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定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236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的定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共管理的定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共管理的定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共管理的定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共管理的定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的定义.docx

《公共管理的定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的定义.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管理的定义.docx

公共管理的定义

公共管理的定义

篇一:

公共管理学概念答案

  公共管理学概念答案

  一,简答题:

  1。

简述公共管理的特质。

  答:

特质有:

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4)法的支配与意志自治(5)政府与市场(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2.公共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

  答:

有以下基本技能

(1)技术性技能

(2)人际关系技能(3)概念化技能

  (4)诊断技能(5)沟通的技能

  3.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

构成要素有

(1)职能目标

(2)机构设置(3)组织成员(4)全责体系(5)运行过程(6)规章制度(7)物质设备(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

  4.简述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

  答:

基本特征有

(1)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

(2)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谋略(3)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

  (4)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5)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过程(6)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外而内的管理哲学

  5.简述公共决策及其特征。

  答:

公共决策是指公共组织系统为履行公共管理的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做出各种决定的过程。

  其特征有:

(1)公共决策主体的特殊性

(2)公共决策内容的特殊性(3)公共决策依据的特殊性(4)公共决策作用方式的特殊性(6)公共决策后果的特殊性

  6.公共决策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公共决策执行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答:

公共决策的基本原则有

(1)信息原则

(2)预测原则(3)客观原则

  系统原则(5)可行性原则(6)择优原则(7)民主原则

  (8)弹性原则

  公共决策执行的一般原则有

(1)忠实于决策,使贯彻执行不走样

(2)决定有力,迅速地将决策目标变为现实(3)从实际出发,灵活,创新(4)做好周密的计划安排(5)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6)上下团结,持之以恒

  7.公共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

基本职能有

(1)决策职能

(2)组织职能(3)用人职能(4)协调职能(5)监督职能(6)教育职能

  8.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答:

功能有

(1)人力资源的获取

(2)人力资源的发展(3)人力资源的激励(4)人力资源的维持

  9.简述公共财务管理的功能与作用。

  答:

功能与作用有

(1)资源配置的功能

(2)公平分配的功能

  (3)控制与监督的功能(4)经济稳定的功能

  10.简述我国预算管理的职权划分。

  答:

(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预算管理职权

(2)各级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3)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4)各部门与各单位的预算管理职权

  11.简述绩效管理的需要与意义。

  答:

绩效管理的需要有

(1)公共责任落实

(2)利害关系人的期望(3)对结果导向的强调(4)个人绩效

  和组织绩效的双重要求

  意义有

(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有助于组织资源的有效配置

  (3)有助于对管理过程的监督与控制(4)有助于行政成本的降低和行政效率的提高

  12.公共管理合法化包括哪些基本要求与内容?

  答:

(1)行政合法

(2)行政适当(3)平等保护

  13.行政检察机关的权限有哪些?

  答:

(1)检察权

(2)调查权(3)建议权(4)行政奖惩决定权

  14.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确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基本原则有

(1)人本主义

(2)集体主义与公共利益(3)社会公正

  (4)行政责任

  二.论述题

  1.试论有效公共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特质。

  答: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应具备7个特质

(1)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

公共管理者借此可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在策略执行时能汰弱留强

  

(2)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是绝对不会令人讨厌的,因其必须具备相丰富的知识并乐于学习,同时愿意与他人分享知识,并有一些工作之外的生活乐趣

  (3)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

公共管理者应为“政治家型官僚”,因为他们具有清晰的个人与政策价值,并将其运用于公共管理上

  (4)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

耐心对于公共管理者而言,至为重要。

因为公共组织不像私人部门,其变革速度往往较为缓慢

  (5)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最好具有在不同部门,甚至不同机关的工作经验

  (6)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不仅要能与民众和睦相处,还要能了解不同民众的各种需求,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7)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擅长于分析与思考。

现代公共管理强调分析,尤其是价值,判断,直觉,经验间的分析思考与分析工具的整合

  2.试论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意义。

  答:

(1)提供战略性发展方向。

对于组织未来发展的愿景提供了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思考,为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方向

  

(2)指导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

通过战略管理,可以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战略性,关键性的发展领域

  (3)强化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战略管理十分重视对环境的感知,分析与判断,十分重视对外部环境变迁的管理,有助于强化组织的适应能力

  (4)设定了追求卓越的标准。

战略管理为组织设计了一套未来发展的愿景,可以为组织的运作设计追求卓越的标准,为组织发展定位

  (5)提供了控制和评估的基础。

战略管理十分重视战略执行与评估问题,这为评估组织的绩效,实施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联系我国实际,论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答:

论公共决策科学化的基本要求和途径有

(1)树立正确的决策指导思想。

在我国就是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国家的宪法,法律为准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需要来制定决策,使决策符合我国的利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正确认识具体决策对象和决策环境的特点和规律。

第一个决策对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规律,因此,在决策中一定要结合这些特点及规律来进行决策,否则。

就有可能导致决策失效

  (3)建立健全决策机制。

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4)规范决策程序。

规范决策程序,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程序来进行决策,这是科学决策的基本要求

  (5)现代化的决策技术与方法。

现代化的决策技术与方法,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决策的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论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基本要求与途径有

(1)决策观念的民主化。

各级公共管理者要更新决策观念,树立科学决策的理念,增强民主决策的意识

  

(2)决策过程的民主化。

在决策过程中,要实行政务公开,增强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使人民群众能够参与和了解整个决策的过程

  (3)决策环境的民主化。

宽松的政治环境是决策民主化的前提保证。

要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协商,对话的政治环境

  (4)决策体制的完善化。

完善的决策体制是实现公共决策民主化的组织保证。

完善的决策体制就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决策中枢机构,还要有完备的情报信息系统和参谋系统

  4.试论公务人员培训的意义和作用。

  答:

作用是:

公务人员的培训与发展就是对公务人员传授工作知识,提高工作技能,改善工作态度,从而促使其才能发展的各种措施

  其意义在与

(1)传授工作知识与技能。

工作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每一个公务人员任职所必需的,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与训练,使之掌握有关的工作知识与技能,使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以便于较快的适应工作和胜任工作,加强对公务人员的培训与训练,就可以时时鞭策公务人员不断追求新的知识,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

  

(2)改善公务人员的工作态度。

公务人员在工作上的表现,除学识与工作能力外,最重要的是工作意愿即工作态度。

学识和能力是担任工作职务的基础条件,而工作态度是工作效率的动力,两者缺一不可

  (3)激发公务人员工作的潜能,训练与发展的意义还在于激发公务人员的工作潜能与才能的发展,通过有计划的培训、训练、进修、深造,不断开发员工的能力,激发其工作的潜能,使其能力发展与工作发展齐头并进

  5.试论政府预算在现代政府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

  答:

(1)宏观调控的作用。

公共预算是国家实现财政分配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预算科作为政府中、长期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国家可以透过预算所展现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工具来调节国民经济中的各种比列关系和经济结构,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调节中央与地方之间、各地方之间、各行业之间的收入与分配关系,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的平衡,促进经济的稳定与持续增长。

  

(2)合理分配资源的作用。

公共预算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通过确定资源运用上的优先次序,通过对资源的合理调节和分配,就可以避免资源分配上的低效率和资源浪费,就可以实现资源运用的合理化、公正化和有效化

  (3)监督的作用。

通过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就便于政府及时掌握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发展趋势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以便于采取相对应的政策或措施,使国民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还可以保证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防止和打击违反国家财政纪律的行为

  (4)法律拘束的作用。

凡经立法机关通过的预算案,即为法定预算,它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任何行政机关或个人不得任意更改,以此确保预算的实施

  6试论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答:

绩效管理是指“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过程。

  绩效管理的需要:

(1)公共责任落实

(2)利害人关系的期望(3)对结果导向的强调(4)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双重要求

  绩效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有助于组织资源的有效配置(3)有助于对管理过程的监督与控制(4)有助于行政成本的降低和行政效率的提高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与衡量的一般性指标:

(1)经济首先要问的一个问题便是“某组织在既定的时间内,究竟花费了多少钱?

