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854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docx

《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docx

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

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

何建宁提供资料

教学目的:

通过本专题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发展形势以及发展特点,对当前经济社会现象作出理性分析和判断,明确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内容及其紧迫性,坚定用改革来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信心和决心。

重点难点:

1.中国经济的三期叠加

2.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3.中国经济政策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2014年上半年经济形势与特点

(一)经济形势

1.2013年总体经济形势回顾

2013年,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主要新兴经济体大幅减速情况下,我国经济“稳坐钓鱼台”,保持相对平稳运行实属不易。

经济转向中高速增长,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我国经济仍在合理区间内运行。

(详见附件1。

略讲)

2.2014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

2014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依旧运行平稳,处于合理区间。

城镇就业继续扩大,结构调整稳中有进,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势头良好,尤其是二季度经济发展状况比一季度有所改善。

(详见附件2。

略讲)但是由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到了一个新时期叫增长阶段的转换期,中央把它概括为三期叠加。

第一期是增长速度的换档期,从早前的11.6%增速到9.6的增速,再到7点几的增速,明显的换档了。

第二个是结构调整的震动期,我们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周期里,有些行业还好一点,但是类似煤炭和钢铁,一吨钢铁赚不到一个冰棍钱。

还有煤炭价格大幅度的下滑;再有一个中央提出是前期政策的消化期,专业人士将其概括为新增长动力机制的发育期。

新的增长动力是什么?

我们原来看的很多的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廉价环境污染的代价,没有人为此付费,没有人为大气的排放真正付过费,但是现在不行了,我们原来很多的增长红利变化,新增长动力背后推动我们发展的前景是什么?

就是发展的镇痛期。

这样三期叠加起来就造成国家现在总体的经济放缓。

(二)具体特点

第一,经济总体上虽然仍在合理区间,但是仍然呈明显的下行趋势。

所谓的“合理区间”,是指以防通胀为“上限”,(通货膨胀意味着国内物价水平的上涨,我们的上限是物价总水平不高于3.5%)以稳增长、保就业为“下限”。

今年的“两会”李克强宣布我们的增长目标是7.5%,在一季度我们只有7.4%,二季度同比增长小幅反弹至7.5%,得益于政府一系列的微刺激措施--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中国经济逐渐企稳。

上半年经济增长趋稳,增速仍在合理区间。

内需继续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但是和去年的13点几相比,消费的同比增速仍然是回落的。

今年上半年出口较好,海关的数据统计我们五月份出口增长7%,一到三月份是负的7%。

原因是去年的第一季度涨的太快了,我们很高的基数相比一下子下来了,到了四五月由于去年一下子降了下来,今年同比增长数据就上去了。

虽然出口贸易不错,到了359亿美元。

总之从三架马车的拉动上来看总体上还是呈下行的趋势。

第二个特点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虽然略有上升,但是仍然在下行的通道。

前五个月基本上在8%左右徘徊。

去年我们大体上是在10%左右,所以对于我们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增加值仍然在下降。

所以整体的经济应该说还是在下行放缓的区间当中。

再看一下采购经理指数叫PMI,反映制造业国家经济景气的情况。

到了五月份开始稍微翘起来了,现在达到了50.8%,50以上是经济向上走,50以下是经济衰退。

第三个特点工业以上企业利润总体上增长平稳。

一到五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9.8%。

但是比一到四月份回落了0.2个百分点,特别是一些大的国企甚至是全面的亏损。

我们很多的钢材、煤炭、有色金属都在往下走。

当然也有一些还不错,有一些像建材、汽车等等这些行业还是不错的。

第四个特点就是房地产业今年上半年总体同比呈下行的趋势。

从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图可以看出,最高的时候我们房地产09年、10年、11年,增速是35%左右。

但是今年上半年一到五月份降低到14.7%的投资增速,大家看这个的降的速度是非常快。

从09年到今年虽然速度下滑的很快,但是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投资是三万亿,跟11年、12年一到五月份比是大大上去的,所以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是因为去年的投资增速太快,去年是20.6,和去年的20.6相比,今年下来了,但是总额并不差,三万多亿的投资。

再看一下商品房的销售,今年销售下降是比较快的,整个一季度是下降了1.8%,应该说销售并不理想。

甚至低于去年的一到五月份,但是这一点大家也要看到,去年一到五月份恰恰是我们卖的最好的时候,全国较同期增长26.7%,和那么快的增长相比,今年的同比当然就下来了是负7.8%。

当然,去年有三亿九平方米,今年一季度是三亿六,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下的那么快,但从整个销售来说,总体上是下降的。

商品住房的价格也在下降,土地市场在降温了,土地的购置面积开始下降,今年上半年出让金也开始回落,有人说可能全面崩盘的形势到来了,也有人说大的拐点到了,等等说法很多。

