。

 

思考题

1、如何以暇满身摄取心要?

对此应如何观修?

2、“盲龟喻”的五分喻相所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