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文化三月会对牟定县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835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彝族文化三月会对牟定县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彝族文化三月会对牟定县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彝族文化三月会对牟定县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彝族文化三月会对牟定县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彝族文化三月会对牟定县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彝族文化三月会对牟定县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docx

《彝族文化三月会对牟定县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彝族文化三月会对牟定县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彝族文化三月会对牟定县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docx

彝族文化三月会对牟定县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

彝族文化

——论“三月会”对牟定县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

【内容摘要】“高山顶上茶花开,阿哥阿妹跳脚来,阿哥跳穿千层底,阿妹跳破绣花鞋……”,左脚调传遍大街小巷,两公里长的牟定县城中园大街上,10000名身穿彝族服饰的干部群众列为8排,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一同跳起牟定彝族左脚舞。

这是牟定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会,这是民族文化的盛会,是彝族歌舞的海洋,又是商贸活动的热浪——三月会。

“三月会”由东岳庙演变而来,至今历史久远,历经数百年,三月会是以物资交易和跳左脚舞为主要内容的牟定境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气氛最热闹、名气最响的民族传统节日盛会。

数百年来,“三月会”和“左脚舞”同脉同根、相依相存,共同蕴育了左脚舞文化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奇葩。

左脚舞文化节就是一年一度的民间传统节日“三月会”,是三月会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

牟定三月会彝族左脚舞文化繁衍新生

牟定县位于楚雄州中部,地处滇中腹地,东连禄丰,南连楚雄,西接南华、姚安,北依大姚、元谋,县城驻地共和镇距昆明210公里,距楚雄38公里。

辖3乡4镇、8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0.28万人,国土面积1464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为138.6人/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9.9万亩。

境内居住着汉、彝、苗等23个民族,其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1.6%。

牟定历史源远流长,公元1914年取“牟州”、“定远”之首字取名为牟定县,是滇中最早开发的文明古县之一。

牟定能工巧匠众多,制陶等传统手工艺发达,被誉为铜匠、铁匠、篾匠、木匠、泥水匠五匠俱全的“匠人之乡”。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民俗文化又是其中最为活跃、最易凸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彝族为主的风情习俗颇具特色。

它既有一种地方局限性,又具有一种浓郁的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牟定的民族节日,除了全县性的“三月会”外,各乡镇都还有地区性的节日。

如:

每年立秋在安乐乡大力石村大黑山的山顶举行的“赶秋”,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江坡乡柜子山山顶举行的“柜子山会”,每年正月十五在安乐乡猫街举行的“赶猫街会”,每年正月十六在军屯乡天台街举行的“天台街会”,均为民俗文化传承的一种特有方式,其主要活动都是附近彝族村寨的村民以跳左脚舞和男女青年倾吐爱慕之情为内容的集会。

除此之外,牟定以彝族为主的风情习俗颇具特色:

“串姑娘房”、吃“松毛酒”、“悄悄话”、“背新娘哭嫁”、“踩青棚”、“爬油杆”……民族服饰中:

羊皮褂、花围腰、千层底、尖头鞋、头饰、兜肚……民族工艺品十字绣三弦……令人目不暇接,一展彝家姑娘小伙的风采。

民族饮食习俗中的:

大碗酒、坨坨肉、肝生、汤圆煮米酒、拦门酒……叫人回味无穷。

一年一度的牟定三月会,是牟定县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有历史记载的三月会活动,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牟定县及邻近各县的各族同胞数万人都来赶会,很多彝族人民还带上弦子、二胡、寸笛、竹萧等乐器到会场上来跳左脚舞、唱调子,一连三天通宵达旦不停,真可谓“笙、萧、琴、笛五音美,彝族乐器一大观”。

解放前,会址在县城南面一公里处的东岳庙周围的农田里;近五十多年来,会场均以县城街道为中心开展活动。

届时,牟定旧城、新街以及东南郊的田野里,临时搭棚设摊,开展物资交流和文化活动。

在主要公路进入会场区的各大街口均搭起彩门,彩门上方书有“欢度三月会”的大字横幅,迎接着来自各地的客人。

附近几个县的彝、回、傣、汉各族人民,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来赶会。

省内外一些企业单位、个体客商运来各种货物销售,购买牟定土特产品,三天时间,参加赶会的人数约达二十四、五万。

一、东岳庙与三月会

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愚民政策,制造迷信毒害人民。

牟定县旧城南,解放前有座东岳庙,此庙不知建于何年何月,只知年深日久,到康熙已将倾圯,康熙四十一年修的《定远县志》载《新葺东岳庙碑记》说:

东岳庙重修“始于甲申冬。

竣于酉春”。

后又几经修葺和扩建,到解放前,庙宇越来越扩大,香火越来越旺盛,庙会变成了物资交流会。

这是三月会的真正来历。

东岳庙内,一切景物皆是宣传封建迷信的东西,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贯穿在整个庙宇的泥塑和壁画中。

庙门大门坎外的左右两边分别塑有泥像“日游神”、“夜游神”,说是阴司地府的县官,又叫“城隍老爹”。

庙门坎内的左右两边,塑有“穆礼青、穆礼红、穆礼海、穆礼寿”四大金刚,说他们是东岳庙大帝灵霄宝殿的四大天王。

这六尊泥塑像,造型各异,有的报琵琶,有的手托日月牌,有的骑兽前奔,有的挥舞大刀欲砍,有的手执钢鞭欲打,一副凶神恶煞的怪相。

庙内左右两侧的厢房,是十殿“阎王”。

宽大的天井正中,用筛子粗的大柱子撑起一座气势宏伟的高大殿宇,这才是东岳庙大帝的灵宵宝殿。

殿中塑东岳大帝神像,神像左右,有执金瓜钺斧、旗罗伞盖的侍者。

“东岳大帝”为何?

他是道教所敬奉的泰山神。

古代封建皇帝多祭祀泰山,传说泰山掌管人间生死。

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生死,是白鬼之主帅。

泰山神于唐玄宗时被封为齐天王,元朝至公元二十八年(一二九一年)尊为东岳庙齐天大生仁皇帝,简称“东岳齐天大帝”或“东岳大帝”。

旧时各地多有帝岳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祭日。

牟定东岳庙的东岳大帝即此。

此外,还塑、画有诸多神像。

东岳大帝殿后又一殿为“封神殿”,殿内壁画,画的是姜子牙封神的内容。

由于封神统治者的提倡和宣扬东岳庙庙会香火日盛一日,不少香客远道而来,上表、许愿、还愿,跪拜烧香、求子、求财,求免祸消灾。

特别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即所说的东岳大帝“生日”这天,参加庙会的人更多,有的人是为许愿还愿而来,多数人是为出售农副产品、购买春耕物资而赶会,于是交流也热闹起来。

解放前,牟定走“夷方”的人很多,大多冬去春回,恰在这时候回到家赶上三月会,奔波劳累了几个月,不信神、不买不卖的也要领着全家老小来看热闹,轻松轻松,也是一种文化活动、一种乐趣。

彝族人民是很不信佛拜佛的,他们来赶三月会,一是为了卖出所有,买进所无;二是农闲季节,相识的青年男女相约到三月会上玩耍,于是唱彝曲、跳左脚,在会场上十分热闹,吹葫芦笙、拉胡琴、弹月琴,形成独特的文化活动。

牟定三月会,是由东岳庙的庙会演变而来的。

解放后破除了迷信,东岳庙被开辟成了县医院,赶出了“小鬼”,驱走了“阎王”,昔日要人命的“阎王殿”,如今变成了救死扶伤的医疗单位。

二、盛会迄今数百年

牟定三月会历史久远,据康熙四十一年编篡的《定远县志》(牟定县原名定远县)记载:

“三月二十八日,就城外南郊东岳庙赶市,四方远近,商贾汉彝辐辏,买卖农器物资,至四月初二日方散”;“四月初八日浴佛节,亦至东岳宫赶市,至晚方散”,“历史既久”。

彝族赴“城南东岳宫赶会,卖棕笠、毛毡、麻线,至晚男女吹葫芦笙、弹月琴、唱彝曲……环围跳左脚至更余方散。

”又该志载《新葺东岳庙碑记》云:

“定邑岳庙,其址在城南里许,每岁三月二十八日有会,邑远进咸敬事之,历史既久,今不修葺将圯者愈圯,颓者愈颓矣”。

上述资料说明:

(一)、三月会仅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而当时县志就说:

“每岁三月二十八日有会……历史既久,”这个“历史既久”,究竟是多少年呢?

