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政府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9492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廊坊市政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廊坊市政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廊坊市政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廊坊市政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廊坊市政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廊坊市政府报告.docx

《廊坊市政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廊坊市政府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廊坊市政府报告.docx

廊坊市政府报告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2年02月09日点击数:

1534【字体:

小大】接收回传

 

——在廊坊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廊坊市人民政府市长 聂瑞平

(2012年2月1日)

聂瑞平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廊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起始之年。

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实施精良管理,积极推进高端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50亿元,同比增长11.5%。

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51亿元,增长28.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0亿元,增长32.5%,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55.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9亿元,增长30.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64亿元,增长16.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3亿元,增长17.6%。

全市经济实现了高质量、有内涵的增长。

  产业结构得到新提升。

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方向,着力构筑高端定位、创新引领、集聚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电子信息成为发展最快的新兴支柱产业,实现利税和工业增加值均居全省第一位。

休闲商务、金融服务、健康医疗等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国寿生态健康城、鲁能生态旅游度假区、霸州国际温泉公园等项目进展顺利,梦廊坊文化产业园、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等项目加快实施,村镇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光大、交通、兴业银行落户。

网络经济、总部经济、创新经济势头良好,润泽国际信息港、中国移动北区中心、中国联通华北基地、能源生态城项目加快建设,中太建设集团总部跨入中国企业500强。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恒都美业、海泽田等4个现代农业园区初具规模,金丰农科园、天圆山庄等一批综合生态农庄迅速兴起。

园区平台进一步提升,10个省级工业聚集区、6个省级新兴产业示范区、4个省级开发区获批,燕郊国家级高新区揭牌。

项目中心建成使用,电子管理台账启动运行,争取重点项目新增用地指标再创新高。

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实施208项减排工程,达到年度控制要求;万元GDP能耗下降3.66%,继续保持全省最低。

  城乡面貌实现新改观。

城市建设强力推进,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建成营业,廊和坊金融街开业在即,京沪高铁站建成使用,苏宁广场、广阳CBD、文化中心、自然公园西扩等项目加快实施。

市区新增绿化面积32.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空气质量一级天数123天,首次突破百天。

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廊北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争取省定向追加用地38平方公里,位居全省首位。

城市网格化管理覆盖面继续拓展,数字城管向县域延伸。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突破,廊沧高速建成通车,密涿支线高速具备通车条件,京台高速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廊涿干渠开工建设,广阳水库获批立项,调引9200万立方米黄河水入廊,文安县城新防洪圈主体工程全面启动,14项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投产。

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建成112个省级示范村,1.5万户农民迁入新居,改建农村公路360公里。

全市造林17.7万亩,建设了三河森林公园、霸州生态公园等一批精品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24%。

  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新进展。

粮油、蔬菜、畜牧、林果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提高,粮食生产连续八年增产,肉、蛋、奶、菜等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建成40个千亩蔬菜标准园,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设施农业15万亩。

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新增市级龙头企业42家,国家级龙头达到5家。

三河农业高新区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固安成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完成,香河医改经验在全省推广。

市区公交实施运营体制改革,实现公车公营,投入200部新型智能公交车,公交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

明珠集团整体改制顺利推进,华夏幸福基业、梅花生物科技成功上市,新增5件中国驰名商标。

信用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荣获“信用体系建设杰出贡献奖”。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营业收入增长35.6%,新增民营企业4224家;亿元以上民营担保机构达到21家,居全省第二。

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8亿美元,进出口总值52.9亿美元。

成功举办北京·廊坊周,与央企、京企达成投资意向29项、总投资210亿元。

  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分别增长12.6%和12%。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农村劳动力转移10.6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在全省率先实现毕业生就业网上登记。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

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4.7%,补助标准由每人120元提高到200元,住院补偿限额提高到6万元。

在全省率先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体系,全年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2147万元。

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保持全省先进。

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拓展,制定实施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制度,贫困大学生助学覆盖面达100%。

建设8座农村集中供水水厂,解决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实施市区金桥、金光小区旧改工程,受益家庭4100多户。

