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复习指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1204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复习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复习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复习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复习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复习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复习指导.docx

《高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复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复习指导.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复习指导.docx

高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复习指导

高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复习指导

南山中学邹平

文言文阅读

【高考悟道】

一.读文须知

1.选文以叙事文为主(主要是传记性散文)。

2.阅读重心

A传主基本信息,如姓、名、字、号、籍贯、父祖、生活时代、卒年、谥号等

B传主主要事迹,各时、空节点相关事件,如少时在家形迹、科举、任官经历等

(特别关注细节,特别关注与传主产生联系的人,特别关注传主职务和任职地点变化)

C传主主要成就,如科举功名、军事功勋、文字著述等

D传主主要品格,由事件体现出来的(需概括)+同时或后人的评价

E标志文章结构层次的词句

二.审题答题需知

1.关于文言文阅读断句题

1)比较选项找差异

2)从自己最有把握的差异点出发做排除

3)用“意义原则”验证四个选项的每个差异点——每个断开结构的意义要相对独立且相对完整,每个断开结构的意义要跟整句意义协调。

2.关于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选择题

1)注意常考点,如科举类、官职及职务变化类、别号年号谥号庙号类、经学类等

2)注意常考点常见设错点,如官职变化类,常考“迁”字的“升职”与“贬职”意

3)注意教材出现过的常识点

4)注意题干要求,选错误项还是正确项

3.关于文言文阅读文本(传记型文本)内容概括与分析选择题

1)了解本类题选项基本结构——人物形象特征概括(观点)+人物事迹分析(证据)

2)了解本类题选项的两个命题方向——人物事迹是否支撑有关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人物事迹转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3)了解本类题选项的两项考察功能——人物事迹信息筛选与人物形象特征判断+关键词的翻译。

4.关于文言文阅读翻译题

1)直译为主,特别注意——尽可能不以成语译成语,分清可意译和必须意译的短语

2)要首先区别出人物词、年代词、制度词、地名词、器物词、官职及官职变动词等

3)重点实词的翻译,特别注意“由熟到生”——借助成语、教材等回忆特定重点词的常用意义,重点关注重点实词与周围熟词的搭配并由现代汉语的搭配规律选择该次常用意义中最合适的翻译重点实词

4)带有特殊结构和特殊句式的句子翻译后要有相应的结构标志

5)翻译后的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无语病,语义自足

6)翻译后的句子的意义要与原文上下文协调

【高考练兵】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

幼聪敏。

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

帝谓曰:

“汝何不读书?

”子良曰:

“娘今何处?

何用读书?

”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

郡阁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

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

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

四年,进号车骑将军。

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

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

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

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

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

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

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

诏云:

“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

”子良所志也。

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

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

寻薨,年三十五。

(《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斛”,泛指多斛。

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在本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C.“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D.“友悌”指朋友友爱;“申之以孝悌之义”即把孝父母爱朋友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子良孝顺有加。

其母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他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裴后被召回。

B.萧子良重义好古。

德行极高的朱百年死后,善待其妻子;建古斋一座,收集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C.萧子良礼遇贤士。

夏天客到,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宣扬文教;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让人撰录。

D.萧子良深受武帝信任。

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他,在遗诏中让他辅政,可惜他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5分)

(2)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

(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段达,武威姑臧人也。

父严,周朔州刺史。

达在周,年始三岁,袭爵襄垣县公。

及长,身长八尺,美须髯,便弓马。

高祖为丞相,以大都督领亲信兵,常置左右。

及践阼,为左直斋,累迁车骑将军,兼晋王参军。

高智惠、李积等之作乱也,达率众一万,击定方、滁二州,赐缣千段,迁进仪同。

又破汪文进等于宣州,加开府,赐奴婢五十口,绵绢四千段。

仁寿初,太子左卫副率。

大业初,以蕃邸之旧,拜左翊卫将军。

征吐谷浑,进位金紫光禄大夫。

帝征辽东,百姓苦役,平原祁孝德、清河张金称等并聚众为群盗,攻陷城邑,郡县不能御。

帝令达击之,数为金称等所挫,亡失甚多。

诸贼轻之,号为段姥。

后用鄃令杨善会之计,更与贼战,方致克捷。

还京师,以公事坐免。

明年,帝征辽东,以达留守涿郡。

俄复拜左翊卫将军。

高阳魏刀儿聚众十余万,自号历山飞,寇掠燕赵。

达率涿郡通守郭绚击败之。

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十二年,帝幸江都宫,诏达与太府卿元文都留守东都。

李密据洛口,纵兵侵掠城下,达与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内兵出御之。

颇有功,迁左骁卫大将军。

王充之败也,密复进据北芒,来至上春门,达与判左丞郭文懿、尚书韦津出兵拒之。

达见贼盗,不阵而走,为密所乘,军大溃,津没于阵。

由是贼势日盛。

及帝崩于江都,达与元文都等推越王侗为主,署开府仪同三司,兼纳言,封陈国公。

元文都等谋诛王充也,达阴告充,为之内应。

及事发,越王侗执文都于充,充甚德于达,特见崇重。

既破李密,达等劝越王加充九锡备物,寻讽令禅让。

充僭尊号,以达为司徒。

及东都平,坐诛,妻子籍没。

                   (选自《隋书·列传卷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B.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C.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D.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袭爵原指有爵位者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而其余继承人则减等袭爵。

