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钱》导学案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825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钱》导学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钱》导学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钱》导学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钱》导学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钱》导学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钱》导学案3.docx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钱》导学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钱》导学案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钱》导学案3.docx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1《钱》导学案3

《钱》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钱”发展演变的历史,认识钱与经济活动之间紧密的关系。

2.学习本文材料充实、阐理明晰的特点;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3.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探究有效避免“钱灾”的方法。

作家作品

简历:

王则柯,1942年生于浙江永嘉,在广州长大,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数学专业。

他曾先后在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任教。

1978年调入中山大学,现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上海法律与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致力于经济学教育现代化的工作。

代表作:

主要论文论著有:

《商品经济和知识分子》《政治经济学与民族凝聚力》等数十篇;出版著作《混沌与均衡纵横谈》《经济学拓扑方法》《感受普林斯顿〈经济学课堂〉》等二十余种。

课文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世界的目光逐渐聚集于中国,与此同时,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迟缓,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移向亚洲太平洋地区。

因此,不少人预测21世纪将是“亚洲太平洋世纪”。

所谓“亚洲太平洋世纪”,没有中国的发展是形不成的,这也使得许多国人为此妄自尊大。

作者为此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字词广场

字音识记

耶稣(yēsū)   励精图治(lì)   纸钞(chāo)

脉络(mài)兑付(duì)毋庸置疑(wú)

迄今(qì)可汗(kèhán)扒手(pá)

字形辨析

词义辨析

爆发·暴发

两者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区别为二者的使用范围有所不同,“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广。

“暴发”一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二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爆发”一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二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件,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前几年,他靠投机倒把成了暴发户,没想到这几年摇身一变,成了农民企业家。

※这一带的火山正处在活跃期,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

熟语积累

商贾云集:

像云一样聚集了许多商人,形容商业繁荣。

※素有“金东门”之称的兴化城东部地区,是一个由明清古民居群组成的街区,历史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应运而生:

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

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

※消防产品的更新换代顺应着市场的需求,在不断的实践中,更实用、更便捷、科技含量更高的消防产品应运而生。

谈虎色变:

泛指一提到可怕的事物连脸色都变了。

※连日来,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此事,其中对放射性超标危害的阐述大有谈虎色变之势。

“钱”就是货币,是交易中充当一切商品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在今天,我们看到的钱大都是“纸币”,这种东西是国家强制使用的一种货币符号。

本文以“钱”为题,向我们描述了“钱”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这种发展中的种种经济现象,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理解了历史进程和当代经济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原文呈现

[1]我国古代文明发达,经济活动也曾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就说广州吧,早在耶稣纪元①的头一个千年,就已商贾云集②。

可是,在第二个千年的后半段,这种格局颠倒了过来。

鸦片战争、甲午海战,让国人知道,我们积弱已久,图新何易!

在第二个千年的最后几十年,中华民族正励精图治③。

千年回望,回顾来之不易的变迁,展望并不平坦的前景,从钱的角度,探讨一下其中的经济学脉络。

[2]可以让我们在“亚洲世纪到来”之类的说法面前保持清醒。

第一部分:

作者概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了自己的写作目的。

作者在第1段先宕开一笔,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中国经济活动在前后两个千年的变化:

前强后弱。

接着作者在第2段表明了自己写作此文的目的。

[3]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了现在,世界各国无一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薄纸——纸币。

[4]“钱”,说到底,仅仅是一种信用符号,随时可以兑换为等值实物。

因为它便于保存、分割、携带,故而全世界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古今,逐渐都接受了它。

而它的信用,则主要由国家法律支持。

[5]就在上一个千年之交的北宋,中国社会的经济交易中已经大量使用纸张印刷的货币“交子”。

交子作为经济生活中重要的流通和支付手段,最初是由四川商人联合发行的,基本上只在四川境内流通,因为可以随时兑付④,所以迅速得到了社会承认。

后来,虽然这些“钱商”破产了,但是“钱”的好处却没有“破产”。

官府随后设立了专门机构,发行“官交子”,流通范围扩及各地,虽然名义上仍可兑付,实际上却基本不能兑付,其信用仅由官府强制保证。

南宋年间,虽然铜钱和白银同样流通,但是纸币已是主要货币。

元代在全国范围实行纸钞流通制度,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忽必烈在位时发行的“中统⑤元宝钞”,虽然开始的时候一度可以兑换,但是很快就停止使用,并且进而禁止铜和金银货币的流通。