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22996套,占省定目标的116.7%。

李克强副总理视察廊坊,对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社会事业展现新局面。

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得到增强,新建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省级工程中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4.5亿元,增长31.5%。

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制定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明显,标准化学校建设加速推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得到教育部肯定,市卫生学校升建职业学院,首届中国农村教育论坛成功举办。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城乡覆盖率达95%,实现所有乡镇都有文化站,廊坊被命名为中国龙凤文化之乡,霸州成为全国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典型,大型历史剧《宋相吕端》进京演出并获中央媒体和社会各界高度评价,隆福寺项目进展顺利。

新建改建县级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22个,90个乡镇卫生院和586个村卫生室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新突破,大厂被授予“全国民族自治县科学发展示范县(旗)”。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人口计生工作继续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得到保障,社会治安和信访稳定不断强化,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实施,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扶残助残、防震减灾、物价、档案、人防、气象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得到有效保障。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417件,按时办复率100%。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效能廊坊建设,行政许可事项削减至115项,在全省率先建设标准化行政服务平台,率先实施电子监察市县对接、同城审批。

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推行“三步式”柔性执法,不断强化督查考核与审计监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行行政权利公开透明运行,政府工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有了新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团结拼搏,共克时艰,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不懈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廊坊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廊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中省直驻廊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廊坊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工业化、城镇化、农村现代化“三化同步”还不够协调,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资源环境方面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

新兴产业发展虽快,但整体规模不够大,产业链条还不完整,园区档次、功能有待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

特别是在部分干部的思想状态上,还存在自满自足意识,没有感到标兵渐远、追兵迫近的压力,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携手奋进,共铸辉煌;展望新的一年,机遇在前,充满希望。

我们一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基础和优势,倍加重视前进中的问题与困难,坚定不移地推进精良管理,追求高端发展,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二、201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省第八次党代会描绘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宏伟蓝图,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了廊坊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开启了精良管理、高端发展、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新征程,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在新的起点上跨越前进的干劲和热情。

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我们既面对不少严峻挑战,也面临许多有利条件。

从不利因素看,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增速放缓与物价上涨相互交织,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全国各地和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省内各市相互赶超态势强劲,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我们面临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

从有利条件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发展中蕴育突破,国际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加快推进,为我们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了条件。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宏观调控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发挥我市产业体系的比较优势。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北京实施东扩南拓战略,首都新机场将在京廊交界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这些利好因素叠加形成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更为强劲的动力,标志着廊坊步入了历史性、跨越性、突破性发展的崭新阶段。

特别是今年将召开党的十八大,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市人民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性。

  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宏观形势和政策取向,保持谨慎乐观态度,坚定率先发展信心,力求把困难和问题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各项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力求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稳一些、更大一些,努力在全省发挥引导性、示范性、带动性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秉持创新破难、遇艰愈奋、好中求快、稳中求进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发展定位,实施精良管理,追求高端发展,推进增量存量同步调优,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优环境、筑平台、惠民生、促和谐,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聚精会神抓落实的干事气魄和务实态度,努力实现廊坊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在“两个率先”的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部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节能减排指标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实现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是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总要求,选准突破点,培育增长点,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益、优化结构的前提下,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

坚持城镇建设与农村发展相统一,充分发挥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坚持以城促产、产城互融,推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努力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坚持存量做优与增量做强相统一,努力在存量挖潜和增量引导上下功夫,盘活现有企业、项目、园区的各类资源,充分释放发展潜能。

提高资源配置效益,优化项目投资结构,努力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

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相统一,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社会管理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核心是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现实基础、把加快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切实抓好以下着力点:

一是千方百计稳增长,努力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因素,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做到好中求快、稳中求进,打造河北率先发展的新高地。

二是坚定不移调结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产业布局结构,着力在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上下功夫,在延伸产业链、强化集成优势上下功夫,在改造传统产业、增强创新驱动能力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产业高端发展的新路子。

三是坚持不懈优环境,积极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形成干事创业、和谐稳定的环境新优势。

四是全力以赴筑平台,加大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提升教育、医疗、交通等配套功能,推进城镇和园区建设上水平。

