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7167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3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doc.docx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doc.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doc.docx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doc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单元特征】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是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基本回答。

从学科逻辑的角度来看,本单元属于辩证法的范围。

在近几年高考中,本单元的内容一直是考查的重点。

其中,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事物发展的趋势、途径和状态)、矛盾的观点(两分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近几年高考命题中备受关注的知识点。

从考查的题型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几乎覆盖了所有题型,综合多年的高考试题,主观题通过辨析或论述等形式考查辩证法内容的几率最大。

从能力要求上看,着重考查考生对哲学基本观点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能力要求较高。

因而在本单元的复习中要注意多题型、多角度去思考和把握课本的基础知识点,并着重于理解和运用,特别要注意对一些名言、俗语的辨析和时政知识的结合与渗透。

就考查的热点问题来看,在复习中要特别关注以下热点:

联系的观点要继续关注可持续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循环经济、节约能源、经济全球化等热点;发展的观点则要特别注意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等时政问题;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则要注意科技的自主创新、创造性思维、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热点;矛盾观则贯穿于上述这些时政问题中,作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理所当然的考查重点。

估计2010年高考仍然会把上述热点作为考试题的背景资料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度和运用书本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三点:

第一,要认真夯实基础,重视知识网络的建构,注意从细小点入手去扎实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论;第二,要注意运用教材中的理论和哲学思维方法去分析现实问题,特别要全面分析和把握上述对中国社会影响重大的热点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要与社会热点结合起来;第三,选择政治练习时,一定要注意试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题不在多,而在精。

【知识网络】

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

联系的特点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联系观

辩证法的发展观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多样性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别

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确

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意义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考点扫描】

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

【知识梳理】

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主要表现:

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注意:

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①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方法论: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③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一是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两者相互依赖

整体离不开部分。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部分。

②两者相互影响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一是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二是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系统和要素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2)系统的特征

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整体性。

第二,有序性。

第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①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们对事物的属性的认识进入到“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开拓了对事物整体性研究的新领域。

第二,有序性原则。

有序性原则认为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第三,优化原则。

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各种优化的方案。

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点透析】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含义

唯物辩证法是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要把事物作为一个矛盾体来考察。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这是因为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两大状态。

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在事物发展中存在着联系。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这是因为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含义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表现在: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关系。

否定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会陷入机械论。

(4)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重要提示:

在联系的观点上,同学们最容易出差错的有两点:

一是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从而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二是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不可改变,如果人们试图建立新的联系,就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

为此我们必须明确: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尽管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联系不可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2)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是不同的。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务和服从于整体。

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

(3)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

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搞好局部,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要素则是组成系统的素材或基本单位。

如何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第一,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第二,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第三,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

【真题再现】

1、(09江苏30)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

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特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据此可以排除②③,故选C项。

2、(09北京24)“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看“蝴蝶效应”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①的说法就是联系普遍性原理的体现,②的说法不对,实际上事物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③的说法更是错误,因为它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④的说法正确,是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的体现。

所以综合以上分析,本题选B。

3、(08全国I39)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解析本题属于演绎型主观题,考查调动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问限定了解决此问题需要运用的理论是整体于部分的关系,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这个统一整体的一部分。

组织答案时,将二者关系及其所对应的方法论于材料有机结合即可。

答案整体和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同一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民族自治的地方将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

【名师心得】

误区一:

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

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

这种看法混淆了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忽视了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极易陷入唯心主义泥潭。

误区二:

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在客观联系面前无能为力。

(1)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

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

(2)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客观性为前提。

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误区三: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二者完全等同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使用“一定意义上”就是说这两对关系还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

这里讲的“一定意义上”主要是指两对关系具有共性的方面,即两对关系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依赖等方面。

至于系统论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考点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

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

能力提升材料中的古语大都出自教材,考查的知识也是重点内容。

但有的考生却对此感到陌生,再加之文学功底差,不理解其原意,从而误选。

这也告诉我们要夯实基本功,即掌握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材料,并且要综合各科素养,全方位提高素质。

2、苏州、南通和新加坡三方决定,在苏通长江大桥北侧4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内建成一个融生产、生活、商贸、居住于一体的生态保护示范区、综合产业示范区和现代化城区。

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B.联系就是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2008年10月2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说,由于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延缓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也必将造成影响,但只要我们政策对头,我们一定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③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正确的意识决定着客观事物的方向和进程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

4、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这一调整思路

①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体现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③分清了事物变化发展的主流和支流

④承认了事物的复杂性和矛盾的不平衡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

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回答下题。

“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建思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②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因素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④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100-1=0”蕴含的哲理是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勇关系整体的成败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

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部分依赖整体B.部分影响整体

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8、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回答下题。

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

A.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

B.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

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D.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编列的2008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清单”:

——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增长45.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9.4%提高到11.83%。

——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增长25.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5.8%提高到6.3%。

——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增长24.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20.12%提高到20.91%。

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称为“民生财政”。

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10、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完善。

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开始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这一制度逐渐条理延伸到农村。

到2007年底,3450多万农村贫困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温家宝总理说:

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那个最慢的船只。

如果我们改善最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请用联系的观点并结合材料简要解释这段话所蕴涵的哲学道理。

1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然而,1972年后的26年间黄河有21年出现过断流现象。

断流严重影响了黄河两岸的生态系统和人民的生产生活。

据有关方面研究,黄河断流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气候趋于干旱、中上游过度用水、管理不善等因素有关。

长期以来,黄河管理以防洪治理为主,水资源“自由取用”,优先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而忽视生态系统的需要。

随着“生态水”理念的提出,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为主旨的新的分水方案,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

199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式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变以往的“以需定供”为“以供定需”,根据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优化配置水资源。

2000年以来,在气候条件大体不变的情况下,黄河已经连续8年未断流。

黄河已逐步重现往日奔腾不息的风采。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是由不同部分构成的复杂整体,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考点扫描】

了解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

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知识梳理】

1、了解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的趋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静止和僵化保守思想。

3、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消极过时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又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方法论:

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得到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4、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

量变:

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

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5、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1)①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的质变基础上开始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方法论: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捉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坚持适度原则。

反对两个极端:

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要点透析】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