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五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9134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12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教案.docx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语文必修五教案.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教案.docx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教案

新闻写作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

2、学习新闻的写作方法。

3、学会阅读、鉴赏新闻。

【教学重难点】1、消息、通讯的写作技巧。

2、标题、导语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有关新闻

什么是新闻?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新闻定义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二、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

又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

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

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

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其特点是:

及时性、真实性、简明性。

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

真、新、快、活

三、新闻写作

(一)消息的写作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

HOW(如何)。

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

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

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

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

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

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1、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

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

如:

《杭城新事见新风,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

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

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

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如:

8月11日《南方日报》第1版

引题——建国以来最强台风登陆浙江苍南,至昨晚9时已减弱为台风

主题——“桑美”横扫闽浙百万人大转移

副题——“宝霞”减弱为低压区向粤西靠拢,给我省沿海带来大雨到暴雨

2、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什么人参加进去了?

——谁干的或谁讲的?

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主题是什么?

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如何写消息的标题和导语:

消息标题的特点是:

必须有——何人(物)做何事、必须简洁、必须准确

昨天,南京鼓楼广场地下隧道首次开放供市民参观。

上午开通仪式前,已有数万名欲先睹为快的市民等候在中央路,中山路两洞口。

市交警支队出动数百名警员在现场维持秩序,以确保安全。

开通仪式后,市民们有序地进入隧道参观。

参观的市民大部分是全家出动,隧道中不时听到“乖乖,这么大!

”“真了不起!

”的惊叹声。

到晚上10点,约有20万市民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隧道。

——南京市民参观鼓楼地下隧道。

成都市政府常务会昨日原则通过关于调整该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相关文件。

成都各区(市)县行政区域内具体适用的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

蒲江,金堂,崇州,大邑,邛崃每月270元;青白江,龙泉驿,温江,新都,都江堰,彭州,双流,郫县,新津每月310元;五城区及高新区每月340元。

2001年上述三类行政区域的最低工资标准分别是215元,240元和270元。

——成都最低工资标准将提高

导语比标题详细,主体又比导语详细。

即:

导语既比标题详细,又比主体简略。

“详”——是指比标题多了时间,地点。

“简”——是指它所描述的事件比主体部分的事件简略。

导语的特点:

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水库游泳小伙溺亡

昨天下午3点多钟,19岁的溧水县男青年田某和几个学生打篮球,打到下午4点多钟结束。

此后田某等人便到该县中山水库游泳,结果下去没多久,田某的双腿出现抽筋,沉入水库身亡。

导语:

昨天,溧水县发生一起悲剧,一男青年下水库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据报道,5月31日在韩国举行的韩日世界杯足球赛揭幕战中,首次涉足世界杯决赛圈的塞内加尔队制约了中场一向强大的法国队,中场队员迪奥普在比赛进行到30分钟时攻入一球,最终以1:

0战胜上届冠军法国队,爆出了世界杯赛历史上的一个大冷门。

导语:

5月31日,在韩国举行的韩日世界杯揭幕战中塞内加尔队1:

0战胜法国队。

在一般情况下

标题的写法:

何人(何物)做何事

导语的写法:

何时何地何人(物)做何事

3、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

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4、背景

什么是背景?

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

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

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

“我看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

”“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

就是把单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

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为“事实背景”。

5、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

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二)通讯写作

1、通讯的含义

通讯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据考证,“通讯”一词是由“通信”演变过来的。

最早的新闻,传递手段主要靠电报和信函两种方式。

用电报传递的稿件叫“电讯”,由于电报费十分昂贵,一般都写得极其简略,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消息。

而采用信函的方式传递的稿件,就写得比较详尽了,里面有较多的议论和描写,比电讯要充实、生动得多,被叫做“通信”。

随着新闻事业和电讯业的发展,本来运用信函传递的稿件,也改用电报传递了,于是人们又把“通信”改称“通讯”。

这就是“通讯”名称的由来。

2、通讯的特点

通讯是仅次于消息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它的特点也主要表现在与消息的区别上。

①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常少的。

而通讯报道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

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画,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

