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1484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题及解析.docx

《高考诗歌鉴赏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题及解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诗歌鉴赏题及解析.docx

高考诗歌鉴赏题及解析

2010高考诗歌鉴赏题及解析

1(2010全国冲刺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晋书。

张华传》:

“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豫章雷焕曰:

”宝剑之气,上彻于天。

‘华问在何郡?

焕曰:

“在豫章丰城。

’即补焕丰城令。

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

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1)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嗟”字用得好,说说诗人嗟叹什么?

(2)试分析此诗末联用典手法。

【解析】

(1)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

(2)作者在此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用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喻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2(2010全国冲刺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4分)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解析】

(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2010安徽模拟卷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⑴从本诗看,隐居者有怎样的人生情趣?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本诗作者对王昌龄的隐居是怎样的态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齐梁隐士陶弘景对齐高帝说: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而常建说王昌龄“隐处唯孤云”。

你是怎样理解本诗中“孤云”这一意象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⑴隐居者有清高的人生情趣,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

从其屋前有松、屋边种花、院里莳药可以看出来。

诗人对王昌龄的隐居很认可并表示自己也将归隐。

  ⑵白云孤,更见隐者之清高。

清人徐增说:

“唯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

”这种说法也有道理。

(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

4.(2010安徽模拟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苦寒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①来不来?

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②,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③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①敕使:

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

②热官:

指有权有势的大官僚。

③幛箔:

帐幔和帘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可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边疆骤冷,战士衣寒难睡;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

  

(2)诗人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既表现出他对战士们的同情,又表现出对达官贵人的不满,从而反映出自己的爱国思想。

 6.(2010安徽模拟卷九)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 尤袤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⑴第一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二首诗中的“安得”二字反映了诗人内心怎样的矛盾?

如此作结,有何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⑴分为两个层次。

前两句为第一层次,对画中景物作客观描写:

远处是万里江天,近处是一村烟树,杳霭微茫,一派烟雨迷蒙的景象。

后两句为第二层次,写诗人看画时的主观感受,赞叹观赏米元晖画笔如见真山水,好像已置身于潇湘之上。

  ⑵画中的境界确是令人神往的,可是,要披戴绿蓑青笠,就得抛弃纱帽官服;长在江湖之上泛宅浮家,也就免除了尘俗的纷烦和仕途的荣辱。

这在诗人的确是个矛盾,“安得”二字便是发自内心的感慨。

如此作结可谓一箭双雕,既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又表现了对米元晖更高的评价:

能绘出如此境界的画家,其人之清高绝俗不言可知。

7.(2010安徽模拟卷九)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清平乐?

五月十五夜玩月刘克庄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

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濛濛。

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1)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识姮娥真体态”中的“曾”字用得很好,好在哪里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作者运用大胆而丰富的想象,描写了遨游月宫的美妙情景。

  

(2)“曾”字告诉读者,“我”原是从天上来的,与姮娥本来相识,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这首词的浪漫主义色彩。

 8.(2010安徽模拟卷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⑴有人说“半夜鲤鱼来上滩”最是生动传神,你认为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你认为“人”是什么职业?

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⑴是。

小诗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

“半夜鲤鱼来上滩”一笔勾勒,静动相融,把整个画面写活了。

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情趣。

  ⑵渔人。

诗人将山水的明丽,月色的皎洁,渔民的欢畅,融于明澈秀丽的画卷中,既赞美了兰溪一带的山水之美,又抒发了渔家的欢乐之情,还表达了田园生活的自得与闲适。

 9.(2010安徽模拟卷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横塘:

地名。

据记载,贺铸曾小住在苏州盘门外十余里处,地名横塘。

黄庭坚评: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1)关于这首词,有人认为作者写路遇一位女子,引起对生活的感慨;有人认为写对一个女子的怀念;也有人认为是写梅雨时节的幽居生活中的闲愁。

你认为哪一说法比较恰当?