五是尽心竭力惠民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所需,作为工作的明确方向和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六是凝心聚力促和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继续实施首都“护城河”工程,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今年的任务非常艰巨,面临的形势充满挑战。

只要我们坚定创新破难的决心,抱定率先发展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创造新业绩,实现新突破!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按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统筹、高端、依法的原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力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以调结构转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实施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式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坚持把改造传统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深入开展对标行动,重点实施100项工业企业技改项目,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推进金属冶炼压延、食品加工、家具制造、保温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依托北华航天、建筑机械研究院建立公共服务机构,为产品技术升级搭建平台。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大力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重点组织30家企业,争创省名牌、中国名牌等省级以上质量奖。

  二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坚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培育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努力在规模化、集群化上迈出更大步伐。

准确把握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以现有龙头项目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引进建设一批具有国家资质的软件服务企业,促使软件服务业加快发展。

加快推进汉能全球研发中心、中轻集团造纸装备、首钢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整机和成套设备制造,培育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

做大做强新奥能源生态城、煤基清洁能源、洁能国际太阳能等产业龙头,完善产业链条,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聚集发展、壮大规模。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面向京津高端休闲商务需求,加快发展网络经济、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以构建中国云中心为目标,积极推进中国移动北区中心、中国联通华北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促网络经济形成规模。

研究制定总部经济发展规划,以引进区域总部、营销总部、研发总部、金融总部为重点,积极促成奔驰汽车、通用电气、阿迪达斯等总部项目落户,加快总部经济聚集发展。

推进中国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安邦保险燕郊后援中心、廊坊服务外包基地等项目,大力发展面向北京的金融后台服务产业。

立足区位和产业优势,推进6个省物流产业聚集区和环首都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提速燕郊空港、物美集团、邮政仓储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推进物流产业链条式、互动式发展。

加快推进鲁能生态旅游度假区、汇福国际健康中心等健康休闲产业项目,努力建设京津高端人才休闲度假、创业居住的首选地。

出台《廊坊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梦廊坊文化产业园建设,按照国家级标准,规划建设主题大剧院群、汉唐与西洋文化街、剧创中心等项目,努力争列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京津地区文化旅游重要节点;加快推进国华影视基地、新闻出版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不断壮大文化创意产业。

  四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努力使自主创新成为廊坊的主流和特色,成为实现高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继续加强创新载体建设,依托科技谷、清华科技园等创新基地,吸引各类科研院所、大中企业在我市建立研发中试机构。

引导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支持园区、基地建立孵化器,新建5-10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取得关键技术成果100项。

积极培育北华航天、新奥研究院等一批技术转移机构,争取1-2家成为国家和省示范机构。

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引导科研机构、企业积极承担和参与重大科技专项。

谋划建设廊坊科技园,借鉴中关村“异地共建、一区多园”建设模式,引进京津高端科研院所和创新团队,促进京津科技资源向我市流动。

  五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合理分解年度节能减排指标,强化督导奖惩和限批措施,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监管,抓好新老“双三十”单位和42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

探索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推动清洁能源的综合高效利用。

实施200项重点减排工程,关停200家重污染小企业,监控200家重点企业,对违规排污实施多地区、多部门联防联治,严管重罚。

节能减排牵涉全局长远,关系子孙后代,我们一定以更大的力度、更硬的措施,打好这场攻坚战。

  

(二)切实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和管理,力求实现更大突破。

  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全年实施600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全力推动“四个一批”:

加快建设一批,提速润泽信息港、航天振邦、中石油压缩机组维修中心、康师傅食品工业园等59个投资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进度,力促尽快投产达效。

新开工一批,对中建机械制造基地、数字微波通讯、国电廊坊热电联产、吉利霸州产业基地等20个投资10亿元以上计划开工项目,千方百计落实建设条件,促其尽快开工。

谋划储备一批,抓住三河铂阳太阳能,以及与央企合作的一批洽谈项目,跟进做好前期工作,促其尽快落地;继续抓好大城煤田综合勘探项目,加快推进前期普查勘探工作,为达到建井条件奠定基础。

存量做优一批,对已落地的实体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和重点支持,深挖富士康、香河第一城等项目的后续潜力,用足资源,做优做强。