例如,2000年3月8日《大河报》在第一版刊登消息《俯下身做农民的牛,站起来当农民的伞——中共河南省委授予郝桃枝“勤政廉政的好干部”荣誉称号》,关于郝桃枝事迹的表述只有这样一段:

今年47岁的郝桃枝现任扶沟县崔桥镇党委书记。

1987年由县直到乡镇工作,13年来,特别是任崔桥镇党政主要领导以来,她牢记党的宗旨,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被农民群众誉为“贴心书记”。

而在当日报纸的第5版,还发表有一篇通讯《桃花一枝送春风——记农民的“贴心书记”郝桃枝》,其中关于郝桃枝的事迹计有引水治旱、修路通车、关心贫户、抗洪抢险、清正廉洁等多个材料,具体地展示了郝桃枝的模范形象。

②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

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它的外部结构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组成,标题、导语又都有一些常用的模式。

消息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性的地方。

而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

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的表达方式用得很少。

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

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

③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曲径通幽、断续反跌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比拟、起兴、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

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

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法是在合适的地方偶尔一用。

通讯则不然,为了能够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综合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

例如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文中有这样的片断:

……孔繁森离开拉萨两天后,进入阿里地区措勤县境。

藏北大草原那雄浑、壮美的景色展现在他的面前。

远方,绵延起伏的雪山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壮丽,广袤无垠的草原一直伸展到遥远的天际。

近旁,一座座用石头垒成的玛尼堆披挂着祈祷吉祥的五彩经幡,一堆堆高寒地带特有的红柳丛在阳光下像火一样耀眼。

天空,时而白云朵朵,时而乌云密布;原野,时而大雪纷飞,时而风沙弥漫……

这段文字中有虚实、有对比、有比喻、有对偶、有夸张……作者就是运用这些手法,使新闻也具有了艺术的品性。

④风格上,消息朴实无华,通讯富有文采

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

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

通讯则有较强的文学性,生动活泼而富于文采。

在一期报纸上,只有消息的凝重则不够活泼多样,只有通讯的文采则不够朴素踏实。

这两种不同的风格是各有所长的,二者之间的相互映衬和相互补充,使新闻媒体的面貌臻于完美。

⑤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更迅速及时

虽然有消息、通讯同时发表的情况,但一般来说,通讯的时效性是赶不上消息的。

这倒不是说通讯就不追求时效,通讯的写作和发表也是讲究越快越好。

可是事实上它不可能像消息那样快。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

消息内容简略,篇幅短小,采访快,写稿也快。

通讯有大量的细节,篇幅一般比消息长,采访快不起来,写稿时间自然也比消息长一些。

3、通讯的结构

①通讯结构的原则:

A、结构要服从主题的需要

人们爱用人体来比喻文章的各个要素:

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骼,语言是细胞。

在这些要素中,灵魂无疑是最重要的。

没有灵魂的人是行尸走肉,血肉、骨骼的存在就毫无意义。

结构就是在主题的统帅之下。

其实,结构换个说法就是主题的展示的步骤与形态。

B、首尾圆合,文情畅达

所谓首尾圆合,文情畅达,是说文章首尾要呼应,中间的主体部分不得无故残缺,线索脉络的设置精当,主次详略的搭配完美,文气畅通,浑然一体。

C、新颖活泼,不拘一格

通讯的结构要巧妙,要新鲜,要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②通讯结构的常见形态

A、纵式结构

凡全篇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呈现纵深发展态势的,都是纵式结构。

具体来说,又有两种基本形态。

a、时序性结构

这种结构形态可以被简称为时间结构。

其基本特点就是以时间为脉络,沿着时间的长链,把事件的发生发展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步骤,每个步骤形成一个大的层次,几个层次构成全篇。

