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163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于20XX年经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自课题实施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市局教科室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育的本旨是,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新课改中也反复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在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而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促使学生自主自觉有效地学习。

多年的教学实践更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将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然而,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习惯的现象。

教师以知识为本位,疲于奔命,学生苦不堪言。

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要改变这一现状,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中之重。

我校以理论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习习惯为努力方向,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说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学生的学习行为倾向,是一种学习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主要研究的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

“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

  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

”活动教学理论认为任何行为习惯都是在活动中养成的,不断强化,达到自觉化程度。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课题研究中的理论支撑。

  三、课题的目的

  1、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能自主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体现,形成课内和课外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性意见。

  3、根据各年级的学习习惯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促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1、对我校现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研究,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2、根据课程标准各年段的特点,制定学习习惯细则,明确各年段的学习习惯要求。

拟从课内、课外研究学生学习习惯,课内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研究学习习惯,课外则从课前、课后两个方面研究课外学习习惯。

  3、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结合学科特点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途径和措施。

  4、制定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细则,依据评价细则对学生进行评价,促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制度作保障,管理抓落实。

  规范的管理是把工作落实到实处的有效保障。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我校及时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李春花、史雪芬老师具体负责课题管理,其他课题组成员协助课题的实施,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在每一阶段制定阶段计划,对于阶段计划课题组组长严格把关,在课题组会议上讨论,将阶段计划订细订实在。

同时在每一阶段课题组老师至少上好两至三节研究课,写好阶段小结。

资料管理员及时收集管理资料。

课题组老师在研究中不时翻阅、查证资料,以进一步指导研究。

  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课题研究必须有广阔的视野和坚实的基础。

而坚实的基础需要科学的理念来支撑。

因此,我们把学习理论放在了首位。

在实施研究前首先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等,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深入学习。

其次,购买了《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儿童行为习惯训导法则》《好习惯好人生》等理论专著,在学习中了解国内关于学习习惯研究的有关内容,了解课题研究的

  意义和步骤。

通过仔细研读,认真琢磨,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提高理论素养。

  调查研究,制定学习习惯指导细则。

  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对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采用问卷法进行。

调查内容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从调查的结果看,具体体现在:

  好的学习习惯:

  有%的学生能整理学习用品,做好课前准备。

有%的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字迹工整,正确率高。

有%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能主动询问,把它搞懂。

  不良的学习习惯:

1、不能认真倾听。

  %的同学表示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少去听别人回答些什么”。

  2、说的习惯较差。

  有%的学生不能积极发言,怕在大众场合讲话,怕说错,而%的同学则是在课堂回答问题时“想都没想就举手发言了”。

到了高年级,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用一段话来表达,说清自己的意思。

  3、读写习惯不能持久。

  学生都知道良好的读书姿势和写字姿势是怎样的,但学生一旦读起书和做起作业来,就不能坚持正确的姿势了。

仅有%的学生能做到。

  4、没有审题习惯。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

%的学生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

  5、预习习惯很差。

  有%的学生不会主动预习,认为预习无所谓,反正第二天老师会讲。

在预习的学生中有为数不少的人依赖课课通。

  6、不能坚持课外阅读。

  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买何种书,仅限于买作文书和童话书,阅读面狭窄。

有%的学生根本不看课外书,家长也不支持。

  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了学风差,学习低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根据各年级学习习惯的调查情况,学年的教学目标,每人先确定本年级要培养的学习习惯,然后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形成了学习习惯总则。

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以及学科的特点制定了一至六年级学习习惯的要求,并拟从课内课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领悟习惯内涵,确立研究重点。

  为了将学习习惯总则具体化,使它可操作,我们又进一步学习研究。

通过对照教参说明中每学期的教学目标,翻阅教学杂志,了解本年级的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和特点。

如一年级中听的学习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回答”,将之细化为上课时能做到坐端正,注意力集中,目光随着老师,认真听,听懂老师的提问,并能针对性地回答。

