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菜的小女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742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菜的小女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菜的小女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菜的小女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菜的小女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菜的小女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菜的小女孩.docx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菜的小女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菜的小女孩.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菜的小女孩.docx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菜的小女孩

课时教案

课题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等词语。

2、视频、图片与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指导学生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讨论“为什卖火柴的小女孩最终会死去?

”这一问题,从而挖掘出作品中蕴涵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4.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实生活和幻想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体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幸福。

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

创设情境法、讲授法、引导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

 

二、检查预习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四、略学第三段

 

 

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以“幸福”为线索,解读小女孩的命运

 

三、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想开去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课文一至四自然段,体会社会的黑暗,人心的冷漠。

师: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大年夜吗?

一家人温暖舒适地围坐在圆桌旁,品尝着美味佳肴,享受着亲人团聚的欢乐,是多么美好啊!

但是,你们想过吗?

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大年夜,有个和你们同样年龄的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冰天雪地里叫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出示课题)。

这篇童话是谁写的?

(安徒生),他是丹麦著名的作家。

他写这篇童话的目的是什么呢?

同学们学完课文后就明白了。

1.出示检查题。

(1)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喷香(pēnpèn)火柴梗(gěnggéng)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

②精巧细致,质量很好。

()

(3)“兜”字的写法

(4)试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先写_卖火柴___,接着写_擦火柴___,最后写_冻死了。

2.学生读书、作业。

3.反馈。

 

(一)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快速小声读第一段,思考:

小女孩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意思?

[可怜的小女孩!

]

(二)部分入手,精读理解。

1.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写出小女孩很可怜?

用横线划出有关语句。

(1)引导理解第一个重点句子。

a.课件出示。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b.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c.作者开篇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放手自学其余三句。

a.写小女孩冷的词句还有吗?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学生体会后,集体交流。

(3)讨论:

这四个句子写冷的程度上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

点拨:

这些重点词的音要稍拉长些,读到最后用发抖的感觉来烘托出小女孩越来越冷的感觉。

2.还有哪些地方写出小女孩很可怜呢?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还写出了饿)

“饿”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可怜,写饿的词句还有吗?

(“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抓“一整天、一根、一个”)

3.提问:

这么冷,这么饿,她为什么不回家呢?

可以看出什么?

(因为家中(无人疼爱),还因为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4.小结:

刚才,我们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疼爱体会到她很可怜。

这些是书里明明白白写出来的,你们一看便懂,可是书里还有别的意思,没有直接写出来,实际上也能说明小女孩很可怜。

如果你们认真仔细地读一读,也能领会。

5.揭示学法,扶学第一句。

(1)课件出示: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2)讨论:

a.这句话写什么?

(拖鞋大)

b.哪些词语写出拖鞋很大?

c.同学们能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吗?

(3)表情朗读:

在资本主义社会穷人到处受欺负。

小女孩这么冷的天穿着大拖鞋也没人同情、关心她。

那这句话应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呢?

(同情)对的,让我们带着对小女孩的同情读这句话。

齐读。

(4)归纳学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体会这个句子含着的意思的呢?

我们先理解这句话字面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谈体会,最后用感情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6.运用学法,学生自由体会其他的句子。

(三)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出了小女孩的可怜的?

(板书)

2.看课文插图,训练说话。

(1)导语:

这幅画画的就是这穷苦可怜的小女孩。

它把我们带到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故乡,你们看,远处的高楼灯火通明,人们都在自己温暖的家里欢度圣诞节,然而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她却怎样呢?

请你们看图有条理地说一说,可以用“可怜的小女孩!

”作为这一段话的开头和结尾。

(2)学生练习—指名口述。

(3)小结:

同学们生动的描述,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女孩在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大年夜叫卖火柴的凄惨画面。

她是多么可怜哪!

(指板书)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用红粉笔标出)就寄托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

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1.过渡:

可怜的小女孩,她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冻死了)是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就是穷苦孩子必然的结局。

(出示挂图)

2.自由读第三段,找一找,小女孩死时的神态。

(她带着微笑死了)

3.设置悬念:

为什么这样可怜的小女孩会带着微笑死去呢?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这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学习课文时再来解决。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象。

总结全文,体会情感,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卖火柴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次怀着同情和悲伤的情感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齐读。

1、课文中写道: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那么,小女孩拥有真正的幸福吗?

2、为什么说她没有幸福?

用自己的话说说。

(1)、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

A、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B、展开想象:

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你的妹妹,她的大年夜应该是怎样度过的?

C、可是,在这团圆的幸福时刻,她有没有压岁钱?

有没有新衣服?

有没有享用不尽的食物?

没有,通通都没有,连一双鞋子也没有,还得光着脚在大街上苦苦哀求人家买她的火柴。

她有的只是什么?

(是寒冷、是饥饿、是欺凌)

D、找出这部分你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

(2)、不敢回家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

(爸爸会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3)、疼爱她的奶奶已经死了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

(没有亲人的疼爱,得不到关怀)

(4)、她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

3、理解火柴给小女孩带来的“幸福”

(1)、既然别人不能给她幸福、爸爸不能给她幸福、疼爱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给她幸福,连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那么文中为什么还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呢?

是谁给了她这种幸福?

