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书生物实验题.docx
《三本书生物实验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本书生物实验题.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本书生物实验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鉴别三大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桔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可以混合
2.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B.无色→浅蓝色→棕色
C.砖红色→浅蓝色→棕色D.棕色→绿色→无色
3.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4.某人做实验时,用了放置时间很久的蔗糖,结果,此对照试管加入斐林试剂后,也出现了砖红色沉淀,原因是()
A.蔗糖是还原性糖B.蔗糖被淀粉酶分解成还原性糖
C.蔗糖放置久了,被微生物分解成为还原性糖D.斐林试剂失效
5.使用苏丹III染色,能显示细胞中脂肪的存在,这是因为该染色剂
A、易于进入细胞 B、亲水而疏脂 C、颜色特别鲜艳 D、亲脂而疏水
6.某些糖遇斐林试剂能发生如下反应:
单糖+2Cu(OH)2→Cu2O↓(砖红色)+2H2O+复杂的化合物。
这表明,反应过程中糖被
A、氧化 B、还原 C、染色 D、分解为Cu2O和H2O
7.青苹果汁遇到碘酒溶液变成蓝色,熟苹果汁则能还原银氨溶液(即发生银镜反应),这说明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其他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D、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8.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消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布上的粘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分别用的试剂是:
A、碘液、苏丹III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亚甲基兰溶液、苏丹III溶液 D、碘液、斐林试剂
二、非选择题
9.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设计两个试验:
(1)证明尿液中是否含葡萄糖;
(2)证明血液中存在葡萄糖。
现提供:
新取尿液样品、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清水、试管、离心器、三脚架、大烧杯、火柴、酒精灯、石棉网等。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的一种试剂是。
实验原理
(2)实验2比实验1复杂,其原因是
(3)写出实验2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
(4)写出实验l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论。
10.请根据下列材料和实验原理设计一个证明酶是蛋白质的实验:
(1)实验材料:
5%的NaOH溶液3%CUSO4的溶液,鸡蛋,人的唾液5mL(酶),水,小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
(2)实验原理:
鸡蛋的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CUSO4溶液反应能产生红紫色物质,即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
如果能通过实验证明,酶能发生双缩脲反应,即可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第一步:
制备蛋清液,取生鸡蛋一个,打破蛋壳(不要破坏蛋黄),取少量蛋清注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的清水,用玻璃棒调匀,制成蛋清液。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11.实验员不慎忘记给新配制的溶液贴标签,只知道这四瓶液体是:
蛋白溶液,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蒸馏水。
现有碘试剂和三氯乙酸(会使蛋白质变性,蛋白液变浑浊)。
请你用这两种试剂,以最佳方法和步骤区分四种未知溶液。
方法和步骤:
。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B.为观察低倍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C.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但细胞更小
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
2.下列处理不能加快细胞质流动的措施是()
A.将材料放入温水中B.将材料给以灯光照射
C.切割实验材料D.加2,4一二硝基苯酚抑制细胞呼吸
3.下列关于高倍物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高倍物镜观察
C.换用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4.在高倍镜下看到的叶绿体是()
A.绿色、棒状B.红色、棒状
C.红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D.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5.下列哪项不符合观察叶绿体实验的目的要求()
A.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B.观察叶绿体的转动现象
C.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技术D.观察叶绿体的形状和分布
6.用显微镜观察同一片叶的下列标本,看到叶绿体数量最多的是()
A.栅栏组织叶肉细胞B.叶表皮细胞
C.海绵组织叶肉细胞D.叶脉细胞
7.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
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朐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8.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下面各图。
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C)
二、非选择题
9.
(1)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现象,选择黑藻幼嫰叶片。
其优点是:
①;
②;③。
由于细胞质的流动用的是
活体材料,所以观察材料要始终浸在载玻片的中。
必要时要及时
些水。
(2)细胞质流动的意义是①;②
;③。
(3)在高倍镜下,观察到黑藻的叶绿体呈形。
当强光照射时,叶绿体
的面对着光源,弱光照射时,叶绿体的面对着光源,在黑暗中
叶绿体呈分布。
10.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揩试镜头,再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人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将镜筒下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2cm处时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
请指出该生操作不正确的地方。
。
11.某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像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对变形虫的观察。
(1)在不调换目镜与物镜的情况下,她应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
写出操作步骤。
。
(2)如果确认污物在装片内部,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清除污物或使污物与变形虫分?