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理由。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罗大经《鹤林玉露》:

“贺方回有‘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请对这一诗论作简要分析,说明其意味深长的理由。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作者邂逅一位女子兴起感慨,抒写幽居孤独闲愁。

美人香草是诗人理想的寄托或理想中人物的代称,托意美人,言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

上片写相恋和怀念,下片开头写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黄昏仍不见踪影,“闲愁”太多,“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实现。

(或者:

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怀才不遇的感慨。

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

  

(2)“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既是写景又是比喻,兴中有比,意味深长,因此被誉为绝唱。

(或者:

他把抽象的闲愁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可见其意味深长。

10。

(2010安徽模拟卷十).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观书有感朱熹

昨夜河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这两首哲理诗各揭示了什么道理?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哲理诗表现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试作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⑴朱诗说明大战船自在航行,有其自身的规律,离不开必要的条件,硬是用人力“推移”,即使发挥了冲天干劲,也无济于事。

  苏诗说明,只有好的客观条件或主观条件,还不能取得好效果,只有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效果。

  ⑵朱诗有鲜明的形象,由形象本身来体现理趣。

苏诗用两个假设、两个提问表现理趣。

11.(2010安徽模拟卷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

(2)题。

(8分)

清平乐?

独居博山王氏庵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词的上片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写“鼠”是“饥”的,说明了什么?

“破纸窗间自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出词人什么思想?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词的上片描绘夜宿的王氏茅屋中凄凉破败的景象。

“鼠”是“饥”的,说明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

“破纸窗间自语”一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样写更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衬托出作者百无聊赖的寂寞心情。

  

(2)抒发词人感慨而不悲观,失意时仍不忘抗金报国、恢复中原大业的感情,表现出词人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

12.(2010安徽模拟卷五)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莲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的开头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

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

其作用是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13.(2010安徽模拟卷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临江仙?

探梅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

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⑴“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有人认为“醉中浑不记”中的“醉”是“酒醉”,结合全词,谈谈你对“醉”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⑴花态度:

花鲜艳娇嫩的样子;雪精神:

梅傲雪耐寒的神韵。

⑵“醉”非醉酒,而是心陶醉于梅,作者赏梅不知不觉中天色昏暗,足见探梅之时久,爱梅之意深。

14.(2010安徽安庆一中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上太行①

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

(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解析】

(1).动静结合,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衬托,用鸟的渺小衬托秋空的辽阔,使诗歌意境更为开阔。

(2).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苍茫、壯阔的境界,大自然的壮阔正衬托出诗人的胸襟。

诗人两鬃霜华却壮心不已,立马太行,雄视千里,全诗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不倦为国事四处奔忙,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一位忧国忘家的政治家形象。

14.(2010北京海淀区查漏补)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越调·凭阑人金陵道中(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这首小令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简要概括。

(2).此曲构思奇特,写法巧妙,试从表现手法“移情及物”这一角度对这首元曲进行赏析。

【解析】

(1).描写了一个落魄困顿的诗人形象。

(2).示例:

“倦”“愁”借鸟儿道出诗人心曲。

听到鸟的啼声,不禁想到“鸟倦而知还”,自己却奔波于途,走过一村又一村,有家不得归。

诗人不说自己对漂泊生活感到厌倦,而说鸟儿知倦;不说自己哀愁,而说鸟儿呼愁,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无穷乡思。

15.(2010福建泉州五中5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塞外杂咏①

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

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

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

③琼瑶:

美玉。

(1)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2分)

(2)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分)

【解析】

(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以“万笏”为喻,描绘了天山山峰众多连绵的景象;用“琼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

(2)作者前两句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的景象,写自己被谪贬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相伴,表现了寂寞孤独之感。

后两句写“笑”写“难消”,表面上写开朗旷达,实际上流露出身处逆境的无奈,表达了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16.(2010广东考前热身)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

②北阙:

指帝宫。

③青阳:

指春天。

⑴这首诗是在诗人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4分)

⑵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

(3分)

【解析】⑴①仕途失意(或壮志难酬)之悲②世态炎凉之苦③年华已老之哀④万念俱灰的无奈(或绝望、失望)(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⑵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松间明月照着我的窗台,一切是那么空寂!

