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7617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家庭教育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家庭教育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家庭教育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家庭教育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课程设计.docx

《家庭教育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课程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庭教育课程设计.docx

家庭教育课程设计

Ø主題:

我們家的一對寶

Ø主題:

家庭互動與溝通

Ø適用年級:

國小五、六年級

Ø設計者:

台中縣富春國小/沈衍妏、余芷芸

1、緣起

沙依仁(民75):

家庭是一種制度,亦是一種規模最小,極悠久的社會組織,家庭中各份子關係極為親密,它是唯一負起生殖功能的組織。

而家庭也是一個人出生最早接觸的團體,個體在家庭中透過與父母的互動開始其動作技能、語言、認知、情緒以及社交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人與家庭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而家庭同時也是社會中重要的環節,是個人社會化的起源。

因此,從以上兩觀點來看,如何聯繫個人、家庭與社會三者間的關係是相當重要的。

良好的家庭互動來自於溝通;而良好的溝通則需要一顆「感恩的心」。

有鑑於此,本課設計的內容經由繪本引導孩子從「心」開始,學習感恩家人、珍惜與家人之間的情感,並且藉由鼓勵和讚美,更進一步讓孩子將感恩的心內化為其價值觀,推及到家庭以外的社會環境。

其次,臺灣家庭型態多已從大家庭演變為小家庭的情形日益增多,除了造成祖孫關係的疏離外,而另一高齡化老人的社會問題也伴隨而至。

若罔顧此問題,我們下一代的子孫將不知自己的「根」是什麼!

俗語說:

「飲水思源」這句話,應從日常生活中,就點點滴滴的讓下一代孩子體認理解。

因此,在國小階段的孩子學習如何懷著感恩心和長輩相處,實有其迫切的必要性。

貳、教學主題、目標與策略

本課程設計以「兒童學習感恩的心」為概念,計5節課200分鐘的教學活動。

以「珍惜、感恩家庭成員的感情」為主軸,活動一「溫馨的家」、活動二「爺爺的牆」、活動三「家庭護照」。

首先,藉由繪製家庭樹為開端,引導學生了解家庭類型並重視家庭情感。

其次,利用繪本導讀的方式,以繪本中的故事切入至「珍惜」的主軸。

最後,結合語文領域引導學生寫出「感恩懷念」的句型,並且應用到學生親自動手做出的「家庭護照」上。

●教學活動策略分述如下:

1、活動一「溫馨的家庭」:

透過家庭樹的繪製,讓學生明白家庭型態、家庭成員,以及家中成員的互動,並讓學生重視家庭成員間的情感。

⏹教學策略:

由學生動手繪製家庭樹為引起其重視家庭成員的動機,並比較說明現今社會和傳統社會不同的家庭型態,讓學生能思考轉變的原因何在,由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至家庭類型的轉變對自己家庭或家庭成員情感所帶來的衝擊。

2、活動二「爺爺的牆」:

藉由繪本故事內容,讓學生了解故事的意涵外,更針對已經不在我們身邊或者與我們不住在一起的家中長輩,我們應該如何感恩或思念的方式。

藉由此活動讓學生體認尊重長輩並正視現代高齡老人社會問題的想法。

⏹教學策略:

(1)師生共讀法-閱讀他人相關作品可引導學生對於自身的狀況產生聯想,並做出比較,而營造故事的情境也讓學生較能產生同理心,減少教師強迫灌輸概念的意味。

(2)討論教學法及價值澄清法-經由讓學生不斷的質疑與討論,可以修正自己與他人的想法,最後再由教師適時的給予價值澄清。

3、綜合活動-「家庭感恩護照」:

教師先結合語文領域帶領學生知道書信的功能及表達的方式後,再讓學生動手做出屬於自己的家庭護照。

⏹教學策略:

結合語文領域,讓學生藉由語言文字的應用,表達內心的感受。

而讓學生動手做出感恩護照,能獲得更真實的學習感受,並且落實於生活之中。

叄、教學活動內容說明

 

活動一

主題

溫馨的家庭

設計者

沈衍妏、余芷芸

教學節數

一節

適合人數

30人

組別

國小五、六年級組

單元架構

 