但是和前几年同期的住房形势相比,他的绝对量并不低,只是增速在变化。

所以他就像我们的经济一样,我们经济是56万亿GDP总量,我们再往上涨难度就加大了,房地产也是这样的,没有一个国家的房地产一直是以20%、30%的速度涨了,我们已经涨了15年了,快速超高速的增长,总量并不低,但是增速下来了,跟我们的经济一样的叫换档期。

许多行业都是如此,总量越来越大,增速会进一步的放缓,这就是我们整个的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所有的国家都是如此,永远以高速发展不太现实。

我们国家保持了30多年的高增长,我们的房地产98年全面的改革,到现在16年保持高速的增长,现在他的增速下来了,他的总量已经很大了。

但是,今年趋势有多项指标回落,这也不用讳言,确实是这样的。

我们认为是去年超高速增长的回归。

无论是投资,销售、价格、土地出让都是这样的,都是在冲高之后理性的回落了,我们不认为有崩盘的迹象,不是这样的。

我们看了几十个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崩盘,我们看美国和日本,都是全面城市化以后,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了,经济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它才出现了所谓的泡沫破灭,美国05年才出现了房地产的大危机,叫次贷危机。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我们现在有一些局部的问题是比较大的,像温州、像鄂尔多斯,像我们所说的一些“鬼城”问题比较大,他们的挤压量太大了,我们叫去库存化周期太长,就是住房过剩的危机,鄂尔多斯大家去看一看拦腰斩价格之后也没有人买,为什么?

住房多了,所以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比如说金融风险,比如对地方经济和债务带来的风险,因为大量的债务是靠土地去抵押的,是靠土地出让金来偿还债务的,整个房地产往下走的话问题就会曝露出来。

还有对家具、建材、装修等等下游产业的影响。

第五个特点今年信贷增长虽然平稳,但是在房地产的信贷是收紧的,利率是上浮的。

今年我的销售为什么不好?

当然有价格下降大家观望的问题。

还有一个大家贷款没那么容易了。

申请贷款有的三个月,甚至三个月也批不下来;还有一个是利率上去了,09年大家在座买房的话是7格的利率,然后去年大体上都能拿到8.5折利率第一套房子,而今年普遍上浮5%到10%。

为什么?

今年信贷普遍是收紧的;第二个房地产下降的时候,商业银行当然要防范它的风险,当然要把它的利率提高,这个是规避风险。

另外贷款上浮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利率逐步市场化了之后,商业银行利率的成本在往上升,特别是余额宝等等“小宝宝”一闹它的成本进一步的上升。

余额宝把大家零散的钱聚集在一起,然后向商业银行团购一个协议的存款,然后给我一个很好的存款利率,我把这个利率余额宝留一部分,剩下分享给所有余额宝的客户们。

但是这些钱原来在商业银行以活期存款零点几的利率给我们的,但这样一来,他不得不提高他活期存款的利息,他的存款会大幅度的提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存贷差会提高;再一个我们把利率的提高,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所以他给你的贷款七折,八折恐怕力量也不足了。

所以这样一来今年的信贷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对于房地产,所以销售下降与这个原因密切相关。

二、经济转型升级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课题

经济转型升级是现代化进程始终面临的课题,也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课题,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迈入高收入社会,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前,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等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显得十分迫切。

(一)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

国家迈向现代化的过程,既是发展阶段因经济增长不断跃升的过程,也是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

发展阶段的转换,要求经济的转型升级;而经济的转型升级又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发展从较低的阶段跃升到较高的阶段。

当前,关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清晰、明确的界定。

狭义上理解,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涉及到经济结构的优化;广义上理解,经济转型还涉及到经济体制的转轨。

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在体制上是从传统计划经济转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推进的,因此,从广义上理解经济转型升级,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涉及的内容

一是经济增长拉动力的转换和升级。

从需求方面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

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涉及到经济增长是主要靠内需拉动,还是主要靠外需拉动;是主要靠投资拉动,还是主要靠消费拉动等。

二是经济增长投入结构的转换和升级。

从供给方面看,支撑经济增长的有资源、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

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涉及到经济增长是主要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来支撑,还是主要靠知识和技术来支撑;是主要靠低水平的技术来支撑,还是主要靠高水平的技术来支撑等。

三是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

商品和服务由不同的产业创造。

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涉及到国民财富是主要来自于第一、第二产业,还是主要来自于第三产业;是主要来自于低附加值的产业,还是主要来自于高附加值的产业等。

四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转换和升级。

体制机制既决定于发展所处的阶段,又对发展有反作用。

良好的体制机制,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严重缺陷的体制机制,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既涉及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如何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问题,也涉及到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问题。

当然,经济转型升级还涉及到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城乡区域结构合理化等内容。

但是,上述四个方面,应当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或者说是最应当引起关注的方面。

(三)经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首先,国内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依然偏弱。

金融危机后,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2012年我国出口增长仅7.2%,2013年l-11月份累计增长8.3%,与这之前及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20%左右的增速相差甚远。

在外需不断下滑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需要更多地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刺激消费需求,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为何总是不花钱?