是否按照法定的程序花费金钱?

(2)效率效率要问的问题是“机关或组织在既定时间内,预算投入,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3)效果效果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通常以产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加以衡量,效果关心的是“目标或结果”(4)公平公平作为衡量绩效的指标,它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都受到公平的待遇吗?

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服务”

  绩效管理成功的条件:

(1)管理者要成为组织绩效的中心

(1)高层的支持与承诺(3)制定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4)绩效衡量对组织要有意义(5)利用绩效规划和衡量体系使管理者负责任(6)意识到绩效的重要,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7)要连续不断的发现问题和绩效改进的机会

  7.试论行政检察机关的职能与作用

  答:

(1)廉政监察廉政监察就是指行政检察机关依法监督、惩戒、纠举国家公务人员利用职权之便非法摄取各种利益的腐败行为。

廉政监察的主要任务就是监督检查国家机关公务人员执行国家廉政政策及制度的情况,检查公务人员自身廉洁的情况,查处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违法违纪案件,促使廉政建设,进行廉政教育

  

(2)效能监察效能监察是指行政检察机关依法监督、惩戒、纠举国家机关公务人员违反职责和行政法规制度、命令和工作秩序,并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行政工作秩序紊乱等行为的一种行政监察活动。

效能监察的主要任务是监督检查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行政活动和行政行为,也就是对行政效率和行政效力的监督

  (3)执法检查执法检查就是指行政检察机关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公务人员行政执法情况所进行的监督监察活动。

它主要是对行政机关及其人员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命令的情况,进行系统的纠正和调整,对行政人员违法违纪的情况,进行惩戒,以保证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行政执行行为的合法性,使国家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和命令能够得到正确的贯彻和实施

  (4)诉愿监察诉愿监察就是指通过依法受理控告、申诉,监督、惩戒、纠举监察对象因违法或违反行政纪律或因不当的行政处分而造成对公民或公务人员权益损害的行为的监督检查。

其主要任务是受理监察对象不服主管行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其主要作用在于行政权的合法行驶,做到不冤不纵,保证公民和国家公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篇二: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概念比较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概念比较

  关键字:

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关系如何,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很复杂的问题。

  公共经济学或者公共行政学习惯把社会生活领域分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满足公共领域需求的产品带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私营组织从事公共物品的生产是没有动力的,所以,公共物品只能由非营利的公共组织来承担。

  如果仅仅从政府管理职能角度来看,二者几乎可以等同起来。

传统的政治理论认为,国家具有二重职能,一个是阶级统治职能,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一个是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有其社会公共性或者说阶级性淡化的一面,政府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当然兼任这双重职能。

随着现代民主制度建设的发展,国家调处阶级冲突的能力增强,国家的阶级职能相对淡化,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范围逐步扩大,需求增强,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日益发挥出来。

在半个世纪以来,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发生一些显著的变化,一是原来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扩大到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二是公共管理的方式更加带有柔性化特点,改变以往一味指挥命令的刚性管制方式,更多的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协商、行政调解等柔性管理方式,三是公共管理的价值导向发生转变,从控制转向服务。

  所以,如果仅仅从政府作为唯一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体这一角度考虑,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概念几乎等同。

因为,政府是公共领域唯一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供给者,现代社会中政府管理职能的价值取向强调“管理就是服务”,政府应当是服务型政府,政府的四大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公共服务。

这样说来,公共管理就是公共服务。

  但是,即使将政府作为公共领域唯一的主体,在政府职能范围内讨论这个问题,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仍然有区别。

这是因为,公共管理是政府基于法定授权,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对社会公众的管理,带有强制性、纵向性和不对等性,而公共服务是政府根据社会公众的需要,使用公共资源,提供公共物品,为保障社会公众的基本权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服务,带有非强制性、横向性和平等性,政府只是将属于社会公众的权益和资源,在社会公众的委托和监督下,进行分配、调度和使用。

