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学-第六章老年人安全用药护理1.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992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PPT 页数:147 大小:6.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护理学-第六章老年人安全用药护理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老年护理学-第六章老年人安全用药护理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老年护理学-第六章老年人安全用药护理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老年护理学-第六章老年人安全用药护理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老年护理学-第六章老年人安全用药护理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年护理学-第六章老年人安全用药护理1.ppt

《老年护理学-第六章老年人安全用药护理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护理学-第六章老年人安全用药护理1.ppt(1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年护理学-第六章老年人安全用药护理1.ppt

第六章老年人安全用药护理,学习目标,1.解释药物不良反应2.叙述老年人安全用药的特点和原则3.叙述老年人安全用药的护理措施,学,习,目,标,为什么要学习安全用药?

2004年我国“百姓安全用药”调查显示,全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而引起死亡的达19万人之多,平均每天死亡约520人。

为什么要学习老年人用药?

老人用药复杂!

多种药物并用。

老人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率高!

65岁老人有10%-20%出现药物不良反应80岁老人有25%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为什么要学习老年人用药?

4.老年人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尤其是肝脏和肾脏的老化。

5.有效药物浓度的起效时间、峰值、维持时间变化影响了选择的药物、剂量、用药的频率和疗效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是临床老年病学的最大挑战之一。

内容安排,第一节老年人药物代谢特点第二节老年人用药特点和用药原则第三节老年人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第四节老年人安全用药护理,第一节老年人药物代谢特点104,老年人药物代谢的动力学老年人药效学特点,一、老年人药物代谢的动力学,简称老年药动学,是研究老年人机体对药物处置的科学,即研究药物在老年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老年人药物代谢的动力学,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药物的代谢药物的排泄,1、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转运至血液的过程。

给药途径:

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

药物还可舌下含化、直肠灌注、滴眼、鼻腔喷雾、口腔喷雾,也可皮肤局部或全身用药。

1、药物的吸收,药物吸收的速度:

静脉呼吸道吸入肌肉皮下肠粘膜皮肤。

影响老年人胃肠道药物吸收的因素,胃酸分泌减少致胃液pH升高:

影响到药物的溶解,导致药物在胃肠道停留时间过长,干扰药物的吸收;因而达不到使用药物的预期效果;对于半衰期长,容易蓄积于体内的药物如:

长效洋地黄制剂,又容易造成过量、中毒。

酸性药物吸收良好,碱性药物吸收减少,如药物阿司匹林。

所以,老年人用药时必须考虑其对药物吸收能力的改变。

影响老年人胃肠道药物吸收的因素,胃排空速度减慢:

影响药物到达小肠的时间,有效血药浓度到达的时间推迟。

肠蠕动减慢:

药物吸收增加胃肠道和肝血流减少:

药物吸收减慢,分解减少,2、药物的分布,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及体液转运的过程。

取决于:

人体内血流量的减少、血浆蛋白结合率、机体的组成成分及药物的理化性质。

2、药物的分布影响原因:

老年人血浆白蛋白含量减少,使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的游离型成分增加,分布容积加大,药效增强,易引起不良反应,应减少剂量。

如:

苯巴比妥、地高辛,2、药物的分布,老年人细胞内液减少,使机体总水量减少,故水溶性药物如乙醇、吗啡等分布容积减小,血药浓度增加。

老年人脂肪组织增加,脂溶性药物如安定、硝基安定、利多卡因等在老年人组织中分布容积增大,药物作用持续较久,半衰期延长。

3、药物代谢,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又称生物转化。

老年人的用药量应减低为年轻人的2/1-3/2,3、药物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

105肝脏重量减轻,肝细胞功能减弱,对药物代谢减慢,容易产生药物蓄积中毒。

毒副作用大的药物尤其要调整剂量和间隔时间,3、药物代谢,老年人口服某些药物(如利多卡因,普萘洛尔),出现血清药物浓度增高,生物利用度提高,开始应用的剂量应当减少约30%其他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如阿米替林,吗啡,哌替啶)首过代谢并不降低。

4、药物的排泄,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机体的排泄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药物排泄途径:

肾、呼吸道、皮肤汗腺、乳汁排泄,其中大多数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

老人肾体积减小,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增厚,肾血流减少至50%,药物排泄速度慢,易产生药物蓄积性中毒。

4、药物的排泄,总之,老年人用药剂量应减少,给药间隔应适当延长,特别是地高辛、氨基苷类抗生素尤需引起注意。

老年人如有失水、低血压、心力衰竭或其他病变时,可进一步损害肾功能,故用药更应小心,最好能监测血药浓度。

二、老年人药效学特点,

(一)对心血管系统药物反应性改变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反应高,部分降压药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抗心律失常药易出现窦性停博。

(二)对内分泌药物反应性改变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易引起低血糖反应,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易引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穿孔及骨质疏松。

二、老年人药效学特点,(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敏感性改变对中枢神经抑制性药物特别敏感如:

安定可引起精神错乱,苯巴比妥引起兴奋不安,氯丙嗪引起自杀(四)对抗凝药物敏感性改变可引起长久的凝血障碍,甚至出现自发性出血,第二节老年人用药特点和用药原则,一、老年人用药特点二、老年人选药原则三、老年人用药的六大原则,一.老年人用药特点106,用药种类多、药物不良反应常见用药610种,不良反应发生率9%;用药16种以上,则上升至40%。

