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教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1135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安全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电气安全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电气安全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电气安全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电气安全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安全教材.docx

《电气安全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安全教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气安全教材.docx

电气安全教材

 

第一章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第一节电气事故

 

电气事故是电气安全工程主要研究和管理的对象。

掌握电气事故的特点和事故的分类情况,对做好电气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气事故概要

 

众所周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大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在现代社会中,电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

然而,在用电的同时,如果对电能可能产生的危害认识不足,控制和管理不当,防护措施不利,在电能的传递和转换的过程中,将会发生异常情况,造成电气事故。

电气事故具有以下特点:

 

1.电气事故危害大

电气事故的发生伴随着危害和损失,严重的电气事故不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

发生事故时,电能直接作用于人体,会造成电击;电能转换为热能作

用于人体,会造成烧伤或烫伤;电能脱离正常的通道,会形成漏电、接地或短路,构成火灾、爆炸的起因。

电气事故在工伤事故中占有不小的比例,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触电死亡人数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5%左右。

2.电气事故危险直观识别难

由于电既看不见、听不见,又嗅不着,其本身不具备为人们直观识别的特征。

由电所引

发的危险不易为人们所察觉、识别和理解。

因此,电气事故往往来得猝不及防、潜移默化。

也正因为此,给电气事故的防护以及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带来难度。

3.电气事故涉及领域广

这个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电气事故并不仅仅局限在用电领域的触电、设备

和线路故障等,在一些非用电场所,因电能的释放也会造成灾害或伤害。

例如,雷电、静电

和电磁场危害等,都属于电气事故的范畴。

另一方面,电能的使用极为广泛,不论是生产还

是生活,不论是工业还是农业,不论是科研还是教育文化部门,不论是政府机关还是娱乐休

闲场所,都广泛使用电。

哪里使用电,哪里就有可能发生电气事故,哪里就必须考虑电气事

故的防护问题。

4.电气事故的防护研究综合性强

一方面,电气事故的机理除了电学之外,还涉及许多学科,因此,电气事故的研究,不

仅要研究电学,还要同力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在电气事故的预防上,既有技术上的措施,又有管理上的措施,这两方面是相辅

相成、缺一不可的。

在技术方面,预防电气事故主要是进一步完善传统的电气安全技术,研

究新出现电气事故的机理及其对策,开发电气安全领域的新技术等。

在管理方面,主要是健

全和完善各种电气安全组织管理措施。

一般来说,电气事故的共同原因是安全组织措施不健

全和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

实践表明,即使有完善的技术措施,如果没有相适应的组织措施,仍然会发生电气事故。

因此,必须重视防止电气事故的综合措施。

电气事故是具有规律性的,且其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在电气事故中,大量的事故都具有重复性和频发性。

无法预料、不可抗拒的事故毕竟是极少数。

人们在长期的

 

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已经积累了同电气事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各种技术措施、各种安全工作规程及有关电气安全规章制度,都是这些经验和成果的体现,只要依照客观规律办事,不断完善电气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电气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二、电气事故的类型

 

根据能量转移论的观点,电气事故是由于电能非正常地作用于人体或系统所造成的。

据电能的不同作用形式,可将电气事故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害事故、雷电灾害事故、电磁

场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危害事故等。

1.触电事故

 

(1)电击。

这是电流通过人体,刺激机体组织,使肌肉非自主地发生痉挛性收缩而造成的伤害,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

 

电击对人体的效应是由通过的电流决定的,而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是与通过人体电流

的强度、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单相触电。

这是指人体接触到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的同时,人体另一部位触及某一相

带电体所引起的电击。

发生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为正常运行的带电体时,称为直接接触

电击。

而当电气设备发生事故(例如绝缘损坏,造成设备外壳意外带电的情况下),人体

触及意外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称为间接接触电击。

根据国内外的统计资料,单相触电事故占

全部触电事故的70%以上。

因此,防止触电事故的技术措施应将单相触电作为重点。

 

②两相触电。

这是指人体的两个部位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所引起的电击。

在此情况下,

人体所承受的电压为三相系统中的线电压,因电压相对较大,其危险性也较大。

 