B.践阼即上阼阶主位。

古代庙寝堂前有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阼有“登基”意。

C.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

一般有自号和赠号,一人只能一生一号。

D.籍没是对罪犯家产清查登记予以没收的制度,古代妻儿家眷等如同财物在籍没之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成年的段达形貌高大俊美,有武力,深受高祖赏识而视为亲信,曾因率军平定高智惠、李积等的叛乱有功,受朝廷提拔赏赐。

B.帝征伐辽东,百姓苦于役事而聚众为盗,攻陷城邑,段达受命征讨,始故意数为敌军所败,让对方轻敌,后一举将其打败。

C.帝幸江都宫,李密纵兵侵掠至东都城下,情势危急,段达与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皇宫卫军出城应敌,并击退敌人。

D.段达生于官宦之家,一生颇多武功,屡有建树,隋朝灭亡后,先后效力于越王侗和王充,但最终没有善终,家人也因之受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达见贼盗,不阵而走,为密所乘,军大溃,津没于阵。

(2)及事发,越王侗执文都于充,充甚德于达,特见崇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郝质,字景纯,汾州介休人。

少从军,挽强为第一。

充殿前行门,换供奉官,为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

与田朏将兵护军须馈麟州,道遇西夏数千骑寇钞,质先驱力战,斩首、获马数百。

又与朏行边,至柏谷,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

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连荐之,且条上前后功状,超迁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

大名贾昌朝又荐为路钤辖。

使讨贝州,文彦博至,命部城西。

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彦博将斩千,质趋至帐下曰:

“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

”彦博壮其义,两释之。

质自此益知名。

贼平,迁六宅使,历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加领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

奉诏城丰州,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

召还宿卫,改马军。

英宗立,迁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安德军节度使,为殿前副指挥使。

神宗立,易节安武军,为都指挥使。

元丰元年,卒,帝亲临其丧,赠侍中,谥曰武庄。

质御军有纪律,犯者不贷,而享犒丰渥,公钱不足,出己奉助之。

平居自奉简俭,食不重肉,笃于信义。

田朏不振而死,为表揭前功,官其一孙。

在并州,与朝士董熙善,约为婚姻。

熙死,家贫无依,质已为节度使,竟以女归董氏。

自为官,不上伐阅,从微至贵,皆以功次迁云。

(选自《宋史·郝质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B.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C.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D.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夏,党项羌族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宋朝为夏国,因为在中原西部,故又被称为“西夏”。

B.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宋代的路是直辖于中央的最高行政区划,高于府、州等,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

C.谥,即谥号。

古时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为赞颂其生平事迹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死后被谥为“文忠”。

D.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

在《鸿门宴》中就提到,项伯和刘邦曾约为婚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郝质作战英勇,屡立战功。

在护送军需物资时与西夏几千骑兵力战。

他身先士卒,斩杀、缴获数百匹马;后又在巡边时,在柏谷打败敌军。

B.郝质言而有信,重情重义。

河上的亭子被烧之后,他到文彦博帐下主动承担责任;曾经与董熙约为婚姻,董熙死后,家贫无依,他依然履行婚约。

C.郝质治军严明,生活节俭。

对触犯军纪的人,严惩不贷,但对部下的犒赏也很丰厚,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补贴,而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

D.郝质历侍多君,均受重用。

曾被破格提拔为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英宗时,被授予殿前副指挥使等职;神宗时担任都指挥使;死后,皇帝还亲临其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

                                                                           

                                                                          

(2)质趋至帐下曰:

“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

”彦博壮其义,两释之。

                                                                           

                                                                          

古诗词阅读

【高考悟道】

一.读诗须知

1看清诗词题目

1)找出题目对题材、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层次结构、主要情感的暗示

2看清诗词基本内容

1)看清叙事句、写景句、议论句、直接抒情句、修辞句(特别是用典句)

2)看清诗词层次结构标志词——能分析诗词基本层次

3)看清关键意象刻画词,人物形象刻画词等——能把握意象主要特征

3看清注释

1)特别关注指明背景——作者背景与作品背景——的信息

2)特别关注典故

4争取从内容、意象、技巧、情志、语言等方面较为全面的解读诗歌文本

二.审题答题需知

1双项选择题

A审准题干——要求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B知道常见设错点:

意象解读问题词句意思问题艺术技巧问题情感态度问题

C详细分析选项信息点和逻辑点,每个信息点和逻辑点都要论证

2简答题

A审准题目,看透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手法、层次、情感等)和题目要求(概括、分析、赏析等)