2.用药依从性差知识缺乏:

多科就诊、多处方用药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经济和家庭因素用药存在误区3.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老年人预防用药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增加了微生物的耐药性,加之老年人免疫力下降,二重感染的几率增加。

症状控制不佳随意加药、换药、症状缓解立即停药漏服后下次加倍补回来盲目跟从别人服药药越补越好,药越新越好,药越贵越好容易相信各类广告、药商的宣传,私自买药,二.老年人选药原则106,先明确诊断,后用药用药前先评估老人的健康史、既往用药史、目前用药情况。

分析老人机体异常是老化引起护师病理损害所致,根据用药指征选择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的药物。

2.重视非药物疗法老年慢性病重视非药物疗法(饮食疗法、体育疗法、针灸、按摩、推拿、理疗)如:

高脂血症患者,首先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

除急症和器质性病变,能不用药就不用药。

二.老年人选药原则106,3.选择疗效确切而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先老药,后新药:

首选老药,慎用新药。

未参与新药试验,可能对其有意外的毒副作用。

先外用药,后内服药:

为了减少对老年人机体的损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皮肤病、扭伤),最好不要用内服药治疗。

先内服药,后注射药:

老年人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减退,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最好不用注射剂。

先中药,后西药:

中药“与食物同源”,毒副作用明显低于西药,对老年人相对更安全。

二.老年人选药原则106,4.慎用或不用敏感药物老年人忌滥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维生素等。

应避免使用特别敏感的药物如:

降压药中的胍乙啶、抗生素中的四环素、链霉素、庆大霉素、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如:

吲哚美辛等。

慎用麻黄、甘草、大黄。

5.适当选用进补药:

老年人要慎用补药和保健药品,要遵循“因人进补、因病进补、因时进补”的原则。

服药时要辩证,否则误补益疾,反而添病。

另外,服用补药要适时,冬令进补是虚弱者的最佳时节,可用人参、黄芪、鹿茸一类温补之品。

而夏季仅能用不温燥的补品如西洋参、百合等。

老年人选药原则选药原则1)做到先六后六2)尽可能减少用药种类3)慎用敏感药物4)不滥用维生素5)适当选用滋补药或抗衰老药,先明确诊断,后用药先非药物疗法,后药物疗法先老药,后新药先外用药,后内服药先中药,后西药先内服药,后注射药,三、老年人用药的六大原则,1、五种药物原则2、小剂量和递增原则3、择时原则4、及时停药原则5、简洁原则6、监测原则,根据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用药特点,要求我们队老年人用药时要遵循正确的用药原则,做到安全、有效。

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

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

老年人用药的五大原则,1、五种药物原则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

据国外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610种为9%,1115种为25%,1620种为54%。

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

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

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三、老年人用药的五大原则107,五种药物原则联合用药品种愈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愈高。

用药品种要少,最好5种以下,治疗时分轻重缓急。

执行5种药物原则时要注意;了解药物的局限性,许多老年性疾病无相应有效的药物治疗,若用药过多,ADR的危害反而大于疾病本身。

抓主要矛盾,选主要药物治疗。

选用具有兼顾治疗作用的药物:

高血压合并心绞痛-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重视非药物治疗。

减少和控制服用补药。

ADR:

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DrugInteration)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应用时所发生的药效变化。

即产生协同(增效)、相加(增加)、拮抗(减效)作用。

合理的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增强疗效或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反之可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还可能发生一些异常反应,干扰治疗,加重病情。

作用增加称为药效的协同或相加,作用减弱称为药效的拮抗,亦称谓“配伍禁忌”。

老年人用药的五大原则,2、小剂量和递增原则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

中国药典规定为成年人量的3/4。

还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蛋白结合率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

2、小剂量和递增原则,1).老年人用药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达到适宜于个体的最佳剂量。

开始用成人量的1/41/3,然后根据临床反应调整剂量,直至出现满意疗效而无ADR为止。

6080岁应为成人量的3/4,80岁以上为成人量的2/3。

2).个体化原则用药剂量应根据老年人的年龄、健康状况、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反应等进行综合考虑。

老年人用药的五大原则,应注意的是:

并非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

对于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为了确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

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

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就从小剂量(成年人剂量的1/41/3)开始,缓慢增量。

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剂量。

老年人用药的五大原则,3、择时原则:

选择最佳时间服药。

主要根据疾病的发作、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昼夜节律变化来确定最佳用药时间,以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

由于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出现,107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代动力学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因此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液浓度高);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

老年人用药的五大原则,4、及时停药原则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更换或停用药物。

凡疗效不确切、毒副作用大、不必要的药物均应及时停用。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新的症状,应考虑为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是病情进展。

前者应停药,后者则应加药。

当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要停药一段时间。

在老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

对于服药的老年人出现新症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加药受益。

所以及时停药原则作为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视。

老年人用药的五大原则,5、简洁原则用药方案简洁,明了,尽可能减少药物种类和给药次数,避免间歇和交替用药。

药物标记(名称、用法、剂量)应醒目清晰,药物剂型要适合老年人服用,包装开启要容易,便于老年人服用。

老年人用药的五大原则,6、监测原则密切观察老年人用药后的病情变化和用药反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和肝、肾功能,正确评价药物疗效,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知识链接-药物依赖108,药物依赖性是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