教材分析

1.利用學習單加強學生對於家庭構圖的概念。

2.以「家庭人口數」為主,介紹社會上不同的家庭型態,配合情意為主軸的教材,讓學生亦能習得認知方面的知識。

配合現有教材

綜合活動

能力指標

【家庭教育】

4-3-2了解家人角色意義及其責任

4-3-3運用溝通技巧與家人分享彼此的想法與感受

4-3-4探索家庭生活問題,探討如何避免其對個人的不良影響

4-3-6了解不同的家庭文化

【語文教育】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C-2-1能充分表達意見

單元目標

1-1能從活動中了解家人的角色和意義。

1-2能知道現代社會中各種不同的家型態。

1-3能從由活動的分享與反思中,學會珍惜家人。

活動流程及內容設計

時間

活動設計說明

【引起動機】-家庭的各種樣貌

家和就像每個人一樣,有千萬種外貌,有千萬種個性,不同的興趣,不同的溝通方式,不同的心情…

【發展活動】

1、家庭樹

教師發放學習單,讓學生在家庭樹上的空白處填上家庭成員,並寫出對他們感謝的話。

2、家庭型態

(1)向學生介紹不同的家庭型態

1.大家庭

2.小家庭

3.折衷家庭

(2)展示與分享「家庭樹學習單」:

介紹自己的家人,並說明自己的家庭是屬於什麼型態的家庭。

【統整與總結】

1、提問、分享:

(一)祖父母是否有跟家人同住在一起?

(二)想對祖父母說什麼樣感謝的話?

2、引導學生悅納、鍾愛自己的家庭。

5分

 

10分

 

15分

 

10分

 

【引起動機說明】

教師先以口述的方式,說明家庭的概念及樣貌,為學生個別的預備度做準備。

【發展活動說明】

利用填寫學習單的方式,引導學生回憶其家庭生活及經驗。

 

利用各種媒材來介紹現代社會中不同的家庭型態,學生了解後,在與他人分享自己家庭的型態。

 

【統整與總結說明】

引導至本課主題-與祖父母相處的關係,讓學生反思後珍視、珍愛自己的家人。

 

教學評量

一、學生能根據家庭類型澄清自己的概念。

二、全部學生能獨立製作家庭樹。

指導要點及注意事項

鼓勵學生多思考、多發言。

備註

 

活動二

活動名稱

爺爺的牆

設計者

沈衍妏、余芷芸

教學時間

二節

適合人數

30人

組別

國小五、六年級組

單元架構

教材分析

藉由繪本書「爺爺的牆」讓學生聆聽故事後,思考已經不和我們居住在一起的長輩或雖有居住在一起,但常忘了他們(祖父母)的存在,學生可以怎樣表示自己對祖父母的感恩或懷念!

配合現有教材

爺爺的牆【和英出版社】

能力指標

【家庭教育】

4-3-3運用溝通技巧與家人分享彼此的想法與感受

4-3-4探索家庭生活問題,探討如何避免其對個人的不良影響

4-3-5參與家庭活動、家庭共學,增進家人感情

【語文教育】

B-2-2能確實把握聆聽的方法

F-2-1能培養觀察與思考的寫作習慣

F-2-4能應用各種表達方式練習寫作

【藝術與人文】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單元目標

2-1能注意聆聽故事內容,並回答問題

2-2能利用文字創作表達自己對家人感恩的情形

2-3能踴躍分享自己的看法及欣賞別人的創作。

活動流程及內容設計

時間

活動設計說明

【引起動機】-欣賞【爺爺的牆】投影片

1、欣賞故事【爺爺的牆】投影片

2、問題與討論

(1)內容深究

1.故事中所傳述的角色有哪些人?

2.故事中主角的爺爺發生了什麼事?

3.主角一家人如何懷念爺爺?

4.參觀這面牆的學生如何紀念這片牆?

(二)形式深究

  1.你覺得這面「牆」的涵意是什麼?

2.若是你,妳會如何表現對家人的懷念?

3.你對於故事中還有什麼地方還不理解的嗎?

4.你覺得爺爺的牆帶給你有什麼新的看法?