。
一、选择题
1.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差别的最根本原因是()
A.前者细胞为圆球形,后者为正方形
B.前者细胞中有中心体,后者细胞具有细胞壁
C.前者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成,后者则是有丝分裂形成的后代细胞
D.前者细胞中无高尔基体,后者细胞中有高尔基体
2.下列哪种细胞是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
()
A.人的红细胞B.人的神经细胞C.人的脂肪细胞D.人的受精卵
3.光学显微镜下可用于区别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一项是()
A.染色体数目B.有无纺缍丝
C.细胞质分裂方式D.细胞核分裂方式
4.下列关于在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片时,在盖玻片上再加一载玻片进行压片的目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避免压碎盖玻片B.防止盖玻片移动
C.避免压碎载玻片D.使压力均匀分布
5.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若看到的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排列整齐,但不够紧密,找不到发生分裂的细胞,则最可能的原因是()
A.装片未制作好,细胞重叠在一起B.染色体着色不深,不便观察
C.不是生长点细胞,细胞已分化D.细准焦螺旋没调好,物像不清晰
6.制作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其质量的高低的关键在于()
A.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是否多B.细胞是否彼此分散开
C.根尖的各部分结构是否完整D.细胞的排列是否整齐
7..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不会看到的结构是()
A.细胞壁B.赤道板
C.染色体D.纺锤体
8.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过程中,细胞停止分裂的时间是()
A.解离时B.漂洗时C.染色时D.压片时
二、非选择题
9.以下是几位同学在进行细胞分裂实验操作的情况,请分析:
实验中甲同学从解离液取出材料,立即染色,结果实验效果很差,乙同学将染色的材料立即放在载玻片上观察,也看不清细胞,丙同学将制好的装片直接放在高倍镜下,花了很多时间找不到细胞,丁同学在正确地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后,镜检时在呈长方形的细胞中无法找到分裂的细胞。
(1)甲操作上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效果差的原因是________。
(2)乙操作上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看不清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丙操作上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找不到分裂的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A、B、C三只烧杯培养同样大小的洋葱头,分别给予下表中的培养条件。
四天后,取A、B、C三只烧杯中同样大小的洋葱根尖,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分别为最多、较少、最少。
培养条件
A
B
C
水
常换水
不常换水
常换水
温度(℃)
5
25
25
时间(天)
4
4
4
试回答:
(1)A培养制成的根尖装片中,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原因;
(2)B培养制成的根尖装片中,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原因;
(3)C培养制成的根尖装片中,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原因;
11、在学校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所用的洋葱根尖实验材料,常常因
解离固定前取材时间确定的不好,使实验观察中,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很少,影响实验效果。
如果我们能了解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周期,确定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其根尖
分生区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期,在此时取材固定,实验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1)实验所需用到主要仪器用具:
显微镜、培养皿、载玻片、剪刀、镊子、滴瓶、吸水纸等
(2)实验所需的药品:
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溶液,染色剂是。
(3)如何将解离固定前取材时间确定好,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一、选择题
1、生活中我们发现,削去皮的苹果或马铃薯,放在空气中很快会变色,研究表明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在苹果或马铃薯细胞中存在一种过氧化氢酶(它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酶可以被彻底水解,生成氨基酸
B、可以将苹果或马铃薯泡在水中,以防止变色
C、可以将苹果或马铃薯在热水中“烫”一下,以防止变色
D、变色是因为细胞中发生了在过氧化氢酶催化的过氧化氢分解过程
2、向含有过氧化氢溶液的两个试管中的一个加入少许新鲜
的肝糜,另一个加入等量的氯化铁溶液,两试管内产生的气泡
A、一样多
B、都不产生
C、加入肝糜的试管内产生的气泡多而快
D、加入氯化铁溶液的试管内产生的气泡多
3,做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时选用的动物好赃必须新鲜,原因是()
A、肝脏未死亡,便于实验
B、新鲜肝脏比不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催化效率高
C、新鲜肝脏含的过氧化氢酶多且活性高
D、不新鲜的肝脏有异味,不能做实验
4、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无催化剂时,不会分解成水和氧气
B、过氧化氢和水一样无色无味对皮肤无害
C、铁离子和过氧化氢酶都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D、在有催化剂存在时,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平衡点会向分解一侧移动
5、在1、2号试管中各加A2毫升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各滴人2滴氯化铁溶液和含过氧化氢酶的研磨液,混合均匀之后,产生气泡的情况是()
A、1号管先产生气泡,但气泡少
B、2号管先产生气泡,但气泡少
C、1号管先产生气泡,气泡也多
D、2号管先产生气泡,气泡也多