③跨步电压触电。

这是指站立或行走的人体,受到出现于人体两脚之间的电压,即跨步电压作用所引起的电击。

跨步电压是当带电体接地,电流自接地的带电体流入地下时,在接地点周围的土壤中产生的电压降形成的。

(2)电伤。

这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此伤害多见于机体的外部,往往在机体表面留下伤痕。

能够形成电伤的电流通常比较大。

电伤属于局部伤害,其危险程度决定于受伤面积、受伤深度、受伤部位等。

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眼等多种伤害。

 

电烧伤是最为常见的电伤,大部分触电事故都含有电烧伤成分。

电烧伤可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

电流灼伤是人体同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时,因电能转换成的热能引起的伤害。

由于人体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一般都不大,且皮肤电阻又比较高,因而产生在皮肤与带电体

接触部位的热量就较多,因此,使皮肤受到比体内严重得多的灼伤。

电流愈大、通电时间愈长、电流途径上的电阻愈大,则电流灼伤愈严重。

由于接近高压带电体时会发生击穿放电,因此,电流灼伤一般发生在低压电气设备上。

因电压较低,形成电流灼伤的电流不太大。

数百毫安的电流即可造成灼伤,数安的电流则会形成严重的灼伤。

在高频电流下,因皮肤电容的旁路作用,有可能发生皮肤仅有轻度灼伤而内部组织却被严重灼伤的情况。

 

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

电弧发生在带电体与人体之间,有电流通过人体

的烧伤称为直接电弧烧伤;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对人体形成的烧伤以及被熔化金属溅落的

 

烫伤称为间接电弧烧伤。

弧光放电时电流很大,能量也很大,电弧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可造成大面积的深度烧伤,严重时能将机体组织烘干、烧焦。

电弧烧伤既可以发生在高压系统,也可以发生在低压系统。

在低压系统,带负荷(尤其是感性负荷)拉开裸露的闸刀开关时,产生的电弧会烧伤操作者的手部和面部;当线路发生短路,开启式熔断器熔断时,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出来会造成灼伤;因误操作引起短路也会导致电弧烧伤等。

在高压系统,由于误

操作,会产生强烈的电弧,造成严重的烧伤;人体过分接近带电体,其间距小于放电距离时,

直接产生强烈的电弧,造成电弧烧伤,严重时会因电弧烧伤而死亡。

在全部电烧伤的事故当中,大部分事故发生在电气维修人员身上。

电烙印是电流通过人体后,在皮肤表面接触部位留下与接触带电体形状相似的斑痕,如

同烙印。

斑痕处皮肤呈现硬变,表层坏死,失去知觉。

皮肤金属化是由高温电弧使周围金属熔化、蒸发并飞溅渗透到皮肤表层内部所造成

的。

受伤部位呈现粗糙、张紧。

机械损伤多数是由于电流作用于人体,使肌肉产生非自主的剧烈收缩所造成的。

其损

 

伤包括肌腱、皮肤、血管、神经组织断裂以及关节脱位乃至骨折等。

电光眼的表现为角膜和结膜发炎。

弧光放电时辐射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都会损伤眼睛。

在短暂照射的情况下,引起电光眼的主要原因是紫外线。

2.静电危害事故

静电危害事故是由静电电荷或静电场能量引起的。

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中,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导致了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积累,即产生了静电。

由此产生的静电其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

但是,其电压可能高

达数十千伏乃至数百千伏,发生放电,产生放电火花。

静电危害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

灾事故。

(2)人体因受到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引发二次事故,如坠落、跌伤等。

此外,对静电电击的恐惧心理还对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3)某些生产过程中,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造成生产故障,乃至停工。

3.雷电灾害事故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

雷电放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的特点。

其能量释放出

来可能形成极大的破坏力。

其破坏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击雷放电、二次放电、雷电流的热量会引起火灾和爆炸。

(2)雷电的直接击中、金属导体的二次放电、跨步电压的作用及火灾与爆炸的间接作用,均会造成人员的伤亡。

(3)强大的雷电流、高电压可导致电气设备击穿或烧毁。

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等遭受雷击,可导致大规模停电事故。

雷击可直接毁坏建筑物、构筑物。

4.射频电磁场危害

射频指无线电波的频率或者相应的电磁振荡频率,泛指100kHz以上的频率。

射频伤害

是由电磁场的能量造成的。

射频电磁场的危害主要有:

(1)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过量的辐射可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出现神经衰弱症候群等临床症状;可造成植物神经紊乱,出

现心率或血压异常,如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或心动过速、高血压等;可引起眼睛损伤,造成

晶体浑浊,严重时导致白内障;可使辜丸发生功能失常,造成暂时或永久的不育症,并可能

 

使后代产生疾患;可造成皮肤表层灼伤或深度灼伤等。

(2)在高强度的射频电磁场作用下,可能产生感应放电,会造成电引爆器件发生意外

引爆。

感应放电对具有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

此外,电磁场作用感应出的感应电压较高时,会给人以明显的电击。

当受

5.电气系统故障危害

电气系统故障危害是由于电能在输送、分配、转换过程中失去控制而产生的。

断线、

短路、异常接地、漏电、误合闸、误掉闸、电气设备或电气元件损环、电子设备受电磁干扰而发生误动作等都属于电路故障。

系统中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的故障也会导致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

电气系统故障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起火灾和爆炸。

线路、开关、熔断器、插座、照明器具、电热器具、电动机等

均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电力变压器、多油断路器等电气设备不仅有较大的火灾危险,还有

爆炸的危险。

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

就引起火灾的原

因而言,电气原因仅次于一般明火而位居第二。

(2)异常带电。

电气系统中,原本不带电的部分因电路故障而异常带电,可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例如:

电气设备因绝缘不良产生漏电,使其金属外壳带电;高压电路故障接地时,在接地处附近呈现出较高的跨步电压,形成触电的危险条件。

(3)异常停电。

在某些特定场合,异常停电会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

如正在浇注

钢水的吊车,因骤然停电而失控,导致钢水洒出,引起人身伤亡事故;医院手术室可能因异

常停电而被迫停止手术,无法正常施救而危及病人生命;排放有毒气体的风机因异常停电而

 

停转,致使有毒气体超过允许浓度而危及人身安全等;公共场所发生异常停电,会引起妨碍公共安全的事故;异常停电还可能引起电子计算机系统的故障,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三、触电事故的分布规律

 

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触电事故的分布是具有规律性的。

触电事故的分布规律为制定安

全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触电事故发生率提供了有效依据。

根据国内外的触电事故统计资料分析,触电事故的分布具有如下规律。

1.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

一年之中,二、三季度是事故多发期,尤其在6~9月份最为集中。

其原因主要是这段

时间正值炎热季节,人体穿着单薄且皮肤多汗,相应增大了触电的危险性。

另外,这段时间

潮湿多雨,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有所降低。

再有,这段时间许多地区处于农忙季节,用电量

增加,农村触电事故也随之增加。

2.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

低压触电事故远多于高压触电事故,其原因主要是低压设备远多于高压设备,而且,缺

乏电气安全知识的人员多是与低压设备接触。

因此,应当将低压方面作为防止触电事故的重

点。

3.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设备经常移动,工作条件较差,容易发生故障。

另外,在使用时需

用手紧握进行操作。

4.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

在电气连接部位机械牢固性较差,电气可靠性也较低,是电气系统的薄弱环节,较易出

 

现故障。

5.农村触电事故多

 

这主要是因为农村用电条件较差,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管理不严,电气安全知识缺乏等。

6.冶金、矿业、建筑、机械行业触电事故多

这些行业存在工作现场环境复杂,潮湿、高温,移动式设备和携带式设备多,现场金属设

 

备多等不利因素,使触电事故相对较多。

7.青年、中年人以及非电工人员触电事故多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员是设备操作人员的主体,他们直接接触电气设备,部分人还缺乏

 

电气安全的知识。

8.误操作事故多

这主要是由于防止误操作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不完备造成的。

触电事故的分布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对电

 

气操作人员来说,高压触电事故反而比低压触电事故多。

而且,通过在低压系统推广漏电保

护装置,使低压触电事故大大降低,可使低压触电事故与高压触电事故的比例发生变化。

述规律对于电气安全检查、电气安全工作计划、实施电气安全措施以及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和管理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第二节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人体的生理反应及机体的损坏。

有关电流人体效应的理论和数据对于制定防触电技术的标准,鉴定安全型电气设备,设计安全措施,分析电气事故,评价安全水平等是必不可少的。

 

一、人体阻抗

 