(火柴)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谁来读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大家边听边看,有没有几个标点很明显地跳到你的眼前?

(感叹号)读一读有感叹号的句子。

(3)、你从这几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与其说小小的火焰是奇异的火光,不如说是小女孩太冷了,她多想拥有温暖啊!

(4)、老师发现,你朗读的时候情感变化很大,能说说原因吗?

(燃:

高兴;灭:

失望)是啊,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然而,灭的只是火柴吗?

(灭的还有小女孩的希望),火柴一灭,她面对的就不是火炉,而是——寒冷;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黑暗;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纷飞的大雪。

带上你的理解和感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5)、自由朗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其它几个段落。

A、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

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环境,就一定能感受到她的痛苦。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小女孩其它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思考。

B、谁来谈谈?

师:

小女孩真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了吗?

那么,这样的地方在哪儿呢?

是的,只有死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师:

虽然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孤独;没有奶奶,只有——寂寞;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

4、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

你从她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师:

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5、虽然火柴一次又一次地熄灭,但是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把它点燃,她点燃的只是火柴吗?

(她点燃起对幸福的渴望)一次次地点燃火柴,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熄灭的只是火柴吗?

(是她的希望)然而不灭的又是什么呢?

(不灭的是她追求幸福的信念)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不能再点燃火柴了,她也要——(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捏着的只是火柴梗吗?

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6、小女孩的命运如此悲惨,然而至始至终,她有没有哀怨过?

有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表情的一个词。

(微笑)你从“微笑”中体会到了什么?

她微笑什么?

(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

(火柴)可是火柴的光芒是如此的微小,小女孩却从火柴中得到了这样的幸福,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是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

与其说是火柴给了小女孩幸福,不如说是她自己。

因为她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因为哪怕是幻想的微小的幸福她也没有放弃追求,哪怕到了死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想开去,你想到了什么?

1、不能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她的处境吗?

你能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她面对寒冷、面对饥饿,面对痛苦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这给你怎样的启发?

(最好的读者要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读书在于读自己,发现的时候发现自己,因此,要读出自己的思考。

2、要重视和同情社会中的贫困者与弱势群体

3、领悟安徒生作品人文精神的力量

你能不能通过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安徒生的作品在我国广为传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名篇,成为几代人成长的精神食粮。

安徒生已经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

我们发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更高的文学价值,因为它教会了我们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

优秀的童话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它对儿童来说不仅是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形象,而且是精神家园、终极关怀。

这就是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时代的永恒力量。

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位经历了200年沧桑却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家——安徒生!

 

创设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对预习的重视。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此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命运却是如此的不行。

激起学生的同情心。

 

体会“冷”的程度不断加深,可小女孩却不愿回家的原因。

为下面的由点到面。

有浅入深做铺垫。

 

在引导中教会学生自己分析句子。

授学生以“渔”而不是“鱼”。

 

继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抓住重点语句,感受任务悲惨命运的根源,让人物形象植入学生心中,对残酷的社会心生憎恨,感恩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语文学习真正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阅读与想象相结合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法,懂得可课文蕴含的情感,语文教学才是成功的。

作业布置

1、《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想象性作文

2、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安徒生)

美好的幻觉残酷的现实

悲惨的命运

参考资料

安徒生(Anderson,1805—1875)丹麦作家,童话大师。

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受过大学教育。

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

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

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

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

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

他还写过戏剧、小说、诗歌、游记和几本自传。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

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火柴为什么能在墙上擦燃?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火柴的出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人类摆脱了“钻木取火”的原始方式。

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1805年问世的,称为硫酸火柴,火柴头浸入硫酸中才燃起火来。

1816年,法国人德鲁森制成了黄磷摩擦火柴,火柴头上涂有硫黄,再裹上黄磷、铅丹或二氧化锰及树胶的混合物。

黄磷是剧毒物质,人误服0.1~0.2克就会死亡。

用黄磷制成的火柴,受热到40°C时就会起火燃烧,在粗糙的物体上一擦就着,容易引起火灾,很不安全。

1845年,奥地利化学家施勒特尔发现无毒且不能自燃的红磷,从而出现了安全火柴。

安全火柴是把引火物成分分别涂在火柴头和特殊摩擦表面两个部位上制成的。

1855年,瑞典人伦斯特勒姆获此项专利。

他用可燃物三硫化锑、氧化剂氯酸钾、二氧化锰及树胶调成浆糊状涂在浸过石蜡的小木棒上制成火柴头,把红磷、细沙做成稠浆涂在火柴盒的侧面做成沙皮。

这样,火柴头只有在火柴盒侧面的沙皮上摩擦,才会点着。

这种火柴既没有毒,又不容易引起火灾,因此称为“安全火柴”。

可是,由于黄磷火柴不易变质并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一直流行到19世纪末。

安全火柴在20世纪初才完全取代被各国定为违禁产品的黄磷火柴。

安徒生生于1805年,死于1875年。

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使用黄磷火柴时期,所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墙上就能擦燃火柴。

从不安全火柴到安全火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科技进步的历程。

现在已出现了防水火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功能特异的火柴,一定还将陆续问世。

 

教学反思

教学时以“冷”为线索贯穿全篇教学,最后让学生明白作者表达的冷酷的社会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