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六三制九年级化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纲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276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六三制九年级化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鲁教版六三制九年级化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鲁教版六三制九年级化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鲁教版六三制九年级化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鲁教版六三制九年级化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六三制九年级化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纲要.docx

《鲁教版六三制九年级化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六三制九年级化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纲要.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六三制九年级化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纲要.docx

鲁教版六三制九年级化学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纲要

化学学科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九年级化学学科上册

课程类型:

必修(基础类)

教材来源:

鲁教版六三制九年级化学教材,2012版

使用年级:

初中九年级

学期课时:

40学时

制作人:

田琳

背景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科学中你已经学了一些化学知识,例如蜡烛的燃烧、钢铁的生锈、呼吸作用等变化,为九年级化学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这只是化学知识的冰山一角,当你翻开这本崭新的化学课本时,一扇新的科学大门正向你徐徐打开。

令老师为你点赞的是,通过八年级物理的学习,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能主动在“思辨性和逻辑性”中,给化学带来惊喜,参与并享受着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惊喜。

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学科来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在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学期上册的过程中,你将要参与并经历6个单元的学习。

本册教材内容涉及课程内容的五个一级主题: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身边的化学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物质的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必须研究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入化学课堂前,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有关化学的知识,对于化学已经不再陌生。

但学生所知道的只是零碎的,表面化的化学常识,系统地认识化学是化学课程学习的重要任务。

九年级的学生在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方面已经具备了学习化学的条件,且该年龄段的学生好奇性强,对很多化学问题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更深的化学知识。

所有这些,都为学好化学提供了先决条件。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由“化学真奇妙”“体验化学探究”两个课题组成。

其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或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从社会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水为载体,通过引领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水的通电分解等过程中分子运动情形的分析,帮助学生从分子水平上构建对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观变化现象认识,初步建立微粒构成物质的观念。

在学生对分子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又通过引领学生经历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历程,从而系统认识构成物质的另一类基本粒子——原子,进而认识原子中的电子及其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变化特点,发展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与变化的认识。

在学生初步建立起微粒观之后,又引领学生从物质组成的基本成分的角度,建立科学的元素的概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组成的元素观。

这些观念和认识的形成不仅会深化学生对自然界物质及其变化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物质世界的探究欲望。

教材第三单元《溶液》,将对最常用的溶剂——水的性质及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设置的。

内容主要涉及“什么是溶液?

”、“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溶液组成如何表示?

”、“如何配制一定组成的溶液”等四个问题。

帮助你认识一类常见的混合物——溶液。

通过认识溶液初步经历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

从定性研究(诸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的问题)到定量研究(诸如数量多少、程度大小、进展多快等方面的问题)。

并在诸多活动经历中慢慢深入微观世界,学着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逐步构建微粒观。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载体,不仅因为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经有过认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等内容的学习,使我们对氧气这种物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真实材料,也为我们正确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纯净物和混合物以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方法等基本能概念和原理提供了依据。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共分为三部分:

一是化学反应中宏观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的数量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即质量守恒定律;二是如何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变化;三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解决化学变化中简单的定量问题。

化学方程式作为一种科学界专用的符号与语言,是人类认识化学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也是人类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成果的集中体现。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变化的一幅美丽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图画,不是一堆枯燥的字母。

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符号的价值,体会到科学语言的美,初步形成符号感,体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优点,认识到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最佳形式。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从学生司空见惯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入手,目使学生从化学科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就是一种化学反应,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自然而然地从生活走进化学。

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反应的进行,所以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控制燃烧的进行。

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维持燃烧的条件;而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化石燃料燃烧的主要产物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之一,化石燃料的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实验室中怎样制取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又有哪些主要性质?

教材就此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站在比生活经验更高的层次上,更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

在学习本册时,由于你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当你学到元素、分子、原子、化学方程式、化学计算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困惑,但这恰是化学的奥秘所在。

所以,你要反复认知和理解,重视化学的学习,多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坚持不懈,相信你会在化学中得到乐趣,感受化学的魅力!

课程目标

1.通过从元素、分子和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学习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及质量守恒定律,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等多方面来分析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

3.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化学方程式计算等知识的学习,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建立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等模型,来分析并解释化学问题。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报订简单的探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形成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5.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细化目标:

1.步入化学殿堂:

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并在描述中能做出准确判断;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会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能准确记录实验现象;能识别常用的化学仪器,了解其主要用途,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等基本操作。

2.探秘水世界:

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实质及水的天然循环的分析,从分子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及其转化,从而认识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分子的基本性质。

知道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认识水的组成,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并知道区分方法。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并能举例说明;了解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排布;能读懂一些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

能从元素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3.溶液:

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从微观上认识溶解的过程及伴随的能量变化,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学会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练习并能在实验室中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我们周围的空气:

能准确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能设计实验并准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实验过程中体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掌握化学式及其含义;熟知常见元素化合价,并能依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根据化学式,会求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质量比和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等。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体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在实验中归纳、概括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实质,会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并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习题;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方法,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信息。