对于同学的发言也能认真倾听。

这样做之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就变得实实在在了,同时还可以避免学习习惯培养的不到位。

如默读,一般人认为只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就可以了。

其实默读是阅读学习习惯中最主要的一种学习习惯,它具有稳定性、自动性、操作性等特点。

它包括通读、摘读、快读、思读、品读、浏览、跳读等。

默读的基本要求———正确地读,快速地读,边读边思,边读边写,不出声,不动嘴,不指读。

所以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查阅相关书籍,弄清各种学习习惯的内涵,然后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扎实而有效的训练。

但一个年级一个学期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太多了,如果样样都平均使力,可能每样都培养不到位。

其实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序列性,要求是逐步提高的。

因而,各年级的培养都应有侧重。

为此,根据年级特征、本班实际情况,每位课题组教师确立一两个学习习惯作为重点培养,其余学习习惯则注意巩固强化。

  营造良好氛围,提供环境保障。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该树立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良好的班风和校风,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我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制定了小学生一日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

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学习习惯的有关知识,利用晨会、国旗下讲话等时机,用故事、诗歌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逐渐确立的过程,其间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关键性因素是教师。

课题组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形成良好的班风群策群力。

虽然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具体的,简而易行的,但于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力时间短,仅仅进行简单机械的训练是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为此丁虹老师针对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将一年级学生一天生活中需养成的学习习惯按时间顺序分成早读、上课、课间、在家四个阶段,编写了生动有趣而又朗朗上口的儿歌。

如早读课,于学生刚从幼儿园来,环境的变化使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常常不知道进校该干什么,于是丁虹老师就将学习习惯和行为常规糅合在一起,“进教室,放书包,掏出书本和文具,先交作业再读书。

读书时,捧好书,微微前倾才正确。

声音响,读正确,学过课文反复读,没学课文提前读。

读读背背有帮助,不知不觉有进步。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

  规范学生的行为,在儿歌中学生记住了学习习惯的要求,促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史雪芬老师结合《品德和社会》中的《为我们的班级制定“宪法”》和本班的实际情况,与学生一起商议制定班级公约。

首先每个学生都写两条班级生活中需要遵守的法则,其次小组交流讨论,协商本组最重要的四条规则,然后将各组制定的规则汇总,全班进行投票表决。

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制定了本班班级公约,共十条。

“①认真按时完成每项作业。

②大胆发言,声音响亮。

③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思考。

④考试时能做到独立思考。

⑤每天坚持20分钟的阅读”每个学生在班级公约上签字。

通过一个月的实施,史雪芬老师又带领学生对班级公约进行了修改。

班级公约的制定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抵触的规定变成他们自觉自愿的行为。

李春花老师则善于观察,树立身边的典型,通过树立典型,使学生产生一种向上的愿望。

同时课题组老师能以身作则,做到为人师表,用普通话上课,板书时规范的书写,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认真批改作业,整理好办公室等等,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

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班风校风,让不良学习习惯没有滋生的土壤。

  抓住主阵地,帮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立足课堂,重点指导。

  叶圣陶先生说:

“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

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牢固确立“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我们制定的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总则中可以清楚地发现,各年级的学习习惯要求中一些学习习惯是需要培养的,还有一些则需要强化。

对于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上好学习习惯指导课,着重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习惯进行指导,做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者。

然而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和平时的听课发现,越是高年级学生越不肯发言,高年级学生的发言质量与中低年级的学生差不多。

导致这一原因是因为我们教师对高年级的学习习惯的要求不明确,不能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据我们研究认为五年级的说的学习习惯要求是“回答问题时不盲从,讨论问题时能按一定顺序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见。

尊重别人发言,对别人的发言能作出恰当的评价。

”这与中低年级不同在于在说清自己意见的同时能对别人的意见发表看法。

为了培养学生说的习惯,教师一方面以示范发言为指导,抓住别人发言的要点进行评价;一方面用“对他的看法你有什么补充的吗?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来引导学生说话,零散的发言之后注重让学生整合。

