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120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覃塘高中2017年秋季期9月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诗派翟长兴

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

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

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

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

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

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

这点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影响。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而是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

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现代派诗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

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

(有删改)

1.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诗派是指在20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

B.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标志了中国新诗的成熟。

C.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

D.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现代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大城市的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

B.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

C.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

D.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美景。

B.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

C.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歌特征等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进行创造性转化。

D.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中有独特贡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闷班琳丽

老闷是个义士。

名声传得很远,香远益清,像莲。

老闷跟老蔫对门。

两家的女人好比两家的鸡鸭串门,出大门,进对门,方便得很。

男人们又都不爱说话,她们便同病相怜似的,觉着投缘,也就好得跟亲姐妹一样。

聚在一块儿免不了牢骚,叨唠最多的,当然是她们的爷们儿,说摊上这样的活哑巴,比树叶还稠的日子就像咸饭不咸,淡饭不淡,没滋味透了。

其实老闷跟老蔫不同,老蔫没话,因为他蔫;老闷没话,则是因为他有话不说。

老闷像个舞者,好的是肢体语言,乐意将话附着在行动上表达。

那次他的二小子虎子偷了李寡妇家一兜酸杏,被李寡妇骂骂咧咧找上门来,好一番数落。

等李寡妇颠着小脚走后,老闷将儿子扔进粪堆的青杏疙瘩一个个捡了回来,拿手捧了往儿子面前一放,手指着“赃物”,眼瞪着儿子。

他儿子就乖乖地一个一个拿了往肚里吞,小脸跟眼睛挤一块了,挤出好多的泪珠儿,和着酸口水,流了一肚皮。

老闷不说,或者说他那肢体语言已告诉儿子:

小子,“青疙瘩”吞多了,你脑瓜里跟种庄稼似的,自会长出道理。

还有一次,邻庄上一个愣头青拎着砍刀来庄上骂街,庄上的人没伸头的。

恰好老闷从城里送货回来,赶上了,他东西朝地上一丢,紧前两步,铁塔似的在小青年面前站成“八”字,瞪圆眼睛,指指自己的左脸。

那愣小子被老闷的眼神激怒了,举起砍刀照着老闷脸上砍去。

再看老闷,还是铁塔一样站着,那小子却木头桩子似的,横地上了。

老闷的颧骨跟凸额头上因此贯穿着一条长长的刀疤。

老闷是个生意人,常跟老闷合作的有个陈老板,这人做事巧诈、世故。

他欺老闷是乡巴人,眼力短,路子窄,就经常在老闷的货物上采取地毯式寻“刺”,借机压价。

老闷的交易有一条底线,在他的成本与同等货物市场价格的中间画着。

生意嘛,讲究双赢。

我不多赚,绝不亏本;你不多占,绝不吃亏。

一天下午,陈老板将货物验了四个多钟头,价格一压再压。

老闷烦了,他突地站起身来,一挥手,示意跟车的几个人装车走人。

陈老板慌了,拉他到背静处,说他老母亲要换眼角膜,手术费十几万,他一时手紧,才出此下策,实在没别的办法。

老闷的神情缓了,但坚定地举出四个指头,那是这一车货的触底价。

陈老板把四万现金交到老闷手上,挥手谢客。

没想到老闷一把抓住陈老板挥过来的手,将刚刚过到自己名下的四捆“老人头”啪的一声拍到上面,转身走出门去。

陈老板诧异了许久。

他过后懂老闷了,刚才叫交易,现在叫帮忙。

本质不同,心情不同。

事后不久,陈老板就提着重礼登老闷的门了,执意要拜老闷为大哥,并许诺老闷的货物一律免检。

老闷做事,“义”字当头。

大人不蒙,小孩不骗,权富不攀,贫贱不欺。

义士!

村主任“闻香到”死后,村里再没人敢接任,怕呗,他家里还有“五只虎”呢。

最后村民推举老闷,一是老闷有领大伙儿致富的能力和资本,二是老闷不怕“五虎”,是“五虎”怯他。

“好!

”老闷说,此后便上台了,扎扎实实领乡亲们致富。

老闷给各家张罗生意,就像给儿子张罗婚事。

他老婆嘴一撇:

“傻种,没听说狼多肉少的理儿,不怕人家争份儿?

”他眼一瞪,脸上是佯吓:

娘们儿家,懂球?

老闷古道热肠的行为,许是表达这样一段话:

狼多肉少,也可能是另一种情况,狼多了,地界大了,猎物也多,天宽地阔。

后来,有记者想把老闷推成美丽乡村建设路上的领军人物。

老闷给来送信的乡通讯员只一个连挥两下的手势。

那通讯员闹了个红脸,对着老闷的后影一连说:

“你看你老闷,你看你这个老闷!