明代发行“大明宝钞”,则从不兑现,并且还禁止铜和金银货币的流通;后来只是因为纸币信用太差,禁止铜和金银货币流通实际上行不通,朝廷才被迫解除禁令。

不可兑换的纸币,其信用受发行量的影响很大。

正是由于宝钞滥发,急剧贬值,自宋朝开始的这种前现代形式的纸币流通,在明代才逐渐退出了经济活动。

[6]曾经在忽必烈宫廷供职的马可·波罗⑥这样向西方介绍中国的“奇事”:

“大汗国⑦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竟与纯金无别。

”一个“竟”字,让我们知道中国的纸币对于当时外国的上智人士仍然是未曾想象过的事情。

纸币,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今天已经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钱”的世界如何运转,即使现在是电子货币登场,纸币的社会角色仍然不容忽视。

[7]“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最近一千年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是围绕那张又轻又薄的“纸”展开的。

[8]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交往。

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⑧,发现美洲的西班牙人和抵达印度的葡萄牙人,后来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以及把“米”字旗插到世界各地的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他们都是追逐⑨着“钱”而走遍世界的。

[9]在当时的世界贸易中,欧洲国家是商品的净输入国。

中国和中东国家都很少从欧洲进口商品,这样,欧洲国家就需要支付金、银等“硬通货”。

中东国家要求支付黄金,这促使欧洲人从非洲等地掠夺和开采黄金,用于中东贸易;中国要求支付白银,这促使欧洲人到美洲等地掠夺和开采银子,与此相应的是始于18世纪的欧洲人地理发现的“白银时代”⑩。

历史上中国长期实行的是银本位,所以货币都可以折合成“银两”,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

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经营对象的商人——“钱商”。

[10]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当年在中国一个盆地省份发生的故事,又在全世界范围内复活了。

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宫廷借钱不还,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11]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私人金融活动继续发展,逐渐演变成前现代形式的银行。

在我国,清末民初时期山西的票号已相当发达,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兑付信用极好,甚至一度代行了国家财政的部分功能。

随着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山西票号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人类为什么要做生意?

因为交易可以给双方都带来利益。

[12]二次大战以来,虽然局部战争不断,但是没有再爆发世界大战,和平与发展之所以成为当代的主题,这除了战后世界的多元化格局起作用以外,贸易“双赢”的观念是有贡献的。

如果能够从贸易中得到“钱”,未必需要你死我活地去征服,去掠夺。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使经济活动的“蛋糕”越做越大,有足够的互利分割的余地。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统称知识的科学技术和人类智慧,是仅有的不受“报酬递减规律”束缚的生产要素。

别的生产要素在使用中都会消耗,但是知识却不会因为使用而消耗。

[13]这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恰恰在知识这个生产要素上,发达国家占据着毋庸置疑的优势。

除此之外,发达国家占便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世界上的大部分“钱”在他们手里,即他们占据着金融市场。

如果一种符号能够作为信用被广泛接受,哪怕它最终把纸张都免了,它也能起货币的作用。

[14]现在,钱的符号化电子化,让银行结算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的效率。

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又一次走在了前头。

[15]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的。

“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如1997年以来人们谈虎色变的金融危机。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

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

索罗斯们就是这样,在制造泡沫和泡沫破灭之间逞能。

他们有资金,有手段。

短期流动资本大进大出,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预言东亚金融危机的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说,实质经济本来不错,金融仍然可能出问题。

在货币符号化电子化的时代,我们要格外小心。

“钱”升腾为泡沫,可以说古已有之。

十多年前长春“疯狂的君子兰”,就是古老形态泡沫经济的本土例子,在城市职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以炒至十几万元的价位。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增长幅度不大,房地产却在疯炒,一时间,炒得仅东京地区的地产价值,一旦变换为“钱”,就可以把整个美国买下。

经济泡沫一旦破灭,迄今十年不振。

[16]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不贵也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第二部分:

通过对钱的发展历程的描述,写出了钱对世界的影响,为我们展示了其中的经济学脉络,让我们对钱的本质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17]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

值得作历史的审视。

在19世纪,讲科学,英国走在美国前面;讲人均资源和人均资本,澳大利亚比美国高得多,但是20世纪以来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却一直赶不上美国。

