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会计学毕业论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与完善 中利益相关者参与问题探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1684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会计学毕业论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与完善 中利益相关者参与问题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完整版会计学毕业论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与完善 中利益相关者参与问题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完整版会计学毕业论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与完善 中利益相关者参与问题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完整版会计学毕业论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与完善 中利益相关者参与问题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完整版会计学毕业论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与完善 中利益相关者参与问题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会计学毕业论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与完善 中利益相关者参与问题探讨.docx

《完整版会计学毕业论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与完善 中利益相关者参与问题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会计学毕业论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与完善 中利益相关者参与问题探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会计学毕业论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与完善 中利益相关者参与问题探讨.docx

完整版会计学毕业论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与完善中利益相关者参与问题探讨

HUNANUNIVERSITY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与完善

中利益相关者参与问题探讨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2003级会计3班

学院名称:

会计学院

指导老师:

学院院长:

 

2007年6月1日

湖南大学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

日期:

200年月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本论文属于

1、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生签名:

日期:

200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200年月日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与完善中

利益相关者参与问题探讨

摘要

企业会计准则是规范和约束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在自身相关经济活动中会计行为的规范。

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既是一个技术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益相关各方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

明确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并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充分参与,是制定高质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提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适应性和完美性,也是一个需要利益相关者之间互相协调的过程。

本文在分析利益相关者含义、特征、参与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具体情况,了解利益相关者为构建新环境下的利益平衡点,是如何选择准则制定模式,以及怎样通过相互之间的博弈,重新协调与折衷之相互间的利益冲突。

最后,本文将针对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完善建议。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会计准则;参与;博弈;完善

 

DiscussionsofStakeholdersTakingPartinMakingandImprovingtheEnterprisesAccountingStandards

Abstract

Accountingstandardsaretherulesthattorestricttheenterprisesandtheirstakeholders’accountingactivityintheirowneconomicactivities.Stakeholderstakepartintheaccountingstandardssettingisaprocess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alsoisastakeholders’forceofGameprocess.Makesuretherolesofstakeholdersactinaccountingstandardssettingprocessandensurethatthestakeholders’fullparticipationinitisthehigh-qualityaccountingstandards’essentialsafeguards.Ontheotherhand,withtheworldeconomictrendtowardglobalizationincreasing,improveaccountingstandards’adaptabilityperfect,isaco-ordinationprocessthatneedallstakeholderstotakein.Thepaperwillbaseontheanalysisofstakeholdersmeaning,identity,andparticipationintheaccountingstandardssettingtheorytodiscussstakeholders’participationintheaccountingstandardssettingspecificcircumstances.Thisistounderstandthatforbuildanewenvironmentofabalanceofinterests,stakeholdersarehowtoselecttheaccountingstandardssettingmodels,andhowtothroughmutualGamebetweenthere-coordinationandmutualcompromisefortheconflictofinterest.Atlast,thepaperwillpointoutsomeflawstothecurrentaccountingstandardssettingprocessandthengivesomeimprovementsuggestionstoit.

Keywords:

stakeholders;accountingstandards;takein;game;perfect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Ⅰ

摘要…………………………………………………………………………………Ⅱ

Abstract……………………………………………………………………………Ⅲ

一、绪论………………………………………………………………………………1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1

(二)研究现状………………………………………………………………………1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2

二、利益相关者概述…………………………………………………………………2

(一)利益相关者的含义……………………………………………………………2

(二)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及特征……………………………………………………3

(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4

(四)利益相关者、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4

三、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准则制定:

理论依据……………………………………5

(一)会计准则的性质:

经济后果理论……………………………………………5

1.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内涵………………………………………………………5

2.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具体体现…………………………………………………6

(二)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

博弈理论………………………………………………6

1.博弈的含义及类型………………………………………………………………6

2.会计准则:

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结果……………………………………………7

(三)其他理论依据……………………………………………………………………7

四、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准则制定:

导向选择与博弈过程…………………………8

(一)利益相关者对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选择………………………………………8

1.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类型………………………………………………………8

2.利益相关者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选择分析……………………………9

(二)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博弈过程…………………………………11

1.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程序……………………………………………………11

2.利益相关者参与博弈应遵循的原则…………………………………………11

3.利益相关者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博弈分析……………………………12

五、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准则制定:

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15

(一)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准则制定中存在的不足……………………………15

1.制定机构缺乏实质上的独立…………………………………………………15

2.参与主体的代表性有所不足…………………………………………………15

3.准则制定的参与者素质有待提高……………………………………………16

4.制定程序的公开性不够理想…………………………………………………16

5.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不够充裕………………………………………………16

(二)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完善建议………………………………17

1.建立独立性较强的制定机构…………………………………………………17

2.确保参与主体代表的全面性…………………………………………………17

3.提高准则制定参与者的自身素质……………………………………………17

4.增强制定程序的公开透明……………………………………………………17

5.适当延长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18

结论…………………………………………………………………………………18

参考文献……………………………………………………………………………20

致谢…………………………………………………………………………………22

一、绪论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

所谓企业会计准则(下文简称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执行会计活动所应遵循的规范和标准,也是对会计工作进行评价、鉴定的依据。

