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备课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1146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1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备课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备课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备课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备课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备课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备课资料.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备课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备课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备课资料.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备课资料

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

1.白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

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可以复合成白光。

2.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

3.光谱: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

、紫几种颜色的光,它们按一定顺序排列,叫做太阳的可见光谱

4.红外线

(1)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有一种看不见的能量辐射叫红外线。

(2)任何物体都可辐射红外线。

(3)热作用强是红外线的主要特征。

此外,红外线还可用于红外遥感等。

5.紫外线

(1)在光谱上紫

光以外的部分存在一种看不见的能量辐射叫紫外线。

(2)紫外线有

较强的生理作用,此外,紫外线还有荧光效应等。

知识点1:

光的色散

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使太阳光发生色散,才揭示了光的秘密。

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白光)照射到三棱镜上,通过三棱镜偏折后照到白屏上,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色光带

这个现象的产生表明:

第一,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第二,不同

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

实验中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各单色光偏折的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

【例】 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后,不但改变了光的    ,而且可分解成七种单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    。

 

答案:

传播方向;色散 

点拨:

白光经过三棱镜的两次折射,其传播方向将发生变化,由于组成白光的七种单色光的偏折能力不同,故经棱镜折射后会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

知识点2:

色光

的三原色

人们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如图所示。

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例】 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

A.红、黄、蓝                

        B.红、绿、蓝

C.黄、绿、蓝                        D.红、黄、绿

答案:

B 

点拨:

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我们把红、绿、蓝三种色光

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知识点3:

看不见的光

如图所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按顺序排列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叫做太阳的可见光谱。

在红光和紫光之外的部分都存在一种人们看不见的光,红光之外的部

分称为红外线,紫光之外的部分称为紫外线。

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而且红外线能辐射热量,说明红外线具有热作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1)红外线的特性:

①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

外线越强;②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热作用强。

红外线的应用:

①红外线快速测温仪、利

用“热谱图”诊病、红外线夜视仪、全自动感应水龙头、红外线感应开关等;②

浴霸、红外线烤箱、工业上用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等;③电视遥控器、空

调遥控器等。

(2)紫外线的特性:

①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

适量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骨骼生长和身体健康;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适量照射紫外线能起到消毒、杀死病菌的作用。

②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

可用于鉴别古画、识别钞票的真伪。

【例】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小明同学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惊奇地发现,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时,温度     ,这说明红光外侧的     线的     高。

若把    放在紫光的外侧时,它会发光。

 

答案:

上升;红外;温度;荧光物质

点拨:

可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入手回答:

红外线的热作用强,所以红外线会使温度计示数升高,紫外线具有荧光作用,所以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ρ甲>ρ乙B.ρ乙=0.5×103kg/m3

C.若V甲=V乙,则m甲<m乙D.若m甲=m乙,则V甲<V乙

2.为了测量醋的密度,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m0;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m总。

对小明的实验设计,下列评价中最合理的是

A.实验步骤科学且合理                                           

B.对醋的体积测量错误

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小                                           

D.量筒不够稳定易摔碎

3.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4.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景物”实质是

A.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B.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C.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D.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平板玻璃,在玻璃板前放一只点燃的红色蜡烛A,再另取一只未点燃的红色蜡烛B放在成像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色蜡烛看上去是红色,是因为它吸收红光,反射其他色光造成的

B.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用纸板可以承接到蜡烛A的像

D.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

6.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中的()

A.

B.

C.

D.

7.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

B.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

C.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

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

8.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水的质量有关

9.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10.相传“舜作萧,其形参差”,如图,将竹管制成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吹出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

二、填空题

11.小明想测量妈妈自酿的葡萄酒的密度。

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移动游码,发现指针停在图1位置,这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直到天平平衡;接着他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42.8g,然后向空烧杯中倒入20mL的自酿葡萄酒,并用天平测出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罝如图2所示,则葡萄酒的质量是_____g、密度是_____g/cm3。

12.下图是马云的“人脸支付”现场展示.现在,刷脸就能签到、买单、转账人脸识别技术正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人脸识别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识别人脸信息.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要使屏幕上的半身像变成全身像,人应离镜头_______(选填“远”或“近”)一些.

13.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_____.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_____色,裙子呈_____色.

14.图示的冰淇淋又叫液氮冰淇淋,当吃这种冰淇淋时,嘴和鼻子都会有“烟雾”冒出,其过程是液氮在常温下汽化时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水雾。

15.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这提示我们应该在______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16.校车在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_________的,要求学生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_________现象而发生的伤害事故。

三、计算题

17.2017年10月19日,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在北海始发,小王观看比赛后想了解更多有关自行车的知识,他称出一辆自行车的总质量为34.2g,并得知自行车所有钢材质量为31.6kg,其中橡胶和钢材各占自行车总体积的一半。

(ρ铜=7.9x103kg/m3)求:

(1)此车所用钢材的体积;

(2)橡胶的密度。

18.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高度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3)若此路段限速为120km/h,试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四、实验题

19.小浩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

(1)如图甲是小浩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_______.

(2)小浩纠正了错误后调节好天平,将石块放入左盘,将最小的砝码

放到天平上,指针如图乙所示,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

天平平衡时,测出石块的质量如图丙所示,小石块质量是_______

.

(3)如图丁所示,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__

则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

(4)实验中,小浩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老师给他增加了一个溢水杯和小烧杯测量石块的体积。

如图

A.用天平测出空小烧杯的质量

B.将溢水杯装满水后,将小石块放入溢水杯中,并用小烧杯承接溢出的水;

C.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溢出的水的总质量

测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和水的密度

表示)。

20.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眼睛的成像原理进行探究.