现无资料,有待考证。

但可以肯定,三月会的历史至少在三、四百年以上。

(二)康熙时的牟定三月会,会期比现在长,大月六天(三月二十七日到会),小月五天,四月八日还有一个“浴佛节”,这一天的会,和三月会同址,一直到解放前夕仍在举行,群众叫做赶“四月八”。

这天会的特点是,因临近栽秧买卖农具的人更多。

(三)当时,会场上跳左脚舞,唱左脚调的彝族群众已经很多,所用乐器也不少。

(四)当时的物资交流会,想必也很热闹,不然,会期是不会长达五天至六天的。

三、诗与歌舞的盛会

牟定三月会,既是物资交流会,又是诗与歌舞的盛会。

节日之前,广大群众特别是彝族同胞就缝盛装,买琴弦等准备,节日到来,往往是一家老小都参加,不少人虽然不买不卖,也要扶老携幼,到会场上来观光游览一番,心里才觉得舒坦。

彝族姑娘和小伙子们来赶会,大多不在于买卖,而专一于拨琴弦跳左脚舞,和自己的意中人会面谈心里话。

左脚舞的曲调很多,歌词内容丰富,有歌颂党和社会主义的、有追求美满生活的、有倾吐坚贞爱情的、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也有对落后思想进行善意讽刺的。

《三月麦子青》表现了男青年参军保卫祖国的决心,表现了一对恋人的纯真爱情:

“三月麦子青,四月麦子黄,小郎参军要走罗,妹莫焦心妹莫气,去上两年回来罗。

”“三月麦子青,四月麦子黄,阿哥参军放心去,妹在家中等小郎”。

《再过两年又结婚》说:

“山青青,水青青,唱支山歌探妹心,爹妈催我来问你,我俩几时来结婚?

”“山青青,水青青,阿妹说与阿哥听:

晚婚计划要执行,再过两年又结婚。

”《庆丰收》则是歌唱农家丰收乐的:

“要采山茶上高山,要想跳脚过岭来,阿哥阿妹手牵手,歌唱丰收乐开怀”。

《歌唱丰收年》又唱到;“月亮出来了,弦子调好了,月亮圆又圆,姑娘露笑脸;我们大家一起跳,歌唱丰收年。

还有一首相约赶三月会的歌:

“阿尼若(表哥哥),等等着,等等一路罗。

阿尼梅(小表妹),快些来,时间不早罗”。

这些歌词,一些是即兴创作的,艺术水平自然还待提高,但它出自群众的心底,感情真挚,感染力强。

太阳落山,小伙子们几乎每人一抱四弦龙头琴,在会场上“叮叮咚,叮叮咚”有节奏地弹起来,姑娘们凑上来伴着小伙子跳起来了。

渐渐地,姑娘、小伙子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形的舞圈;舞圈越来越大,几十人、上百人共舞。

舞圈越来越多,十几个,几十个,歌声响彻云霄,很远就能听到。

彝家儿女都卷进去了,汉族姑娘、小伙子们站在一旁“望舞兴叹”,羡慕极了。

彝家姑娘小伙子看在眼里,极友善地伸出手把他们拉了进去,手牵手地跳起来,真是民族团结唱新歌啊!

太阳落山了,他们踏着星光、灯光来跳;星星睡去,灯光灭了,他们又迎着朝阳来跳,整整三天,尽情欢乐。

一位来自北京的客人通宵不眠地欣赏了这样的歌舞场面,兴奋地赞叹道:

“我看到了我终生难忘的奇观”。

数百年来,牟定三月会一直没有终断过。

解放初期,县人民政府把三月会上跳左脚的彝族兄弟请进县人民政府大院来跳,干群联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又使这一古老的民族节日添上了绚丽光彩。

但以后一些年间左脚调、左脚舞被说成是“四旧”,“有伤风俗”而被明令禁止。

月琴被砸,跳脚的人被打、被捆。

但是,你禁你的,我跳我的,年年都有几万人赶来参加三月会,左脚舞照样跳,左脚调照样唱,龙头琴照样“叮咚”响,一跳就是通宵达旦。

当时,食馆买不到吃的,他们就自己带来食品充饥,上边派文艺宣传队来演出,想以此代替跳脚活动,但跳脚队伍没有被分散,演出队反而陷入跳左脚的群众的包围之中。

想用放映电影的办法,吸引群众,阻止跳脚活动,然而,跳脚的群众不仅不去看电影,反而在银幕下手拉手地跳起来,跳左脚的圈子越来越大,歌声越来越高。

这是一小段禁跳、禁唱左脚舞、左脚调的历史。

近些年来,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三月会上跳左脚、唱彝曲等民族文化活动,不但不被禁止,而且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一九七九年由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教育局、县民委等部门联合,对左脚调聚居的蟠猫区(蟠猫乡)开办了全县的民族文艺训练班,对左脚调进行了收集整理;以后,每年三月会期间,又举行民族文艺调演或会演。