6、验证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A、试管是否干净B、肝脏是否新鲜
C、卫生香是否点燃D、是否有对比实验
7、向煮过和没有煮过的土豆片分别滴几滴过氧化氢,在土豆片X上出现泡沫,在土豆片Y上没有泡沫,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解释()
A、土豆片X是煮过的,因为在没有煮过的土豆片上的酶能使过氧化氢不起作用
B、土豆片X是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酶只能影响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糖
C、土豆片X是没有煮过的,因为植物中含有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但酶会在高温中失效D、土豆片X是没有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能分解土豆片中的酶
8、下列最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实验是()
A、将氯化铁溶液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加入盛有等量的过氧化氢的甲、乙两支试管中,乙试管中释放氧气的速度远远大于甲试管
B、将10%的淀粉酶和稀释10倍的淀粉酶分别加入盛有等量的1%淀粉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中,淀粉分解的速度基本相等
C、将相同数量的人的唾液淀粉酶和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的淀粉酶加入盛有等量的1%淀粉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中,发现甲试管中分解淀粉的速度比乙试管中的快
D、将淀粉酶液等量加入盛有等量1%淀粉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中,甲、乙分别保温在10℃和30℃条件下,结果乙试管中淀粉分解的速度快于甲
二、非选择题
9.过氧化氢(H2O2)是反应活性很高的化学物质,常用于漂白,也用于清洗小的伤口,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H2O2,它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但体内有酶的存在可以使其分解为无毒物质,请分析下列一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在①~⑤号试管中,最先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号试管,产生气泡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号试管。
请写出该试管内所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
(2)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放到①~⑤号试管管口,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如果在②号试管中收集到的有关气体为500mL(标准状态下),那么需要3%H2O2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4)比较①和②号试管,以及②与③、④、⑤号试管,所看到的现象并不相同,说明了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铁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若植株缺铁,首先变黄的部位是叶;若人体摄入铁的量过少,会引起的合成量减少,进而引起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2)Fe3+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无机催化剂,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某同学做了两种催化剂的比较实验,实验记载如下:
请判断该实验记载是否正确?
说明理由:
。
11.下图是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几组对比实验,1―5号试管内装有等量的H202液。
1―4号试管控制温度与投入物品如图所示,请回答:
试管号
1
2
3
4
5
6
H2O2溶液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FeCl3溶液
2滴
—
—
—
鲜肝研磨液
—
2滴
—
2滴
HCl溶液
—
—
—
—
NaOH溶液
—
—
—
—
保持温度
37oC
37oC
37oC
0oC
投入物品后,立即用带有余烬的火柴去试探1―4号试管口,出现余烬的火柴复燃现象的是______号试管;
1号和2号试管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4号和号试管对比可以得出“温度影响酶活性”的结论。
若要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应再增设5、6号试管,请补充:
5号试管内应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号试管内应加入:
。
5、6号试管温度应控制在:
____________。
你设置的5、6号试管与_____号试管可作为完成上述(4)命题的一组对比实验,这一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①隔水煮沸用的开水,可提前煮至沸腾状态备用
②实验用的斐林试剂,需提前配制并充分混合均匀
③用作对比实验的蔗糖液,最好提前配制好备用
④实验前最好用斐林试剂检验一下蔗糖和淀粉的纯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应将加酶洗衣粉溶于沸水中使用
B、所有消化酶只有分泌到消化道中才能起作用
C.麦芽糖酶水解后产生许多葡萄糖分子
D.淀粉酶可高效地促进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3、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的实验最终结果及其原因是()
(1)1号试管变砖红色,2号管不变色
(2)2号管变砖红色,l号管不变色(3)1、2号管均变砖红色(4)1、2号管均不变色(5)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6)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7)淀粉酶不能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8)淀粉酶只能催化蔗糖水解而不能催化淀粉水解
A、(3)(5)B、
(2)(8)C、
(1)(6)D、
(2)(6)
4.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A.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起作用B.酶和激素的作用相同
C.酶的产生受遗传物质控制D.在催化过程中不断被消耗
5.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这属于酶的
A.高效性B.多样性C.催化作用D.专一性
