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544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精品.docx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精品.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精品.docx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分析精品

2016、2017、2018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黑龙镇二中物理教研组

2018.3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加强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的联系,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课程目标要求的程度。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显示出了正确的导向。

试题除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从多层次、多方位自然融合三维目标以及将基本知识与技能融于社会生活情景中进行考查之外,还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2017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继续保持了厚实、平稳、求新的一贯风格,题型结构与往年一样,但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考察较少。

该套试题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试题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和科技发展实际,符合初中教学实际。

试题突出了对学生基本物理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2018年河南省物理中考试卷,在命题过程中注重了体现试卷“水平检测性”和“选拔性”的双重功能。

把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摆在第一位,尤其注重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放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注重体现学生活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整卷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创新题多,知识应用题多,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符合初中物理的教学实际。

在试题的考查目标上注重对基本知识的认知层次的把握,将了解、认识、理解的层次体现在不同的试题之中。

试题也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展现了“生活中的物理”的特色。

能够很好的真实反映考生的物理学习水平,是一份质量不错的试卷。

二、试卷的基本情况

2016年试卷中各部分物理知识所占分数为:

力学27分,电磁学26分,光学7分,热学6分,声学2分,能量与能源2分。

易、中、难所占分数的比例约在4:

4:

2左右。

试题结构趋于稳定,难度适宜。

 2017年试题题型及分值:

填空题10个26分;选择题7个21分;实验与探究题3个25分;计算与推导题3个28分。

其中力学4、5、8、11、13、16、18、21、22二力平衡、机械效率、质量与密度、压力、压强、机械能、杠杆、功、功率、匀速直线运动、38分,占38%。

电学3、6、7、9、12、15、20、23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电流的磁效应、导体与绝缘体、34分,占34%。

热学2、14、17比热容、分子的热运动、物态变化,热值13分,占13%。

光学10,19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13分,占13%。

声学1声音的产生2分,占2%。

2018年试题,力学26分,电磁学22分,光学5分,热学8分,声学2分,能量与能源5分。

易、中、难所占分数的比例约在4:

4:

2左右。

三、试题的基本特点

2016年试题:

 1.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从多层次、多方位自然融合三维目标

试卷中的命题立足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以学生熟悉的现象、事物创设问题情景,使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体现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试题注意挖掘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例如第2、3、5、16、25题分别以三门峡风力发电机、噪声的控制、郑州快速公交、船闸、送家电下乡活动等内容为背景,切实有效地发挥了试题的教育功能。

试题全面落实《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将基本知识与技能融于社会生活情景中进行考查

  试卷中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穿插有体育考试、苹果漂浮在盐水中、人体对地面的压强、家电下乡活动、电磁炉等内容,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的联系。

在全卷25道小题中,有16道试题的设计是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学生实验探究中设置情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其总分值达42分,占整个试卷总分的60%。

通过这些试题提高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和进一步学习的潜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试中加强了对课本知识的考查力度。

3.凸现对物理方法的考查,提高对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挖掘

实验题进一步突出了对物理能力和方法的考查,第21题以凸透镜成像实验为依托,通过对仪器的调节、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过程,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第22题是一道电学实验题,通过对电阻的测量综合考查了电路的连接、故障的判断、数据的处理及延伸性评估等内容。

第23题以“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情景,主要考查了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和比较法的应用,同时要求学生从数据中分析出“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这一延伸性的结论对挖掘学生的潜能极有帮助。

4.试题融入探究性和开放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试题进一步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题目的答案极具开放性,这些题目的设置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优秀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其创新能力的舞台。

例如第8题是一道情景联想题,假设光速减小到3米/秒,可能出现什么现象,给了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

还有第23题,是一道集探究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好题,不但要知道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掌握相关的探究方法,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缺失一项就会导致扣分,这道题的设置深化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第25题以“送家电下乡活动”为主题,结合生活中常用的电磁炉的铭牌,通过计算让学生评估其效率,在第(4)问中更是结合能效、能耗等社会问题,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5.计算题量增大,计算难度增加

试卷中的计算题量较往年有所增加,涉及计算的试题有第5、6、7、18、22、24、25题,分值达23分,比去年高出2分,占总分的32.9%。

计算难度也有所增加,尤其是第24、25题,计算过程略显繁杂,导致部分学生未完成答题。

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简单的计算问题时,应尽量采用口算或笔算,逐步减少对计算器的依赖性,从而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2017年试题:

1、试题朴素,体现生活化、实践性,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过少。

  试题取材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现实生活的实例中进行考查,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社会间的密切联系,拉近了物理与现实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物理学的巨大应用价值。