1996年,我国的几大媒体同时推出了服务业的模范人物李素丽和徐虎的先进事迹。

其中《工人日报》记者郭萍、吴晓向采写的通讯《北京有个李素丽

——21路公共汽车1333号车跟车记》获得了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这篇通讯就采用了以时间为脉络的纵式结构,这从它的副标题中就可以看出来。

这篇通讯共有4800字,共分为17个层次,从首趟车发车开始写起,写到下班为止,其中发生的事情,按时间顺序一一排列出来。

这是完全按时间顺序安排的纵式结构。

b、“递进式”结构

特点是从浅层到深层,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感性到理性。

层次与层次之间,呈现逐层深入的态势。

例如,1997年9月22日《大河报》刊登了一篇通讯,标题是《碑上,刻着百名学子的姓名》,全文分为四大层次:

第一个层次的小标题是:

“村中央,有一块奇特的碑。

”说在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焦营村,有一块一人高的石碑,上面刻着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本村考上大中专院校的106人的名单。

第二个层次的小标题是:

“一家几个大学生不是稀罕事。

”说的是该村一家有两个以上大学生的至少有8家。

第三个层次的小标题是:

“树高千丈忘不了根。

”说的是该村的大学毕业生为本村的各项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第四个层次的小标题是:

“对教育,村领导班子认识与众不同。

”揭示的是村领导班子重视教育、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

从以上所列可见出,这篇通讯的层次与层次之间是逐层深入的关系,最终到达全篇思想的落脚点。

也有人把这种结构形象地称为“层层剥笋”。

B、横式结构

层次与层次之呈现相互并列关系的,就叫横式结构。

它又可分为若干类型。

a、空间并列式

空间并列式的特点是把发生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单位的具有相同性质的新闻事实组织在一起,形成一篇完整的通讯。

每一次空间的变换,就形成一个新的层次。

新华社记者一篇报道除夕之夜在一些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仍在兢兢业业工作的通讯,写了五个部分,分别是:

中央电视台:

不笑的人们

在长途电话大楼:

传递信息和问候

在红十字急救站:

救护车紧急出动

在北线阁清洁管理站:

“城市美容师”的话

在妇产医院:

新的生命诞生了

五个不同空间,五种不同行业,共同构画出了普通劳动者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

b、人物并列式

人物并列式是在集中报道几个同类型的人物时采用的结构方式。

每个人物的事迹相对独立,形成一个层次。

若干个人物的事迹共同合成一篇,揭示一个深刻的主题思想。

例如《手执金钥匙的人们——记北京景山学校的几位小学教师》就采用了这种结构。

全篇分为四部分:

优秀的小学识字专家马淑珍

引导学生攀登“作文山”的周淑溪

在数学教学改革中勇于创新的郑俊选

善于调动儿童学习外语积极性的方碧辉

c、侧面并列式

事物总是由不同的侧面组成的,通讯安排结构也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面相互并列地组织在一起。

这样的结构在人物通讯和工作通讯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因为人物的思想境界是可以区分为不同侧面的,工作中的成就或问题通常也会被条分缕析地区分为几个不同的方面。

同为报道李素丽的获奖好新闻,1996年10月4日《北京日报》发表的《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记北京市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就采用了跟《北京有个李素丽》大不相同的结构。

作者精心选取了李素丽的几段话,分别围绕这几段话来安排层次。

所引的几段话分别是:

“我为我的职业、我的岗位自豪,是它给了我每天都能向他人奉献真情的机会,让我每一天都感到充实。

“用力去做只能达到称职,用心去做才能达到优秀。

普通平凡的事情要往好里去做,是没有止境的。

“车厢是一个流动的社会,售票员要在乘客之间穿针引线,调节情绪,营造一个美好的空间。

“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

我永远属于我的乘客,属于我的岗位。

全文5960字,分成四个部分安排在这四段话之后,使这四段话成为全文内容的点睛之笔。

这四个部分,属于李素丽精神境界的几个侧面。

C、纵横结合式结构

在一篇通讯中既采用纵式结构,又采用横式结构,就形成了这种纵横结合式结构。

在这种两相结合的结构之中,总会有一种占主要地位,另一种占次要地位。

或者整体上采用纵式结构,局部有地方是横式结构;或者总体上是横式结构,某些局部是纵式结构。

采用这种结构的作品以1961年2月28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长篇事件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最为典型。