会计准则的产生,与股份制企业的诞生,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因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庞大复杂的利益关系集团密不可分。

这些集团的成员——即利益相关者都与企业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利益联系,他们主要通过企业发布的财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保证自己在企业中的利益所得。

而会计准则的作用就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程序,保证财务信息真实。

因此,包括政府,投资者,企业管理当局,社会团体等利益相关者都会参与到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完善之中。

对我国而言,目前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

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快速地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体系。

经济融入世界,需要有一套统一的会计商业语言来进行国际经贸交流和投融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套公认、一致、科学的会计准则来规范。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与完善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问题,不仅能更好地指导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工作,同时也为今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趋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理论环境。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因,以及各个利益相关者如何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分析,明确各个利益相关者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及其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有关过程。

同时根据以上研究,指出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为今后更好地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研究现状

目前已有一定数量针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以及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准则制定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的文章和著作。

其中既有针对我国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章。

也有结合国外(尤其是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比较分析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程序等内容的著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协调趋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和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等内容在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

所以,加强对利益相关者自身情况的研究,及其参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更好地指导和完善我国新一轮会计准则的建设和完善工作。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

本文拟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从四个方面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和完善中利益相关者参与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首先在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明确利益相关者的概念、组成、特征等属性,及其与企业和会计准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次,通过经济后果论,博弈论等相关理论,分析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背景原因,了解利益相关者参与准则制定的方式方法。

然后,针对利益相关者参与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中的两个具体方面——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选择和参与博弈的情况进行相关探讨。

其中包括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类型,我国利益相关者对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选择情况,以及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参与博弈的有关情况。

通过上述研究,了解利益相关者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和变化发展的动态。

最后,根据自己的分析指出我国目前会计准则制定和完善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启示,对我国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和建议。

二、利益相关者概述

(一)利益相关者的含义

分析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有关问题,首先应明确有关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和概念。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在美国、英国等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该理论认为:

现代公司是由各个地位平等的利益相关者所组成,股东只是其中的一员,管理者不仅要为股东、还要为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

公司并不是由股东主导的“分享民主”的企业组织制度,其本质上是一种受产品市场影响的企业实体,股东的利益并非靠表决权的保护,而是依赖于股票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的保护。

债权人、管理者和公司其他雇员等具有特殊资源者也同样是公司的所有者。

利益相关者是在公司内部有着合法利益的个人或者组织,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不仅会积极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且会同时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力求保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这就要求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政策具有管理权或者具有施加影响的权力。

另外,其他利益相关者必须在法律上享有应有的地位,以抑制管理者自利最大化的道德风险,因此禁止任何不当的个体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实现利益相关者理论目标的关键。

虽然利益相关者理论由来已久,但对“利益相关者”这个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得到普遍赞同的定义,其中以弗里曼(1984)与克拉克森(1994)的表述最具代表性,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对比能够说明学术界对此概念界定的趋势。

弗里曼(1984)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人。

”克拉克森(1994)则认为“利益相关者是在企业中投入了一些实物资本、人力资本、财务资本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并由此而承担了某些形式的风险;或者说,他们因企业活动而承受风险。

”[1]

(二)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及特征

目前,对利益相关者范围的界定还处在一个争论的过程中。

通常意义上,能够参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或对其影响较大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以下几类:

政府部门;企业的已存在的或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的管理当局;雇员和工会;供货商和客户;社会团体;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公众等。

政府部门作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发布和监督执行的主要参与主体,其地位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我国以政府管制为主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决定了政府在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中处于主导地位。

比如,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是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

其次,我国政府本身所具有的对会计准则的强制执行能力和监管能力,也是其他利益相关者所不能比拟的。

比如证监会是监督会计准则执行的主要机构。

除此之外,包括税务部门,环保部门等政府机构,也都与会计准则的执行有着一定的联系。

因此,我国政府部门是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之一。

以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等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也是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相关参与者。

其中,投资者、债权人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会计信息的来源离不开会计准则的指导。

因此,会计准则能否实现自己的相关利益需求,是他们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企业管理当局是会计准则的主要执行者,如果在准则执行的过程中发现其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需要,那么他们也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引导会计准则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其满足自身的需要。

当然,这其中还会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限制和影响。

供货商、客户、雇员、工会等利益相关者,因为自身利益会受到企业经营好坏的影响,因此对于能影响企业经营的会计准则,他们也同样会积极地参与其中。

另外,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社会机构负有对企业进行社会监督的责任,他们监督执行的依据就是会计准则。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监督不利,则会对自己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他们会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所发现的问题,对会计准则的提出更进一步的完善建议。

同时,各种学术机构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学术研究者根据自己对会计工作的理论分析,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现代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合体,各个利益相关者进入企业契约,为的是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这就不可避免地具有通过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私利满足的动机,从而导致利益相关者之间出现利益冲突。