如本试卷中第1,2,4,11,3,6,17题。

但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几乎没有考察,这是一点遗憾。

2、试题考察的内容源于课本但又不局限于课本,有所创新和延伸。

  整套试题重在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有15分左右的试题的素材来源于课本,却不是教材中所讲的知识点。

重在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选拔功能。

如:

第9题考察的虽然是电流表,但问的是电流表的原理,可以利用题目中的信息来获取答案;第19题考察的是光的折射,但需要你回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定量关系,这就要充分利用题目中所给的数据,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来获得答案;第23题考察的是电源,却要考虑到电源的内阻,这就需要学生利用题中的信息会画等效电路图来解决。

3、试题的计算量降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试卷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是强化了物理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了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其中电学和力学占了72分;二是突出了能力的考查,能力题约点15分。

三是降低了试题的计算量,涉及到计算的题目有第3、4、5、8、18、21、23题。

约占30分左右,但没有繁琐的计算,只有第23题涉及到简单的方程组解题。

这对教学起到了导向作用,有利于教学中克服题海现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作技能提出较高要求。

4、实验题注重科学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查,注重实验细节,符合教学实际。

第18题测物质的密度,第19题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并要分析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定量关系。

第20题,是非伏安法测电阻,考查开关闭合后,如何操作,才能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

这些实验加强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考查力度。

命题者都针对探究过程中的某些要素进行考察,旨在提倡试题回归实验教学,但又高于实验教学的思想,力图改变那些"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题海战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这对以后初中物理学习、考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导向。

2018年试题:

1.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从多层次、多方位自然融合三维目标

试卷中的命题立足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以学生熟悉的现象、事物创设问题情景,使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体现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试题注意挖掘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例如第3、4、7、11、18、22题分别以太阳能视频监控系统、浴室防滑垫、闯红灯违规证据模拟器、中原福塔---河南广播电视塔、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的平面镜、节能中的电视机待机等内容为背景,切实有效地发挥了试题的教育功能。

试题全面落实《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将基本知识与技能融于社会生活情景中进行考查

试卷中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穿插有道路监控系统、玩滑板、静放在桌面的茶杯、电视机等内容,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的联系。

在全卷23道小题中,有3、4、6、7、8、11、13、14、15、17、18、19、20、21、22、23等16道试题的设计是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学生实验探究中设置情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其总分值达56分,占整个试卷总分的80%。

通过这些试题提高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和进一步学习的潜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试中加强了对课本知识的考查力度。

例如第13、15、17、19、20、21、题和23题第都是对课本中概念或图片的考查,因此在考前再翻阅一遍课本是很有必要的。

3.试题融入探究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试题进一步体现探究性,这些题目的设置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优秀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其创新能力的舞台。

第22题以“节约能源应从点滴做起”为主题,结合生活中常用的电视机待机状态下仍消耗电能。

在第23题中更是结合能效、能耗等社会问题,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与2017年相比,实验题进一步突出了对物理能力和方法的考查,第19题以晶体的溶化实验为依托,通过对“试管中水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含义的理解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第21题是一道电学实验题,通过对电阻的测量综合考查了电路的连接、故障的处理及特殊测量等内容。

从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和总体结构来看,试卷设计理念继承了往年的思路,内容上没有出现超纲知识点,题型结构仍为常规的5种题型。

这些都是“稳”的一面。

试题中的“变”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考查知识点更加贴近实际,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如试卷中出现的中原福塔、街道上的“电子眼”摄像头等内容,在今年的填空、选择题中均有体现。

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观察、思考,能从生活现象中,自觉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和解决。

 第二,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细心程度。

试题也出现几个有难度的题目,但如果考生平时细心、考试认真读题,还是能拿下来的。

比如实验题中的“适度”两个字,如果考生不注意便容易失分;还有填空题最后一题,考查“负电子移动方向相反”这个知识点,但留心的学生会发现,这其实是书本上“奥斯特电流磁效应”实验的改编,区别就在试卷用文字表述出来了。

四2018年中招备考建议:

  

考生在今年的考试中若想拿高分,除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细心审题,抓好关键词,并善于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平时要加强训练,训练就是应用,训练就是创新,训练就是巩固提高、培养能力的过程,训练分为新课训练、单元章节训练、学期训练和中招总复习训练,每种方式的训练都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效果,要在时间、方式、力度、容量上科学安排。

简单训练、机械重复训练、目标不明确的训练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研组要制定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特别是中招前的一、二、三轮训练,应落实到每周每天,作图怎样规范,表述怎样准确,探究怎样设计,综合运用能力怎样养成和提高?

只有针对性的训练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