有消费习惯、消费环境的因素,但说到底还是老问题缺少花钱的“底气”,没的花、不敢花。

(案例详见附件3)

2012年消费需求所占比重比前些年有所提高,达到49.5%,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低20到30个百分点,而且消费比重的提高还有出口、投资增长幅度下降的因素。

培育国内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真正发挥主动力作用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二,资源、资本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低成本的要素投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没有实质性的转变。

2012年,我国能源消耗量达到25.3亿吨国际标油,超过美国同年的14.5%,约占世界总消费的20.3%。

在我国人口红利减弱、耕地红线逼近、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由于对自主创新重视不足,我国产业发展仍缺乏核心技术,长期依赖外来技术,我国的创新系统还未能成为支撑增长的新动力。

第三,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已经取得进展,第二产业比重已经从2006年47.9%的峰值下降到2012年的45.3%,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高。

资源和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在二产内部的占比过高,且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如我国粗钢产能在2012年底就达到10亿吨左右,到2015年预计达到11.2亿吨;而中国钢铁消费预测会在2015年出现峰值,也就7.5亿吨左右。

技术附加值较高的复杂资本品和高科技产品的生产能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高端原材料等大多需要进口。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比重有所增长,2012年达到44.6%,但研发、营销、金融、保险、物流等对于经济转型升级有重要作用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

第四,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已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是,这个框架还不够完善,其中,最突出的是政府与市场关系尚未完全厘清。

一方面,政府在投资项目审批、要素价格管制、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越位”的情况,寻租和腐败多发,抑制了市场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这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毫无疑问,在政府与市场这一对矛盾中,政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真正能够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自身的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三、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孕改革转型于有效投资之中

(一)强力推进改革,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2014年8月27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外界“强刺激”的议论做出回应:

“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好转,外界有人议论,是不是因为我们推出了‘强刺激’?

”总理说,“但事实上,我们的货币政策一点没变宽松,唯一的‘刺激’就是强力推进改革。

所谓的强刺激主要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向市场注入资本,激活生产、消费、金融整个链条。

2008年底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冲击,中国经济急速下滑,大批企业关门,民工失业。

为了刺激经济与稳定信心,决策层便推出了四万亿强经济刺激计划,在当时有效地遏制了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滑的局面,维护经济乃至社会的稳定。

但留下的后遗症诸如产能问题的加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累积,以及高房价、高通胀、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诸多问题在很长的时间内难以消化。

新的一任领导班子继任后,在实践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累了新的调控经验。

2014年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师生互动:

结合以下材料,让学生分析中国当前经济刺激方式和方向的创新之处。

材料1:

2014月国务院的常务会议上出台了所谓的三项“微刺激”政策,第一是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

小微企业是促创业、保就业、活跃市场的生力军。

会议研究了进一步减轻税负、助力小微企业成长的措施,提出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的上限,由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进一步较大幅度提高,并将政策截止期限延长至2016年底。

第二个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力度,然后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2013-2017年陕西将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55万户以上)

第三个就是确定深入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

铁老大以前民营企业是很难进去了,但是这一次我们放开了投融资的准入体制改革,允许民营资本进来了。

材料2:

2014年8月27日常务会议,李克强部署推进生态环保养老服务等重大工程建设,以调结构促发展、推升级。

他强调,要转变工程建设的观念,用长远办法来解决社会的深层次矛盾,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针对会议讨论的节能环保、生态环境和服务业三个领域的工程建设,李克强说,这三个领域不仅有利于稳投资促消费,更是惠民生的重要手段。

“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不管经济形势如何,这三方面的建设都是我们的短板,是过去建设的薄弱环节,任何时候都需要奋发有为、大力推进!

“我们老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投资增速下降是因为内需不足,但事实上,13亿中国人还有很多需求没有得到足够供给。

”李克强说,“要把这些需求挖掘出来,就需要通过供给,引导需求潜力的释放。

他同时表示,各项工程要防止重复建设、攀比建设,也要深化对投融资等各项体制改革。

要继续“保持定力、有所作为”,用改革的方式,推动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

总结:

李克强今天的经济政策不论是称为“微刺激”、“强”式刺激或者“克强刺激”,都是相对于此前的“4万亿”的强刺激而言,投资拉动的只是中间需求而非最终需求,所以扩需必须以民生为主,以消费为先,坚持用消费带动投资,用投资带动增长;除了规模上与“4万亿”不同,与减税等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相比,还存在其他的不同,最大不同还在于,不是政府直接拿钱或者鼓动银行放水,刺激投资,而是“放权式刺激”,给企业以市场活力,让企业有更多生存空间发展空间,以活跃经济;而从方向和效果上看,不仅仅是换来GDP,对整个经济质量的提高和民生的改善都很明显。