人体阻抗是定量分析人体电流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处理许多电气安全问题所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

人体皮肤、血液、肌肉、细胞组织及其结合部等构成了含有电阻和电容的阻抗。

其中,皮肤电阻在人体阻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人体阻抗包括皮肤阻抗和体内阻抗,其等效电路如图

1-1所示。

 

1.皮肤阻抗ZP

皮肤由外层的表皮和表皮下面的真皮组成。

表皮

最外层的角质层,其电阻很大,在干燥和清洁的状态

56

 

皮肤阻抗是指表皮阻抗,即皮肤上电极与真皮之间

的电阻抗,以皮肤电阻和皮肤电容并联来表示。

皮肤

电容是指皮肤上电极与真皮之间的电容。

 

皮肤阻抗值与接触电压、电流幅值和持续时间、

 

频率、皮肤潮湿程度、接触面积和施加压力等因素有关。

当接触电压小于50V

抗随接触电压、温度、呼吸条件等因素影响有显著的变化,但其值还是比较高的;

压在50~100V时,皮肤阻抗明显下降,当皮肤击穿后,其阻抗可忽略不计。

 

时,皮肤阻

当接触电

 

图1-1人体阻抗等效电路

2.体内阻抗Zi

体内阻抗是除去表皮之后的人体阻抗,虽存在少量电容,但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体内

阻抗基本上可以视为纯电阻。

体内阻抗主要决定于电流途径。

当接触面积过小,例如仅数平方毫米时,体内阻抗将会增大。

图1-2所示为不同电流途径的体内阻抗值,图中数值是用与手一手内阻抗比值的百分数

表示的。

无括号的数值为单手至所示部位的数值;括号内的数值为双手至相应部位的数值。

如电流途径为单手至双脚,数值将降至图上所标明的75%;如电流途径为双手至双脚,数值将降至图上所标明的50%。

3.人体总阻抗ZT

人体总阻抗是包括皮肤阻抗及体内阻抗的全部

阻抗。

接触电压大致在50V以下时,由于皮肤阻抗

的变化,人体阻抗也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而在接触

电压较高时,人体阻抗与皮肤阻抗关系不大。

在皮肤

被击穿后,近似等于体内阻抗。

另外,由于存在皮肤

电容,人体的直流电阻高于交流阻抗。

 

通电瞬间的人体电阻叫做人体初始电阻。

在这一

瞬间,人体各部分电容尚未充电,相当于短路状态。

因此,人体初始电阻近似等于体内阻抗,其影响因素

也与体内阻抗相同。

根据试验,在电流途径从左手到

右手或从单手到单脚、大接触面积的条件下,相应于

5%概率的人体初始电阻为500Ω。

 

在皮肤干燥时,人体工频总阻抗一般为1000~

3000Ω。

二、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流通过人体,会令人有发麻、刺痛、压迫、打

击等感觉,还会令人产生痉挛、血压升高、昏迷、心

率不齐、窒息、心室颤动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死亡。

人体工频电流试验的典型资料见表1-1和表1-2。

 

图1-2不同电流途径的体内阻抗

表1-1左手-右手电流途径的实验资料mA

 

初试者百分数

感觉情况

5%50%95%

 

手表面有感觉

0.7

1.2

1.7

手表面有麻痹似的连续针刺感

1.O

2.O

3.0

手关节有连续针刺感

1.5

2.5

3.5

手有轻微颤动,关节有受压迫感

2.O

3.2

4.4

上肢有强力压迫的轻度痊孪

2.5

4.0

5.5

上肢有轻度在孪

3.2

5.2

7.2

手硬直有瘟孪,但能伸开,已感到有轻度疼痛

4.2

6.2

8.2

上肢部、手有剧烈瘟孪,失去知觉,手的前表面有连

4.3

6.6

8.9

续针刺感

手的肌肉直到肩部全面痊孪

还可能摆脱带电体

7.0

11.0

15.0

 

表1-2单手-双脚电流途径的实验资料

 