县委、政府机关里,响起唢呐声、月琴声、笛子声、胡琴声和阵阵笑声,彝家人民又被邀请进来跳左脚,县委、政府领导人参加了,人大、政协、纪委等部门的领导人也来参加了。

一位彝族老阿爹感慨地唱到:

“铁门、木门、玻璃门,道道打开迎亲人;

干群同乐手牵手,串串歌声伴笑声”。

三月会不仅活跃了民族文化,而且扩大了城乡物资交流,推动着两个文明的建设。

这几年,县外、州外、省外来参加三月会物资交流的客商越来越多,省外有来自浙江、河北、江西、四川、贵州、湖南、广东等省的客商,州内各个县(市)都有客商参加,也有少数国外友人到会观光。

据一九八四年统计,三天的会期,来自四面八方的各族群众和10多个省市的各界人士和客商共达二十多万人次,近几年来,集市贸易活跃,县年内外参加物资交流的摊点达二千多个,成交额逐年增加。

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繁衍

彝族人民勤劳勇敢,能歌善舞;有着自己古老的民族文化。

解放前,由于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具有民族性和进步性的民族文化得不到发展。

彝族文艺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融歌、舞和音乐为一体的“左脚舞”。

蟠猫地区的“白话腔”和“夜曲”,则是牟定彝族特有的语言艺术和弹唱艺术,同属曲艺范畴。

在旧社会,无论“左脚舞”、“夜曲”还是“白话腔”,内容主要是反映彝族人民的悲惨生活,反映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表达了对平等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彝家山村的俱乐部、文化室和业余文艺演出队,为民族文艺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们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促进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解放初期到60年代末,彝族群众的文艺演出,吸收了很多云南花灯的成分,间或揉和进汉族的演唱艺术。

但是,当时的民族民间艺人,大多不识汉字,有的连汉话都讲不好,其他民族的文艺精华难于吸收进彝族的文化创作中来。

随着演唱技艺的日益提高,他们也试图摸索创新。

一些热心的民间艺人便尝试着用彝族的山歌、左脚调等作为演出的音乐素材,把彝族的语言艺术、语言风格吸收到舞台演出中来,逐步成了本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

从被人们誉为文艺之乡的蟠猫乡大古岩村不同时期的演出中可以看到它的发展进程。

如由当地彝族农民普清云创作的《合作化道路放光芒》、《西瓜与芝麻》、《老两口逛桃园坝》等,较为集中的用彝族民间艺术形式来反映彝族人民的生产劳动,使人耳目一新。

数百年来,“三月会”和“左脚舞”同脉同存,相依相存,共同孕育了左脚舞文化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奇葩,数有“千年跳一脚,百年赶一会”之说,每年的农历三月的“三月会”,牟定县城内商贾云集,商贸活跃,左脚舞通宵达旦。

每年的“三月会”上,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弦子,在赶会的大街两旁,到处是出售龙头四弦月琴的摊子。

有的龙头弦子雕刻非常精致,那束红绸的龙头活灵活现,弦子平面上刻着各种图案彩雕,五光十色,鲜艳夺目。

牟定的彝族人民同音乐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对弦子是特别喜爱。

无论是农事耕作、进山砍柴,还是谈情说爱之时,他们都离不开弦子。

彝族人民中流传着一句话:

“弦子上有感情”。

这句话不假,很多彝族青年男女都是以弦声为媒结成美妙姻缘,成为终身伴侣的,正像一首民歌中所唱的:

“小妹那天山林过,清脆音弦飞过坡;

  弦声成为了介绍人,爱情种子心上落。

弦子不但可以弹奏“左脚调舞曲”,而且能替青年男女传情达意。

在彝族村寨,青年女子大多数会听弦子的声音,她们从弦声里就能辨别出弹弦子的人是谁?

也会从熟悉的音调里,意会到这是说什么,谁在召唤?

