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品社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626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品社教案.docx

《四下品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品社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下品社教案.docx

四下品社教案

教案

第1周

星期二

课题

餐桌上的发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

1.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维护生命的最基本需要。

2.知道这些食物、菜蔬的来源及与土地的关系。

3.帮助学生引发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

设计

一、导入

谈话:

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吃饭,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之一。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探究我们每天的饮食是从那里来的,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二、探究活动阅读课文2-3页。

同位交流:

餐桌上有哪些食物?

汇报回答:

餐桌上的食物很丰富,有扁豆、西红柿、土豆、南瓜、菜心、鱼、肉、米饭、苹果等。

阅读豆博士的话,得到什么启发?

明确:

食物是保护和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

食物是每个人正常生活离不开的,是必须满足的需求。

小组讨论:

思考乐乐和小文的话,讨论:

通过事例说明我们每天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交流汇报:

例如,大米、面粉等粮食是从土地上种植出来的。

白菜等蔬菜也是从土地上种植出来的。

鱼类等水产是从河湖中捕捞的,肉类是通过养殖生产出来的。

三、总结

阅读妞妞的话,使我们知道:

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

作业设计:

思考:

食物是怎样产生出来的?

课后反思

、教案

第2周

星期二

课题

萝卜的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设计

1.导人。

“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己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还了解了这些食物的来源。

现在请几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

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

  2.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

  第—幅图画是播种。

在烈日下,按照一定的间距,爷爷用镐刨坑,虎子在弯腮把萝卜种子点在坑内,并把坑用土覆盖好。

第二幅图画是间苗。

因为播种的时候,每一个穴位里都要撒几粒种子,种子发芽以后,每个穴位里都会长出一撮萝卜苗,但是不能够任其生长,因为那样萝卜就长不大。

所以要拔掉幼弱的萝卜苗,只保留—棵最健壮、长得最大的幼苗,这叫做间苗。

  第四幅图……。

  3.阅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

”“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

  4.阅读教科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账目”。

教师引导学生讨沦:

  5.总结。

课后反思

教案

第3周

星期二

课题

从种植到收获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

 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的道理。

  4.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自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

设计

1.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中了解到,从每年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

这是为什么呢?

  2.解决问题讨论。

请学生阅读本课题第一段的课文,讨论:

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光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年中“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

还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回家以后对父母和长辈的调查,谈一谈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季节和时间,由此得出“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农作物,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的结沦。

  3.教师讲解。

  4.教师小结。

  家庭作业

了解一种农作物的来历。

课后反思

教案

第4周

星期二

课题

妞妞的困惑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

1.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设计

 1.导入。

  2.全班讨论。

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图画和课文,教师提问学生:

“我们是普通的消费者,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帮助学生通过论知道,要购买有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商品,购买有纯大然、无污染、公害标志的农产品。

  3.探究讨论。

对于豆博士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妞妞的另外一个困惑,应该怎办呢?

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4.教师小结:

概括讨论中的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了解商店和市场出售的食物、蔬菜、水果中,有没有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问—问爸爸、妈妈是否认识绿色农产品的标志。

课后反思

教案

第5周

星期二

课题

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准备

搜集本地区常用的简单农具的资料,既可以是文字、图片等文本资料,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准备一些小农具实物。

教学

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

设计

1.导入:

农作物的生长不仅依靠自然规律,在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还要靠人们的辛勤劳动,为此,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简单的农具。

它们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劳动的效率,所以,这些看似简单的农具,其实都凝聚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2.观察活动。

探究教科书12页的插图出示的是什么农具,做什么用的?

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3.体验与交流:

本地区经常使用哪些简单的农具,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4.阅读书第13页的课文和插图,并思考:

这四幅图反映了农业生产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生产效率有什么变化?

5.总结:

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

人类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劳动,后来人类学会了种植与收获,从徒手劳动到发明简单的手工农具,从依靠人力、畜力发展到现代农业机械化,无不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凝聚着劳动者的伟大创造。

 

课后反思

教案

第6周

星期二

课题

劳动者的创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设计

1.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

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阅读讨论。

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

“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

3.探究活动一。

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4.探究活动二。

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新疆的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

5.教师总结。

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课后反思

教案

第7周

星期二

课题

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农业科技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学

1.了解科学技术提升和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依赖自然的局面,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2.简单了解我国农产品的进口与出口情况,以及我国与世界的农业交流,增强国际理解。

设计

1.导入。

2.阅读与介绍。

欣赏和阅读书中第16页袁隆平院士的照片和文字,并讨论:

谁知道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和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吗?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补充。

进一步讨论:

袁隆平院士科学研究的成果增产了那么多粮食,顶得上增加了多少田地、多少劳动呀,这说明了什么?