虽然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烧到美国本土,但是澳大利亚同样占了这样的便宜。

经济学家发现,在土地、劳动、资源和资本、科学技术和和平环境这些重要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内市场的容量。

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容量能够比得上美国,这是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够长期独领风骚的重要原因。

一个大国,只有当人民购买力得到普遍提高、市场整合得好的时候,国内市场才会显示容量优势。

而且一旦形成优势,将长期发挥作用。

[18]靠这种“国家增长能力”的依托,钱,才真正成为有源活水。

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但是,这种追求需要必要的制度来规范。

历史和现实都让我们看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也带来从小扒手到大海盗、从以权谋私到豆腐渣工程等许多丑恶的东西。

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念变异,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第三部分:

要人们正确看待金钱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19]从兽皮到纸币,从纸币到电子符号,“钱”走完了几千年的历程。

在新千年里,“钱”还将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直至“钱”真正看不见,人类社会最终进化到不需要“钱”,货币最终消失为止。

在此之前,人类在尽享“钱”的好处的同时,能否有效地避免“钱灾”洪水来袭,将是新千年一开始就面临的挑战。

第四部分:

作者呼吁人们要正确对待“钱”所带来的挑战。

研读揣摩

①耶稣纪元:

也叫公历纪元,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诞生年为公元元年。

②商贾云集:

像云一样聚集了许多商人,形容商业繁荣。

贾,商人。

③励精图治:

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④兑付:

兑现,兑换。

这里指“交子”可以随时兑现成金、银和铜等硬通货。

⑤中统: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年号,时间为1260~1264年。

⑥马可·波罗:

意大利旅行家,1275年到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得忽必烈信任,在元朝做官17年,游历几遍中国。

1292年离开中国,回到家乡后,口述东方见闻,由别人笔录为《马可·波罗行纪》。

⑦大汗国:

此指元朝。

⑧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

指15、16世纪之交,哥伦布到达中美、南美大陆。

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

⑨追逐:

追求,这里是一种形象的说法。

⑩“白银时代”:

18世纪欧洲与中国之间的商品贸易非常活跃,由于中国实行银本位结账制,加剧了欧洲对美洲地区白银的开采与掠夺,经济史上称此时期为“白银时代”。

本位:

货币制度的基础或货币价值的计算标准。

应运而生:

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

票号:

旧中国的一种信用机构。

也称“票庄”或“汇兑庄”。

因多为山西人所经营,故也称“山西票号”。

二次大战:

指1939~1945年之间,由德、意、日三个国家的法西斯统治者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战争。

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了战争。

报酬递减规律:

经济学术语,意思是当一种可变要素的增加量被附加于某些其他要素的固定量上时,首先是该要素的边际报酬,然后是该要素的平均报酬将在某点之后递减。

知识经济:

经济学术语,指以智力资源的占有、投入和配置,知识产品的生产(产生)、分配(传播)和消费(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

毋庸置疑:

用不着怀疑。

毋庸也作“无庸”。

“泡沫”:

即泡沫经济,指任何高度投机的不良商业行为。

索罗斯:

美国当代金融投机家。

有源活水:

意思等同于“源头活水”,是化用了宋代诗人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豆腐渣工程:

这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比喻那些质量很差、极不坚固的建筑工程。

[1]开头两段写了什么内容?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开头这两段回顾了我国经济活动的发展情况,介绍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引出了全文的中心议题,即探讨钱的“经济学脉络”。

[2]“经济学脉络”有什么含义?

这一词语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经济学脉络”是指从古到今,“钱”作为一种信用符号的发展演变过程。

这一词语在全文中是一个关键词语,根据上下文理解了这个词语的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联系下文,说说贸易的变化是怎样使“钱”的外在形态发生变化的。

相应的“经济学脉络”是怎样的?

外在形态变化:

以物易物——以特殊符号易物——以纸币易物——以金银易物——以电子货币易物,兽皮、贝壳——纸币——铜金银——纸币——电子货币。

经济学脉络:

自给自足——小范围的交换——地区贸易——全国贸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世界贸易(地球村)。

[4]如何理解“信用符号”的含义?

“符号”是指某种代表意义的标识,这里的“信用符号”是指钱是信用的标识,它本身没有价值,它所代表的价值依靠国家支持的、社会共同遵循的信用来实现。

[5]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有何特点?

介绍钱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内容准确翔实,语言平实严密。

[6]引用马可·波罗的记述,有何作用?