在培养中更以鼓励为主,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说的习惯。

  不仅课内学习习惯需要上指导课,一些课外学习习惯同样也需要。

如学生的预习习惯。

“能自主预习,借助字典自学课文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年级提出了明确的预习要求,董蓉老师将预习引到了课堂上,一步一步地教学生预习。

从标自然段序号开始,到划出生字词以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在通读课文时教学生碰到读不流利的句子一定要停下来反复读,读顺了再往下读。

教给学生两种的方法,了解字典上一些符号的意思,和他们一起根据语言环境选择词语解释。

经过两个单元的课文的预习指导,学生知道了预习的一般步骤,掌握了一定预习方法。

要学好语文一定要进行广泛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五年级要求能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能坚持做课外阅读笔记”,孙玉萍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做资料摘抄,让学生知道摘抄的格式,更引导学生如何摘抄。

可以摘描写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摘抄让你感动的一句话,可以简要地写写自己读后的感受。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摘抄的兴趣,精心设计了阅读摘抄卡,定期进行交流。

  2、上好常态课,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上几节指导课就能培养成功的。

有些习惯的培养不是本年级的重点,不代表可以不闻不问,仍然需要重视,需要强化。

如学生一进校刚开始学习时,就知道读书和写字时要摆好正确的姿势,可是在真正的读书和写字时却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做到。

因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示学生注意姿势,甚至姿势摆不好就不写字。

对于一些常规的学习习惯很多时候是语文课重视,数学课放羊,不闻不问。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不仅在制定各年级学习习惯要求时注意到了,更召开了课题组会议,和数学教师达成共识,数学课也一视同仁。

课内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可以得到反映,但是课外的学习习惯又如何强化呢?

冯秀娟老师利用一两分钟评价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和摆放,在表扬或批评声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马忠老师认真批改学生的预习本,将预习情况及时反馈。

在课堂上还检查学生读书情况,了解学生课前是否将课文读通顺了;让学生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了解学生对课文的预习程度;用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组织教学,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

他们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课外学习习惯进行检查和评价,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良好课外学习习惯的养成。

所以我们要上好常态课,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等习惯的培养。

通过日复一日的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习惯。

  3、注重评价,引导良好习惯养成。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

优选方法之后,还应当在多次的自觉运用中强化,最终形成学生不

  自觉的行为即习惯,因而在课题研究中注重了评价。

评价不再局限那几个优等生和后进生,不再只关注学生的答案,而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

在史雪芬、李春花等老师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评价:

“你的声音很响亮。

”“你虽然答错了,但能认真倾听,善于动脑。

”“你能积极发言,很好。

希望你不要急于发言,能想好了再说。

”“他能在默读课文时边读边想,并在书上注一注。

”通过评价引导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评价内容综合化、明确化。

我校根据良好学习习惯纲要对学生学习习惯评价进行定性评价,便于教师掌握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情况,督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

因而我们除注意及时性评价外,还对个别学生采用了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

成长记录袋记录了一个个学生的成长。

  开展活动,在有趣有效的过程中养成。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

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决定,只有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被自然地、轻松地、牢固地接受。

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组教师精心设计、开展各种活动,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检测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课内学习习惯培养期间学校开展了以好习惯为内容的黑板报比赛,各个班级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开展了读书比赛、写字比赛等;在课外学习习惯培养期间学校开展了整理书包比赛、优秀作业展览,各班开展了讲故事比赛、中外名著诵读比赛、读书笔记展览。

在活动中学校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习惯的要求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提高了师生的习惯培养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善于对自己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与反省,善于及时调控自己不正确的学习习惯。

  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各个击破。

  在研究中,发现一些学生仍然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一种稳固的神经联系,形成时间越久,矫正就越困难。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现问题通过个案分析了解不良学习习惯形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及早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对于一些可以量化的学习习惯,课题组老师建立了检查机制,作业检查,课外图书借阅检查,课文朗读背诵检查等。

