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与高中化学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7275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疫情与高中化学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疫情与高中化学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疫情与高中化学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疫情与高中化学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疫情与高中化学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疫情与高中化学doc.docx

《疫情与高中化学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情与高中化学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疫情与高中化学doc.docx

疫情与高中化学doc

疫情与高中化学

一、单选题

1.H1N1流感疫情曾在我国大面积爆发。

实践表明,出现这种疫情时可用过氧乙酸(C2H4O3)消毒杀菌。

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其分子中含有臭氧(O3)

C.既是纯净物,也是化合物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12

【答案】B

【解析】A、由化学式C2H4O3可知,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含臭氧分子,故B错误;

C、由化学式C2H4O3可知,过氧乙酸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该纯净物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D正确;

故选B。

2.“5.12”汶川大地震后,没有出现大的疫情,各种消毒剂的作用功不可没。

下列物质不能用作饮用水消毒剂的是()

A.O3B.ClO2C.Cl2D.

【答案】D

【解析】A.O3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A正确;

B.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是一种新型的消毒剂,效果比Cl2好,B正确;

C.Cl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是自来水的一种消毒剂,C正确;

D.苯酚有毒,不能用作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作医疗上的消毒剂,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D。

3.化学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B.花生油中的主要成分属于酯类,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猪瘟疫情可用次氯酸钠溶液或双氧水消毒,其消毒原理相同

D.常温下,可用钢瓶储存液氯或浓硫酸

【答案】B

【解析】A.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以降低二氧化硫生成,减少酸雨,故A不选;

B.油脂属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但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B选;

C.次氯酸钠和双氧水都是利用氧化性来消毒的,原理相同,故C不选;

D.常温下,液氯不与铁发生反应,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钢瓶储存液氯或浓硫酸,故D不选。

故选B。

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制造人民币所用的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西非国家曾爆发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C.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燃料脱硫,脱氮都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

【答案】B

【解析】A.棉花、针叶木成分主要是纤维素,正确;B.乙醇消毒是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而不是氧化,错误;C.硅胶可以吸水,故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正确;D.因SO2及氮氧化物都能造成酸雨,故燃料脱硫,脱氮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正确。

选B。

5.勤洗手和经常对环境进行消毒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途径。

2012年4月,H7N9疫情爆发,可以用某种消毒液进行消毒,预防传染。

已知该消毒液为无色液体,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发现试纸先变蓝后褪色,则该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A.KMnO4B.H2O2C.NaClOD.NH3·H2O

【答案】C

【解析】该消毒液为无色液体,排出A;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时先变蓝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排出B;后褪色,说明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排出D;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符合题意,答案选C。

6.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西非国家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呈加速蔓延之势,已知该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均可使蛋白质变性,达到消毒的目的

B.测定相同温度下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就可证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

C.目前科学家已经制得单原子层锗,其电子迁移率是硅的10倍,有望取代硅用于制造更好的晶体管

D.食品透气袋里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

【答案】B

【解析】A.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均属于化学药品,都可使蛋白质变性,达到消毒的目的,A正确;B.应该测定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就可证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B错误;C.锗能导电,可用于半导体,C正确;D.硅胶吸水,铁粉是还原剂,二者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D正确,答案选B。

7.在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防疫部门使用了含氯类消毒剂,其中的氯胺是一种长效缓释有机氯消毒剂,有强氧化性,其杀菌能力是一般含氯消毒剂的4—5倍,下列有关氯胺(NH2Cl)的说法一定不正确的是

A.氯胺水解产物为NH2OH(羟氨)和HCl

B.氯胺的电子式为

C.氯胺的消毒原理与漂白粉相似

D.氯胺中氯的化合价为+1

【答案】A

【解析】A、NH2OH(羟氨)和HCl没有强氧化性,由于NH2Cl有强氧化性,所以氯胺的水解可看作NH2-Cl和HO-H互相交换形成NH3和ClOH,将ClOH改写为HClO,故A错误;B、氮原子与氢原子、氯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故B正确;C、氯胺(NH2Cl)有强氧化性,NH2Cl的消毒原理与漂白粉相似,故C正确;D、由于氯胺(NH2Cl)有强氧化性,其杀菌能力是一般含氯消毒剂的4~5倍,氯元素化合价显正价,H为+1,N为-3价,根据化合价规则可知,NH2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D正确;故选A。

8.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浆,原理相似

B.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

C.2014年在西非国家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D.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答案】B

【解析】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用臭氧漂白纸浆利用臭氧的氧化性,故A错误;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故B正确;乙醇溶液均可以使病毒变性而达到消毒的目的,故C错误;植物油含有不饱和酯类,故D错误。

