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6396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docx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docx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

平顶山市工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

 

机电化工教学部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专业课程建设方案

一、专业概述…………………………………………1

二、专业定位和培养方向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1

(二)专业调研…………………………………………1

(三)专业定位…………………………………………2

三、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一)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3

(二)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4

(三)实施“双证书”教育……………………………………5

(四)建立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5

四、梳理专业知识点、技能点,构建课程结构

(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作岗位综合能力分析及分解………6

(二)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6

(三)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学习、训练的模块………6

(四)专业课程结构……………………………………7

五、专业教学建设计划

(一)专业配套教材建设与规划…………………………………8

(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规划…………………………………9

(三)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建设与规划……………………………10

六、专业教学实施性计划

(一)编写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13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13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一)基本要求………………………………………20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21

八、教学实施保障

(一)教学要求………………………………………22

(二)教学管理………………………………………22

九、教学评价及考核

(一)教学效果评价方式………………………………………23

(二)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24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专业课程建设方案

一、专业概述

1986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我校开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该专业是我校设立最早的中职类专业之一,2003年被评为河南省重点专业点。

本专业开设以来,始终坚持面向河南省经济建设为主战场的社会定位,坚持培养社会急需的、行业科技进步急需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功能定位,坚持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技术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规格定位。

所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

主要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系统地掌握机电技术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够适应机电产品和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相应工作。

二、专业定位和培养方向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专业代码:

机电技术应用(051300)

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历者

学制:

3年

(二)专业调研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地。

平顶山工业基础雄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体,以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机电、建材、食品等八大工业基地为支撑的新兴工业体系。

平顶山市定位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现代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平顶山市既有传统的国有大型企业,又有一大批新兴的机械制造企业,平高集团、神马股份等企业,还有许多民营制造企业,都迫切需要机电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必然催生对各类机电技术人才需求的增长。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推动平顶山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

根据平顶山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现代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战略支点。

平顶山中平能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全国特大型企业之一,有生产厂、矿、处五十六个单位,产业工人近十五万。

《中平能化集团公司“十二五”五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人才需求计划,其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

每年需要2000名机电一线技术工人。

可以看出,人才需求量大且稳定。

同时,平顶山是重工业城市,工矿企业较为集中,这些企业的机电领域的各种生产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管理及技术改造等,都迫切需要大批素质优良、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力,并且随着机电工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迅速推广与普及,这种人才需求将更加强烈。

学校西边的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全国三大开关企业之一,拥有13家子公司、1家上市公司,每年也需一定量的技术工人。

平顶山市机械生产厂、机电产品零售商和各种各样的机电产品维修站、服务部,大大小小数百家,希望与本地中职学校能实现校企合作,培养大批对路的机电技术人才,逐步充实到企业的生产一线。

(三)专业定位

通过对平顶山地区与相关机电企业生产任务相对应的机电技术岗位进行筛选,结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建议,要求专业口径宽窄适当,设置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从而归纳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就业的岗位及需要掌握的技术和操作能力。

1、本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

(1)机电设备电气控制部分的设计与检修;

(2)机电产品的销售、安装和售后服务;

(3)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操作与管理;

(4)机电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开发工作;

2、本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人格意识,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与使用、故障分析和维修,了解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三、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并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专业产业对接,校企深度融合。

通过对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在对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职业综合素质等方面构成“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实施“双证书”教育,让学生毕业获得维修电工证和毕业证,突出职业技能的地位。

(一)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机电专业部在课程改革的理论教学上:

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主;从强调掌握学科知识转变为强调技术应用能力。

为此,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了教学体系,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了课程体系。

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的,在讲授概念的基础上,以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以应用性为原则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专业课教学内容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处理上,优先掌握生产现场正在使用的技术和可能推广的技术。

1、德育和文化基础课课程建立“必须、够用”的课程体系

德育和文化课可在保持学科型课程体系的前提下,确立“改变应试误区,实施素质教育,突出应用功能,实行分层教学”的改革基本思路。

(1)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写作、欣赏等应用能力。

(2)数学教学应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能解决一些专业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即可,没有必要让学生硬记住多少数学公式,应突出基本应用能力考核,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英语教学应实行分类、分层教学,教学和考试都应把重点放在基本的阅读能力上面,并结合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结合专业进行一定的口语教学、有关产品、设备、生产过程的资料阅读教学。

(二)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培养过硬的岗位技能,必须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在我校的具体改革措施中,按照由易到难、少讲多练、边讲边练的原则对实践性教学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构建“一条主线三个层面”技能实践教学体系。

每个技能实训教学体系都围绕三个层次,即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形成。

基本技能训练以基本功训练、增加感性认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为目的,为专项技能训练打好基础;

专项技能训练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主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

综合能力培养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达到技能强化与满足模具专业技术发展要求的目的。