(1)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________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________ 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电影放映机”).

(2)图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睛的________ ,光屏相当于眼睛的________ 

(3)随后,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________ (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__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

(4)若进一步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小明应更换一个焦距________ (选填“更大”或“更小”)的凸透镜进行对比实验分析.

2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所需的器材是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铅笔、白纸和______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暗”)

(3)在实验过程中,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B放在另一侧,在确定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在判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原来B的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______(选填序号:

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虚/实)像,若利用照相机把平面镜成像的情景拍摄下来,则照相机应在玻璃板______(“前”或“后”)对着像进行拍照。

(4)实验中某同学将玻璃板和点燃的蜡烛A放置好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记录下了物、像、镜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选填序号:

A.整理实验器材B.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

22.某晶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

(2)该晶体从300℃到开始熔化,共用了时间________min

(3)该晶体熔化用了时间________min.

23.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20

0.3

B

0.5

C

40

0.5

D

尼龙丝

30

0.5

E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A、B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

24.有如图所示的一石块,已知其密度(ρ石表示)。

要测量其体积,任选仪器,请你设计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可画图说明,记录的数据用常用符号表示(注明:

若选用量筒时,要考虑石块体积较大是不能放入量筒内的)。

(一)方法一

(1)选择器材

(2)实验步骤及实验要记录的数据

(3)石块体积的表达式

(二)方法二

(1)选择器材

(2)实验步骤及实验要记录的数据

(3)石块体积的表达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A

D

D

A

B

C

C

二、填空题

11.右19.60.98

12.凸远

13.蓝红黑

14.吸热液化

15.信息声源处

16.运动惯性

三、计算题

17.

(1)4×10-3m3

(2)0.65×103kg/m3

18.

(1)68m;

(2)34m;(3)超速.

四、实验题

19.游码未调到零刻度线处向右移动游码,直到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线5820

20.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缩小;照相机;

(2)晶状体,视网膜;(3)凹;近视;(4)更大

21.刻度尺较暗C虚前B

22.33034

23.CEDE20cm

24.详见解析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甲乙两物质密度之比是4:

1,用甲乙分别制作了质量、体积均不相等的两个正方体A、B,A、B的质量之比为3:

4,边长之比为1:

2,则可以判断

A.A物体一定为空心

B.B物体一定为空心

C.A、B均不可能为空心

D.A、B空心与否均不能判断

2.如图所示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液体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3.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物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像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

A.向下并且向右移B.向下并且向左移

C.向上并且向左移D.向上并且向右移

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

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飞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低

C.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后,速度变大

D.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6.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B.

看起来水没那么深

C.

桥在水中的倒影D.

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

7.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湿衣服晒后不久变干B.灯丝用久了变细

C.清晨树叶上的露珠D.冬天窗户上的霜

8.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A.湿衣服晾晒后变干B.铁水被烧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秋天房顶上结霜

9.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0.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在木梳的齿上划过,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两次划动时均保持齿的振动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第二次与第一次对比

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

二、填空题

11.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不少“特殊本领”。

碳纤维被广泛应用在火箭、导弹、飞机、汽车的制造中,好处之一是可以大大减轻它们的质量,这是因为碳纤维的_____较小;和铝相比,碳纤维比铝轻但强度相似,其中“碳纤维比铝轻”是指:

在_____相同的情况下,碳纤维制作的实心物体的_____比铝材料制作的小。

12.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偏食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患近视的人数不断增长。

(1)图中的______(填“甲”或“乙”)可用来解释近视的成因。

可选用______来矫正(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某人坐在家门口看小说,看得正起劲时,突然发现一个人在庭院外走动,他马上摘除眼睛,认出了这个人是谁。

那么,此人摘除的眼镜应是______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3.谚语、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

①如坐针毡;②墙内开花墙外香;③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④霜前冷,雪后寒。

其中主要体现压强知识的是______,主要体现摩擦知识的是______。

(请填入相应的序号)

14.如图所示,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会看到烛焰颤动,这说明声能够传递_________;音乐声是通过_________这种介质传到人耳的。

15.张伟同学身高1.7米,他站在穿衣镜(平面镜)前2米处,已知穿衣镜高1米,则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m,镜中的像高是_____m。

16.“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如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

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_____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m/s。

三、计算题

17.有一节油车,装满了30米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了30厘米3石油,称得质量是24.6克,问:

这节油车所装石油质量是多少?

18.苏州高新区将建设6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总长为80多公里.1号线于2014年10月26日正式通车试运营.1号线全长18公里.1号线首末站为狮子山站、龙康路站,正常行驶大约需要时间0.5小时。

求:

(1)电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

(2)若从狮子山站到新区公园站,电车运行的时间大约是6分钟,则两站之间的轨道长度大约是多少?

四、实验题

19.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都不能使天平平衡,指针仍然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______________。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矿石的体积是_____cm3

(3)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g,则矿石的密度是__________千克/米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

20.物理操作实验考试中,小明抽到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如图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

(2)如图2,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____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成的;

(3)如图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如图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眼镜(“近视”或“远视”)。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选用薄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B进行实验。

在探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时,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蜡烛B始终不能和蜡烛A的像重合:

(1)你认为蜡烛B不能和蜡烛A的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解决上述问题后,小明继续实验,得出数据如下表

根据数据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芳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请指出图甲中的操作错误:

_______。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

(3)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芳再次实验时为了节省加热时间,减少了水的质量,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能体现这项措施的图线。

(______)

23.小虎用甲、乙两图中的装置研究声现象:

(1)甲图实验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当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又时,音叉发声的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同时可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大的幅度。

(2)如图乙,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