有人说老闷那手势的意思是:

别来这一套。

还有人说,老闷的意思是:

跟着学就是。

老闷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费琢磨的人,可琢磨透了,也许就像有人说的,老闷是个火炉,可以供你烧饭,也可以让你取暖。

(选自《小小说》2016年11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老闷跟老蔫两家的女人聚在一块儿像亲姐妹一样,叨唠自己的丈夫,流露出了她们对自己丈夫的厌恶之情。

B.老闷教训偷李寡妇家酸杏的二小子虎子,将扔到粪堆里的酸杏捡回来,让儿子一个个吞下。

老闷这样做是想让虎子明白做事要靠行动的道理。

C.老闷面对前来滋事的愣头青,不躲不避,用正气灭其邪性。

这件事表现了老闷的正义感,也照应文章开头的“老闷是个义士”。

D.村主任去世之后,没人敢接任,老闷受村民推举担当重任,是因为他给各家张罗生意,就像张罗自家生意一般用心,全然没有私心杂念。

5.在刻画老闷这一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结尾写道:

“老闷是个火炉,可以供你烧饭,也可以让你取暖。

”这句话在揭示小说思想内涵上有何作用?

“老闷”这一人物有何现实意义?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成思危:

皓首穷经情满腔

1935年,成思危出生于北平。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两岁的成思危随全家到达香港。

面对破碎的山河,父亲成舍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之余经常咏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对幼年的成思危言传身教。

聪颖好学的少年成思危从小饱读诗书。

鲁迅、巴金、茅盾等著名进步作家的经典著作更是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特别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里觉慧的形象成为少年成思危的榜样和心中的偶像。

他曾写下“不羡纨绔逐声色,敢凭愚顽补苍天”的诗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

广州解放后,满怀报国理想的成思危毅然决然地抛弃优越的家庭生活。

1951年7月的一天,成思危带着简单的行装,跨过罗湖桥,回到了内地。

成思危到广州以后,进了叶剑英当校长的南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省总工会,后又在民船业工作一年。

船民们生活环境的恶劣深深震撼着成思危年轻的心。

他深切感到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于饱受战争创伤的祖国是多么重要。

结束在民船业的工作后,成思危被选送到华南工学院学习,后又转到华东化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化工研究院工作。

1960年,年仅25岁的成思危就担任了研究室的副主任,主持研究工作。

当时,广泛应用于核能、火箭、冶金、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化学元素硼和硼化物被西方国家列入对新中国的禁运名单。

刚刚进入科技领域的成思危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潜心于对这一新领域的探索之中。

他担任过专题组组长等职务,翻译了大量有关资料和论著。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的硼砂产量已达数万吨,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可以大量出口。

除了进行硼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思危还主持全国磷资源开发系统研究等科研项目,还指导了汽车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他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

“文革”期间,由于有海外关系,成思危被免掉了研究室主任的职务,从事一般科研工作,还当了几个月的锅炉工。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也不愿浪费宝贵的时间。

这期间,他继续攻读数学、化学、锅炉学等书籍,自学了法、德、日3门外语,还巩固和温习了英语和俄语。

“文革”结束后,1981年,成思危做出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又一个重大抉择,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研究院学习管理学。

这一年他46岁。

一些好朋友劝他:

资本主义的管理玩意学了也没用,不如趁着在化工界已有的名气去海外镀个金。

成思危却认为,中国的科技固然落后,但管理更加落后,没有好的管理,再好的科技人员也发挥不了作用。

所以他毅然决然选择了管理学。

刚到美国时,连股票都没有见过的他,上美国的资本市场课时,常常听得满头雾水。

美国学生用两个小时看完的资料,他得抱着字典花几天功夫。

虽然困难重重,成思危还是坚持着。

留学第一年他就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并赢得美国经济研究及教育基金会奖学金。

他用一年三个学季再加上两个假期,念完了六个学季的课。

凭着一股韧劲和勇气,成思危两年后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当他把最后一学期的成绩单给他从台湾赶来已八十多岁高龄的老父亲看时,成绩单上是三个A一个A+。

一生都不肯轻易表达情感的老父亲也喜不自禁:

“没想到你50岁的人了,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1984年成思危学成归国后,做了大量的关于经济管理方面的学术报告和讲座,向国人推介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1993年底,已近60岁的成思危准备退休去教书。

时任民建中央主席的孙起孟动员无党无派的成思危加入民建。

孙对陈说:

“你在全国政协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但是这些建议最高层根本听不到,你想,一年中有多少政协委员在发言,领导不可能都看到都听到。

但是,你如果作为一个党派发言,那就有机会把你的意见传达到最高层,你不是想报效祖国吗?