三个层次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操作训练到综合系统设计。

技能模块教学以课题为核心,由教师传授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职业技能“一条主线三个层面”关系表

专门化主线

 

三个层面

能力形成的实践教学环节

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

第三层面

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

企业顶岗实践

第二层面

专项技能训练

维修电工实训机电一体化实训

第一层面

基本技能操作训练

电工电子实验、实训制图测绘

车加工实训钳加工实训

(三)实施“双证书”教育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必须拥有一个对应职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部结合课程安排及考证内容,组织老师除了正常上课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培训,鼓励学生多拿证,在对学生的培训中,也让老师对自己所教专业的职业标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促进今后的实践教学。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职业范围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技能方向

1

机电设备操作

机修钳工、装配钳工、维修电工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2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3

机电设备与产品维修

机电产品维修

(四)建立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素质;二是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通过培训、传帮带、集体备课、观摩教学、集体评教等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的敬业意识、教学意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师素质和工作水平。

三是通过校企结合,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一支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结构合理,发展稳定的师资队伍。

四、梳理专业知识点、技能点,构建课程结构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是第一线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课程设置应该以就业能力为核心,将职业能力的掌握放在第一位,同时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逆向设计法是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职业典型岗位(群)的要求为起点。

先根据机电行业或某一技术职业岗位要求,分析确定技术岗位人才所应具有的关键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素质,对技术和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及素质点进行梳理,确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岗位所需的核心技术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

(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作岗位综合能力分析及分解

调查结果显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所适应的职业岗位有:

质量管理员、工艺员、机加设备操作员、设计辅助员、设备维护员、车间调度员、产品营销员等7种。

80%的企业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毕业生具备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机械加工以及其它工作的能力。

针对这些岗位群的分析,总结出从事机电行业所需的基础素质能力、机电设备操作能力、机电设备维修能力等。

(二)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

由上面分析的专项能力可以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目标进行如下表述: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该具有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能力,可从事自动化生产线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和管理、机电产品的质量检测以及售后服务、机电产品的生产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情感与态度:

对职业态度的培养强调规范性、安全性、主动性和合作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学习、训练的模块

通过上面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描述,可以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学习和训练的内容:

模块一:

通用基础模块:

表达能力训练,职业道德培养,就业与创业指导,语文、英语、应用数学及体育知识。

模块二:

专业核心模块:

机械制图,电工基础,机械基础,电子技术,公差配合、AOTUCAD、控制技术、PLC编程与应用、Potel、电子线路、维修电工、传感器等。

模块三:

专业技能方向模块: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及管理技术

(四)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图

机械制图

电工基础

机械基础

A

U

T

O

C

A

D

机械设备与控制技术

气压与液压传动

机械加工检测技术

P

LC编程与应用

电子技术与技能实训

电工技能实训

钳工技能实训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道德与法律

经济政治与社会

哲学与人生

语文

数学

英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

体育与健康

公共艺术

五、专业教学建设计划

(一)专业配套教材建设与规划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内容具有先进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随着平顶山市“机电装配制造业基地”的逐步确立,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加快,机电技术在企业生产一线得到广泛的应用,教材内容必须及时反映这些变化,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必然趋势。

多年来,我校依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经验积累和对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总体考虑,做出如下重点课程教材、校本教材及特色教材建设规划。

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相配套的教材建设与规划清单

课程名称

教材性质

教材出版单位

教材建设要求

备注

机械制图

理论教学

规划教材

高教出版社

选用现有教材

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

机械基础

理论教学

规划教材

江苏教育

出版社

选用现有教材

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

电工基础

理论教学

规划教材

国防工业

出版社

选用现有教材

范忻主编,教育部规划教材

电子线路

理论教学

规划教材

电子工业

出版社

选用现有教材

范次猛主编,教育部规划教材

机械设备

控制技术

理论教学

规划教材

高教出版社

根据形式变化进行内容微调

武可庚主编,国家规划教材

PLC编程与应用

理论教学

规划教材

江苏教育

出版社

选用现有教材

张艳主编,教育部规划教材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实践教学

江苏教育

出版社

根据形式变化进行内容微调

张旭主编,教育部规划教材

AUTOCAD

理论教学

规划教材

江苏教育

出版社

选用现有教材

崔兆华主编,教育部规划教材

Protel

理论教学

规划教材

江苏教育

出版社

选用现有教材

顾伟主编,教育部规划教材

典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实践教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根据形式变化进行内容微调

周建清主编

教育部规划教材

机电设备及管理技术

实践教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选用现有教材

高志坚主编

教育部规划教材

校本教材建设与规划清单

课程名称

教材性质

教材出版单位

教材建设要求

备注

机电一体化

实践教学

校本教材

专业课教师

(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规划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加快专业建设的重要保证。