9.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B.“加碘食盐”、“含氟牙膏”、“富硒营养品”、“高钙牛奶”、“加铁酱油”等等,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分子,钙、铁则分别是钙离子和铁离子

C.日本大地震后,防疫人员在震区周围撒石灰,进行环境消毒,防止灾后出现疫情

D.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硫酸亚铁

【答案】B

【解析】A.还原性的物质有抗氧化作用,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正确;B.这里的碘、氟、硒、钙、铁指的是元素,错误;C.碱性物质可使蛋白质变性,防疫人员在震区周围撒石灰,进行环境消毒正确;D.硫酸亚铁具有还原性,在包装袋中放入硫酸亚铁,可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正确。

10.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期在西非国家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呈加速蔓延之势,已知该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目前科学家已经制得单原子层锗,其电子迁移率是硅的10倍,有望取代硅用于制造更好的晶体管

D.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

【答案】C

【解析】A、乙醇杀菌消毒不是将病毒氧化,错误;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杜绝污染源,从源头上不产生污染物,错误;C、锗位于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其电子迁移率是硅的10倍,是更好的半导体材料,正确;D、人体内没有纤维素水解需要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为葡萄糖,错误。

1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木糖醇(CH2OH(CHOH)3CH2OH)可作糖尿病人的甜味剂,属于糖类

B.2014年在西非国家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C.卤水煮豆腐是Mg2+、Ca2+等使蛋白质变性的过程

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食品中添加维生素C既作营养强化剂又作抗氧化剂

【答案】D

【解析】分析:

A.木糖醇(CH2OH(CHOH)3CH2OH)结构中含有羟基,属于五元醇;B.乙醇不具有氧化性;C.Mg2+、Ca2+等使蛋白质胶体发生凝聚;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食品中添加维生素C既作营养强化剂又作抗氧化剂。

详解:

木糖醇(CH2OH(CHOH)3CH2OH)结构中含有羟基,属于五元醇,不属于糖类,A错误;次氯酸钠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而乙醇不具有氧化性,B错误;蛋白质胶体可以发生聚沉,卤水煮豆腐是Mg2+、Ca2+等使蛋白质胶体发生凝聚过程,C错误;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维生素C既作营养强化剂又作抗氧化剂,D正确;正确选项D。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科学家已经制得单原子层锗,其电子迁移率是硅的10倍,有望取代硅用于制造更好的晶体管

B.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C.镀层破损后,镀锡铁片比镀锌铁片更耐腐蚀

D.近期在西非国家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呈加速蔓延之势,已知该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答案】A

【解析】A.晶体管材料应具有导电性,锗电子迁移率比硅强,可用于半导体材料,A正确;

B.石油催化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裂解的目的是得到小分子的烯烃,B错误;

C.Zn的活泼性比Fe强,所以构成原电池时Fe作正极被保护;Sn的活泼性比Fe弱,构成原电池时,Fe作负极被腐蚀,所以镀层破损后,镀锌铁板比镀锡铁板更耐腐蚀,C错误;

D.乙醇消毒液消毒是因为可以使蛋白质变性,而并非是将病毒氧化,而次氯酸钠溶液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D错误。

故选A。

13.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B.目前科学家已经制得单原子层锗,其电子迁移率是硅的10倍,有望取代硅用于制造更好的晶体管

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NO和CO等有害气体转化为N2和CO2,该装置中的催化剂可降低NO和CO反应的活化能,有利于提高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D.近期在西非国家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呈加速蔓延之势,已知该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答案】B

【解析】A.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短链气态不饱和烃;,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错误;B.目前科学家已经制得单原子层锗,其电子迁移率是硅的10倍,由于Si、Ge是同一主族的元素,二者结构相似,性质也相似,所以有望取代硅用于制造更好的晶体管,正确;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NO和CO等有害气体转化为N2和CO2,该装置中的催化剂可降低NO和CO反应的活化能,有利于提高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因此不能改变平衡时物质的转化率,错误;D.近期在西非国家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呈加速蔓延之势,已知该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醇可以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但是不是发生的氧化反应,故也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错误。

14.“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

已知扎那米韦是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其对流感病毒的抑制是以慢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具有高度特异性,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20N4O7

B.1mol该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消耗4molNaOH

C.在一定条件下,该物质可以发生消去、加成、取代等反应

D.该物质能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答案】C

【解析】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2H20N4O7,A错误;该有机物水解产物中含有2个羧基,则1mol该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消耗2molNaOH,B错误;该有机物含有羟基,可发生消去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羟基和羧基,可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分子中不含有酚羟基,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错误。

15.“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

已知扎那米韦是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其对流感病毒的抑制是以慢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具有高度特异性。

