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1183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

《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

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2019年秋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

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和亲和畅和衷共济曲高和寡

B.哄闹诱哄哄堂大笑一哄而散

C.阿附阿胶阿其所好阿谀奉承

D.提防提携提纲挈领提心吊胆

解析:

考查汉字的字音。

A.和(hè)寡,其余读“hé”;B.诱哄(hǒnɡ),一哄(hònɡ)而散,其余读“hōnɡ”;D.提(dī)防,其余读“tí”;C.都读“ē”。

答案:

C

2.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自可断来信B.叶叶相交通C.府吏见丁宁D.感君区区怀E.可怜体无比

解析:

A.信使,报信的人,这里指媒婆;B.交错相通;D.情感真挚;E.可爱。

答案:

C

3.对下列代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既若见录见:

代自己。

B.渠会永无缘渠:

第二人称代词“你”。

C.我自不驱卿卿:

第二人称代词“你”。

D.妾不堪驱使妾:

旧时妇女自称。

解析:

B项,第三人称代词“他”。

答案:

B

4.选出诗句中指定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①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

②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①不吾知其亦已兮

②苟余情其信芳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②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①可怜体无比,便言多令才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解析:

A.①告诉;②辞别。

B.①代词,那;②助词,无义。

C.①②均为“美好”。

D.①可爱;②值得同情。

答案:

C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两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

“荒秽”,各种杂草。

C.五、六两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种祈盼有个好收成。

解析:

这首诗诗人写出了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和对劳动的感受。

劳动生活虽然艰辛,但诗人体会到的是远离尘世的闲适,“愿无违”是指“不违背隐居躬耕的心念”。

所以D项说“愿”指“辛勤耕种祈盼有个好收成”错误。

答案:

D

6.对《上邪》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A.全诗虽仅有三十五个字,且多是直白的口语,语言简短质朴,却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B.“我欲与君相知”的“君”是对男子的美称,由这个称呼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借女子的口吻来写的。

C.全诗以愉悦而激动的笔调,歌颂了如火山爆发一样炽烈而忠贞不渝的爱情。

D.我国古代写爱情的诗歌,一种是用曲折的笔法写出回肠百转式的爱情,一种是用奔放的笔法表现火山爆发式的爱情。

《上邪》属于后者。

解析:

C项中“愉悦”不对,应是“热烈奔放”。

答案:

C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

后唐帅赵德钧连年用兵,民为疲弊,普父回举族徙常山,又徙河南洛阳。

普沉厚寡言,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

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

词卒,遗表荐普于朝。

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

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

太祖尝与语,奇之。

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鞠之,获全活者众。

淮南平,调补渭州军判官。

太祖领同州节度,辟为推官;移镇宋州,表为掌书记。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

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

帝曰:

“已约晋王矣。

”已而太宗至,设重茵(几层垫子)地坐堂中,炽碳烧肉。

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

因与普计下太原。

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剥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

”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

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普尝遣新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京师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

权三司使赵王比廉得之以闻。

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

淳化(宋太宗年号)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遗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驰传抚问,凡三上表乞骸骨。

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疾……七月卒,年七十一。

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

“普事先帝,与联故旧,能断大事。

向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

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因出涕,左右感动。

(节选自《宋史?

赵普传》)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辟:

征召。

B.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鞠之鞠:

审讯。

C.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向:

连续。

D.令遗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致:

归还。

解析:

C项中“向”应为动词“将近,接近”之意。

答案:

C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以老衰久病,令遗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因出涕,左右感动

因得乘便,宰割天下

9.以下叙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

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固请太宗复议。

B.戴胄引“虽误皆死”的法律,劝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能因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C.对“诈得者”,太宗诏“不首者死”,但戴胄仍“以法当流”,因而触怒太宗;面对太宗的责难,他据理力争,终使太宗“感悟”。

D.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圣旨“不首,罪当死”是感情用事,作为执法的依据有不妥之处。

解析:

A.戴胄是反驳封德彝的判决,非犯颜直谏,亦无固请太宗复议。

B.太宗曰:

“朕安得阿亲戚!

”表明太宗无姑息无忌情况。

D.非“于法无据”,而是“不可谓刑”。

答案:

C

10.下面是对原文中心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记叙戴胄两次驳奏,赞扬戴胄依法办案的精神和他所坚持的人君也不能以言代法的思想。

B.文章通过记叙戴胄两次驳奏,赞扬戴胄依法办事的精神和他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

C.文章通过记叙唐太宗两次采纳戴胄意见的事例,表现了唐太宗从善如流和宽宏大度的明君风范。

D.文章通过记叙唐太宗两次采纳戴胄意见的事例,表现了唐太宗对戴胄的高度信任,歌颂了唐太宗勇于纳谏、屈己重法的美德。

解析:

B.“民主思想”,拔高了人物,且概括不全。

C、D两项弄错了原文的重心。

答案:

A

第Ⅱ卷(共70分)

三、(4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2)既属臣,敢亏法乎?

答案:

(1)如果只是处罚长孙无忌,却处死监门校尉,(这样判决)不能说是符合法律规定。

(2)既然已经移交给我处理,我敢破坏法律吗?

(“属”通“嘱”,托付,请托。

亏:

毁坏。

四、(8分,每小题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请简述理由。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及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答案:

(1)幽静经过漂泊后,获得暂时安定生活时的愉悦闲适

(2)略(应从运用两句诗所起到的两种不同表达效果来分辨,能自圆其说则可。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

(1)泰山不让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

(2)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答案:

(1)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

(2)落霞与孤鹜齐飞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五、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

祖逖字士稚,范阳道人也。

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元每忧之。

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赈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

后乃博览书记,广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侨居阳平。

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

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

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

“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

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寻征军谘祭酒,居丹徒之京口。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

宾客义徒皆暴桀勇士,逖遇之如子弟。

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攻剽富室。

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

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曰:

“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

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沉溺之士欣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圈之。

”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

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辞也壮烈,众皆慨叹。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阳平辟察孝廉辟:

征召。

B.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赞:

称赞。

C.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逆:

迎接。

D.中流击楫而誓曰楫:

船桨。

解析:

B项中“赞”应解释为“佐助”。

答案:

B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

B.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

C.逖辄拥护救解之

D.沉溺之士欣于来苏

解析:

B项“绸缪”意为“缠绵”,古今义相同;A项“不行”文中义“没有去应召”,今义“不可以”;C项“拥护”文中义“保护”,今义“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D项“沉溺”文中义“消极悲观”,今义“陷入不良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

答案:

B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

时曹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

B.后乃博览书记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脱过

C.此非恶声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D.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

解析:

D项第一句中“而”是连词,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第二句中“而”连词,表转折,译为“却”。

A项中“以”是连词,表原因,译为“因为”;B项中“乃”副词,译为“才”;C项中“也”语气助词,表判断。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