  二是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研究出台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实行重点项目分级管理,市县两级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大项目好项目。

用足用活省重点项目支持政策,积极争列省重点项目。

加强项目用地管理,严格按照土地容积率、单位投资率和预期回报率的高低依次供地,最大限度地向优势产业集中、向重点项目集中。

进一步完善项目考核评价办法及奖励机制,采取电子台账与拉练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每季调度、半年拉练、年终考核,激发项目工作的积极性。

继续实施市级领导分包重大项目责任制,从招商洽谈到落地建设、投产达效,一包到底。

  三是优化项目投资结构。

准确把握产业高端发展导向,瞄准总部经济、网络经济、创新经济上项目,全力实施专业招商,吸引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的产业项目。

着眼提高产业丰厚度和关联度,加强龙头项目引进,促进配套项目聚集,推动产业链向高端拓展。

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产业项目、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领域。

引导民间资本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强化择商选资和高端发展意识,加强对项目质量的评价核查,切实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等审核关,决不让低质低效项目挤占宝贵的土地资源,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

  (三)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切实加强园区的建设管理,整合园区资源,促进园区建设整体上档升级,努力把廊坊的园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是明确定位。

制定出台全市加强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新一轮园区规划提升工程,进一步调整优化园区体系,明确园区发展定位与产业分工,引导各园区立足现有基础,发展特色产业,建设专业园区,提高入区项目的关联度,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园区体系,避免同质化发展和无序竞争,力争实现一个园区做强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个产业集群。

  二是强化功能。

按照做园区就是做城市的理念,高标准推进水、电、路、气、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餐饮购物、医疗教育、休闲娱乐等配套功能,增强产业聚集发展的吸附力和承载力。

营造招才引智的政策环境,加快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引进。

每个县(市、区)都要集中力量打造一个精品园区,成为高端发展、率先发展的先导区、示范区。

  三是完善机制。

进一步强化项目准入机制,提高项目门槛,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珍惜土地资源,预留发展空间。

进一步强化项目退出机制,从清理整治低效闲置用地入手,对不履行合同、不按期开工、慢建久拖、达不到约定进度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依法清理,有效盘活批而未用的存量土地,实现园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高效开发。

  四是做强重点园区。

提升廊坊开发区和燕郊高新区综合功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利益分享机制,积极探索“一区多园”建设模式。

着力推进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科技谷等重点园区建设,尽快启动建设中关村固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嘉民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

紧紧抓住北京新机场建设、首都经济圈加快推进的机遇,举全市之力推进廊坊空港新区建设,尽快制定总体规划,完成前置审批手续,力争空港新区早日列入省级发展战略,努力建成引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承接北京乃至世界高端产业转移的战略平台。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按照“生态、智能、休闲、商务”城市定位,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聚集优质产业,强化精细管理,推进城镇建设上水平。

  一是完善城镇体系。

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升“一体两翼”城镇空间布局。

推动中心城市由“小三点、大三点”向“小四点、大四点”组团结构拓展,推进主城区、固安、永清、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同城化建设管理,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发展空间。

充分发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和京沪高铁、廊沧高速的拉动效应,完善提升北中南三大板块城镇体系,推动县城和重点镇扩容提质,统筹推进城镇、园区、产业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环北京、环天津两个城镇群,提高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

  二是实施重点工程。

围绕构建“一轴一廊两环八大中心”城市主框架,谋划实施城建“双十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启动建设艺术大道贯通、商业中心二期、广阳CBD、光明商务岛等十大重点工程,重点打造“两区”、做靓“两线”,以艺术大道为轴线,整合提升会展、文化、体育等功能中心,建设高品位生态文化艺术新区;以京沪高铁廊坊站、交通中心、苏宁广场、龙河中心为节点,建设中央商务区;继续实施城区道路容貌整治和景观提升,推进西昌路、北凤道绿道绿廊建设,提升廊涿高速出口、京沪高速出口两条迎宾线道路景观水平。

实施住房保障、市区交通、市容整治、环境质量等十大公共服务项目,重点推进园林绿化、供热站、污水处理工程,新建续建银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