其分子结构如右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19N4O7

B.在一定条件下,该物质可以发生消去、加成、取代等反应

C.1mol该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消耗4molNaOH

D.该物质能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应

【答案】B

【解析】A.该有机物中含20个H原子;B.含-OH、C=C等,结合醇、烯烃的性质分析;C.结构中-CONH及-COOH与碱反应;D.含-OH、C=C等,但不含苯酚结构。

【详解】A.该有机物中含20个H原子,则分子式为C12H20N4O7,故A错误;

B.含-OH,能发生消去、取代反应,含C=C能发生加成反应,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结构中-CONH及-COOH与碱反应,则1mol该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消耗2molNaOH,故C错误;

D.含-OH、C=C等,该物质能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含苯酚结构,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B。

16.近期在西非国家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呈加速蔓延之势,已知该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醇、高锰酸钾溶液、次氯酸钠溶液、双氧水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B.高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的消毒原理相同

C.双氧水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皮肤的消毒

D.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到亚硫酸钠和次氯酸

【答案】B

【解析】A.乙醇使蛋白质变性并非是将病毒氧化,错误;B.高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的消毒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二者的强氧化性,正确;C.双氧水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稀溶液能用于皮肤的消毒,错误;D.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错误。

17.在防止禽流感疫情时,防疫部门使用了大量含氯类消毒剂,其中的一氯胺(NH2Cl)是一种长效缓释有机氯消毒剂,能水解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其杀菌能力是一般含氯消毒剂的4~5倍。

下列有关一氯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氯胺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一氯胺水解的产物为NH2OH(羟氨)和HCl

C.一氯胺起消毒作用的物质与漂白粉起消毒作用的物质相同

D.一氯胺的摩尔质量为51.5

【答案】C

【解析】A、一氯胺(NH2Cl)水解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其杀菌能力是一般含氯消毒剂的4~5倍,说明水解生成的物质是次氯酸,则NH2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错误;B、一氯胺水解的产物应为NH3和HClO,B错误;C、一氯胺起消毒作用的物质与漂白粉起消毒作用的物质相同,都是HClO,C正确;D、一氯胺的摩尔质量为51.5g/mol,D错误。

答案选C。

18.下列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5H9O2Cl且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有机物有12种(不含立体结构)

B.已知引发某疫情的病毒对化学药品很敏感,乙醇、漂白粉溶液均可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C.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14g含氧质量分数为a的乙烯、乙醛混合气体,则生成水的质量为18(1-a)g

D.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

的名称为3-甲基-5,7-二乙基癸烷

【答案】B

【解析】A.分子式为C5H9O2Cl且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说明该有机物为饱和一元羧酸的一氯代物,分子组成为C4H9—COOH的结构有四种,分别是①CH3CH2CH2CH2—COOH、②(CH3)2CHCH2—COOH、③(CH3)3C—COOH、④CH3CH2CH(CH3)—COOH,其中①分子中烃基上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其一氯代物有四种;②分子中烃基上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其一氯代物有3种;③分子中烃基上有1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其一氯代物有1种;④分子中烃基上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其一氯代物有四种;则其同分异构体的总数为:

4+3+1+4=12,故A说法正确;

B.乙醇、漂白粉溶液可以消毒是因为它们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并不是氧化,故B说法错误;

C.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甲醛的分子式为CH2O,两物质中C、H原子数目之比都是1:

2,故混合物中C、H元素质量之比=12:

2=6:

1,含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C、H元素质量分数之和=1-a,故H元素质量分数=(1-a)×1÷(1+6)=(1-a)/7,生成水的质量为14g×

×9=18(1-a)g,故C说法正确;

D.A.主链含10个C,3号C上有甲基,5、7号C上有乙基,名称为3-甲基-5,7-二乙基癸烷,故D说法正确;

答案选B。

【点睛】在书写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时,一般先确定其中一个官能团的位置,然后再依次移动另一个官能团的位置,同时注意是否有相同的物质出现。

例如在书写分子为C5H9O2Cl且属于羧酸类的同分异构体时,可先在碳骨架上确定氯原子或羧基的位置,然后再分析分子中有几种不同化学环境下的氢原子。

19.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杭州作为G20的举办城市,公共交通的“绿色”也已经在进行,二甲醚(结构简式为

)为燃料的公共交通作为“绿色”花园中的一点鲜艳的绿色已正式启动,解决了汽车尾部冒黑烟的问题,二甲醚与乙醇分子式相同,属于同分异构体

B.进入春季,H7N9禽流感在我国多省暴发疫情。

针对目前流感的扩散情况,要加强对环境、个人的消毒工作。

其中消毒剂常选用含氯消毒剂、酒精、双氧水等适宜的物质,均是利用强氧化性的物质使蛋白质变性

C.华裔科学家高锟因其在光纤材料领域取得了卓越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纤的主要成分与玛瑙相同,通常情况下不与强氧化剂和强酸反应

