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是基本原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9287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是基本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马克是基本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马克是基本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马克是基本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马克是基本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是基本原理.docx

《马克是基本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是基本原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是基本原理.docx

马克是基本原理

1.认识论是研究:

A.世界是什么的科学

B.世界是怎样的科学

C.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

D.人的认识的哲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论

C.先验论

D.不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5.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6.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7.“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8.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可知论学派

B.不可知论学派

C.唯理论学派

D.经验论学派

9.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唯理论学派

B.经验论学派

C.唯物主义阵营

D.唯心主义阵营

10.认识运动是一个不断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11.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12.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

A.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B.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

1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15.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B.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16.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指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C.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7.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1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

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主体的含义的是:

A.认识的主体是具有感性认识能力的人

B.认识的主体是具有理性认识能力的人

C.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

D.认识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21.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22.“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2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认识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24.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A.可知论

B.唯物论

C.辩证法

D.唯心论

2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26.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7.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

A.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B.理性抽象阶段的认识

C.理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D.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认识

2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29.概念、判断、推理是: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30.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

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

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

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

3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

A.人类的精神活动

B.人类的社会生活

C.人类的正确思想路线

D.人类的社会实践

32.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2.A3.B4.C5.A6.A7.C8.C9.B10.C

11.A12.C13.B14.A15.B16.D17.A18.D19.D20.A

21.B22.A23.B24.B25.D26.D27.B28.C29.A30.D

31.D32.B

1.认识主体的属性有:

A.生物性

B.意识性

C.社会性

D.实践性

2.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多样性

D.动态性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主从关系

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5.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

6.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8.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有:

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C.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认识成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D.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1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3.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

A.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B.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C.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D.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4.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

A.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人们的认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C.人们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D.人们一次性的认识往往是错误的认识

15.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C.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D.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16.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B.可以是反映论的观点,也可以是先验论的观点

C.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以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17.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是与:

A.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

B.地理环境相联系

C.科学技术水平相联系

D.哲学发展水平相联系

18.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   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19.“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20.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21.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

C.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22.“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23.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24.“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唯理论

25.“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C.唯我主义观点

D.反理性主义观点

26.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A.生而知之(孔子)

B.不虑而知(孟子)

C.不行而知(老子)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7.“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

”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D2.ACD3.ABC4.ABCD5.AB

6.ABC7.BD8.ABCD9.BCD10.ABD

11.ABD12.ABCD13.ABCD14.ABC15.AC

16.BCD17.ACD18.AC19.ABD20.ABC

21.CD22.BCD23.ACD34.ACD25.ACD

26.ABC27.ABD

 

1真理是: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2.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

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B.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

D.是不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3.下列是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是自然规律

C.真理是社会规律

D.真理是正确认识

4.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0.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

A.不确定性

B.主观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

11.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是:

A.真理具有一元性

B.有用即真理

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

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1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

B.真理的无条件性

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

D.真理不需要检验

 

13.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的内容没有确定性

B.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

C.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

D.没有确定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14.真理的内容是:

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某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5.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同意

B.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相一致

C.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D.是否能够激励人和影响人

16.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A.诡辩论的观点

B.经验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17.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

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

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18.“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9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20.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A.逻辑证明

B.客观事物

C.科学理论

D.社会实践

21.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

D.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22.下列对实践概念理解错误的是:

A.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C.实践是实现改造世界任务的唯一途径

D.实践是人的最本质的存在方式

23.逻辑证明是:

A.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B.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

C.先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D.优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2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5.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26.哲学上的“价值”是指:

A.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B.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某种活动的经济效益

27.哲学上价值概念具有:

A.最小的效用性

B.最大的效用性

C.最小的普遍性

D.最大的普遍性

28.评价性认识是:

A.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内容的

B.以客体本身的状态为内容的

C.以获得客体的“真”为目的的

D.以获得主体的“善”为目的的

29.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

A.是各自独立、毫不相干的

B.是相互冲突、无法统一的

C.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D.是合二为一,无法区分的

30.价值评价是:

A.一种纯主观的认识活动

B.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

C.没有正确与错误区分的评价

D.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评价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 2.B3.A4.D5.A6.A7.D8.A9.C10.C

11.A12.B13.C14.D15.B16.C17.D18.B19.C20.D

21.B22.A23.A24.B25.A26.B27.D28.A29.C30.D

 

1.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要坚持:

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B.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C.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

A.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

B.从确定的原则出发

C.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

D.从将来的可能出发

3.毛泽东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这段话强调的是:

A.认识的任务在于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C.认识的任务在于运用客观规律解释世界

D.只要了解了客观规律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4.坚持“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态度,就是要坚持:

A.反对书本知识的重要性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不服从上级的指示和决议

D.只承认直接经验

5.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6.哲学上的自由是指:

A.自由是对必然的崇拜

B.自由是对必然的否定

C.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D.自由就是抛弃偶然性

7.必然王国是指:

A.只有必然性没有偶然性的国家

B.没有自由的社会

C.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

D.人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

8.自由王国是指:

A.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

B.人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

C.人获得了绝对自由的社会状态

D.进入不受客观规律支配的社会

9.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11.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应是:

A.抽象的绝对的统一

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绝对的无条件的统一

D.永恒不变的统一

12.判断一种观点正确与否的依据是:

A.伟人之言

B.众人意见

C.个人意见

D.社会实践

单项选择题(答案)

1.B2.C3.B4.B5.A6.C7.D8.A9.B10.C11.B12.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