感觉情况

初试者百分数

5%

50%

95%

手表面有感觉

0.9

2.2

3.5

手表面有麻痹似的针刺感

1.8

3.4

5.0

手关节有轻度压迫感,

有强度的连续针刺感

2.9

4.8

6.7

前肢有压迫感

4.0

6.0

8.0

前肢有压迫感,

足掌开始有连续针刺感

5.3

7.6

10.0

手关节有轻度瘟孪

手动作困难

5.5

8.5

11.5

上肢有连续针刺感,

腕部、特别是手关节有强度痉孪

6.5

9.5

12.5

肩部以下有强度连续针刺感

肘部以下僵直,

还可以摆脱

11.0

14.5

带电体

7.5

手指关节、躁骨、足眼有压迫感

手的大姆指(

全部)

12.3

15.8

8.8

只有尽最大努力才可能摆脱带电体

10.0

14

18.0

 

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

人体的途径、电流的种类等多种因素有关。

而且,上述各个影响因素相互之间,尤其是电流大小与通电时间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1.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通过人体的电流愈大,人体的生理反应愈明显,伤害愈严重。

对于工频交流电,按通过

人体的电流强度的不同以及人体呈现的反应不同,将作用于人体的电流划分为三级:

 

(1)感知电流和感知阈值。

感知电流是指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

知电流的最小值称为感知阈值。

不同的人,感知电流及感知阈值是不同的。

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有效值,下同);成年女性约为0.7mA。

对于正常人体,感知阈值平

均为0.5mA,并与时间因素无关。

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可能因不自主反应而导致由高处跌落等二次事故。

感知电流的概率曲线如图1-3所示。

 

(2)摆脱电流和摆脱阈值。

摆脱电流是

指人在触电后能够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

电流。

摆脱电流的最小值称为摆脱阈值。

年男性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6mA;成年女性

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0.5mA;成年男性最小

摆脱电流约为9mA;成年女性最小摆脱电流

约为6mA;儿童的摆脱电流较成人要小。

于正常人体;摆脱阈值平均为10mA,与时

间无关。

(3)室颤电流和室颤阈值。

室颤电流是

指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其最小电流即

室颤阈值。

由于心室颤动几乎终将导致死

亡,因此,可以认为,室颤电流即致命电流。

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关系密切。

当电流

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

 

50mA左右;当电流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

图1-3感知电流的概率曲线时,室颤电流为数百毫安。

当电流持续时间

 

小于0.1S时,只有电击发生在心脏易损期,500mA以上乃至数安的电流才能够引起心室颤

动。

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大致如图1-4所示。

 

图1-4室颤电流与时间曲线

 

2.伤害程度与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

通过人体电流的持续时间愈长,愈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险性就愈大。

这主要是因为:

 

(1)能量积累。

电流持续时间愈长,能量积累愈多,心室颤动电流减小,使危险性增加。

当持续时间在0.01~5S范围内时,心室颤动电流和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达:

 

I=

116

(1.1)

t

 

式中

 

或者

 

:

I,

 

一一心室颤动电流

t一一电流持续时间

用下式表达

 

mA

s。

t

≥1S

:

I=50mA

(1.2)

 

当t<1S时:

I-t=50mA·S(1.3)

(2)与易损期重合的可能性增大。

在心脏周期中,相应于心电图上约0.2S的T波这

一特定时间对电流最为敏感,被称为易损期,电流持续时间愈长,与易损期重合的可能性就

愈大,电击的危险性就愈大。

(3)人体电阻下降。

电流持续时间愈长,人体电阻因出汗等原因而降低,使通过人体的

电流进一步增加,危险性也随之增加。

3.伤害程度与电流途径的关系

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电流较大时会使心脏停止跳动,从而导致血液循环中断而死亡。

电流通过中枢神经或有关部位,会引起中枢神经严重失调而导致死亡。

 

电流通过头部会使人昏迷,或对脑组织产生严重损坏而导致死亡。

 

电流通过脊髓,会使人瘫痪等。

上述伤害中,以心脏伤害的危险性为最大。

因此,流经心脏的电流多、电流路线短的途径是危险性最大的途径。

利用心脏电流因数可以粗略估计不同电流途径下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心脏电流因数是某一路径的心脏内电场强度与从左手到脚流过相同大小电流时的心脏内电场强度的比值。

1-3列出了各种电流途径的心脏电流因数。

表1-3各种电流途径的心脏电流因数

 

电流途径

心脏电流因数

左手—左脚、右脚或双脚

1.0

双手—双脚

1.0

左手—右手

0.4

右手—左脚、右脚或双脚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