如果是与自己相好的人,姑娘就会悄悄走出去。

到幽静的地方与他相会,青年男女在一起欢聚跳脚时,弹者也会巧妙地用弦音道出爱人的名字;能弹出想唱而不便唱出的情歌,真是“曲中有誓两心知”。

在“三月会”上,青年男女通过弹弦子跳左脚沟通了相互爱慕之情,双双来到幽静的河边花间林下窃窃私语。

“弹弦子不说话,默默地体味”。

这是青年男女互诉衷情的一种真实写照。

有很多弦子曲调,若静静地体味起来,那简直不是曲调,而是内心的语言。

那语言又是由多种多样的情感编织起来的,高兴时弹的曲调,叫人听起来心情激昂;悲痛的曲调让人听起来会潸然泪下。

一年一度的“三月会”,也是彝族小伙子比赛弹弦子的机会,那赶会的彝族小伙子人人胸前都挂着一把龙头弦子随手拨弄琴弦,在“三月会”上尽情发挥他们弹奏的才能。

如果在跳脚的群舞中,能弹出一手好弦子,那些漂亮的姑娘就会自然地围拢过来和你跳脚,不一会儿,这个跳脚的圈子就会越来越大;相反,那些弦子弹不好的小伙子,则脸面绯红,带着难以掩饰的沮丧表情。

她们只有暗暗下决心,在街上再买一把好弦子刻苦练习,来年“三月会”上再显声手了。

到了“三月会”的最后一晚上,弦子声变得低沉零散起来了,不象前两天那样上百把弦子一起急促弹动,现在的弦音已经变成细语倾诉,如泣如诉……是啊,经过两天的尽情欢乐,离别的时候就要到了,许多钟情的男女身影在河边树林里闪动,他们赶完会即将离别,正是情意绵绵难舍难分,伴着现在又唱起婉转的情歌:

女:

“石榴花开叶子青,叫声小郎你放心。

要是真的不相信,说个日子定终身。

男:

“石榴花开叶子青,小妹实话合我心,

等到明年三月会,当着大家定终身”。

年复一年,传统的民族节日“三月会”正以它独特的魅力,不断地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得以繁衍、传承。

并且以不断的创新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客人,成为了牟定对外交流的一个中介。

五、民族文化的“新生”

在过去很长一段日子里,牟定的彝族民间艺术被当作“四旧”来扫除,谁要敢唱“左脚调”,敢跳“左脚舞”轻则进“学习班”接受教育,重则挨批斗。

就连本来有重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彝族传统节日“三月会”,也被改成了地地道道的物资交流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民族文化获得了新生。

1997年的春天,牟定县召开了民族文化工作会议。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指引下,我县的文化工作者和民间艺人,振奋精神,努力工作,短时间内就创作出彝族民歌近百首。

其中《歌唱丰收年》、《高山头上茶花开》等优秀民歌至今传唱不衰。

1982年,云南省首届聂耳音乐周在昆明举办,我县的一名彝族歌手带着彝族左脚调《歌唱丰收年》、《民族文化一枝花》等民歌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歌手同台演出,获得了好评,随后,全县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和广大业余文艺骨干,以彝族民间舞蹈、音乐,曲艺为素材,以彝族人民的生活为基础,创作上演了《水秀山青》、《花羊角》、《要出嫁的姑娘》等彝剧,用彝族人民创作的艺术形式反映火热的生活,受到人民群众的极大欢迎,全县城乡掀起了群众文化生活的热潮。

1996年,牟定县编辑制作的彝族左脚调录音磁带《火热的三月》,由云南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彝族左脚舞恰如一位深藏深山幽壑的山野妙龄女孩,悄悄掀开了她独特神秘而又魅力四射的面纱,开始敞开心扉,走出大山,走出山外精彩的世界。

近几年,各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发展,“左脚舞之乡”牟定的彝族歌舞也走出了彝山,走上了省州的大舞台,还到北京等大城市里演出过。

为了把“三月会”这一牟定特有的久负盛名的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品牌打响,牟定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每届政府主办一次“三月会”,其目的是借“三月会”这一传统民族文化节日品牌,抢占牟定民族文化制高点,弘扬民族文化,吸引四方宾客关注牟定、建设牟定,扩大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

2004年的三月会由县人民政府主办,总体按“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政府牵头、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

