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道德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798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道德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思修道德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思修道德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思修道德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思修道德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修道德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docx

《思修道德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道德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修道德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docx

思修道德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从新起点上继往开来。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1)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2)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塑造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执行统一,脚踏实地。

第三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为大学生成长成材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

1.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的作用: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意义表现在: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导大学生走什么路;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坚定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高远与始于足下

立志当高远。

立志做大事。

立志须躬行。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首先,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其次,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含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热爱国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热爱各族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

(4)爱自己的祖国:

热爱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而建立的国家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一和维护祖国统一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一致性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发展史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民族感情的认同。

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损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成的言行,都会遭到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

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2)经济全球化形势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你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你的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如何,也无论你在何种所有制企业中工作,作为中华儿女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科学无国界的,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2)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对中华民族充满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进民族团结

3.维护国家统一

4.增强国防观念

(1)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2)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 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们增强国防观念,要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践的方方面面,主要有:

学习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意识和素质;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参与国防教育活动,增进对国防的感性认识;关注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强化忧患意识。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2.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3.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4.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5.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人生观与价值观

2.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2)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是个体对社会的贡献。

人们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依据他对社会的贡献。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通标准。

(3)人生价值的评价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的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的统一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3.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A,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人生价值目标 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B.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加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实现人生价值要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4.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走与社会实现相结合的道路 。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1)关系:

身是心的物质基础,心是身的精神机能,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还指心理无障碍,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2)心理产生问题的成因:

内因:

生理发育带来的心理变化,18-23岁的大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

大学生心理过渡状态的矛盾性:

第一,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带有片面性;第二,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第三,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第四,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感、归属感等矛盾心理同时存在。

外因:

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的来说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但错误思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错误观念(重智育轻德育、分数至上)误导,社会主义机制完善过程中与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冲突,学习负担、经济负担和就业压力等外在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

(3)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1)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

重要问题在于不能回避而要正视问题;(3)合理调控情绪;(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守的原则:

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正确认识竞争;正确认识合作,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道德的起源

(1)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

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3.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

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1)认识功能

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会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2)调节功能

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3)道德的其他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4.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

(2)表现:

A.道德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B.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C.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D.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E.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3)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

社会主义道德对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比历史上任何道德都更广泛、更深刻、更强大。

更深刻、更强大。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2)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为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提倡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

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作为市场经济,它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有相通或相似之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A.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

C.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干扰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D.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道义支撑。

F.要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发挥道德对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1.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2.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辨证统一;  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3.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的道德理想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表现为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大学生诚信与道德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道德与法律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1)内涵: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特点:

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第一节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爱岗敬业:

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

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诚实守信:

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办事公道:

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服务群众:

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奉献社会:

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

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

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第二节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祟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2)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一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二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三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2.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1)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2)社会实践是锻炼人才的“熔炉”

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1.爱情与人生

(1)定义:

是指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爱情的基本要素:

性爱,责任,理想

(2)恋爱中的道德:

尊重平等人格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3)大学生的恋爱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不能片面的或功利化的对待恋爱。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2.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概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应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从法律体现的意志看,我国法律体现的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的体现。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看,我国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

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看,我国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法律制定:

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是法律运行的起实行和关键性环节。

立法的机关和权限: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制定法律

国务院:

制定行政法规

国务院各部门:

制定部门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制定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制定地方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立法的程序: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公布

(2)法律遵守: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和履行职责与义务的活动。

(3)法律执行:

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称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

(4)法律适用:

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4)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5)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6)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7)培养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自由平等观念

(1)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1.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1)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

(2)政治安全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与科技安全文化安全与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

2.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1)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

基本法律制度:

《刑法》、《国家安全法》

(2)国防安全法律制度

(3)经济安全法律制度

(4)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

(5)生态安全法律制度

(6)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

3.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1)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3)提供便利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4)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5)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6)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1.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1)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

题的习惯和取向。

(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讲法律:

以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

讲证据:

以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

讲程序:

以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

讲法理:

以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

(3)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

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2.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法律权威的意义: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

 法律权威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外在基础)和内在说服力(内在基础)。

(2)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努力树立法律信仰;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1.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1)宪法的特征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在制订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国家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基础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基本权利: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批评、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2)基本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第二节我国实体法律制度

1.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1)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通则》

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的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民事主体制度(3)民事行为制度(4)民事权利制度(5)民事责任制度(6)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7)合同法律制度 (8)知识产权法律制度(9)商事法律制度

2.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1)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基本原则:

 国家适度干预原则;效率公平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3)税收法律制度:

 

第三节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1.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是:

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民事诉讼的管辖是:

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或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纠纷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要求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判的人。

 民事诉讼代理人是:

指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委托指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委托,代理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