引用马可·波罗的记述,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钱币带给外国人的惊奇,以及作者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强烈的自豪感。

说明了中国的纸币在当时世界经济活动中的领先地位,极富说服力;同时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7]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轻,是钱变为纸币后,实际的重量轻了;重,是钱变为纸币后,它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大了,它承载的内容多了、重了。

[8]这句话有何作用?

这一句话揭示了钱的作用,总领下文。

[9]这一段是从哪个角度写“全球交往”的?

这一段从贸易导致欧洲的掠夺这一角度来写钱的作用:

促进全球交往。

[10]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这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写出了世界上纸币的产生经过。

上文讲过四川“交子”的产生经过,这里只用一个词“复活”,便使读者明白了世界范围内纸币产生的经过。

同时,在结构上也照应了上文。

[11]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有何表达效果?

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形象地揭示了私人金融活动的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基础,富有文采,耐人寻味。

[12]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表达严密。

这句话表达了贸易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作者并没有过分强调贸易的作用,而是首先肯定了“战后世界的多元化格局”的影响,表达严密,可信度更高。

[13]“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在使用中不会消耗。

“知识经济”的优势是发达国家经济强大的重要原因,我们应该着力发展“知识经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养留住更多的高科技人才。

[14]现在,钱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随着信息化发展,现在,钱更加符号化电子化,提高了银行结算的速度,也加快了社会前进的步伐,提高了经济效率。

[15]钱的符号化电子化除了带给人们方便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钱的符号化电子化除了带给人们方便之外,也给发达国家投机资本带来可乘之机,以“钱”炒“钱”,可以产生金融泡沫甚至导致金融危机。

这启示我们,在享受钱的符号化电子化的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投资资本,研究投资规律,维护金融稳定。

[16]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这句话风趣幽默地揭示了钱的特征:

“贵”可以理解为价值和作用,如果合理利用,钱的价值和作用是巨大的;如果利用不当,恶意炒作,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到那时候,钱则毫无价值。

[17]这段在论述观点时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论证,通过英国、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与美国的对比,揭示了“靠这种‘国家增长能力’的依托,钱,才真正成为有源活水”的观点。

[18]“钱,才真正成为有源活水。

”这句话中“源”指什么?

这里的“源”指的是国家增长能力,即人民购买力高,市场整合得好,国内市场显示出的容量优势。

[19]这一段有何作用?

总结全文。

首先概括钱的发展史,并根据钱的发展规律预测钱的未来发展可能,并提醒人们,合理用钱,避免“钱灾”。

深层探究

本文通过总结回顾“钱”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钱”的角度探讨中国和世界经济学脉络,提醒我们在当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各种“钱灾”,以使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促进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

1.语言浅显平实,明白易懂

作者作为一名经济学家阐述“经济学脉络”问题,以人们熟悉的与经济学紧密联系的“钱”为切入点,这就降低了人们的理解难度。

且文中很少写到经济学术语,用语力求浅显平实,深入浅出,把钱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使人们明白易懂,如读一篇科普文章。

通过此文,人们对“经济学脉络”有了较全面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了更深的感悟。

2.结构纵横交错,思路清晰

文章首先明确写作本文的目的,是让人们在一些夸大的说法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接着历数了钱的历史演变历程,并用一些特殊的事例来说明钱在人类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及钱具有的两面性;最后指出正确应对钱在新的世纪所带来的挑战。

1.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持哪些方面的清醒?

提示:

(1)“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发达国家在知识这个生产要素上占据着优势,我们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和人类智慧。

(2)尽快使“钱”符号化电子化,赶超发达国家。

(3)时刻警惕“钱灾”——金融危机。

(4)力戒“泡沫经济”。

(5)努力提高人民币购买力,整合市场,使国内市场显示容量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6)对钱和财富的追求使社会价值观念变异,要有必要的制度来规范。

2.本文是怎样收集资料的?

