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8638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附答案1

一、选择题

1.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

“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宣称:

“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材料说明()

A.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B.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C.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日本与美国关系比较紧张

2.1947年的美国总统在演说中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这个“总统”是

A.威尔逊B.罗斯福C.杜鲁门D.尼克松

3.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贫富的两极分化社会财富的畸形集中,必将导致社会的不安定。

为此,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了

A.社会扶贫计划B.社会保障制度C.以工代赈D.计划经济

4.早在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在他发起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宜言中断言这将使“法国与德国之间的任何战争”变得“不仅难以想象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

这说明欧洲的联合有利于

A.维护地区安全B.加快经济发展C.提高国际地位D.加强国际交流

5.1922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宣布停止“文明不服从运动”。

他所说的“错误”是指他

A.没有把斗争同群众的运动相结合

B.没有及时制止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

C.没能把运动控制在非暴力的范围

D.没有及时提出争取印度独立的目标

6.如图照片名为“跃入自由”。

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首都柏林被一分为二。

1961年8月15日,19岁的东柏林边防警卫汉斯康拉德舒曼,跳过了边界的铁丝网,奔向西柏林。

舒曼飞跃柏林墙后,却有始终无法逾越的心结。

直到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之后,舒曼才高兴地说,这时他才真正感到自由。

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国合并等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政治体制的根本性变化B.版图的根本性变化

C.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D.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7.法国政治家勃鲁姆说,“在这个和平和稳定的欧洲中使德国不致为害”的惟一途径就是把德国结合到一个“强大的、足以对它进行再教育和加以约束的,并在必要时加以控制的国际共同体之中”,由此他认为欧洲走向联合是为了

A.避免新的战争B.抵制冷战C.重振欧洲经济D.提高国际地位

8.战后,日本、西欧、美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有(  )

①重视高科技的发展

②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③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④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A.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③

9.有学者认为:

从总体上看,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是找层次的,形式的变化远大于内容,它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基本框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该学者

A.客观评价了赫鲁晓夫改革B.全面肯定了赫鲁晓夫改革

C.认为赫鲁晓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D.认为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不突出

10.叶利钦曾发表讲话说:

“我曾经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冥思苦想苏联的未来,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他发表该讲话的时间最可能是

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

11.如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

图中①处应填写

A.罗斯福新政B.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D.华约成立

12.新航路开辟后,非洲逐渐沦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

非洲人民通过500多年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

其“寿终正寝”的标志是

A.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

C.阿尔及利亚独立D.纳米比亚独立

13.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文中的“安全网”指的是

A.社会扶贫制度B.社会保障制度C.妇女获得选举权D.计算机网络

14.如图是世界现代化秩序变迁示意图。

直接导致①所示的世界秩序出现的史实是

A.二战后美、苏实力大增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西欧、日本的迅速崛起D.苏联实现了工业化

15.如图是一幅关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来吧,小鱼!

》。

画面中的山姆大叔手抓渔网,正在召唤小鱼过来。

被山姆大叔拉进网的“小鱼”不可能有

A.英国B.民主德国C.法国D.联邦德国

16.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

1948年后,美国好菜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威胁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

这反映的现实背景是(  )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B.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17.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

“共产主义扩张”只是美国制造出来实现自己战略目的的“神话”。

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革命

B.控制西欧

C.遏制苏联

D.称霸世界

18.1991年底,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半个多世纪。

这里“红旗悄然落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苏联解体B.轴心国集团解体C.华约建立D.北约建立

19.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为了反苏反共D.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64~1970年和1974~1979年的英国工党内阁以公有化为纲领,试图以此创造出一个富裕的英国工人阶级,但工资的“大锅饭”和高福利(甚至连配眼镜和假牙的费用都由国家报销)导致生产效率降低,通货膨胀和大量失业使工党选举失败。

这体现出二战后英国

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B.经济干预力度减小

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D.高福利政策的挫折

21.以为当代西方史学家说: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这个“经济共同体”是()

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欧洲联盟D.华沙条约组织

22.《北大西洋公约》规定: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引文中假设的“武装进攻”来自()

A.苏联和东欧B.美国和西欧C.轴心国集团D.同盟国集团

23.尤金·赖斯在《现代欧洲史》中写道“苏联解体以来,欧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地融入全欧洲及全球维度的经济过程中,这需要多国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

”此“行动”是成立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联盟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下列关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傀儡政权,建立埃及共和国

B.尼赫鲁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1961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D.1999年,巴拿马正式收回苏伊土运河的主权

