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130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

2011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田选学校 范俊奇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作为经典力学的先驱,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正确地揭示了: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本题考点:

运动和力的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解。

力和运动的关系是:

物体的受力状态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合力为零,相当于不受力),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合力不为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或速度变化或方向变化、或速度和方向都发生变化)。

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

改变。

2.清晨荷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空气中弥漫着荷花的清香,这是分子的现象。

本题考点:

物态变化和分子动理论。

解析:

本题巧妙地设置情景,考查物态变化和分子运动论的知识。

露珠是液态的,它要么有固态变化而来,要么有气态变化而来。

显然是有气态变化来的,因为夏天荷叶生长的地方不存在固态的冰或雪,所以,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荷叶的清香是荷叶中的香味分子发生无规则运动跑到空气中,即发生了扩散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对此情景,有的同学会答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甚至有疑问,“难道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吗”?

扩散现象的原因,正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但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有时回答“扩散现象”(如本题),有时回答“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更合适。

扩散现象是宏观的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要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答案。

答案:

液化;扩散。

3.在我省高速公路上安装有太阳能视频监控系统,如图1所示。

晴天,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向蓄电池充电,将电能转化为能储存起来。

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选填“凹”或“凸”)。

本题考点:

能量的转化和透镜的性质。

解析:

光伏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用电器工作,用电器再把电能转化为其他能量。

本题中对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就是一个用电器,电流通过它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监控摄像头要显示或记录监控图像,所以透镜成的像一定是实像,而凹透镜只能成虚像,所以监控摄像头的镜头一定是凸透镜。

答案:

化学能;凸。

4.图2为一种浴室防滑踏垫,其正而为仿草坪式设计,这是通过的方法增大脚与垫之间的摩擦力;与地板接触的背面有许多小吸盘,将吸盘挤压到地面后,可利用产生较大的压力,两措并举以达到理想的防滑效果。

本题考点:

摩擦和大气压的知识。

解析:

防滑就要设法增大摩擦,增大摩擦有多种方法,本题中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的。

吸盘的知识在学习大气压时接触过,它是把吸盘内空气挤出一些使内部气压小于大气压,大气压紧紧地把吸盘压在接触面上,通过增大压力的办法增大摩擦力。

答案: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大气压。

5.某测电笔中有一个880kΩ的高阻值电阻,这个电阻与氖管是联连接的。

当用这个测电笔测家庭电路的火线时,氖管发光,若人体及氖管的电阻均忽略不计,则此时通过人体的电流约为mA。

本题考点:

测电笔的知识、家庭电路电压、欧姆定律的简单运用以及电学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解析:

在测电笔中,笔尖金属体、电阻、氖管和笔尾金属体是串联的关系。

使用时,由于测电笔中的电阻阻值很大,通过测电笔和人体的电流很小,所以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即不会造成触电事故。

在完成第二个问题时,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很重要。

在欧姆定律公式进行计算式,电压、电流、电阻的单位分别是:

伏特、安培、欧姆。

隐含条件是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试电笔中的电流I=U/R=220V/880000Ω=0.00025A=0.25mA

答案:

串联;0.25

6.图3为小莉在水平地面上玩滑板时的情景。

她的滑板重40N,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l0-4m2,当体重为440N的小莉站在滑板上时,滑板对地面的压强为Pa。

本题考点:

压强计算。

解析:

此题中滑板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合力,等于小莉的体重和滑板的重力之和,即F=G1+G2=440N+40N=480N,S=8×l0-4m2,P=F/S=480N/8×l0-4m=6×l05Pa

答案:

6×l05

7.图4是一种“闯红灯违规证据模拟器”的工作原理图,光控开关接收到红光时会自动闭合,压敏电阻若同时受到车的压力,其阻值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因电路中电流的改变而变(选填“强”或“弱”),当电流变化到一定值时,衔铁与触点(选填“1”或“2”)接触,电控照相机工作,拍摄违规车辆。

本题考点: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电磁铁磁性强弱和电流大小关系及电路知识等。

解析:

车辆闯红灯时,光控开关自动闭合,接通控制电路,电磁铁产生磁性,车辆的重力同时使压敏电阻减小。

在电压一定时,电磁铁中的电流增大,磁性增强,吸下衔铁。

此时,衔铁连接的动触点与指示灯所连接的静触点分离,与照相机连接的静触点接触,使照相机工作拍下照片。

答案:

强;2

8.如图5所示,在观察奥斯特实验时,小明注意到置于通电直导线下方小磁针的N极向纸内偏转。

小明由此推测:

若电子沿着水平方向平行地飞过磁针上方时,小磁针也将发生偏转。

请你说出小明推测的依据是:

,你认为磁针的N极会向(选填“纸内”或”纸外”)偏转。

本题考点: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方向、电流的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等。

解析: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场的方向决定于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方向和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因此,若电子沿着水平方向平行地向右飞过磁针上方时,将形成水平向左的电流,形成和左图相反的磁场,小磁针N极会向纸外偏转。

答案:

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个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的答案栏中。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9.笔记本电脑外壳多采用优质的ABS工程塑料,这主要是利用厂这种塑料的

A.硬度大B.磁性强C.密度大D.导电性好

本题考点:

物质(材料)的性质。

解析:

多彩的物质世界告诉我们,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各种物质有自身的性质。

如存在着导电性、密度、比热、磁性、硬度、韧性等的不同,在使用时,用其所长而避其所短。

笔记本外壳对笔记本起着保护作用,材料应该坚固,为了便于携带,必须密度要小。

为了防止漏电带来触电事故,应该用绝缘材料。

在电脑中,储存介质内存、磁盘都是电磁性材料,如果外壳磁性强,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综合分析只有A是合适的。

答案:

A。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本题考点:

声速、声音的特性、声与能量、减弱噪声的途径等。

解析: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和声音的频率、振幅、波长无关。

闻其声知其人是凭声音的音色判断,而与响度无关。

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传播能量的原理。

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所以只有C是正确的。

答案:

C

11.“中原福塔”——河南广播电视塔(图6)是世界上第一高钢塔。

周日小李乘电梯登塔观光,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广播电视塔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号的

B.宽大的塔基底座是为了减小塔对地面的压力

C.小李乘电梯匀速上升时,其动能转化为势能

D.小李乘电梯匀速上升时。

他的重力与他对电梯的压力是平衡力

本题考点: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压强、机械能的转化、平衡力的知识等。

解析:

广播电视是靠电磁波传递信号的,因此,A正确。

宽大的塔基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不是减小压力,B错误。

小李乘电梯匀速上升,动能不变,势能增加。

势能增加是电梯对他做了功,不是动能转化来的,C错误。

小李乘电梯匀速上升时,其重力和电梯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他的重力与他对电梯的压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同性质的力,不是平衡力,D错误。

答案:

A

12.下列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探究实例:

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③探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④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其中,均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A.①和③B.②和④C.②和③D.①和④

本题考点:

初中物理课本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解析:

初中物理课本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归纳法等,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应用的很多,也最为同学们熟悉。

①采用的是归纳法,③采用的是模型法。

②和④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答案:

B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7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个清晰的像。

下列哪种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放大镜B.近视镜C.投影仪D.照相机

本题考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解析:

本题提示“在光屏上得到—个清晰的像”,说明成的是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所以D对;物距小于像距,成的像是放大的,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所以C错。

放大镜成的是虚像。

近视镜是凹透镜,不会成实像,所以,A、B错误。

答案:

D

14.如图8所示,将—个由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放人甲液体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若把它放人乙液体中,小球沉人杯底。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

B.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球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小于它在乙液体中受的浮力

D.球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等于它在乙液体中受的浮力

本题考点:

密度、浮力、浮沉条件等。

解析:

因为球是空心的,球的密度比其组成的材料的密度小。

球漂浮在甲液面上,根据浮沉条件可以断定球的密度小于甲液体的密度,但其材料的密度不一定比甲液体的密度小,如轮船浮在水面上,所以,A错误。

球在乙液体中下沉,说明它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大,其材料的密度更大于乙液体的密度,所以B正确。

球在甲液体中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在乙液体中下沉,浮力小于重力,所以,球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大于在乙液体中所受的浮力,所以,C、D都是错误的。

答案:

B

15.图9是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当人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膜片振动,与膜片相连的线圈在磁场中运动,产生随声音变化而变化的电流,经放大后通过扬声器还原成声音。

下列设备与动圈式话筒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电铃B.电饭锅C.电动机D.发电机

本题考点: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

审题可以发现“与膜片相连的线圈在磁场中运动,产生随声音变化而变化的电流”的叙述,可知发生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在选项中,应用到电磁感应现象的是“发电机”,所以D正确。

B的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C的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电铃的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主要部件是电磁铁),所以A是错误的。

答案:

D

16.图10是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图像,现将甲、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4.5V的电源两端。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的阻值是乙阻值的两倍

B.通过乙的电流是甲的电流的两倍

C.乙两端的电压是甲两端电压的两倍

D.甲的电功率是乙的电功率的两倍

本题考点:

U-I图像、欧姆定律、电路特点及电路计算。

解析:

从U-I图像中选取数据,可以计算甲乙的电阻。

当U=3V是,I甲=0.6AI乙=0.3A,则,R甲=3V/0.6A=5Ω,R乙=3V/0.3A=10Ω。

乙的电阻是甲的两倍,所以,A错误。

当甲、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4.5V的电源两端时,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所以,B错误。

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乙的电阻是甲的两倍,则乙两端的电压是甲两端电压的两倍,所以,C正确。

由P=I2R可知,R乙=2R甲,则P乙=2P甲,所以D错误。

答案:

C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

共4分)

17.图11中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请画出茶杯的受力示意图。

本题考点:

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解析:

茶杯在水平桌面静止,受到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且二力平衡。

在重心处画出重力,再画出其平衡力——支持力即可。

答案:

如上图所示。

18.如图12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

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A点的光路图。

本题考点:

镜面反射作图。

解析:

镜面反射的规律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好像从虚像发出的一样。

根据此特点,先作出虚像,再连接虚像和反射光线到达的位置就可做出反射光线。

反射光线和镜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有入射点和发光点就可作出入射光线。

注意辅助线用虚线画出。

答案:

如上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第19题4分,第20题6分,第21题9分,共19分)

19.小聪在“探究晶体的熔化规律”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13所示。

下表为他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装置田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4

-2

0

0

0

0

1

2

(1)实验时,将装有晶体的试管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

其“适当”的含义是:

(2)该晶体的熔点是℃。

(3)小聪从数据中还发现:

该物质在开始2min比最后2min升温快,这是由于它在固态时的吸热能力比液态时的吸热能力(选填“强”或“弱”)造成的。

本题考点:

晶体熔化的特点及实验操作要领和比热容。

解析:

本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被加热物体要浸在水“中”,即深度要适当。

具体的含义是,“试管底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壁,管中晶体要全在液面以下”。

这样才能保证晶体受热均匀。

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晶体的熔点是0摄氏度。

相同质量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温度不同,是因为比热容不同。

相同条件下,升温快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弱,所以,该物质固态时吸热能力弱。

答案:

(1)试管不接触烧杯底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

(2)0(3)弱

20.某小组测量—种易溶于水口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14、15所示。

(1)将太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处,然后调节,使天平平衡。

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

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14所示,则称量的颗粒质量是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15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体积是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g/cm3。

(4)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

本题考点:

天平的调节、读数、特殊测量方法、密度计算、结果分析。

解析:

使用前的平衡调节,要把底座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放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读数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游码左边缘对的刻度。

图中质量是147.6克。

(2)因为颗粒物之间有缝隙,直接测量测不准确,要准确测量就要采用填充法。

本题的填充物是细小的铁砂,可以不考虑细砂之间的体积。

所以,总体积减去细砂的体积就是颗粒物的体积。

颗粒物的体积是V=160cm3-100cm3=60cm3(3)ρ=m/v=147.6g/60cm3=2.46g/cm3(4)若摇动不够充分;会使总体积偏大,则导致固体颗粒物的体积偏大,根据ρ=m/v,测量密度值偏小。

答案:

(1)零刻度平衡螺母147.6

(2)60(3)2.46(4)小

21.小亮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所用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1)图16是小亮未连接好的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补充完整:

实验次数

1

2

3

U/N

2.0

2.5

2.8

I/A

0.22

0.25

0.26

R/Ω

(2)电路连好后,小亮分别测出了小灯泡的几组电压和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

①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Ω。

②小亮从数据中发现,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你认为影响电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亮看到滑动动变阻器的铭牌模糊不清,于是想测量变阻器的最大阴值Rx。

他从实验室找来一个阻值已知为R0的定值电阻替换了灯泡。

同时撤去了发生故障的电流表,并利用余下器材(电压未知的电源、量程合适的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个、导线),在不改动电压表位置及其连线的情况下,很快测出了Rx的大小。

①请把你设计的电路电路图在虚线框内。

②简述实验过程中要测量的物理量并用相应字母表示:

(i);(ii);

③Rx=(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本题考点:

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连接、灯泡电阻的特点及原因,伏阻法测电阻的方法。

解析:

(1)电压表应接在灯泡两端,滑动变阻器应接右上端(D)接线柱。

(2)①小灯泡正常工作即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根据欧姆定律算电阻。

R=U/I=2.5V/0.25A=10Ω②小灯泡在发光时电压不同其功率不同,灯丝温度不同。

功率越大,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所以,影响电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3)利用伏阻法测电阻。

电路图如图所示。

具体操作过程是:

(i)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为零处,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ii)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处,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

则根据分压关系U/R0=(U-U0)/RXRX=(U-U0)R0/U

答案:

(1)如答案图3所示。

(2)①10②温度

(i)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为零处,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

(ii)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处,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

五、综合应用题(第22题8分,第23题9分。

共17分)

22.节约能源应从点滴做起。

不少家庭习惯用遥控器关电视而不断开电源,这一方式虽然便捷,但电视在待机状态下仍要消耗电能:

洋洋家彩色电视机的侍机功率大约是5W,若他家平均每天看4h电视。

看完后电视总处于待机态。

试问:

(1)在一个月中(按30天计),洋洋家的这台电视因待机浪费的电能是多少焦耳?