B1)答案要有针对性,题干中的每一个问题点在答案中都要有落脚处

2)结构完整,有层次

3)规范表达无语病,规范书写无错别字

【高考练兵】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风辞刘彻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

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14.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曲折而又缠绵地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前者清新流丽,后者苍莽雄放。

E.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串景,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谨,情感丰富深沉。

15.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唐 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蒲: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根茎长在泥里,可食。

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鸂鶒(xīchì):

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柘(zhè):

一种树。

14.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E.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

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15.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自贻杜牧

杜陵①萧次君②,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①杜陵:

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

②萧次君:

《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写诗赠送给自己的;诗人需要写诗来自我宽慰,诗题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本诗以刚直而屡遭贬官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遭遇抒发对命运的感喟。

C.“寂寞怜吾道”是说诗人独自漂泊在外,因无人相伴而深感旅途寂寞,自生哀怜。

D.颈联写诗人遗憾没有彩绘般的锦绣前程作为内心追求,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扰攘。

E.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已,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诸多的情感。

15.本诗是杜牧晚年所作,一生的辛酸蕴含其中。

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表达的复杂情感。

(四)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

回头双鬓已星星。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只愁飞诏下青冥②。

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

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

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

②青冥:

青色的天空。

这里代指朝廷。

③不应:

不顾。

14.下列对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主要是为了与后文再次离别形成对比,表现了阔别之久远,离别之伤感。

B.诗人没有料到短暂相聚后又要再次分离,上片中“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他不得不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内心的悲伤。

C.下片通过“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友人久守边城的艰辛以及思归的急切之情。

D.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以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表达出对友人的勉励和期许。

E.“横槊看诗成”与《赤壁赋》中的“横槊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场景虽然不同,但都赞扬了他们的文韬武略。

15.清人有言:

“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

(五)阅读下面的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清 明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读 书宋·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注】元元:

人民、百姓。

14.下列关于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陆诗首句是说,就算没有五亩由园依然归隐,透露诗人不追求名利的情操。

B.陆诗前两句属于间接抒情,表意含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

C.陆诗的三、四句细节描写真实,油灯的意象比较典型,整体表意平中见奇。

D.王诗第三句写邻家也来借新火,可见邻家比诗人家还要穷,心酸溢于言表。

E.陆诗浅易平淡,王诗平淡质朴,但是在立意上,陆游一诗更关注百姓疾苦。

15.两首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第四部分文言文阅读

【高考练兵】

(一)

10.B

11.D(“友悌”“悌”均为兄弟友爱,不是朋友友爱。

12.D(根据原文第四段,武帝生前无意传位于子良,只是外界有传言。

13.

(1)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清高)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

(“清向”“礼”“倾意”“焉”各1分,大意1分)

(2)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为帝。

(“居几月”“暴渐”“皇惧”“物议”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是齐武帝的第二个儿子。

自幼聪敏。

武帝在赣县任职的时候,与裴后关系不和睦,派人用船送裴后回京城,已经上路了,萧子良当时年纪幼小,在厅堂前很不高兴。

武帝对他说:

“你怎么不读书?

”萧子良说:

“我娘在哪里?

为什么还要读书!

”武帝感到很奇异,便召裴后回到了县里。

萧子良重道义、好古雅,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先死了,萧子良便赐给他的妻子米一百斛,免去一个人的赋税,供给她柴草。

郡阁下有虞翻的旧床,萧子良罢任回家,便把床带回来了。

后来萧子良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武帝即位,封他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任都督。

永明二年(484),担任护军将军,兼司徒。

四年,晋升为车骑将军。

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而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

他喜欢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夏天客人到了,他就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们撰写文化教育的论著。

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萧子良也让人撰录。

武帝生了病,诏令萧子良带着侍卫到延寿殿侍奉服药。

萧子良他日夜守在殿内,太孙每隔一天进去参见一次。

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

武帝不一会又苏醒过来,问太孙在哪里,于是召东宫的卫士都随着进宫,遗诏让萧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

萧子良一向仁厚,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便推荐萧鸾,诏书说:

“事情不论大小,都要跟萧鸾商量。

”这正是萧子良的愿望。

太孙从小就养在萧子良的妃子袁氏那里,袁氏对他很慈爱,此前他曾经很害怕不能被立为继承人,从此深深地忌恨萧子良。

萧子良又和文惠太子共同喜欢佛教,非常友爱,他劝人做善事,从不厌倦,由此最终招致了很大的名声。

萧子良被晋升职位为太傅,增加仪仗为三十人,本官依旧,解除侍中职务。

隆昌元年(494),加给他特殊的礼制,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趋步,赞拜不用报名,升任都督南徐州。

这年他病情很重,对身边的人说:

“门外应该有异常情况。

”派人去看,见淮河中的游鱼无数,都浮出水面涌向着城门。

不久去世,年龄三十五岁。

(二)

10.C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