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讲解学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63257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讲解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讲解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讲解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讲解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讲解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讲解学习.docx

《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讲解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讲解学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讲解学习.docx

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讲解学习

 

2018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

2018版思修期末总结

(含思维导图,课后习题)

Ø绪论

◆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要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另一方面。

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Ø一.人生的青春之问(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人生与人生观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1.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

2.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开了人类本质之谜: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的说明了人的本质,为人们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4.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5.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

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大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1.人生目地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

​2.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

3.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是人生观的核心

1.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再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2.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3.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4.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5.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6.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人生观与世界观

✧人生观与世界观有密切的关系世界观是对人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关系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同时,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于社会价值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1.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离开了人就没有社会,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

2.同时,认识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人也无法生活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就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于社会价值的关系​​?

1.个人利益的满足只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

3.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

4.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正确的人生观

✓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目的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时,才能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利国利民的事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清楚的把握人的生命历程和奋斗目标;才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才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自觉用真善美来塑造自己​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没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再崇高的人生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辨证对待人生矛盾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逆顺观/生死观/荣辱观

✓反对错误人生观

✓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

✓成就出彩人生

✓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

Ø二.坚定理想信念(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意义作用?

理想的内涵与特征(理想信念的意义作用?

1.理想具有超越性2.理想具有实践性3.理想具有时代性​​

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1.信念具有执着性2.信念具有多样性​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的意义作用?

✓1.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崇高的理想信念

✓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3.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当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能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缅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1.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

2.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就是向着远大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辩证看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从思想方法上,是由于不能辨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1.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因此在整个理想体系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而个人理想则从属于社会理想

2.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1.立志当高远2.立志做大事3.立志须躬行​​

Ø三.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什么说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见解上。

古人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强调“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崇尚“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追求

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如,儒家把仁爱和谐视为最高的道德理想,为实现“仁”的理想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古人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认为教化的目的是“明人伦”,是培养有道德的人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孟子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之之谓神”

5.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伟大创造精神2.伟大奋斗精神3.伟大团结精神4.伟大梦想精神​​​

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改革开放精神体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2.体现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体现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自觉回应时代的要求,推动民族精神的不断革新,推动民族精神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立足民族精神的根基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我们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得以保持的重要保证​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是中国精神引领时代前行,拥有鲜明时代性和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根源​​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的意义?

✓1.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2.激发创造的精神动力3.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和时代要求是什么?

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

✓新时代爱国主义

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传承与创新中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1.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必须坚持立足民族,维护国家发展主体性

2.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必须面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

✓做忠诚的爱国者

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推进两岸交流合作3.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4.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促进民族团结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1.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2.增强国防意识3.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1.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2.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3.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潜能

✓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1.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2.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3.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增强改革开创新的能力本领

1.务实创新基础2.培养创新思维3.投身创新实践​​

Ø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要问题,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

(可能选择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两者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主要包括: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精神内核,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3.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可能选择题: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进一步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坚定价值观自信(为什么要增强价值观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可能选择题:

)​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生动展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机活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体现在它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的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引导着最广大人民为实现美好社会理想而奋斗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还体现在它的真实性

(可能选择题: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实现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前提和制度保障​​​​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大学生应该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扣好人生的扣子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1.勤学。

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2.修德。

3.笃实

4.明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目标高远,保持定力,不懈奋进;又要脚踏实地,严于律己,精益求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生的价值准则;勤学以增智,修德以立身,明辨以正心,笃实以为功

Ø五.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什么是道德(试述道德的本质和起源)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道德的起源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2.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3.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其一,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相应地就有什么样的道德。

​其二,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说来,新旧经济关系更替之后,新的道德必将取代旧道德而居于主导地位。

其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其四,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

2.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的功能

1.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人们崇德向善

3.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4.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5.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此外还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等​

道德的作用

1.在道德作用问题上,要反对两种极端的看法,即“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

2.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

✓道德的变化发展

✓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也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如何积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道德成果?

✓继承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1.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2.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3.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4.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5.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1.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必须秉承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2.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批判继承其他国家的到的成果。

不同道德文明的产生,发展和演化,都要依托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如何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个人品格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社会主义道德为什么要以人民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3.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继续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1.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活动内容的开放性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从本质上说,网络交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生活也是人的真实生活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5.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准则​​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1.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2.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4.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1.学习职业道德规范2.提高职业道德意识3.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家庭美德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1.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2.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3.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4.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5.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大学生要自觉践行爱国奉献,明礼守法,厚德仁爱,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等个人品德要求,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境界

1.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3.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最重要而主体精神力量​​​​​​

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1.学思并重2.省察克治3.慎独自律4.知行合一5.积善成德​​​​​

锤炼高尚道德品格

1.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

2.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3.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向上行善,知行合一(大学生如何通过参与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

✓向道德模范学习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引领社会风尚

✓1.知荣辱2.讲正气3.作奉献4.促和谐​​​

Ø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