(2)如果将这些浪费的电能全部用来烧水。

可以将多少质量的水从15℃加热到40℃?

若洋洋洗—次操需要40℃的水20kg。

这些烧热的水可供他洗澡多少次?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3)请你就如何降低彩电的电能消耗,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①②。

本题考点:

电能的计算、热量计算、节电方法等。

解析:

(1)电能计算有四个公式,据本题条件可以用W=Pt方便。

W=Pt=5W×30×20×3600s=10800000J=1.08×107J

(2)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t0)得:

m=Q吸/c(t-t0)=1.08×107J/[4.2×103J/(kg·℃)(40℃-15℃]≈103Kg。

可供他洗澡次数n=103Kg/20Kg≈5

(3)使用彩电节能的办法主要有“减少待机时间;看电视时,调小音量,亮度适宜;减少看电视时间等”。

23.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将—批建材运到10m高的施工处,工人利用如图17所示的滑轮组提升建材。

装置中动滑轮重100N,工人每次匀速提升一箱重400N的建材,不计绳重和摩擦。

试问:

(1)每次提升建材时的有用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为加快施工进度,张师傅建议用电动机做动力替代人提升建材。

为了安全,改装后每次可吊起四箱建材,建材匀速上升时的速度为0.4m/s。

仓库中现有两台电动机,型号分别为“220V0.8kW”、“220V3kW”,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应选哪台电动机才能使配置更为合理。

本题考点:

简单机械滑轮组中的有用功、额外功、机械效率的计算以及机械间功率相互匹配的知识。

解析:

(1)有用功是为达目的必须做的功,额外功是不必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本题中克服重力对建材做的功是有用功,克服重力对动滑轮做的功是额外功。

有用功W有=Gh=400N×10m=4000J额外功W额=G动h=100N×10m=1000J。

(2)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是总功,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是机械效率。

所以,W总=W有+W额=4000J+1000J=5000Jη=W有/W总=4000J/5000J=80℅。

(3)动滑轮上有两段绳子,即n=2,每次提升四箱建材所用的力F=(4×400N+100N)/2=850N绳子上升的速度是建材上升速度的二倍,所以,拉力的功率大小至少为:

P=Fv=850N×2×0.4m/s=680W,所以,0.8kW的电机就满足使用了。

总体评价:

河南省2011中考命题,试题量适中,难度适宜。

紧扣课标,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又考查创新能力,价值态度和世界观。

保持了命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011-11-08人教网

由教材内容衍生的中考题

山东省临邑县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陈增军 山东省临邑县教育局教研室 刘海霞

原型1──教材中的“演示”实验

例1(2011·菏泽中考)很多同学有过疑问:

“声音具有能量吗?

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

”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A为一个圆筒,它的一端用剪成圆片的挺直的纸(纸的中间剪一圆孔)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

B为一只点燃的蜡烛。

完成表中的内容

探究内容

“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

小孔距烛焰的距离

3cm

做法

观察内容

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答案:

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

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探究“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是否有关”

小孔距烛焰的距离

3cm

做法

后拍塑料膜

轻拍、重拍塑料膜

观察内容

烛焰是否摆动

烛焰摆动幅度是否改变

【解析】本题来源八年级上册教材P29“演示”实验内容:

(见上图)演示实验:

声波能传递能量吗?

去掉饮料瓶的瓶底,蒙上橡皮膜。

将瓶口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摇动吗?

本题在教材演示实验基础上对实验装置进行改造,结合声音的响度和频率的知识设计实验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考察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能力。

源于课本内容的同时成为了中考新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热情,学生做题会感到没有压力,提高了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原型2──教材中的“探究”实验

例2(2011·扬州中考)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

目的是探究小车动能的大小与的关系;若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块越多,从而判断小车的动能越(大/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能/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

答案:

速度做功大不能

【解析】本题来源九年级教材P29的“探究”实验内容(见右上图):

从斜面滚下的铁球A碰上物体B后,能将B撞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