欣赏并阅读书上玻璃日光室、无土栽培技术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

在严寒的冬季,你们吃过哪些新鲜可口的夏令蔬菜?

你们知道这些蔬菜是在哪里种植出来的?

你们知道无土栽培技术吗?

以生菜的无土栽培为例,说一说怎样进行无土栽培的生产。

欣赏并阅读书上有关网籍养殖、规模化禽蛋养殖、现代化饲养牲畜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

你知道这些生产方式吗?

说一说这些生产技术有什么好处?

对学生可能不十分清楚的这部分内容,可由教师结合书上的图片进行讲解。

延伸性讨论:

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3.总结:

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财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优质产品。

课后反思

教案

第9周

星期二

课题

农业孕育着文明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设计

1.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

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

3.全班探究。

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

“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

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

4.自由讨论。

(1)你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吗?

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

(2)你见过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

你知道丝绸是怎样制成的?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

(3)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

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

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

教案

第9周

星期二

课题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本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民俗的资料。

2.收集各地饮食文化特色的资料。

教学

1.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2.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有特色。

设计

1.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的发展,我国的丝绸文化、茶文化早已名扬世界。

其实我国的农业文明成就还有很多。

比如,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人们创造出许多习俗、节日,形成了多彩的节日文化。

2.思考并讨论: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我们这里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有什么民俗?

你能说出这些民俗的含义吗?

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按照讨论题的要求把握和点拔,使学生理解本地民俗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3.阅读与讨论。

欣赏书中22-23页的图片,了解藏历新年及彝族、白族等西南少数民族欢庆火把节的风俗,并讨论:

你还知道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4.阅读和观察书第24-25页的课文和照片。

组织学生讨论:

你还知道各地的饮食有什么特点?

各地的饮食文化有不同的特色,原因是什么?

知道我国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美食,我们这里有什么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加以把握。

讨论:

为什么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居住和饮食是不同的?

通过讨论明白道理是由于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不同,生产出的农产品也就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形成了不同的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

5.教师总结。

强调农业文明的特点,节日、饮食、居住等,都与农业生产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课后反思

教案

第10周

星期二

课题

学做豆腐

教学准备

提前用清水泡发好适量的黄豆,准备好制作豆腐所需要的工具设备。

教学

参与制作豆腐的全过程,体验与农业有关的制作,体验劳动的过程,分享通过劳动得到的愉悦。

设计

1.准备。

阅读教科书第26页的课文,激发学生参与制作的热情。

2.分工。

在开始制作前。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以便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并且使劳动过程井然有序。

制作。

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注意劳动安全。

指导:

在“过包”的时候,最好过虑两次。

点豆腐的环节,卤水要稀释,点的时候要稍微慢一点。

评议。

表扬认真制作的同学。

课后反思

教案

第11周

星期二

课题

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

 1.帮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人手,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体会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渗透有关通信基本礼貌的教育。

设计

 1.导人。

  2.布置任务。

  教师向学生明确要求:

 

(1)所介绍的应当是教科书上呈现的通信技术。

  

(2)要说明这项技术的具体使用方式及特点,最好能够联系实际进行。

  (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并且将讲解、表演、图片、实物等方式结合起来进行。

鼓励小组成员以合作的方式介绍。

  3.小组准备。

可以按照学生意愿,令所选择的通信工具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组成一组。

教师巡视并且给予帮助,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提供给学生。

4.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教案

第12周

星期二

课题

信的旅行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

1.了解一封信从寄出到收到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萌发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

  2.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

  3.了解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设计

 1.导人。

“教科书第35页通过四幅照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封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都有哪几个环节?

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刚才有些同学提到,一封信从寄到收要经过邮局叔叔、阿姨分拣信件这一过程,那能说一说,他们是依据什么对信件进行分拣的呢?