D.中国G20杭州峰会“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演出结束时燃放的绚丽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的应用,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A.二甲醚与乙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含氯消毒剂、酒精、双氧水等均可作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和双氧水作消毒剂,是利用强氧化性,但酒精不是,故B错误;

C.光纤的主要成分与玛瑙相同均为SiO2,SiO2是酸性氧化物,通常情况下不与强氧化剂和强酸反应,故C正确;

D.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体现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20.2018年8月“非洲猪瘟”首次传入我国,已从最初的单点爆发演变为区域性爆发。

(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疫情的爆发和蔓延对全国生猪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年5月份以来各地猪肉价格飞涨。

中国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制疫苗,以帮助保护全世界的猪肉供应。

9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非洲猪瘟防控与生猪复养技术推介会上介绍,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在今年4月实验室研究工作取得成功后,疫苗研发工作又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

我国非洲猪瘟疫苗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B.非洲猪瘟迅速在全国蔓延,有可能通过空气传播

C.非洲猪瘟病毒DNA分子内存在氢键,氢键是一种共价键

D.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高温方式进行杀灭

【答案】C

【解析】A、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及其代谢产物(如类毒素),疫苗多不稳定,受光、热作用可使蛋白质变性,不仅失去应有的兔疫原性,甚至会形成有害物质而产生不良反应,因此疫苗必须冷藏运输和保存,选项A正确;

B、非洲猪瘟迅速在全国蔓延,有可能通过空气传播,选项B正确;

C、非洲猪瘟病毒DNA分子内存在氢键,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共价键,选项C错误;

D、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高温方式使病毒变性而进行杀灭,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二、填空题

21.在防治禽流感疫情中大量使用的氯胺是一种长效缓释有机氯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其杀菌能力是一般含氯消毒剂的4~5倍。

下列有关氯胺(NH2Cl)的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______)

A氯胺的电子式为:

B氯胺晶体属于分子晶体,氯化铵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C氯胺水解产物为NH2OH(羟氨)和HCl

D氯胺的消毒原理与漂白粉相似

【答案】C

【解析】A、氯胺中N、Cl原子之间共用一对电子,N、H原子之间共用一对电子;B、氯胺晶体是由NH2Cl分子构成,氯化铵晶体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C、氯胺是一种长效缓释的有机氯消毒剂,有强氧化性,其杀菌能力是一般含氯消毒剂的4-5倍,则氯胺水解应该生成HClO;D、氯胺水解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漂白粉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

【详解】氯胺中N、Cl原子之间共用一对电子,N、H原子之间共用一对电子,则氯胺电子式为

,A正确;氯胺晶体是由NH2Cl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氯化铵晶体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晶体,B正确;氯胺是一种长效缓释的有机氯消毒剂,有强氧化性,其杀菌能力是一般含氯消毒剂的4-5倍,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则氯胺水解应该生成HClO和NH3,C错误;氯胺水解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漂白粉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氯胺的消毒原理与漂白粉相似,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结构、性质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获取信息解答问题能力,利用氯胺性质确定氯胺水解产物成分。

22.

(1)据中新社2017年6月29日电,也门遭世界最严重霍乱疫情1400人死亡疑20余万人感染。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患者常出现呕吐、腹泻、脱水和高烧等症状,重症和延误治疗可致死亡。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专家表示,正常情况下,霍乱可以预防并且治愈率很高,但由于也门基础设施被完全损坏,将很难控制疾病传播。

请根据此信息和题意回答下列问题(填字母,下同)。

a.蛋白质  b.氨基酸 c.葡萄糖 d.变性 e.盐析

①霍乱弧菌中的主要成分中含有____________;该成分经水解后变为__________;

②为了预防霍乱,该疫情地区普遍采用喷洒消毒水进行消毒,对所接触到的器具均采用高温灭菌处理,这是因为在高温条件下病毒和细菌都发生了__________。

(2)化学与材料密切相关,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①在快中子反应堆中得以广泛应用的钠钾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这个事实说明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的熔点_______(填“高”或者“低”)。

②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实际上不是硅酸盐材料而是一种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它具有_____________性(选填“热塑”或“热固”)。

③据报道,每年我国因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4%。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________腐蚀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

(3)化学与环境紧密联系。

①空气质量报告的各项指标可以反映出各地空气的质量。

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填字母)

a.SO2b.NO2c.PM2.5d.CO2

②天然水中杂质较多,常需加入明矾,ClO2等物质处理后才能饮用。

加入Cl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加入明矾后,Al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