在现代法治国家,公共管理的主体受到法律的严格规定,只有法定授权和依法委托的公共组织才有资格行使公共管理权力,前者是指法律明文规定的行政组织,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就是有关法律所确定市场监管主体,后者是行政法规或规章基于法律规定所进一步确认的委托主体,这些委托主体是受授权主体的委托,有时,在法律上被称为“依法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机构”(如《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但是,委托主体在行使公共管理权力的时候,不得再委托,显然,这种委托也不是一般民事委托,而是行政委托,这样严格的限定,有利于保证被委托主体依法从事公共管理。

但是,在我国,公共服务的主体范围更加广泛,主要是政府各类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在人员编制、经费、管辖关系、职能范围等方面受政府管理,可以理解为广义上的“大政府”,从行政法意义上说,公共服务的主体、内容和形式等不像公共管理有更加严格的限定。

当然,政府可以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选择适合的公共服务主体,随着主体范围的扩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控制也逐渐宽松。

  应当看到,公共管理领域的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这一趋势。

也就是说,政府不再是唯一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体,市场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都参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出现公共领域参与主体多元化;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关系也不再是政府居高临下的纵向关系,政府权力合法性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唤起“主权在民”的意识,追寻政府公共管理权力的,同时,公共服务应当满足社会公众的合理需求,必须是为社会公众所需要(反之则是强加于人的所谓“政绩工程”),必须是公平公正的服务,而不是施舍和恩赐,必须是有效供给,而不是开空头支票,光有承诺,很难兑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方式也不是刚性强迫,更多体现人性化、柔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篇三:

公共管理的概念

  1、安全的两重含:

安全首先是主观感觉,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生命和相关事物的无忧和放心

  ;安全又是客观存在,是指具有对抗一切现实或潜在威胁的实实在在的保障

  2、“公共”的中文语义:

强调多数人共同或公用

  3、公共安全:

是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的秩序与平衡状态。

公共安全管理是对这种秩序与平衡状态的维护与保持,对打乱该秩序与平衡状态的各类事件的应对,以及对事件后果的消除、对秩序与平衡状态的恢复的全过程。

公共安全管理的实质是政府公权用于对公共安全的保持、保护和恢复.---公共安全管理是我们自己采用的学科名称

  4、管理三要素:

1、管理者:

政府;其他组织和个人;2、管理对象:

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公共卫生、社会安全;3、管理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公共安全:

是社会公众生活和生产的秩序与平衡状态。

范围1:

社会公众,非个体;范围2:

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

公共安全的本质:

秩序与平衡

  5、秩序:

正常运作的状态,不排除发生3级、4级公共事件平衡:

社会组织、社会群体之间,各得其所。

社会安全问题,罢工,社会动乱

  6、公共安全管理:

对社会公众生活和生产的秩序与平衡状态的维护、保持与恢复的全过程。

  公共安全管理学:

研究对公共安全维护、保持和恢复的机理和方法的科学。

  7、潜在破坏和影响公共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安全管理的主要针对目标

  8危机:

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突发”强调事件发生的不可预测性;“紧急”强调处理时间迫切;“危机”强调事件危险性。

  9、应急体系的含义——以法律、法规、制度、政策为准绳,全面整合各种资源,制定科学规范的应急机制,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社会共同参与的组织网络,预防、响应、化解和消除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提升应急能力,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社会正常运转和公共安全的工作系统。

  10、应急体系的基本架构:

第一层指导层;第二层运行层(运行机制、组织体系、保障资源);第三层支撑层(应急运作平台)第四层运作层(常态应急管理工作、非常态应急管理工作)

  11、应急体系建设总体框架:

制度体系(法律法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预案体系);支撑体系(科学支撑:

“示范项目、培训演练、科研教育”;资源保障:

保障重建、应急通

  讯应急运输、应急物质、队伍与装备、信息与指挥:

决策指挥、检测)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