【發展活動】

1、創作一頁書-「我心中的一面牆」。

二、創作的語句(利用譬諭句和祈使句)-我喜歡的奶奶(爺爺)您好像……,我希望您……。

【統整與總結】

1、心得分享。

2、作品欣賞。

30分

 

10分

 

30分

 

10分

【引起動機的說明】

藉由繪本書來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透過問題討論來喚起學生對自己不常接觸的家中長輩的記憶(說明:

例如小家庭而言,不常接觸的對象可能是爺爺、奶奶;若是隔代教養最不常接觸的家中長輩可能是自己的父母)自己該如何表示自己對家中長輩的懷念;尤其是對於自己的爺爺和奶奶。

 

【發展活動的說明】

  創作一面心中的牆-希望學生將對家中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的情感紀錄在這面紙「牆」上,以抒發自己對家中「老人」的想法。

【統整與總結】

利用觀摩和楷模學習策略,對學生在學習上而言,有助於自己成為社會人的過程。

教學評量

一、全部學生都能安靜、專心的聆聽故事。

二、大部分學生製作翻翻書時都能紓發自己對於家人的感恩之情。

指導要點及注意事項

能適實與學生探討故事核心問題,讓學生能從「心」感受,家中成員的重要,尤其是祖父母對我們子孫的關愛。

備註

若無電腦使用播放,可以改用實物投影機或人手一本繪本書閱讀。

 

綜合活動

活動名稱

家庭感恩護照

設計者

沈衍妏、余芷芸

教學時間

二節

適合人數

30人

組別

國小五、六年級組

單元架構

教材分析

能利用傳統書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祖父母之愛,結合學校感恩護照進行感恩家庭行動。

配合現有教材

配合學校實施「感恩護照」的書寫

能力指標

【家庭教育】

4-3-3運用溝通技巧與家人分享彼此的想法與感受

4-3-5參與家庭活動、家庭共學,增進家人感情

4-3-6了解不同的家庭文化

【語文教育】

F-2-3能認識各種文體,並練習不同類型的寫作

E-2-3能認識基本文體的特色及寫作方式

C-2-1能充分表達意見

【藝術與人文】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活動目標

3-1能知書信的功能及書寫書信基本格式。

3-2書寫感恩護照,抒發自己家中每個成員的情感。

3-3作品分享與賞析。

活動流程及內容設計

時間

活動設計說明

【引起動機】-給○○一封信

教師進行書信格式及寫作技巧的方法。

【發展活動】

一、學習單二-寫給○○的長輩。

二、個別指導。

【統整與總結】

一、作品欣賞

二、寄信囉。

20分

 

30分

 

10分

20分

【引起動機說明】:

表達情感的方法很多,由於科技發達、網路的便利,讓二十一世紀的學生漸漸忘記了「傳統書信」的優點。

傳統書信格式較講求,讓收信人在收到信開啟信件的那一刻感到如獲至寶的心情,是網路E-mail所做不到的;又因學生在國小二年級曾有書信教學外,其餘各年段,結合資訊教學教導網路寄信活動,學生在傳統書信的寫作經驗較少,實有必要再實施書信教學,讓學生體驗寄信後,期待家人收到信的那一種心情。

【發展活動說明】

進行書信教學及學生抒寫書信活動,若有問題的學生,則實施個別指導。

教學評量

一、全部學生均能專心聽取書信及信封書寫的教學。

二、全部學生能撰寫對祖父母的思念或感恩的書信。

指導要點及注意事項

先製作書信的範例提供教學使用。

備註

 

肆、參考資料

彭懷真(1996)。

婚姻與家庭。

巨流出版社。

林美琴(2005)。

繪本遊藝場-從手製繪本愛上閱讀與寫作。

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伊芙˙邦婷/文,張淑瓊/譯(2002)。

爺爺的牆。

和英出版社。

財團法人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2006)。

感恩護照。

財團法人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

角野榮子/着,米雅/譯(2006)。

爺爺的肉丸子湯。

台灣東方出版社。

毛咪/著,陳盈帆/繪(2005)。

爺爺的傳家寶(關懷)。

飛寶出版社。

金.富茲.阿肯森/文,伊娃.愛瑞克森/圖(2005)。

跟爺爺說再見。

巨河出版社。

學習單

(一):

家庭樹<根據單元目標1-1>

伍、附錄

六年班號姓名

我的家庭樹

來繪製屬於你的家庭樹吧!

把家中的成員寫出來,想對他們說什麼感謝的話呢?

請小朋友也一併寫出來。

 

學習單

(二):

寫給家人的一封信<根據單元目標3-1、3-2>

◎我決定寫給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