注:

意思相近即可。

)该句以清冷寂寥之景写绵长不尽之愁,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语意双关),韵味悠长。

(划线处各1分,答对3处即可)

17.(2010长沙一中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梅花落》:

古曲,《行路难》:

笛曲,声情哀怨,内容“兼及离别伤悲之意”。

(1)边塞诗中的写景常常语言蕴藉,含意深厚。

高诗的“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描写的是:

冰雪消融,北地春回;战士们有的牧马晚归,有的在戍楼吹起羌笛。

画面开阔,气氛和平宁谧。

暗示了边关此刻烽烟暂息,胡马北去。

李诗的“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描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采用融情于景的手法写征夫的思乡之情。

高诗的“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是虚写,诗人从曲名“梅花落”生发出联想,描绘出风送梅花,一夜之间落满关山的画面,借征夫幻觉中的故乡花落含蓄表达其心中思乡之情。

意境优美,感而不伤。

李诗的“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大雪遮道,寒风割面;《行路难》的笛声在北征的队伍中此起彼和。

画面悲壮,气氛凝重压抑。

暗示了将士们行军的艰难,心情的沉重。

(2)是实写,描绘出北征途中,征人一齐回首望月的特定场景,借征夫的动作(神态)来显示出笛声的哀怨和征人怀乡的普遍心情。

意境悲壮,情感悲怆。

18.(2010湖南六大名校仿真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

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①二月二日②李商隐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王庭珪,宋代诗人,弃官筑草屋于卢溪,隐居五十年。

②写此诗时,李商隐为了生计,只身远赴梓州,任职柳仲郢幕府。

亚夫,借指幕主柳仲郢。

二月二日,农历踏青节。

(1)两首七言律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要分析。

(3分)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加以分析。

(4分)

【解析】

(1)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王诗中的“云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态,山石好像披着衣裳,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1分),(或“烟村南北黄鹂语”,烟霭笼罩的山村,黄鹂叽叽喳喳地鸣叫,就像人在兴奋地说话)李诗中的“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生动地写出了早花柳丝竞相争艳,成群蜂蝶含情飞舞的情景(1分)。

(2)两首诗均写踏青所见,王诗前三联写了一幅雨后放晴,万物怡然的春景图,最后用一反问表现了诗人隐逸田园的乐趣(2分)。

李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生动明媚,竞艳含情的春景图,以乐景写哀情,后两联转折,写出了自己潦倒的身世,表达了诗人羁泊天涯、欲归不能的凄苦和愁闷郁抑、无人理解的失意情怀(2分)。

19.(2010湖南岳澧二校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

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3分)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又”字表示年复一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情。

(2分)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2分)(第①点可紧扣诗题来答,第②点可紧扣第二句诗来答,第③点可紧扣最后两句诗及诗后注释来答)

20.(2010岳阳一中九次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后面问题。

(7分)

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赏花人。

(1)诗题《城东早春》,在诗中作者是如何扣题的?

(3分)

(2)“清景”中“清”字的含义是什么?

(4分)

【答案】

(1)一是抓住早春最有代表性的景物绿柳来描写;二是用“才”、“半”突出早春的特点;三是虚拟“花似锦”的热闹反衬赏春人少从而突出早春。

(2)一是“清新”,写早春之景的清新可爱。

二是“清净”,春景刚露,赏春人少。

21.(2010宿迁市模拟卷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云门寺阁

孙逖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余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1)诗题中的“宿”字贯串全诗,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4分)

答:

▲▲

(2)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

(3)“云门寺”的特点是什么?

试结合颈联作具体分析。

(3分)

答:

▲▲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