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规范的书写方法。

6燃烧与燃料: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知道三大化石燃料以及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课程内容

单元

课程内容

课时

主要知识点

探究活动

分享学期《课程纲要》

1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步入化学殿堂

3

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变

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能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化学科学研究视角、领域、目的。

感受化学改变了世界的事实;思考化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感悟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结合图片

认识物质的构成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2

科学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观察蜡烛燃烧现象中学习怎样提出问题;从探究实例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要素理解;归纳从哪些方面反思探究过程。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

(一)

2

实验室安全规则;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名称与用途;实验操作基本方法。

结合案例学习实验室安全规则;练习取用药品及物质加热的基本实验操作。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2

 分子的特征;水的三态变化和天然循环;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法净化

天然水;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2

水通电分解和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实质;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表示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氢气的可燃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水在直流电作用

下的变化;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2

原子的结构及规律;原子的特征;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及其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离子的形成;相对原子质量。

探寻原子构成的

规律。

第四节元素

2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成分;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元素

符号;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元素周期表的使用。

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认识元素周期表。

到实验室去

1

物质的称量、仪器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和仪器的洗涤。

第三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3

溶解的微观本质、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乳化现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条件。

溶解过程的热效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2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关于溶液组成的计算;溶液的配制。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

到实验室去

1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2

空气的组成;认识空气质量报告;工业上分离空气的方法和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

3

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价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三节氧气

3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催化剂;氧气的物理性质;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到实验室去

1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探究氧气的性质。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1

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

实质。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2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表示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方法。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数学比例模型,解题思路、

步骤;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到实验室去

1

探究燃烧的条件。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2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促进燃烧的方法;燃烧、缓慢氧化的概念;爆炸的原因。

寻找灭火的方法;

乙炔的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1

常用化石燃料的基本特征和应用;化石燃料的储量状况及其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选择合适的燃料。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2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实验室制备方法;大自然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快速增加对环境的影响;低碳生活的意义。

寻找图像中的信息。

到实验室去

1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备实验;气体的发生、收集、性质验证等操作技能训练;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

步入化学殿堂:

学习探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是研究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和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你不但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掌握物质的变化,初步感受宏观和微观,还会从中培养关注自然的科学态度。

探秘水世界:

本单元以水为载体,将化学基本观念贯穿其中,以化学知识充实水的主题,以水的主题衬托化学价值。

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为后面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基础。

溶液:

本单元从定性的角度认识溶液,从宏观和微观来认识溶液,从而从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两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我们周围的空气:

通过对空气及氧气性质的探究,你将初步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理解纯净物、混合物、氧化反应的概念。

通过实验室制氧气,学会总结归纳其它气体的制备。

你还会学习到严肃认真的科学实验态度及环保评价意识。

还将进一步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从符号、宏观、微观三个维度认识物质。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五单元是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和研究化学变化的转折点,此过程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种物质(即量的方面)展开。

这既与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发展史中的地位相呼应,也是你在学习化学、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燃烧与燃料:

本单元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了你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二氧化碳性质和制取的学习是研究物质的典型代表,从中你将较为全面、完整的学二氧化碳的知识,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和鉴别等方面,这对你归纳和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有很大帮助。

课程实施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程的实施

评价形式

课程

内容

课时

评价任务

课程资源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化学真奇妙

2

1.通过家庭小实验:

水的沸腾、红砖的研磨、鸡蛋壳与食醋的反应等试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会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通过灯泡发光、启开汽水瓶盖、氧气变成液态氧等生活实例,小组讨论总结说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特征。

团队资源:

1.教材内容

2.多媒体教学资源(假如没有化学)

3.纸质、粉笔

学校提供:

实验室分组实验

家庭提供:

红砖、鸡蛋壳、食醋、发酵粉

1.当堂检测

2.课堂表现性评价及记录

3.完成思维导图

4.家庭作业评定

体验化学探究

2

1.根据指导要求点燃蜡烛,记录蜡烛燃烧前的颜色、状态、气味、手触摸的感觉;仔细观察蜡烛燃烧的火焰的特点。

2.通过小组内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

3.在问题情境中,通过小组实验,归纳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团队资源:

1.教材内容

2.多媒体教学资源(含西方17世纪的化学实验室、拉瓦锡纪念馆一角、中国古代炼丹设备、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学校提供:

实验室分组实验

家庭提供:

蜡烛

1.课堂表现性评价及记录

2.小组合作讨论

3.家庭作业评定

到实验室去

2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预习,初步了解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2.通过课本附录1,初步认识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注意事项。

3.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基本操作。

团队资源:

1.教材内容

2.多媒体教学资源(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资料卡片)

学校提供:

实验室分组实验

家庭提供:

1.当堂检测

2.课堂表现性价及记录

3.完成思维导图

4.家庭作业评定

单元复习总结

2

1.全面复习,建立本单元的概念图/思维导图。

2.完成本单元过关检测试题并进行纠错。

3.写出单元学习总结与反思并与老家长交流疑惑,听听他们的建议。

4.评定不合格的,参加二次过关检测。

团队资源:

1.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2.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3.A/E类学生提高练习

学校提供:

家庭提供:

1.批阅试题,告知得分以及水平位次。

(不公示)

2.过程性观察评价:

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行为上,有明显的改进,策略上有显著的调整。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程的实施

评价形式

课程

内容

课时

评价任务

课程资源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运动的水分子

2

1.通过阅读材料、资料卡片,分组讨论,对水三态变化实质及水的天然循环的分析,从分子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及其转化。

2.通过对天然水成分的分析和净化天然水的探究活动,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初步形成物质分类的思想。

3.通过讨论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不是纯净物和水壶中结水垢的现象,掌握硬水和软水及其鉴别方法。

团队资源:

1.教材内容

2.多媒体教学资源(地球的水视频、城市生活用水、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制取蒸馏水的视频)

学校提供:

实验室分

组实验

家庭提供:

口罩、塑料瓶、泥水、水壶、肥皂水

1.课堂表现性评价及记录

2.小组合作讨论

3.家庭作业评定

水分子的变化

2

1.通过对水的分解(水的电解)的实验,分析实验现象,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水的合成(氢气燃烧)的实验过程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物质发生

化学变化的实质。

3.通过两个变化的过程,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团队资源:

1.教材内容

2.多媒体教学资源(水分子分解视频、氢气燃烧)

学校提供:

实验室演示实验、水分子模型

家庭提供:

用生活中的物品构建水分子模型

1.当堂检测

2.课堂表现性评价及记录

3.完成思维导图

4.家庭作业评定

原子的构成

3

1.在问题情境中,你将成为一条鱼儿钻入原子的内部,“刺探"原子内部的具体构成情况。

2.以“我想像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写一篇科普小论文,通过小组辩论交流对核外电子运动进行猜想,在投影展示下,得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及规律。

3.通过播放氯化钠形成的动画视频或表演话剧形式:

假如你是Na原子找朋友让自己变成稳定结构来总结离子形成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4.通过预习指导总结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近似公式。

团队资源:

1.教材内容

2.多媒体教学资源:

硅原子的照片,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分层运动的动画片视频,氯化钠形成的动画视频

3.教师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打印成文字资料。

学校提供:

家庭提供:

火柴、太空泥

1.课堂表现性评价及记录

2.小组合作讨论

3.学历案

4.家庭作业评定

元素

2

1.分析常见物质的组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

从中得出元素的概念。

2.通过上网查阅,了解地壳、海洋、生物细胞等物质中各元素的含量并熟记。

3.根据教材图的预习指导,分析出学过的微观粒子和元素间的关系,并归纳梳理。

4.在问题情境中,我们做个趣味游戏26个同学一组,分别是26个字母,可以组成哪些符号?

从而总结出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含义。

5.通过超市成百上千中商品,为了顾客选购,进行了分类、有序的摆放,你能得知100多种元素是怎样排列战队的呢?

画出你的构思图,找出元素的分布特点及大致规律,并思考还能获取哪些信息。

团队资源:

1.教材内容

2.多媒体教学资源:

投影元素周期表、英语26个字母大小写卡片

学校提供:

家庭提供:

1.课堂表现性评价及记录

2.完成思维导图

3.学历案

4.家庭作业及评定

到实验室去

1

1.通过观察教师演示,掌握物质的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等基本操作。

2.通过小组实验,进一步熟练物质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等基本操作的过程。

团队资源:

1.教材内容

2.多媒体教学资源

学校提供:

实验室分组实验

家庭提供:

1.当堂检测

2.课堂表现性价及记录

3.完成思维导图

4.家庭作业评定

单元复习总结

2

1.全面复习,建立本单元的概念图/思维导图。

2.完成本单元过关检测试题并进行纠错。

3.写出单元学习总结与反思并与家长交流疑惑,听听他们的建议。

4.评定不合格的,参加二次过关检测。

团队资源:

1.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2.单元二次过关检测试题

3.A/E类学生提高练习

学校提供:

家庭提供:

1.批阅试题,告

知得分以及水平位次。

(不公示)

2.过程性观察评价:

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行为上,有明显的改进,策略上有显著的调整。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程的实施

评价形式

课程

内容

课时

评价任务

课程资源

第三单元

溶液

溶液的形成

3

1.根据演示实验蔗糖、食盐分别放入水中,得出溶液的概念,特点和组成。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会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通过日常的生活用水洗不干净带油污的碗筷,得出浊液的概念和乳化的原理。

4.通过分组实验总结归纳出物质溶解的过程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5.通过联想生活中的实例,并结合网上的搜集,谈谈溶液的用途.

6.根据分组实验得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7.通过小组讨论: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如何转化?

团队资源:

1.教材内容

2.多媒体教学资源

学校提供:

实验室分组实验(NH4NO3、NaOH、NaCl、温度计)

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