6.在不破坏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用于除去细胞壁()
A、蛋白酶B.盐酸C.纤维素酶D.淀粉酶
7.下列关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实验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作用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B.淀粉能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成还原糖
C.蔗糖能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
D.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是通过有无还原糖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证明的
8.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糨糊和唾掖,浸在370C的温水中,保温5分钟后取出,加入一滴碘液,发现糨糊不变蓝。
实验说明了()
A、淀粉分解为麦芽糖B.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淀粉已经不存在了D.淀粉没有发生变化,
9.以下是某同学关于酶特性的实验操作步骤,请根据要求回答:
步骤
1
操作方法
试管
Ⅰ
Ⅱ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
2
注入蔗糖溶液
—
2mL
3
注入斐林试剂
2mL
2mL
4
注入新鲜的某种酶溶液
2mL
2mL
5
酒精灯隔水加热
煮沸1min
6
观察现象
A
B
(1)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酶作用的专一性,则步骤4可以选用或
两种不同类别的酶。
(2)如果按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分析A、B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
现象:
原因:
(3)该实验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注:
可直接用上表步骤中的
数字表示,需增加的步骤用文字表述):
10.某同学在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2、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不含有蔗糖酶,所以只能分解淀粉为麦芽糖,而不能分解蔗糖。
(二)实验步骤:
取A、B、C三支洁净试管,按表中顺序进行操作:
操作步骤
加入2mol淀粉糊
加入2mol蔗糖溶液
加入清水
加入2mol稀释唾液
30℃水浴中
滴入数滴碘液
观察结果
试管A
√
2mol
30分钟
√
变蓝
试管B
√
√
30分钟
√
不变蓝
试管C
√
√
30分钟
√
不变蓝
(三)通过该实验,这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唾液淀粉酶只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蔗糖,证明了“酶具有专一性”,请据此回答下述问题
(1)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所用的实验原理
A、不正确B、无法论证淀粉是否被分解
C、非常好D、无法论证蔗糖是否被分解
(2)该实验中采用两组对照,它们分别是、,分别比较的是、。
(3)你认为应对该实验有哪一步骤进行改进后才完善,将,并给予条件。
这时试管C的结果为,说明。
11.某学生为了验证唾液淀粉酶的特性,设计了以下6组实验。
6组实验振荡混合后,都作了如下处理:
恒温(37℃)处理15分钟;各加入2mL斐林试剂,并振荡使之混合;再将6组试管放入沸水浴加热1分钟。
注:
出现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证明有还原糖(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存在。
请回答:
(1)几号试管会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2)1号和3试管能否进行对照实验?
实验结果能证明什么?
(3)若要证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受pH的影响,则最好选择哪两号试管作对照?
。
(4)本实验能证明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吗?
为什么?
一、选择题
1.从叶绿体中提取叶绿素,选取下列哪一种叶片效果最好()
A、厚、硬似革质的叶片B.衰老、黄绿色的叶片
C.新鲜、幼嫩、色浓绿的叶片D.多浆汁或有特殊气味的绿色叶片
2.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主要证明了()
A、色素分布在叶绿体中片层结构薄膜上B.叶绿素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4倍
C.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各种色素的颜色D.四种色素的扩散速度不同
3.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正确顺序是()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划线→将实验材料剪碎后研磨
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划线→将实验材料剪碎后研磨
C、将实验材料剪碎后研磨→在滤纸条上划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将实验材料剪碎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划线→进行纸层析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目的是(
A.观察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B.验证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各种色素的颜色
C、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D.用纸层析法将色素进行分离
5.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要加入丙酮,其目的是()
A.防止叶绿素被破坏B.使叶片充分磨碎
C.使各种色素充分溶解在丙酮里D.为了使叶绿素溶解在丙酮里
6、下列中,哪组是影响叶绿体色素分离效果的关键步骤
①选植物绿叶②研磨③过滤④画滤液细线⑤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⑥观察色素带
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⑥
7、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丙酮或酒精提取叶绿体中色素
B、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扩散的速度最快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