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我的喜怒哀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我的喜怒哀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我的喜怒哀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我的喜怒哀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的喜怒哀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人的基本情绪:
喜、乐、怒、哀、乐,认识自己生活中的情绪。
2.会表现自己的情绪,能够觉察和分辨他人的情绪。
3.初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表现、认识生活中的不同情绪,正确区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学着调节自己的情绪。
难点是初步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
2.准备《幸福拍手歌》。
3.制作《我的一周情绪调节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让我们来做个好玩的游戏,好不好?
请大家跟着屏幕上的小精灵一起做,看谁学得像。
预备起——
师:
同学们知道吗?
刚才我们做出的各种夸张的表情,表达的就是不同的心情,也就是我们的情绪。
情绪有很多种,面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事情,我们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情绪还有哪些呢?
谁来说说。
生:
高兴!
快乐!
生:
悲伤,哀痛!
师相机出示:
喜,怒,哀,乐。
师:
是呀,这就是我们的一些情绪表现,所以,我们这节课的课题就是——我的喜怒哀乐。
(教师板书)
二、活动过程:
(一)魔力情绪果:
1.师:
同学们,老师把刚才大家说到的内容集中做了一棵情绪树,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2.游戏:
你来比划我来猜。
规则:
任意找两名学生上台,一个表演,另一个才出所表达的情绪。
心灵物语:
观察他人的表情和动作,我们可以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绪;通过表情的变化,我们可以真实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对情绪的体验和感受。
(板书:
体验、感受)
(二)情绪的分类:
1.师:
同学们,如果分两大类,该怎么分?
生:
……
师板书: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2.出示:
当需要或想法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往会体验到(积极情绪)。
当需要或想法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往会体验到(消极情绪)。
(三)情境小剧场:
下棋
1.三名学生上台表演。
2.教师采访下棋的同学:
师:
你们刚开始下棋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下棋者:
高兴。
师:
这属于——
生:
积极情绪。
师:
而现在呢?
下棋者:
生气。
师:
这属于——
生:
消极情绪。
师:
同学们,通过这一番交流,我们会发现,情绪是可以——
生:
发生变化的。
师:
情绪不仅仅会变化,在下棋之初,大家的情绪是怎样的?
(高兴)而后来呢?
(伤心、不开心)是呀,情绪还会——
生:
传染。
3.小结(出示图片):
其实,我们的内心原本是平静的,什么也没有,像一只空空的杯子。
起初,好友相见,共同下棋,这只杯子里面渐渐装满了积极情绪。
而随着事件的发展,棋子散落一地,这只杯子里又一下子装满了消极情绪,让人很不开心。
看来,情绪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心灵物语:
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没有好坏之分,它是我们对自身或环境刺激的特定感受。
对我们自身来说,要试着感受自己的情绪体验、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对过于强烈的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要主动地去调节。
5.爱心小贴士:
你知道吗?
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当消极情绪出现时,要学会及时控制,合理地表达,不要做消极情绪的“传染源”哦!
(四)心理甜甜圈:
1.小组讨论:
如何控制愤怒情绪?
2.全班交流:
生1:
我想快乐的事
生2:
我做最想做的事
生3:
找朋友倾诉
生4:
听音乐
……
3..还有问题自己不能解决,需要求助的吗?
谁来帮帮他?
4.(课件出示)调节方法:
(1) 情境转移:
a散步b游戏c听音乐d画画e……
(2)朋友倾诉:
师:
你会找谁倾诉?
为什么找他?
生1:
……
生2:
……
师:
大家发现了么?
实际上都是找自己最信赖的人。
(3)讲出不满:
就是把自己的愤怒坦率地说出来,你会发现自己心里很爽。
师找上下棋中的生气者和惹他生气的人,进行当场演示,大家进行观评。
总结:
把自己的情绪向对方说清楚,注意语气和礼貌用语,采用别人能接受的方式。
(4)理智分析:
当你发怒时,认真想想:
我为什么生气?
生气能解决问题吗?
生气对我有什么好处?
我该怎样做才更好?
(5)控制自我:
可以在自己将要发火的时候对自己下命令:
不要发火!
