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程标准与知识归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564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4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程标准与知识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程标准与知识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程标准与知识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程标准与知识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程标准与知识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程标准与知识归纳》.docx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程标准与知识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程标准与知识归纳》.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程标准与知识归纳》.docx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程标准与知识归纳》

世界近代史课程标准

·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知道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了解印度和土耳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不同特点。

·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初步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1、单元主题主题: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2、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俄历1917年2月)原因:

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矛盾

直接结果:

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形成的两个政权:

1、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

2、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3、比较二月革命与辛亥革命

事件

时间

性质

影响

二月革命

1917年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①都推翻了帝制

②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辛亥革命

1911年

4、十月革命

时间:

1917年11月(俄历10月)

又名:

彼得格勒(当时首都)武装起义领导人:

列宁

爆发的原因:

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直接原因)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推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

列宁指挥所:

斯莫尔尼宫进攻目标:

冬宫

主要力量:

工人、士兵胜利标志:

“阿芙乐尔号”的炮声(攻占冬宫)

推翻政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性质:

社会主义革命方式:

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影响:

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道路)(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变为现实)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俄)

③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补:

1、漫画《列宁扫地球》含义2、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毛泽东说: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含义)。

⑤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⑥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为十月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补充:

①十月革命的直接原因:

受一战影响(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创资本主义时代,俄国十月革命开创社会主义时代。

③对中国影响:

推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

④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事件:

新文化运动。

人物:

李大钊刊物《新青年》。

⑤以十月革命为背景的作品:

《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列宁在十月》。

⑥革命首都1918年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5、1917年苏俄政府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举例:

(1)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人民委员会

(2)把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3)颁布《土地法令》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民耕种

(4)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一战(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6、中、俄革命道路的比较

国家

革命道路

人物

开始事件

原因

人物智慧

启示

俄国

城市武装起义

列宁

十月革命

城市工人力量集中强大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城市工人力量分散弱小

7、俄国近代以来国名的变迁

①沙俄(俄国)(1917年11月前)→②苏俄(1917年11月—1922年)→

③苏联(1922年—1991年12月)→④俄罗斯(1991年12月—至今)

8、国际工人力量总结:

主题

事件

评价

指导思想

国际无产阶级运动

英国宪章运动

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马克思

主义

法国巴黎公社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俄国十月革命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9、俄国近代以来革命改革总结:

事件名称

时间

对社会性质的影响

农奴制改革

1861年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苏联解体

1991年

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1917年—1921年苏俄捍卫和巩固新生政权的主要经济措施: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目的、该政策作用)(主要内容:

余粮收集,取消自由贸易等)

2、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经济上:

实行新经济政策

目的:

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开始时间:

1921年

特点:

新主要内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启示:

(1)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选择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2)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

列宁精神(智慧):

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中国类似事件:

改革开放

补:

(1)苏俄人民阳光灿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俄国可以站起来了。

(3)列宁说:

“我们错了”指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二)、政治上:

成立“苏联”

时间:

1922年缔造者:

列宁

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USSR)。

最早加入四国: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后扩大到15个)。

进行社会时间:

1928年—1937年

经济上主义工业重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行化建设方式:

实行两个五年计划建设

计划经济成果:

苏联从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

量增强。

实行农业集体化

3、

斯又名:

苏联模式

大实质、特点、内容: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林形成标志: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的政治上补:

(1)苏联1936年新宪法颁布的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

探形成

(2)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索“斯大林”评价:

积极:

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

模式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成为

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弊端:

经济上,经济结构不合理,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严重滞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经济效益低下,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政治上,权利高度集中于苏共党中央及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领导干部由上级委派,终身任职,不受群众监督,党政不分,民主法治建设被忽视,易于滋生个人崇拜和官僚腐败现象。

启示教训:

(1)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2)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3)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4)制定政策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评价列宁:

答: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者。

领导了十月革命+意义;实行新经济政策+意义;缔造了苏联,个人品质。

5、评价斯大林:

答:

斯大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伟大的反法西斯战士。

走社会主义工业化+意义;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及评价;他带领苏联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6、中国的五年计划向苏联学习。

7、①苏联模式对中国影响事例:

新中国成立后,学习斯大林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如:

权力集中,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②中国怎样改变:

改革开放后,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启示:

不能照搬别国经验,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8、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建设的两次转折及评价:

答:

第一次转折:

列宁时期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评价见页子)。

第二次转折:

斯大林时期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道路,形成斯大林模

式。

(评价见页子,积极加消极意义)

9、苏联与英国(西方)工业化比较。

国家

开始事件

开始部门

资本来源

英国

工业革命

轻工业

侵略掠夺

苏联

两个五年计划

重工业

国家保障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1、

会议名称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目的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建立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新秩序”

确立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地点

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美国·华盛顿

时间

1919年

1921年—1922年

操纵国

英(劳合·乔治)法(克里孟梭)美(威尔逊)(三巨头)(强权政治)