[2]因此,在现实公司的经营中,利益相关者既可能是相互帮助的或和平共处的,也可能经常是不相容的甚至是极端冲突的。

例如,消费者想以低价购买高质量的商品;所有者想使回报最大化;雇员想使收入最大化;财经分析者想企业提高其股票价值;环境保护者想终止污染或要求企业停产;社区想得到各种工作岗位并让企业融合到社区生活中;各个政府部门要求遵守规则、缴税和良好社会关系;如此等等。

这些利益要求有许多是目标一致的,但有些却是相互矛盾的,因此也就带来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不合,并产生了冲突。

另外,在上市公司中,当公司的股份被广泛地分散持有时,公司的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如果此时,处于强势的利益相关者——公司管理层利用其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强势地位和信息优势为自己谋取私利,制造虚假财务信息,隐瞒重大信息等,从而损害其他弱势地位的利益相关者,那么势必会引发管理层与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所以,现实生活中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普遍存在的,而化解这种冲突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通过制定各方都认可的会计规范——即会计准则,来约束相关利益各方的行为。

所以会计准则的产生,为解决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条途径。

(四)利益相关者、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

利益相关者、企业、会计准则之间存在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得和利益分配通过会计准则与企业的经营情况联系在了一起。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投资合作实现了多少收益,各成员又能得到多少,都需要依靠会计对收益进行计量。

这就牵涉到了企业采用的会计核算政策。

而企业的政策受制于会计准则相关内容的存在,也就是说企业的任何经济决策和会计核算方法都必须在准则规定的范围之内。

所以,会计准则能够帮助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

而另一方面,会计准则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约束与被约束的关系。

利益相关者的介入,保证了会计准则对企业这种约束关系的可靠性。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与企业经营的情况有直接的关系。

不管是作为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管理当局、雇员,还是外部利益主体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等,他们都竭力通过会计准则来约束企业的财务工作质量,来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所在。

如果企业因为不严格执行会计准则而出现了经营不善,甚至进一步恶化,对于利益相关者各方,都是不利的。

所以,利益相关者的介入,使得企业严格执行会计准则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三、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准则制定:

理论依据

(一)会计准则的性质:

经济后果理论

1.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内涵

什么是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

根据斯蒂芬.A.泽弗在《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一文中的解释,“经济后果”指的是“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

这些个人或团体行为的后果被认为可能影响其他团体的利益”。

[3]这里的“会计报告”就包含有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所产生的各种企业会计信息。

具体而言,经济后果可以分为间接和直接两种。

间接经济后果是通过不同的会计信息,诱导出不同的经济决策行为,从而影响市场上各行为主体的经济利益,以及各行为主体对稀缺资源配置的选择。

直接经济后果是企业外部各利益相关者所能取得的经济利益,很大一部分直接受信息数字的影响,如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利润高低,将直接影响不同利益相关者所取得的经济利益和后续决策。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不同的会计准则将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格局。

因此,会计准则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规范,它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安排(Zeff,1978)。

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所以它的制定过程必为各利益集团所关注,并积极参与。

从而使得会计准则的制定类似于国家的其他法规、政策的制定一样,成为一个政治过程。

因此最终颁布的会计准则既要遵循会计本身的基本原则,又要考虑经济后果。

换而言之,最后出台的会计准则是各方力量斗争与妥协的结果,也是各利益相关者协调利害关系的产物。

即经济后果直接导致了准则制定的政治色彩,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政治行为,很大程度上就是经济后果的直接延伸(Scott,1999)。

所以说,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本身就是政治化的程序,讨价还价与强势集团,对最终准则由相当程度的影响。

[4]

2.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具体体现

最能说明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例子就是国际会计准则的采用问题。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迄今所发布的所有国际会计准则,并没有得到各国的普遍执行,其主要原因是实施国际会计准则会影响各国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

例如,2003年修订之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对关联者的揭示》中要求将国家所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定义为关联方企业,并对其相关信息进行披露,而不论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经济往来。

[5]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国有经济规模庞大,上市公司中受国家控制的企业数量往往占较大部分。

如果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把这些企业之间的关系都算作是关联方,在财务报表中附注中进行披露,如此庞大且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显然扭曲了关联方的本质,也掩盖了真正的关联方及其交易,还增加了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成本,且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利益相关者自己。

因此,根据我国的自身情况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我国的会计准则并没有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而是规定“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不构成关联方”[6]。

总的来看,执行不同的会计准则能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而经济后果的存在将会直接影响到各个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的利益所得。

因此,会计准则所具有的经济后果性质是促使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准则制定和完善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

博弈理论

1.博弈的含义及类型

一般认为,博弈理论始于1944年。

由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Johnvon·Neumann)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Oskar·Morgenstern)合作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概括了经济主体的典型行为特征,提出了策略型与广义型(扩展型)等基本的博弈模型、解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奠定了经济博弈论大厦的基石,也标志着经济博弈论的创立。

简单地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影响,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