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9896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docx

《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docx

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

清流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读下面某区域河流分布图,回答1~3题。

1.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具有的特征是()

A.地势低平,河网稠密B.中部高,四周低

C.东北高,西南低D.山河相间

2.图示地区的地形类型属于()

 A.沉积盆地   B.褶皱山地

C.冲积平

原   D.块状山地

3.该地可能位于()

A.山东丘陵B.长白山地

C.太行山区D.江南丘陵

我国反映地理知识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

据此完成4~5题。

4.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B.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D.江淮

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5.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③B.④⑤C.①③④D.②⑤

下图为“沿我国32°N纬线所做的地势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6~7题。

6.图中数字代表的地形区依次是(  )

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华北平原D.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7.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在(  )

A.利于印度洋水汽深入我国内陆地区B.有利于种植业的均衡布局

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D.决定了我国大多数外流河的流向

茶,常绿灌木,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鲜叶需人工采摘。

“南茶北引”是我国农业科学家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设想,经过50多年的不断摸索,目前在在青岛、日照、临沂等地已经形成规模.据此完成8~10题。

8.影响“南茶北引”主要限制因素是()

A.土壤B.地形C.气候D.水源

9.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茶叶品质较好的原因()

①热量条件更充足②纬度高,生长更为缓慢③昼夜温差大④迎风坡降水丰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0.近年来,茶叶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成本上升B.种植面积扩大C.农药化肥成本增加D.土质退化严重

图为过M点(128°E,48°N)沿经线和纬线作的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回答11题。

11.关于图中M地附近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小,含沙量大B.结冰期长C.汛期只出现在夏季D.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12.亚洲东部濒临的大洋是()

A.北冰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大西洋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

据此完成13~15题。

1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

B.图中海拔高度G处为100米,H处为400米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D.该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

14.图中城镇与H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A.199<h<200B.289<h<290C.299<h<300D.300<h<301

15.图中地区适宜发展的经济作物为(   )

A.甘蔗          B.苹果          C.棉花          D.甜菜

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例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17.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生产区域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②交通条件

③劳动力因素④产业化基础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分析下表,回答18~19小题。

大州

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州

河流淡

水量

76

533

184

236

946

24

4%

27%

9%

12%

47%

1%

人口比重

11.7%

60.6%

13.5%

8

.0%

5.7%

0.5%

18.根据上表

分析,世界上人均淡水资源最少的大州是()

A.欧洲B.大洋州C.非洲D.亚洲

19.淡水资源的不足,会引起许许多多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能导致居民生活饮用水不足B.可能会严重制约工业、农业的发展

C.水资源不足,经济发展受到制约D.淡水已成为世界环境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

20.有关中亚地区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在古代是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②该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中亚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灌溉水源主要靠本地区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

④中亚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色金属含量占世界重要地位,但缺少煤、石油、天然气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图为120°E经线的一段(图中斜线部分为陆地),读图回答21~22题。

21.该经线经过()

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②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③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④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⑤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③④⑤

22.甲、乙两地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A.人口稀少B.季风气候显著

C.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D.河流结冰期长

图2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两国的临海分别是(   )

A.红海、亚丁湾   B.安达曼海、泰国湾C.地中海、波斯湾    D.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24.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

A.面临海洋、

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沙漠广布、

炎热干燥

25.下面有关亚洲气候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东部和西部均分布有季风气候

B.季风气候各月降水不均匀,一般没有早涝灾害

C.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亚洲中部降水最多

D.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共有三种气候类型

26.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

6月下旬经马尔代夫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   )

A.先顺水航行,后逆水航行        B.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

C.可以不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    D.航行期间,雨少晴多

27.读世界著名海峡图。

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同的是(   )

A.①白令海峡      ②霍尔木兹海峡  ③多佛尔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B.①霍尔木兹海峡  ②马六甲海峡    ③白令海峡     ④多佛尔海峡

C.①多佛尔海峡    ②马六甲海峡    ③霍尔木

兹海峡 ④白令海峡

D.①多佛尔海峡     ②霍尔木兹海峡  ③白令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读图,完成28~29题。

 

28.图中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②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③a点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④b点所在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渐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两个半岛地区均有丰富的(   )

①铁矿资源  ②水力资源

③劳动力资源  ④太阳能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读下列四个岛屿图,判断30~32题

30.四岛中,樟脑闻名于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1.四岛中,常年在西风影响下,呈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处于板块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02年4月24日,在土库曼斯坦召开的里海5国首脑会议无果而终。

据此材料,回答第33~35题。

33.里海5国指的是()

A.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乌兹别克斯坦、伊拉克

B.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阿塞拜疆、伊朗

C.俄罗斯、伊朗、伊拉克、阿富汗、阿塞拜疆

D.阿塞拜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

34.关于里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处欧亚两大洲分界线上B.从成因上看,属内陆湖

C.世界最大的湖泊D.伏尔加河注入里海

35.关于里海问题,沿岸5国长期争端不休,其根源是()

A.湖海名称问题B.水

资源问题C.丰富的油气资源问题D.湖区生态保护问题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

识完成36~37题。

36.甲乙两区域共同的优势是()

A.石油、天然气丰富B.太阳能丰富C.水能资源丰富D.内河航运发达

37.乙地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B.荒漠化

C.过量引湖水灌溉

导致盐碱化D.沿湖围垦致使A湖萎缩

读右图,回答38~39题。

38.图中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

A.①南美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B.①非洲、②南美洲、③大洋洲、④欧洲

C.①南美洲、②大洋洲、③亚洲、④欧洲

D.①非洲、②大洋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39.图中四地所在国家所濒临的海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泰国湾、④地中海