美国、日本、英国(美日矛盾突出)

实质

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条约

《凡尔赛和约》

(一)、和约内容

(1)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

(2)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3)德国的全部殖民地由英、法、日以“委任统治”的名义瓜分(体现这次会议的实质)。

(二)、一战后列强瓜分世界的新方式,新含义:

委任统治。

《九国公约》

《四国条约》

《五国条约》

影响

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共同

影响

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一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新秩序

(一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实质:

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

补:

(1)、对该体系看法:

这个体系不能消除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不能长久维持下去,反而埋下了战争和仇恨的种子,其实质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

(2)列宁:

靠凡尔赛和约‥‥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3)法国元帅福煦:

这不是和平,是20年的休战。

(和平指《凡尔赛和约》,休战指二战。

对中国

影响

(1)《凡尔赛和约》把原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继承。

(2)中国是战胜国。

(3)引发五四运动。

(1)《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要求中国对外“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2)《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为美国的对华侵略提供条件。

(3)毛泽东说:

“华盛顿会议上中国重新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中国外交状况:

近代:

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外交不独立,不自主,受大国压迫。

(原因:

近代中国综合国力校弱。

今天状况:

中国进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原因:

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中国外交名言: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国家外交政策出发点:

维护国家利益。

国与国如何外交:

在外交中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平等对话解决争端。

3、一战后的国际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答:

一战后先召开了巴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分别形成了《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构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新殖民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执行机构:

国际联盟。

5、一战后欧洲疆域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

(1)在原奥匈帝国地区出现了奥地利等一批新国家

(原因:

同盟国在一战中战败和凡尔赛和约的规定。

(2)俄国被苏联取代(原因:

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

6、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相同点?

答:

(1)都被少数大国操纵。

(2)都是强权政治的体现。

(3)都损害了中国利益。

(4)都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1924年—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特点:

繁荣。

2、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

原因: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之间的矛盾。

(其它说法①资本主义生产处于无政府阶段;②资本家盲目生产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开始标志:

黑色星期四(美华尔街股票暴跌)时间:

1929年—1933年

发源地:

美国最大受害人:

广大工人。

特点:

①影响范围广;②持续时间长(5年);③产生极强的破坏性。

影响:

①产生极强的破坏性,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人民群众深受其害。

②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资本家表现:

为了维持利润,销毁商品,冷酷无情。

补:

①对中国影响:

日本为了摆脱危机,走法西斯道路,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

国东北,又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方式:

美,罗斯福“新政”;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③未受影响国家:

苏联

建设成就:

苏联从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增强。

原因:

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进行两个五年计划建设。

④今天中国受经济危机:

经济全球化。

怎么应对:

①制定有效的政策,防范风险②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3、罗斯福“新政”

原因、目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进行调整,干预经济(方式),以消除危机(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维护资本主义性质。

开始时间:

1933年中心措施:

对工业进行调整文献:

《国家工业复兴法》

方式、特点、实质“新”: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形容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补一些具体措施:

①首先恢复银行信用。

②兴建公共基础设施(目的),增加就业机会,以工代赈。

性质:

资本主义改革(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自我调节)。

人物:

罗斯福

①连任四届,双腿瘫痪(因为二战)

②名言:

“我们所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人物精神:

充满勇气和自信,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念。

③人物精神:

立足国情,勇于创新+②。

④评价罗斯福(一句话):

罗斯福是伟大的资本主义改革家,反法西斯战士;新政+意义;他带领美国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影响:

①维护和加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改变社会性质)

②美国经济得到恢复,渡过了危机(不能根除危机)

③改善了人们的处境,缓和了阶级矛盾。

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得到了加强(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启示:

①要立足国情,勇于创新,制定适合国情的发展政策。

②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③国家要对经济发展进行合理指导。

4、罗斯福“新政”对应对经济危机具体建议:

①制定有效的政策,引导经济发展,防范风险。

②兴建公共基础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③对失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促进就业。

④对受困企业进行资金补助。

5、20世纪世界成功的三次经济改革总结:

事件

人物

开始时间

特点:

评价

中心措施

新经济政策

列宁

1921年

允许多种经济共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罗斯福

“新政“

罗斯福

1933年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见①、②

对工业调整

中国

改革开放

邓小平

1978年

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三个事件的共同点:

①智慧上:

立足国情勇于创新;

②方式上: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指导);

③影响上:

巩固了原有社会制度,促进了经济发展。

不同点:

①列宁、邓小平积极发挥市场作用;

②罗斯福:

发挥国家调节作用。

5、对罗斯福挽救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社会主义的看法:

答:

罗斯福“新政”+评价②、③。

邓小平带领中国改革开放,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第5课德、意、日法西斯专政

(20世纪三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战争阴影笼罩的主要因素)

2、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应对出路:

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3、

名称

意大利

德国

日本

法西斯定义

法西斯象征着凶恶、残暴,对内实行独裁、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形成时间

1922(最早)