(二)当前经济刺激政策的重要特征

1.效率兼容。

加大“铁公基”等传统基建项目的投资,以及放松对地产市场的调控(不排除差别化放松可能),是传统经济托底政策常用的良招。

与此不同的是,新届政府加大投资的方向也将由传统基建转向新兴基建,诸如城市轨交、管网建设、智慧城市、公共设施等。

传统“铁公基”中的铁路建设,则会加大中西部铁路建设等。

传统基建项目投资在早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当下进一步加大投资却会导致投资效率的下降。

而新兴基建项目投资,则会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力、提高城市间的运作效率与生活质量。

2.民生兼容。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共有产权房)、农田水利投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等。

为解决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资金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由国开行成立专门机构单独核算,“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向邮储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筹资,鼓励商业银行、社保基金、保险机构等积极参与,重点用于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

应当说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保障房建设等,可以在托底经济的同时,有效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态。

除此之外,政府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为小微企业减税。

小微企业往往是吸纳就业的大户,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可以鼓励创业、吸纳就业,同时提高民众的收入水平。

3.改革兼容。

例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到了财税领域的三项改革,包括建立规范透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完善地方税体系,明确提出将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

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的规范化,一方面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更为范化的融资通道,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有效遏制地方政府无序投资的问题,不为未来留下后患。

特别是通过PPP方式(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它将政府、私人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减轻了财政压力,提高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也为私人投资者和相关金融机构带来稳定的收益)来进行包括京津冀一体化在内的新一轮深度城市化建设,那就将改革蕴涵在刺激之中了。

最后是转型兼容。

转型兼容体现在“稳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结构转型,体现在增长模式由传统投资驱动逐步向消费驱动转变。

李克强总理在年度经济工作报告中提到,提到要把“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及“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

促消费的政策将包括,提高对服务消费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信息消费方面的投资,以及降低物流成本等。

产业结构升级,会通过鼓励或提高研发投入(例如抵扣税收)、提高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等实现;对于落后产业,则一方面鼓励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强化环保及能耗标准促进产业转型。

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必须要改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提高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也要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形成消费与投资协调、内需与外需协调、一二三产业协调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结构,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组合驱动,转向更多地依靠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

 

附件1:

2013年总体经济形势

2013年,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主要新兴经济体大幅减速情况下,我国经济“稳坐钓鱼台”,保持相对平稳运行实属不易。

经济转向中高速增长,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我国经济仍在合理区间内运行。

第一,“稳增长、保下限”政策逐步见效,完成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十八大以后,我国不再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增长质量,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措施。

一是科学确定经济运行合理区间,保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只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就要尽量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着力激发市场活力。

取消和下放了33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扩大了“营改增”试点范围,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推动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等领域改革。

三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着力调整优化结构。

积极培育信息消费、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文化创意等新消费增长点,增加中西部铁路、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

这些稳中有为的配套政策措施,稳定了市场预期,增强了市场信心,保证了经济平稳运行,特别是三季度以来经济运行出现企稳回升态势。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分别增长7.7%、7.5%和7.8%,预计全年GDP将增长7.7%,实现预期调控目标。

第二,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服务业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长8.4%,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45.5%,同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迅猛,前三季度,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5万亿元,同比增长35%。

信息消费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并有力带动了物流、仓储、邮政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东部地区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得到释放,东中西地区各自的动态比较优势逐步形成。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3.4%。

放开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准入,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三,内需保持基本稳定,投资发挥关键性作用。

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9%,较上年同期放缓0.8个百分点,但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同比加快约0.9个百分点。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是55.8%,较上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

消费增速基本稳定。

第四,外需市场出现分化,外贸出口平稳增长。

2013年全球经济出现明显分化趋势,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态势比较明朗,而发展中经济体呈减速下行态势。

1—11月,我国外贸出口同比增长8.3%,增幅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但是,存在显著的对香港贸易虚增问题,不计算对港贸易的总体出口仅增长5.9%左右。

由于我国经济的逐步企稳回升以及大宗初级产品价格的明显上行,三季度我国进口增速回升。

第五,消费物价温和回升,生产价格降幅收窄。

2013年我国价格水平呈现明显的分化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连续下跌,而房价涨幅较大。

在劳动力成本上涨、资源价格改革等因素作用下,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态势,1—11月CPI同比上涨2.6%,涨幅同比放缓0.1个百分点。

预计四季度CPI将上涨3%以上,全年CPI将上涨2.7%左右。

受国内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已连续保持了21个月的下跌状态,预计全年将下降1.9%左右。

按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1—11月,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