这篇通讯从总体上看是纵式结构:

写的是抢救61个食物中毒民工的过程,从2月2日民工中毒开始,直写到2月5日民工被抢救脱险为止。

而在同一时间内,北京、山西、河南的多个不同单位和无数工作人员,都在为抢救民工而奔忙。

作者多次用“在同一时间内”作小标题,分别表现不同地方人们的行动。

于是文章的局部出现了空间并列的结构形态。

4、通讯的标题

通讯的标题不同于消息的标题。

消息的标题要直接揭示新闻事实,写法比较固定,形式有单标题、引题式双标题、正副式双标题、引题正题副题俱全的三标题等模式,只需套用其中一个模式即可。

通讯的标题跟一般记叙文的标题比较接近,它可以直接揭示新闻事实,也可以曲笔达意。

在写法上,通讯的标题可实可虚、可直可曲、可长可短、可庄可谐,没有定规,作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在形式上,通讯一般只有一个标题,也可以用破折号引出一个副标题来,副标题大多是实述的写法,主要是交代报道的对象和新闻的来源。

A、直述新闻事实

这样的写法不事雕琢,符合“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的说法,写好了有“大巧若拙”的大家风度。

例如:

莫斯科地铁——豪华、方便、整洁

哀乐低回送巨星

前者是一篇风貌通讯,写的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公共交通。

后者是写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逝世。

两个标题都采用了直述其事的写法,简洁明白而又不失文采。

B、提出问题,引人思考

用一个问题作标题,这个问题也是时常让读者感到困惑的社会现象,这就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索。

例如:

急诊,你为什么急不起来?

新华书店,你的位置在哪里?

医院的急诊形同虚设,真正来了危急病人,不是找不到医生就是没有器材,一些病人就这样被耽误了。

这现象我们时时听说。

问题出在那里?

还有新华书店,大城市的新华书店都被更能赚钱的商场挤到城市的角落里去了,难道中国真的不再看重精神文明?

这样的问题一经提出,引起的关注是可想而知的。

C、设置悬念

在标题中制造悬念,更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

例如:

钱被风刮跑以后

他、她、她

——一个买书、让书的故事

钱被风刮跑以后,结局到底怎么样?

在他、她、她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读者读过标题后,会被悬念的力量所牵引,直到知道谜底为止。

D、比喻双关

在标题中适当运用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更生动优美,形象更鲜活动人。

例如:

手执金钥匙的人们

——记北京景山学校几位小学教师

解开疙瘩绳自直

——赵县农村解决矛盾靠民主

以“手执金钥匙”比喻为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教师,形象而又贴切。

用“解开疙瘩绳自直”比喻矛盾的解决,是从口语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很有生活气息,而且特别准确生动。

后一个标题中的春天,既指自然现象,也指政治形势,是双关的手法。

E、引用口语

直接引用新闻当事人的口语做标题,也是一种活泼新颖的写法。

例如:

“会计嫌我的油壶小”

“人到难处,要帮一把”

口语是最能直接显示人物个性、最富生活气息的语言。

这两个标题,都是借农村劳动妇女的语言来做标题的。

5、通讯的开头

通讯的开头也是多姿多彩、不拘一格的。

记叙文的开头有直起式和侧起式两大类型。

直起式包括开门见山直述其事其人,直接抒发感情或者直接发表见解等等。

侧起式是利用铺垫弄引的方法,远远说起,娓娓道来,到适当的时候才进入正题,如先讲故事、传说,先引诗词、谚语、名人名言等等。

A、开端进入情节

在一些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中,常常有开端就叙述事件的写法。

处于开端位置的可以是整个事件的开端,也可以是事件的结局或某一个精彩段落。

这样写可以强化通讯的情节性,用生动的故事吸引读者。

例如:

1999年9月15日上午10时,福建省厦门高市闹市区——连板步行街。

一名男子走下汽车,他环顾四周后,快步向街口站着的一名女子走去。

正当他张口问话时,路边上站着的三名男子快步冲上前去,猛力将其摔倒在地,“咔嚓”一声,将其双手铐住后,转身拦下两辆出租车,将这名男子塞进车里。

很快,1993年“1·7”旅客列车特大团伙持刀抢劫案主犯,公安部重点督捕的负案逃犯查海清,在潜逃近七年后落网的消息,迅速通过电波向上海铁路公安局和南京铁路公安处通报

──《千里追踪擒“飞龙”》,1999年10月29日《中国青年报》

作者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将主犯被抓的情节放在最前面,然后再回到事件的开端进行叙述,这样的处理使文章极富故事性。

B、起笔刻画人物

一开始就展开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在人物通讯中很常见。

先让笔下的人物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印象,有利于下文的展开。

例如:

一块破布,两只鞋刷,几盒颜色不一样的鞋油,再加上个供客人坐的小板凳,就是她的全部挣钱工具。

自从3年前从家乡兰考来到郑州以后,她就天天在火车站给人擦皮鞋,虽说只有12岁,却已经是个有3年工龄的“老”擦鞋匠了。

──《小小擦鞋匠》,1996年3月1日《大河文化报》

擦皮鞋的小姑娘似乎就在我们面前摆开了地摊,她的生活和命运不由我们不关心。

C、场景描写在先

人物、情节、环境,是记叙文的基本内容。

通讯当然也可以从环境着手切入,然后铺展开事件和人物。

在风貌通讯和工作通讯中,在开头之处先作一番场面描写或风光描写的,不在少数。

例如:

莲花镇盛产柿子。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所产“恭城月柿”,一半出自莲花镇。

不久前,记者来到距莲花镇两公里的南山村。

南山是瑶族乡镇中的壮族村寨,远看绿树掩映几间屋宇,近看房屋与月柿等树木错杂相间,黄橙橙、光鲜鲜的柿果挂满枝头,垂向屋檐,垂在路边。

……

──《柿乡访柿》,1999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一番风光描写,使人不由得对那个盛产月柿的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跟着记者的笔去游览一番。

D、先作抒情议论

入篇先作一番抒情或议论,给读者以情绪的感染或理性的启迪,为下文叙述的新闻事实定好一个基调。

例如:

平凡,与大多数人终身相伴。

然而有的人,却能于平凡之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在生命的履历上,描画大写的人生。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混乡的司法助理员李书奎,就是这样一个人。

……

──《平凡岗位大写人生》,1996年2月12日新华社发

E、落笔先用比兴

比是比喻,兴是由一物引出另一物。

比兴是《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对后世的文学技巧影响很大。

在通讯的开头使用比兴,可以大大强化作品的文学性。

例如:

在平坦宽阔的迪拜沙岸边,一座被命名为“阿拉伯塔”的摩天大厦宣告建成。

从外表看,它的模样确实有些奇特,似一轮插入黄沙的弯月,似一张顺风鼓胀的风帆。

据悉,设计师受《天方夜谭》故事的启迪,企盼追回阿拉伯天堂的梦幻,将全部设计灵感赋予这座高塔。

如今,每逢夜幕降临,七色彩光照射直冲天穹的塔身,煞似阿拉伯梦幻世界再现。

──《沙海蜃楼》,1999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F、引经据典开篇

6、通讯的结尾

(一)自然收束

(二)卒章显志

(三)补上一笔

 

东方风来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