”我们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也不太楚应该如何书写信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信封的书写方法。

  3.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用过的信封,找几名学生说一说,信是寄到哪里的,邮政编码是什么,收信人是谁,这封信是从哪里寄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以丰富学生对书写信的感性认识。

请学生默读教科书第34页男老师的一段话,边读边记寄信的要求(要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信封),以及书写信封的格式,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随手将几个要点记在黑板上。

  4.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布置学生填写教科书第34页的空白信封,并相互检查自己填写得是否正确。

学生填写的收信地址和发信地址既可以是课前了解到的家庭地址或学校地址,也可以是其他地区的地址,教师可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5.请学生将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有关在通信中不文明的行为讲给大家听,全班同学针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布置家庭作业。

课后反思

教案

第13周

星期二

课题

绿衣使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

 1.了解邮政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养成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积极情感。

  2.了解通信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设计

1.导人。

“上次课,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邮局实地观察一下邮政工作者劳动,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2.班讨论。

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38页的照片和说明文字。

教师提问学生:

“通过观察,同学们对我们这个地区邮递员的工作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他地方邮递员的工作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地方的邮递员,你们了解他们那里的地理环境吗?

他们一般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除此之外,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参与,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意见不一的情况,教师要加以引导,但决不意味着将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

  3.个人制作。

“邮递员用辛勤的汗水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温暖,教科书第39页呈现的三幅照片分别反映了边防战士、老人、莘莘学子在收到盼望多时的来信时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你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收到了一封非常想念的亲人或朋友的来信,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我想,你的亲人和朋友也一定会非常想念你,给他写一封信,向他介绍你的近况,并向他表达你的思念之情。

我想,他在读到你寄给他的这封信时,一定会感到很惊喜。

  4.如果有时间,可以请自愿的学生向全班同学读一下信的内容;如果课上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

教师提示学生,利用上次课学过的知识,正确地填写好信封,贴好邮票,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到邮局把这封信寄出去。

  5.家庭作业:

搜集反映目前农村道路交通状况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课后反思

教案

第14周

星期二

课题

四通八达的交通

教学准备

几份全国交通图

教学

1.认识和了解我国道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通过新旧对比,增进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3.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设计

1.导入。

师: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我们这里道路的发展。

今天,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认识道路和交通。

  2.探究活动一。

  请学生对比教科书第42页和第43页的两幅铁路图,并观察第43页的两幅统计图。

  提问:

(1)你从中能够发现什么?

(2)与解放前相比,铁路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3)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有哪几条?

从哪里通向哪里?

  以1999年为例,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讨论公路和航线的发展。

  3.探究活动二。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产品是怎样走出去的。

  师先向学生介绍几种本地区性农业或工业产品,以及它们都销往哪里。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份全国交通图。

让学生研究,从家乡将这些产品运出去应利用什么交通工具,通过什么路线。

  4.小组发表。

 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运输路线。

  5.教师总结。

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

  6.布置作业:

(1)阅读教科书第45~46页的文章“路在心上”。

  

(2)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后反思

教案

第15周

星期二

课题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教学准备

搜集反映本地区发展建设的最新成就,以及广大劳动者工作方面的报道、资料或录象,当代杰出或优秀的家乡人的事迹。

教学

1.了解家乡人是怎样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建设美好家乡的。

2.萌发尊重家乡人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设计

1.导入

  从P78的几幅照片引入本课的学习。

师:

“为什么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解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海人有他们的生活方式,草原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们的家乡最近又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你的亲人为没家乡的发展和建设做了哪些事情?

你是怎么知道的?

”(自由回答)

2.全班交流。

要求学生把自己调查了解到的家乡人工作的情况或某些杰出的人物的贡献讲给大家听,也可以放一段某一项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的录象给大家看,师生一起分享。

3.我为家乡的明天画蓝图。

鼓励学生将调查中所了解到的家乡的新发展画到自己的图画中,同时可以自由地想象。

4.总结课堂:

鼓励性评价学生的作品。

师:

“家乡今天的繁荣是靠千千万万普通家乡人的劳动和建设实现的,家乡明天的繁荣要靠我们这一代人的劳动和建设去实现。

5.家庭作业

在课堂绘制家乡蓝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以备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