如沈萍老师为了督促学生看课外书,每周检查一次课外读书借阅登记册,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家校结合,凝聚合力。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的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差,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此我们针对一、二年级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好习惯家长监督卡。

家长根据孩子在家的表现在对应的学习习惯那一栏上打★或△,并写上反馈意见,每周一上交给老师。

实施了一周后,发现家长无法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双方无法交流。

为此我们课题组对监督卡的内容进行修改,制定了教师监督卡,教师也将学生在校的突出的表现记录下来。

在监督卡实施两个月后,我们对监督卡的情况进行统计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二年级学生很多习惯如写字习惯在起初养成教育中表现得较好,但在第四、五个星期时有不少学生却表现出姿势不端正,字也写得不够工整。

经过分析得知,有的家长在监督卡实施初期,比较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的监督,但后来思想上慢慢松懈下来,监督不力。

有的家长怕孩子受老师的责骂,就在每一项学习习惯上都打上★,有的家长特别是外地学生的家长,他们工作环境差、工作较累,不能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

还有一些学生的父母不在家,与长辈生活在一起,长辈对其学习关心得不够。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

其实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的波动,也反映出学生对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因而我们又利用儿歌、故事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认识,并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对于中高年级的个别自觉性特别差的学生,我们除了与家长定期联系外,还请家长一起监督。

如对于作业经常不做的同学,反复批评教育后,作业仍然少做。

这时就请家长每天督促,并在其家庭作业本上签名,教师将其作业情况反映在作业本上。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两年的课题研究,推进了课改的深入发展,促进了我校的教学工作。

1、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得到了改正。

我们又对我校的学生进行了后期问卷调查。

通过对问卷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制定作息时间表,科学地安排自己时间。

在学习过程中已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自行扫除阅读理解上的文字障碍,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切实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读书的质量,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表情地诵读课文,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坚持修改自己或他人的文章,促进了写作技法的掌握和运用,使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外能主动预习复习,书写也变得规范了。

杨维思同学的《臭氧层,你》在溧阳市“减少污染、珍爱家园”环保征文活动中获优秀奖;周欢同学的《感动,温暖心灵》在第十一届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马苏兰、史政立、虞晨、操婷等同学在20XX年溧阳市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二、三等奖。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促进了学生成绩的提高。

这两年在市学科成绩调研中,我校各年级取得较好的成绩。

  2、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培养、锻炼了教师。

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教育观念不断提升,建立以生为本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牢固树立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观念,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培养,变重成绩为重学生的发展。

学习、研究、小结、再学习、再研究,在这良性的循环中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增强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了,课堂灵动着生命的活力。

在研究中我们更形成了一种合力,课题组教师团结协作,形成了浓浓的教科研氛围。

在这两年里,李春花、史雪芬老师有多篇论文在江苏省级评比中获奖,李春花、史雪芬、董蓉老师有多篇论文在省级教育杂志上发表,李春花、史雪芬、马忠、孙玉萍等老师有多篇论文在溧阳市论文评比中获奖;此外,史雪芬老师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李春花老师被评为溧阳市模范班主任、溧城镇优秀教育工作者,孙玉萍、董蓉老师被评为溧阳市优秀班主任。

  七、困惑及研究方向

  经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

在研究中我们深深感到自身的不足,尤其是理论的缺乏。

我们尝试制定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细则,可是依据什么标准对学生进行定量评价,如何融合学科特点,让我们感到困惑,发现将之作为全校统一,适用于不同年级较难,也不太合适。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反思,进一步地强化要求和训练,让学习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我们将虚心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到行动中,将课题研究推向纵深,为学生的发展尽到我们的责任。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于20XX年经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自课题实施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市局教科室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育的本旨是,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新课改中也反复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在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而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促使学生自主自觉有效地学习。

多年的教学实践更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将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然而,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习惯的现象。

教师以知识为本位,疲于奔命,学生苦不堪言。

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要改变这一现状,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中之重。

我校以理论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习习惯为努力方向,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说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学生的学习行为倾向,是一种学习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

《小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