提示:

(1)围绕主题,选材组材。

比如本义写“钱”,首先搜集了关于钱的发展脉络(即钱演变的历史)的资料。

(2)从表象看本质,认识事物间的联系。

比如,“钱”只是经济活动的一个纽带,是表象性的东西,本文深入探讨“钱”与经济活动的关系,搜集了关于“钱”与“经济活动”关系的资料。

(3)全面思考,辩证地认识,注重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谈到与“钱”相关的“经济活动”时,不仅想到正面的影响,更看到负面的危害,启示人们关注这些负面影响在现实中的重要性。

阅读鉴赏

钱(节选)

周国平

以为钱越多快乐就越多,实在是天大的误会。

钱太少,不能维持生存,这当然不行。

排除了这种情况,我可以断定,钱与快乐之间并无多少联系,更不存在正比例关系。

一对夫妇在法国生活,他们有别墅和花园,最近又搬进了更大的别墅和更大的花园。

可是,他们告诉我,新居带来的快乐,最强烈的一次是二十年前在国内时,住了多年集体宿舍,单位终于分给一套一居室,后来住房再大再气派,也没有这样的快乐了。

其实,许多人有类似的体验。

问那些穷苦过的大款,他们现在经常山珍海味,可有过去吃到一顿普通的红烧肉快乐,回答必是否定的。

快乐与花钱多少无关。

有时候,花掉很多钱,结果并不快乐。

有时候,花很少的钱,买到情人喜欢的一件小礼物,孩子喜欢的一个小玩具,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就可以很快乐。

得到也是如此。

我收到的第一笔稿费只有几元钱,但当时快乐的心情远超过现在收到几千元的稿费。

伊壁鸠鲁早就说过:

快乐较多依赖于心理,较少依赖于物质;更多的钱财不会使快乐超过有限钱财已经达到的水平。

其实,物质所能带来的快乐终归是有限的,只有精神的快乐才有可能是无限的。

金钱只能带来有限的快乐,却可能带来无限的烦恼。

一个看重钱的人,挣钱和花钱都是烦恼,他的心被钱占据,没有给快乐留下多少余地了。

天下真正快乐的人,不管他钱多钱少,都必是超脱金钱的人。

人们常把金钱称作万恶之源,照我看,这是错怪了金钱。

钱本身在道德上是中性的,谈不上善恶。

毛病不是出在钱上,而是出在对钱的态度上。

可怕的不是钱,而是贪欲,即一种对钱贪得无厌的占有态度。

当然,钱可能会刺激起贪欲,但也可能不会。

无论在钱多钱少的人中,都有贪者,也都有不贪者。

所以,关键还在人的素质。

贪与不贪的界限在哪里?

我这么看:

一个人如果以金钱本身或者它带来的奢侈生活为人生主要目的,他就是一个被贪欲控制了的人;相反,不贪之人只把金钱当作保证基本生活质量的手段,或者,在这个要求满足以后,把金钱当作实现更高人生理想的手段。

品读:

作者从钱与快乐的关系,来审视钱的作用。

钱太少,不足以维持生活,当然不行;除此之外,钱与快乐关系不大,天下快乐之人,必是超脱金钱之人。

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接着作者又提出,也不必因此而贬低金钱,金钱无罪,出错的是人。

也许,这个观点并不是多么的新颖,但是有多少人能够践行呢?

跳出追逐金钱的泥淖,享受阳光,享受快乐吧。

素材搜集

◆关于金钱·财富·价值的名言

1.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的财富一样,因为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成果。

——巴尔扎克

2.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钱是一个好奴仆,如果你不懂得使用,它就变成你的主人。

——马克·吐温

3.衡量一个人是高贵还是低贱,要看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而不看他拥有多少财富。

——比彻

4.勤劳是穷人的财富,节俭是富人的智慧。

——英国谚语

◆洛克菲勒家族的俭朴

拥有亿万财富的洛克菲勒家族,七至八岁的孩子每周只有三角的零花钱,十一至十二岁的每周有一元,十二岁以上的每周有三元。

这些零花钱每周发一次,同时发给每人的还有一个小账本,要他们记清楚每笔钱支出的用途。

下次领钱时需要孩子们将账本交给家长审查,钱账清楚,用途正当的下周增发五分钱,反之则减。

在巨额财富之下不迷失,体现的是一种修养,这是留给后代的最大的财富。

◆霍英东致力慈善事业

霍英东先生是一生爱国的香港慈善家,过去数十年里,霍英东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150亿港元,在推动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以霍英东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1977年正式成立,基金会以捐献和非牟利投资形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

有一次,某媒体记者问霍老一共向内地捐赠了多少钱,他回答不出来,只是谦虚地说:

“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君子取财,施之有道,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以金钱回报社会,造福一方,这是对金钱理解的最高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