25.“它是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会议的成就表明亚非国家已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引文中的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旧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逐渐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追随美国,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选项C符合题意;A项错在“完全摆脱”,应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可排除;D项日本与美国关系比较紧张,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故选C。

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关键词“1947年”“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爆发,选项C符合题意;威尔逊就任美国总统期间获得了一战的胜利,选项A不符合题意;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随后带领美国人民打败了法西斯获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选项B不符合题意;尼克松在位期间缓和了中美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贫富的两极分化社会财富的畸形集中,必将导致社会的不安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了社会保障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B符合题意;社会扶贫计划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A排除;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C排除;计划经济与题干内容无关,D排除。

故此题选择B。

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这将使‘法国与德国之间的任何战争’变得‘不仅难以想象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可知,材料说明欧洲的联合有利于维护地区安全,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提高国际地位,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加强国际交流,D排除。

故此题选择A。

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争取自治,甘地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涉及领域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教育、手工业、税务等。

1922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宣布停止“文明不服从运动”。

他所说的“错误”是指他没能把运动控制在非暴力的范围,故C符合题意;没有把斗争同群众的运动相结合、没有及时制止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没有及时提出争取印度独立的目标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20世纪80年代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

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史称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是东欧剧变中变化的主要内容,排除。

故选择C。

7.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在这个和平和稳定的欧洲中使德国不致为害”等可知,材料中反映法国政治家勃鲁姆认为欧洲走向联合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避免新的战争,A符合题意;B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

8.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紧随时代潮流,重视发展高科技,与之相应积极发展教育,培养高科技人才,均根据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及时制定或调整经济政策,实现了经济的快速恢复或发展,①②③点正确,D项符合题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占领日本并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故第四条主要指的是日本,而不包括美国、西欧。

ABC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应选D。

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是苏联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阶段,作为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第一步,这个阶段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也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题干对此做了符合史实的评价,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苏联解体是在戈尔巴乔夫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赫鲁晓夫经济体制领域的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我曾经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冥思苦想苏联的未来,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苏联解体,1991年苏联解体,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

故选择D。

1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1949年欧洲、美国纳税人、自立”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1947年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即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便利了美国控制西欧,同时在经济上遏制苏联,达到美国一箭双雕的目的,故C符合题意;1933年罗斯福新政,与题干无关,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1946年铁幕演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1955年华约成立,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亚非民族独立解放相关知识,非洲被帝国主义占领500多年,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初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即帝国主义在非洲统治结束的标志,190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占领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D选项符合题意;AC两项都在D项之前,应该排除;B项在D之后,也应该排除。

故答案为D。

1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二战后,为了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政府救济、社会保险等方式,相继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而且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B正确;AC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B。

1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二战后,由于美、苏实力大增,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分裂,美国实行冷战政策,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A符合题意,BCD排除。

故选A。

1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美国宣布马歇尔计划,用经济手段来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均是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德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以漫画为切入点,考查马歇尔计划。

掌握,马歇尔计划是用经济手段来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

16.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信息“1948年后,美国好菜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威胁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现实背景是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1949年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便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控制。

针对北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苏联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故正确答案为B。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是1942年;“一超多强”局面形成、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ACD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B。

1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的根本目的是称霸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第一,为了称霸世界,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展开了“冷战”,在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了应对美国的“遏制”,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8.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1991年底,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

”结合所学知识:

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的著名建筑,1991年底,发生在前苏联大地上的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苏联解体。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为了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是政治措施,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措施,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故A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但工资的‘大锅饭’和高福利(甚至连配眼镜和假牙的费用都由国家报销)导致生产效率降低,通货膨胀和大量失业使工党选举失败。

”可知,高福利政策容易导致国家财政负担过大,通货膨胀,同时助长社会人员的懒散,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等等,材料体现的是高福利政策存在弊端,故D项正确;ABC和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D。

【点睛】

本题需要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找到试题的主旨,分析选项,得出答案。

2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

故选C。

2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冷战军事方面的表现,主要是针对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故A正确;美国和西欧属于北约的成员国,排除B;轴心国集团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西斯国家,排除C;同盟国集团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组织,排除D。

故选A。

2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

尤金赖斯《现代欧洲史》的内容体现了欧洲国家所采取的“协调一致的行动”是建立欧洲联盟。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西欧国家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1951年德法等六国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将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故D符合题意;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在苏联解体之前成立,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2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傀儡政权,建立埃及共和国,A符合题意;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B不符合题意;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独立年”,C不符合题意;1999年,巴拿马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D不符合题意。

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5.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非29个国家召开了第一次亚非会议。

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提高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只新兴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