这是最好的方式。

”这一番话成功地打动了成思危,让他成为民建一员,后来又成为民建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98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这就是后来被认为引发了一场高科技产业新高潮的一号提案。

成思危为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奔走呼号,尽心竭力。

如今,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已拥有360家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金超过1206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获得风投资本的国家。

他本人也被媒体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对此,成思危表示过誉了,他只愿意说他是中国风险投资的积极推动者。

在自己的众多头衔里,成思危说只有学者是永远的。

不改学者本色的成思危更寄望科技工作者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更多地从国家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去选择研究课题,成思危说:

“不说空话、套话,更不能说大话、假话,一定要讲真话、实话。

(摘编自龙巧玲、丁丹《成思危:

皓首穷经情满腔》)

【相关链接】

①2011年,71岁的成思危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每天凌晨6时许起床,午夜方寝,节假日和晚间都在学习。

“我从不懈怠,做了十年的副委员长,从未去北戴河度过一次假。

②成思危对凤凰卫视的主持人吴小莉说:

“我觉得我能扮演的角色,就是能够用我的知识,用我的思想,提出各种建议和意见,来促进国家的发展。

”他还援引了孟德斯鸠说过的那句话:

“如果我的思想能够影响到很多人的话,我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了。

③领导民建中央的11年中,成思危作出了许多决策。

他说:

“尽管这些决策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甚至可能影响到个别地方组织和某些同志的利益。

但我敢向大家保证,这些决策都是出自公心,都是为了民建事业的大局而作出的。

(以上均摘选自杨瑞春、张立《解读成思危政治人生:

治学从政摸着良心过河》)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思危16岁时毅然抛弃家庭,从香港回到内地,这时的他就像巴金先生笔下的觉慧一样,热情冲动,为了理想义无反顾。

B.民船业的一年工作让成思危上了最好的社会大学,使他在身心得到洗礼的同时,对祖国的发展命运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C.46岁时,在化工业颇有建树的成思危到美国学习管理学,其中有兴趣变化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出于对国家发展全局的考虑。

D.成思危临退休时从学者步入政坛,担任民建中央主席,他发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希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达至国家高层。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不羡纨绔逐声色,敢凭愚顽补苍天”的诗句展现了成思危心怀天下、立志济世的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B.成思危是我国化工工业的科研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他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奖,为我国化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C.文中不惜笔墨写吝于情感表达的成父对成思危管理学成绩的肯定,从侧面表现了成思危在美国学习时期的韧性和勇气。

D.治学与从政在成思危的身上并不冲突,但是他显然更看重自己的学者身份,因此始终不改自己的学者本色与学人风骨。

E.成思危的一生充满了选择和转折,在时代洪流和个人理想抱负的共同作用下,他最终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

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标题中“皓首穷经情满腔”的理解。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

风骨伟岸,目瞬如电。

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

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

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

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

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

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

世忠受诏,感泣曰:

“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

”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

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

“视吾鞭所向。

”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

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我军迭进。

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

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

“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

”沈与求曰:

“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

”帝曰:

“第优赏之。

”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

“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

”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

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

“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

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

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

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宋史•韩世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B.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C.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D.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世忠,字良臣: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B.卜者言当作三公:

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俾统制解元守……:

官职名,宋代开始设置,以总辖诸将,元明没有设置,清末称各镇镇统为“统制”。

D.崇宁四年:

“崇宁”以及后文的“绍兴”“建炎”“太祖”都是皇帝的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庙号,如汉武帝、隋炀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能骑未驯服的马驹。

后来,他凭借勇猛和骑马射箭技艺高超而使自己勇冠三军。

B.韩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C.韩世忠接到皇帝的手御,非常感动,亲自率领军队渡水驻守高邮,等候金人的步兵。

D.韩世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

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

(5分)

(2)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山居寄友人①

周贺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

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

除忆文流外,何人更可言。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

②文流:

文士之流,指有才学之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标题既点明了写作的时令,又表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写作意图,可谓“一举多得”。

B.首联描写了春居山中、远离尘嚣、时立观景、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诗人向往高雅脱俗,飘然世外的生活。

C.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少”与“多”相对比,鲜明的写出了山居环境远离尘嚣的清幽和静谧。

D.颈联写岩石旁松树的老色,寄寓诗人年老之意;写临水杏花的繁茂,又暗喻诗人的老当益壮。

E.尾联写诗人除了文友可忆之外,再无人可与之交流,表达了希望友人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的愿望。

15.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如何表现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5分)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②鲁迅杂文的语言,多一字会显冗余,少一字则现不足,妙喻层出,讽刺深刻,旁征博引,可谓一字千金,充分展示了作者非凡的文字功底。

③进人工业革命时代后,民众生活明显改变,咖啡成为下里巴人的重要食品。

当时,工人生活环境恶劣,工作时间长,咖啡成为保持精力的必需品。

④1978年邓小平曾发出疾呼:

“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这样的判断,现在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全部历史的过程”不是由那些自命不凡的思想家或少数杰出人物所决定,而是“决定于活生生的人民群众本身的发展”。

⑥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潜力不言而喻。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表示,要查处部分地区加油站超价销售或变相涨价等价格违法。

D.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狭小的心胸,一块小坷垃就会让其堵塞窒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尤其是不易磨损的精神上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①而人生的美丽与否

②才能容纳众多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