举办了云南牟定首届左脚舞民族文化节《相约三月会》大型广场文艺演唱会,开展了民间工艺品展销、物资交流、彝族耍龙舞狮,千人篝火晚会、民族民间赛歌会等10余项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通过以歌会友、以舞传情、以会招商,打响“左脚舞”品牌,促进牟定“三个文明”的发展。

演唱会上,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彝族歌唱家杨学进和山鹰组合、北京宝贝女孩组合、彝族歌手倮倮等为观众献上了精彩的节目。

来自凤屯乡腊湾村72岁的彝族老阿爹起万富,也不甘示弱地拉起二胡跳起“老人舞”,其娴熟灵巧的舞步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悠扬的山歌唱起来,《精选左脚调联唱》把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粗犷豪放的豪迈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彝族人民以歌为伴、以舞为生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趣。

县文体局、民宗局收集精选了80多首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左脚调,编辑出版了《高山头上茶花开.云南牟定左脚调精选》一书和光碟第一集。

英国哥伦比亚大学亚兰·罗·斯诺教授曾看过三月会左脚舞表演后大赞,“看到的只是飞舞的尘土和舞动的脚步,一切形式都是用舞步来诠释”。

2006年6月,云南省政府把牟定县命名为“彝族左脚舞之乡”。

2008年8月,中国国务院把牟定彝族左脚舞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牟定当地流传着一句话“会走路就会跳左脚舞,会说话就会唱左脚调”。

不论是过节还是平时休闲,当地民众会围成一个个几十人乃至上百人的大圆圈,欢跳左脚舞。

随着铮铮作响的弦音,和着高亢清脆的歌调,他们时而蹉脚闪腰,时而折步跌脚,时而甩腿对脚,时而摆手转身,舞步整齐统一,舞姿轻盈健美。

200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牟定彝族酒歌《喜欢不喜欢也要喝》让亿万观众心醉神秘;在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原生态组合牟定彝族青年歌手演绎的《正月十五赶猫街》、《隔山隔水不隔心》等左脚歌舞,在央视舞台闪亮登场,取得优越成绩,赢得了专家的好评和观众的喜爱。

2009年三月会期间举行的“万人齐跳左脚舞”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

此次参加跳左脚舞的10000人,根据《高上顶上茶花开》、《三月会、三月会》、《阿老表你要来呢嘎》、《隔山箐、箐隔山》、《桃花犁花给开着》、《跳不饱顽不够》、《舍是舍不得》7首曲目的变化,与旋律和拍,整齐一致地改变不同的出脚步伐。

通过在线方式向位于英国伦敦的世界吉尼斯中心进行申报并取得了同意,于2010年3月25日收到了“吉尼斯纪录证书”明确了证书获得者为牟业县人民政府。

吉尼斯纪录项目称为“最大型直排舞蹈”当收到证书时,牟定县20万人民无比骄傲的说:

“千里彝山左脚舞,全世办独一无二”。

“吉尼斯纪录证书”的获得这标志着牟定县万人左脚舞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从此左脚舞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2011年三月会,中国·牟定2011彝族左脚舞文化节“左脚舞狂欢·激情三月”系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

  4月29日晚,牟定的夜空礼花四溢,人潮飞腾,一台以“左脚舞狂欢·激情三月”生动精彩的文艺演出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心。

随着三月会文化节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内容的现代艺术形式越来越丰富,如彝族的一些山歌、舞蹈用现代的声、光、电以及节奏来表现。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在传承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充分考虑现代社会成员的接受心里、接受形式、接受程度,用现代的形式来“包装”民族文化资源,牟定的民族文化品牌“三月会”必将走向成熟、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我们所培育的民族文化产业就能与市场接轨,就能宣传一个倍受青睐,并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文化产业群。

流传四百多年的民族传统节日牟定“三月会”,是集中展现左脚舞民族文化的平台,是左脚舞生存和发展的沃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外来者的目光,是提升牟定左脚舞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纽带和基石,三月会带动与之相随的特色民居、民俗、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工艺品等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的全面提升,加快左脚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以此促进牟定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参考书目:

【1】牟定县文化馆编:

《彝族文学资料》1984

【2】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主编:

《彝族文化研究》1988

【3】《牟定文史资料》(1992年出版)

【4】《牟定县志》(1993年出版)

【5】《牟定年鉴》(1994年-2003年)

【6】康瘦华.左脚舞探源【J】民族艺术研究,2000

(1)

【7】《牟定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8】《左脚舞文化》牟定县文体局编撰(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