1、“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思路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涉及到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及大量的经验技术,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较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双师”素质。

尤其是由于现代教育手段的采用、理实一体化应用教学模式的推广,使专业理论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区分逐渐淡化,其功能将趋于融合。

为此,机电专业部计划用1-3年的时间进行探索和实践,完成以下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相互磨合实现不同类型师资队伍的合成,从而推动专业建设,提高办学效益。

2)请进来、送出去,分期分批送教师赴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顶岗实践,以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实现教师的有序培训。

3)鼓励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方面规划建立产学实训中心,另一方面由专任教师领衔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对分层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的研究,从而逐步打破专业理论课、实验、实习间理论与实践明显脱节的传统教学模式,摆脱枯燥而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

2、专业带头人(负责人)的培养思路

利用多种途径加强对专业负责人的培训,使专业负责人能较深入的了解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现状、先进理念及其发展趋势;能深入了解所从事专业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能掌握专业规划与论证的基本方法;能掌握理论实践技术应用等先进教学法的内涵及其实施方法;具备组织课程改革与开发的能力。

3、专业教师的培训目标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兼职教师2人,计划通过3-5年的培训,大力推行专业带头人、后备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通过专业带头人、后备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和考核,采取遴选优秀、实践培训等措施,促进竞争、提高水平,形成一个教学梯队,使本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教科研水平处于本地区同类学校前列。

(三)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建设与规划

1、校内实践教学中心建设

按照“导向性、效益性、可持续性、动态性”的原则,突破机电专业传统教学的框架,实现高新技术与基础专业的课程整合,走向高层次、高水平办学。

学校计划在现有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继续充实完善,以满足教学需要。

序号

实训室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单价(元)

总价(万元)

说明

1

电工基本技能实训室

电气装配实训台

YL-210-Ⅰ型

20

12000

24

采用网孔板结构,可根据教学和实训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元件、器件和部件,进行不同课程模块,不同项目的实训

2

气动液压实训室

PLC控制的液压与气动实训装置

YL-218-Ⅱ型

10

65000

65

一面液压一面气动,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液压与气动系统,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3

电子工艺实训室

电子工艺实训考核装置

Yl-135型

20

28000

56

电子工艺实训考核装置配备291电子创新模块既可以满足教学需求也可以满足省级和国家级竞赛要求。

4

PLC实训室

可型编程控制器实训装置

YL-SMPLC-II型

12

15000

18

采用模块化设计,组合灵活,本装置上可直观地进行PLC的基本指令和应用指令的练习。

PLC实际应用的模拟实验及实物实验,实验对象形象逼真。

5

protel软件

电子线路设计仿真

AltiumDesigner10(PROTEL)

100节点

9000

90

满足电子线路教学需要

6

Cimatron软件

产品设计、模具设计、数控加工

50节点

6000

30

所选软件要能很好的解决企业的产品设计、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等问题。

软件数据必须能够读取IGES,VDA,STEP,DXF和DWG等文件格式,便于产品设计、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的一体化。

7

机电控制仿真软件

机电控制仿真

50节点

6000

30

总价

313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需要配置大量实验实习设备来满足教学要求,有些仪器设备价格较高、更新又快,学校必须借助企业的力量进行专业教学,我们计划与企业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使校企合作成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动力,成为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成为就业学生工作的纽带与桥梁。

1)聘请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能工巧匠加入,建立专业与企业沟通的渠道,以此了解企业对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与就业的岗位,为学生提供定岗实习的良好环境,为专业教师提供下厂实践、锻炼、培养的条件。

2)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注重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注重质量、环保、人格意识的培养,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

3)在平顶山冠宏责任有限公司、平顶山库珀爱迪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郑州海尔、厦门天马微电子等公司建立了实训基地,提供的实训岗位数量能满足在校学生顶岗实习需要。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表

项目内容

项目参与单位

项目内容

备注

库柏爱迪生(平顶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企业给学校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2、提高学生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已进行,需完善

平顶山冠宏责任

有限公司

1、企业给学校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2、提高学生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已进行,需完善

郑州海尔

1、企业给学校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2、提高学生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已进行,需完善

厦门天马微电子

1、企业给学校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2、提高学生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已进行,需完善

六、专业教学实施性计划

(一)编写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标准。

课程标准组成如下图所示:

 

在明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的阶段和进程加以安排,如课时表、周学时表等。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以及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程。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课程(900学时)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和选修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约占总课时数的27.78%。

选修基础课程《心理健康》、《礼仪》、《安全教育》的课时数约占总课时数的2%。

1、职业生涯规划(36学时)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_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心理健康(18学时)

主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职业道德与法律(36学时)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_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4、经济政治与社会(36学时)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5、哲学与人生(36学时)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