B.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北冰洋、④波罗的海

C.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地中海、④北海

D.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阿拉伯海、④波罗的海

读右图,完成40~41题。

40.在图中A处放一漂流瓶,受洋流的影响,先发现漂流瓶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南美洲西海岸B.亚洲东海岸C.非洲西海岸D.北美洲西海岸

41.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洋流是莫桑比克暖流

B.从成因上看应该为密度流

C.加剧了沿岸地区的湿热程度

D.在其影响下沿岸地区形成了世界大渔场

白令海峡是连接北美洲和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俄罗斯计划出巨资修建白令海峡海底隧道。

打通俄罗斯至美国阿拉斯加的铁路。

结合下图回答42~43题。

42.下列关于隧道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寒冷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溶洞、暗河众多

C.落叶阔叶林广布D.地势平坦,沃野千里

43.下列关于上图中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纬度比B地低,所以冬季A地气温比B地高

B.冬季A地气温比B地低,洋流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C.气温年较差A地与B地相同

D.两地主要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44.美国的高新技术工业中心城市是(  )

A.休斯顿B.纽约

C.芝加哥D.圣弗朗西斯科

45.关于美国农业生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B.劳动生产率高

C.生产过程机械化D.从事农业人口多

46.美国五大湖附近的工业中心是(  )

A.芝加哥、底特律B.休斯敦、亚特兰大

C.波士顿、费城D.旧金山、费城

读下图,回答47~48题。

47.下列关于甲、乙两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都属于现代型

B.两国都有大牧场放牧业

C.两国工业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

D.两国都是世界著名的粮食出口国

48.两国阴影区气候分布面积差异大的原因是( 

 )

①夏季风受地形的影响:

甲国比乙国显著 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乙国比甲国小 ③阴影区沿岸受洋流的影响:

乙国比甲国大 ④国土面积:

甲国比乙国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和“南极四点”分布示意图,回答49~50题。

49.关于南极洲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环境原始,动植物种类繁多

B.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科考的最佳时期

C.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D.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50.关于图中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点距极点的距离为2000km

B.长城站是距祖国最近的考察站

C.磁点位于中山站的东北方

D.高点是南极洲海拔最高的地方

第Ⅱ卷(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51.“两廊一圈”指中国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的“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和“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圈。

读“两廊一圈”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红河下游是越南著名的农业产区,其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简要评价“两廊一圈”区域开发的条件。

(5分)

(3)为促进“两廊一圈”区域经济发展,中越两国在经贸方面可开展哪些合作?

(5分)

52.读下面六幅沿经线或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煤炭资源丰富,第二次技术革命形成了著名工业区,现在仍是该国“工业心脏”的序号  __  。

(2)耕地比重大的传统稻米产区国家序号是      ,占世界首位的经济作物是黄麻和   ____ _  。

(3)参加APEC会议的国家中,地跨两洲、频临三洋、经济发达的国家的序号是   ____  _。

(4)铁矿丰富,热带农产品出口多的国家序号是 _ __    ,其能源以   ____ _  为主。

(5)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序号是  _   __,其最大工业基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6)简述⑥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3.新华网达卡2009年9月6日电 据孟加拉国私营通讯社孟联社6日报道说,流经拉杰沙希县的帕德玛河(在印度境内为恒河)上游水位上涨,使该地区洪水泛滥,目前已有19人死于洪水导致的蛇咬、翻船及各类疾病。

下图为孟加拉国简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分)

(1)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______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孟加拉国多洪涝的原因是什么?

(4分)

 

(4)从气候、地形因素归纳洪涝多发区的分布。

(2分)

 

54.图11为“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1949~1989年)”。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

(1)说明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3分)

 

(2)简述暴雨洪涝形成的自然原因。

(2分)

 

(3)指出加剧东北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人为原因。

(2分)

 

55.结合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是_________

地区,该地区多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省,该省区灾害点数约

为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该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发生特大型山崩最少。

(1分)

(4)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1分)

清流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BDCD6—10ADCBA11—15BCDCA16—20DDADA

21—25CBCDD26—30BDDAD31—35BBDBC36—40ADCDC

41—45CABDD46—50ACDAC

二、综合题:

51.(12分)

(1)水稻种植业旱涝(洪涝)

(2)有利:

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

国家政策扶持;劳动力丰富;土地价格低。

不利:

地质地貌等条件复杂;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欠发达。

(任意5点,5分)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加强海洋资源的协作开发;

加强红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共同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等。

(任意5点,5分)

52.(10分)

(1)①  

(2)③茶叶 (3)②  (4)④ 水力(5)⑤ 沪宁杭

(6)由北向南、东向西、南向北降水量呈半环状逐渐减少。

(2分)

53.(11分)

(1)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2分)

(2)热带季风 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季和旱季(3分)

(3)自然原因:

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恒河与

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

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4分)

(4)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以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为主的湿润地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多洪涝。

(2分)

54.(7分)

(1)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河流中下游多)

(2)降水集中、雨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破坏森林,开垦湿地

55.(10分)

(1)西南(1分) 西南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坡陡谷深;植被覆盖差;地震频繁,岩石比较破碎松散;多暴雨或冰雪融水的影响。

(3分)

(2)四川 102 西部地区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东部地区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3)华东(4)东部地区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