1933

1936

出现原因

一战引发了社会经济政治危机

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

代表人物

墨索里尼(法西斯第一人)

希特勒(战争狂人,玩火者必自焚)

形成方式/事件/途径

向罗马进军

希特勒任总理

广田内阁上台(日本军部法西斯政权建立)

法西斯势力派别

法西斯党

纳粹党

日本军部

影响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世界大战亚洲策略地形成

暴行表现

对内暴行:

①策划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②迫害犹太人(制造

侵略借口)

[补:

a受害人代表:

爱因斯坦;b认识:

反对种族主义,倡导人类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和平相处];

③加强思想控制(焚毁书籍)

对外暴行:

①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②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共同影响

形成轴心国集团,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带来第二次世界大战

补:

一战同盟国核心;二站轴心国核心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怎么样打破的?

答:

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德、日等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

第6、7、8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20世纪三四十年代(1930年—1949年),威胁人类和平(战争阴影笼罩)的主要因素:

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2、慕尼黑会议:

时间:

1938年9月,德国慕尼黑

操纵国:

①英(张伯伦);②法;③德(希特勒);④意大利(墨索里尼)

(玩火者必自焚)(多行不义必自毙)

受害国:

捷克斯洛伐克

(名言: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会从慕尼黑会议中得到好处,但我们不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我:

捷克斯洛伐克;你们:

英、法)

文献:

《慕尼黑协定》(主要内容:

捷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地区等交给德国。

实质:

对侵略者姑息纵容,施行绥靖政策(英法政策名称),牺牲弱小国家的利

益,换取与对手的妥协。

英法目的:

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求得一时的太平,把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危害:

①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法西斯努力得寸进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②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后果);

③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影响)。

教训:

对战争狂人不能姑息纵容,对敌人不能实行绥靖政策,要把法西斯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

补:

该会议体现中国名言:

①引火烧身;②饮鸩止渴;③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

④二战的催化剂。

 

3、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历时16年)。

性质:

反法西斯战争。

对立双方:

轴心国集团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矛盾双方:

世界人民与法西斯侵略者之间的矛盾。

①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原②直接原因:

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因③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④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

影响:

1、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浩劫,造成了巨大的人类伤亡和经济损失。

2、①对法西斯:

摧毁了法西斯的势力;

②对资本主义:

打击了资本主义;

③对民族解放: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④对科技:

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认识:

①对侵略者不能姑息纵容;①教

②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面对共同的敌人要团结起来。

②训

③和平来之不易,要珍爱和平,远离战争;③今天怎样

各国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对话解决争端;④避免

⑤警惕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复活;⑤战争发生

⑥愿和平永驻人间;⑥对日本人

⑦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来之不易,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⑦的话

以二战为背景的电影:

《珍珠港》

二战人民胜利原因:

①世界人民团结起来,结成了反法西斯联盟(根本原因)。

②法西斯势力是非正义的,注定失败。

二战与中国:

①中国是最早开辟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的国家(1937年七七事变);

②有关战役: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③中国胜利最主要原因: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之间联系:

a、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国抗日战争,有力地支持了反法西斯战争;

c、中国人民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

4、德占领国家举例:

①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③波兰;④法国。

①②二战前占;③二战第一个占;④西方大国。

5、(20世纪两次战争)的最大不同点:

性质不同,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是反法西斯战争。

一战与二战相同点:

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6、会议总结: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雅尔塔会议。

相同点:

①都被大国操纵;②都损害了弱国利益等。

7、对二战用200字描述。

答:

原因+爆发+扩大+进一步扩大+反法西斯联盟+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标志+认识。

8、二战扩大事件:

①德国进攻苏联;②日本偷袭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9、二战重大战役:

①莫斯科保卫战;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诺曼底登陆;④攻克柏林战役

10、二战团结合作事例: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诺曼底登陆;(3)雅尔塔会议;

(4)苏联进攻日本侵略者。

序号

时间

事件

事件分析、意义

1

1939年9月

德国突袭波兰

二战全面爆发

补:

①二战开始标志;②二战空袭事件;③最早交战国家;④闪电战术;⑤英法宣而不战

2

1940年

德国占领法国(被占的西方大国)

德国轰炸英国

补:

①不列颠空战;②精神:

坚强不屈,誓死奋战,英勇抵抗。

(丘吉尔名言: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只有血汗等)

3

1941年

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德国进攻苏联

二战规模扩大

补:

①二战规模扩大事件;②突袭事件;

③“巴巴罗萨”计划

4

1941年

莫斯科保卫战

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是德国在二战中的第一次惨败;

重大战役

5

1941年12月7日(美国国耻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无赖的袭击)

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补:

①二战规模扩大事件;②美日开始处于战争状态;③突袭事件。

6

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补:

①合作事例;②倡导国:

英美苏中;

③地点:

华盛顿;④漫画“绞死希特勒”。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作用:

反法西斯力量团结起来,联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