然后从一数到十,用理智来控制发怒的情绪反应。
如果数到十,你依然很愤怒,就继续向下数。
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有些事不值得我们生气。
5.情景问题演练:
(1)出示问题:
放学一回到家,老妈就催我说:
“快去写作业,小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啊!
”整天除了让我学习,还是让我学习,弄得我一点儿自己的时间都没有。
唉,好郁闷呀!
(2)同桌演练。
(3)同桌上台戴头饰演练,教师相机引导。
6.歌曲:
《幸福拍手歌》和《情绪表达歌》串烧。
播放视频《幸福拍手歌》,边唱边舞,然后出示《情绪表达歌》歌词,边唱边舞。
7.采摘情绪果:
分享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三、情绪作业栏:
1.比一比:
认真填写一周情绪表,看看谁最会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做积极情绪的“传染源”。
2.把控制愤怒情绪的方法教给家人或朋友,让大家多一份好心情。
板书设计:
我的喜怒哀乐
情境转移
朋友倾诉
控制自我讲出不满理智分析
体验感受
《我的喜怒哀乐》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有一定的情绪基础、生活体验积累和知识储备,也有一定的观察、体验、领悟、表达能力,而且,还有较好的与人合作能力,既适合团体辅导,又适合个体辅导,还适合于体验活动的开展。
《我的喜怒哀乐》效果分析
本节课活动课的形式灵活多样,有游戏、情境小剧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儿歌改编等。
这也显示了课堂的的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操作性强,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了深刻的体验,再从切身的体验中领悟,并练习在与妈妈的对话情景下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
该课注重积极的参与、细心体验、深刻的领悟和技能的操作训练,既学习了调节情绪的方法又在角色扮演中得以实践,还在游戏中进行了团体辅导,有效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我的喜怒哀乐》教材分析
本课是由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编写,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三年级(全一册)中的第三课。
本课先从接力赛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生活中,你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绪的?
你会识别他人的情绪吗?
进而引导学生走进情绪世界,有“情绪表演”游戏引领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观察他人的表情和动作来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绪。
并且,引领学生认识到:
无论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无好坏之分,但是学会及时控制,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情绪表达歌之后教给了学生控制愤怒情绪的方法。
有理论,有游戏,有体验,有思考,有感悟,非常符合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且又思维活跃的特点。
《我的喜怒哀乐》评测练习
1.比一比:
认真填写一周情绪表,看看谁最会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做积极情绪的“传染源”。
附:
我的一周情绪调节表姓名:
时间
情绪
原因
调节方法
调节后的情绪
2.把控制愤怒情绪的方法教给家人或朋友,让大家多一份好心情。
《我的喜怒哀乐》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是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而设计,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和自身能力而进行教学。
课后,反思如下:
1.理念巧妙落实于课堂的角角落落。
本节课紧紧围绕“实践、体验、感悟、分享、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的这几核心理念。
无论是游戏,还是角色扮演;无论是小品,还是歌舞串烧;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也无论是充实的内容,还是灵活的形式。
学生们一直处于一种宽松、活跃、融洽的课堂氛围之中快乐成长。
2.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有机结合。
整堂课中,游戏“看谁学得像”、表演“你来比划我来猜”、歌舞律动《幸福拍手歌》《情绪表达歌》等内容形式灵活多样,吸引力强,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在真实体验中感悟,是很好的团体辅导。
而情境小剧场“下棋”夸张的表演而是针对其中的一个下棋者不管在什么场合都会怒气冲天的行为而编。
这样,看似是一个小小的表演,而在活动中悄无声息地实施了个体辅导,可谓是润物无声。
同时,下棋也让全体学生受教,又是一个团体辅导的内容。
这样,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就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省时而又高效。
《我的喜怒哀乐》课标分析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指出: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团体辅导和活动课的特点。
因而,本节课在设计中时刻在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游戏、情境小剧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儿歌改编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把活动课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融为一体。
控制愤怒的方法和情绪调节实践练习相结合又具有一定的科普性。
2.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在本节课上,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游戏与活动中体验、观察、领悟、认识、成长,与学生平等对话,既真诚又尊重,既能关注到团体又能关注到个体,既能引领体验感悟又能及时点拨引申。
整堂课轻松愉悦、活跃融洽,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是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了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