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及预防正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58529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及预防正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不同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及预防正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不同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及预防正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不同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及预防正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不同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及预防正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同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及预防正式.docx

《不同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及预防正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及预防正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同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及预防正式.docx

不同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及预防正式

 

不同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及预防(正式)

DeployTheObjectives,RequirementsAndMethodsToMakeThePersonnelInTheOrganizationOperateAccordingToTheEstablishedStandardsAndReachTheExpectedLevel.

编订: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文件编号:

KG-AO-1312-82

不同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及预防(正式)

使用备注:

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生产性毒物

  1.对于生产性毒物有哪些接触机会?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操作或生产环节有接触到毒物,例如原材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成品的处理、包装;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而引起冒锅和冲料,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的泄漏,作业人员进入反应釜出料和清釜,物料输送管道或出料口发生堵塞,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化学物的采样和分析,设备的保养、检修等。

  此外,有些作业虽未应用有毒物质,但在一定条件下亦有机会接触到毒物,甚至引起中毒。

例如,在有机物堆积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地窖、矿井下的废巷、化粪池、腌菜池等)作业接触硫化氢,含砷矿渣的酸化或加水处理时接触砷化氢而致急性中毒者常见文献报告。

  2.生产性毒物有哪些健康危害?

  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则会逐渐蓄积于体内,这种蓄积作用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

当毒物的蓄积部位与其靶器官一致时,则易发生慢性中毒,例如有机汞化合物蓄积于脑组织,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非其毒作用靶器官的蓄积部位则称为该毒物的“储存库”,如铅蓄积于骨骼内。

储存库内的毒物处于相对无活性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属保护机制,对毒性危害起缓冲作用。

但在某些条件下,如感染、服用酸性药物等,体内平衡状态被打破时,库内的毒物可释放入血液,有可能诱发或加重毒性反应。

  有些毒物因其代谢迅速,停止接触后,体内的含量很快降低,难以检出;但反复接触,因损伤蓄积,仍可引起慢性中毒。

例如反复接触低浓度有机磷农药,由于每次接触所致的胆碱酯酶活力轻微抑制的叠加作用,最终引起酶活性明显抑制,而呈现所谓的功能蓄积。

  3.生产性毒物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职业中毒的病因是职业环境中的生产性毒物,故预防职业中毒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控制或尽可能减少毒物对职工的危害。

应遵循“三级预防”原则,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做好“前期预防”。

具体控制措施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根除毒物

  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可用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例如用硅整流器代替汞整流器,用无汞仪表代替汞仪表,使用苯作为溶剂或稀释剂的油漆,其稀料改为二甲苯等。

但替代物不能影响产品质量,并需经毒理学评价,其实际危害性较小方可应用。

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高毒原料时,应强化通风排毒措施,实行特殊管理。

  降低毒物浓度

  减少人体接触毒物水平,以保证不对接触者产生明显健康危害是预防职业中毒的关键。

其中心环节是加强技术革新和通风排毒措施,将环境中毒物浓度控制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

  技术革新:

对生产有毒物质的作业,原则上应尽可能采取密闭生产,清楚毒物逸散的条件。

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尽可能采取遥控或程序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操作者接触毒物的机会。

  通风排毒:

在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如密闭不严或条件不许可,仍有毒物逸散入作业环境空气中时,应采用局部通风排毒系统,将毒物排出。

其中最常用的为局部抽出式通风。

  工艺、建筑布局

  生产工序的布局不仅要满足生产上的需要,而且应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有毒物逸散的作业,应根据毒物的毒性、浓度和接触人数等对作业区实行区分隔离,以免产生叠加影响。

有害物质发生源,应布置在下风侧;如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放散有毒气体的生产工艺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

对容易积存或被吸附的毒物如汞,可产生有毒粉尘飞扬的厂房,建筑物结构表面应符合有关卫生要求,防止沾积尘毒及二次飞扬。

  个体防护

  是预防职业中毒的重要辅助措施。

个体防护用品包括呼吸防护器、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服和皮肤防护用品等。

选择个人防护用品应注意其防护特性和效能。

在使用时,应对使用者加以培训;平时经常保持良好的维护,才能很好发挥效用。

  职业卫生服务

  健全的职业卫生服务在预防职业中毒中极为重要,职业卫生人员除积极参与以上工作外,应对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和监督;对接触有毒物质的人群实施健康监护,认真做好上岗前和定期健康检查,排除职业禁忌,发现早期的健康损害,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生产性粉尘

  1.对于生产性粉尘有哪些暴露机会?

  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隧道开凿、筑路等;冶金工业中的原材料准备、矿石粉碎、筛分、配料等;机械铸造工业中原材料破碎、配料、清砂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的原料加工;皮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处理加工、包装物品等生产过程。

凡防尘措施不够完善,均可能有大量粉尘外逸,污染生产环境。

  2.生产性粉尘有什么健康危害?

  所有不溶或难溶的粉尘对身体都是有害的,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特性和作用特点不同,可引起不同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尘肺:

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粉尘导致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一类疾病。

  粉尘沉着症:

有些生产性粉尘(如锡、钡、铁等)吸入后,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一般异物反应,可继发轻微的纤维性改变,对健康无明显危害,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无进展,X线胸片阴影可逐渐消退。

  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

吸入棉、亚麻、大麻等粉尘可引起棉尘症;吸入被霉菌、细菌或血清蛋白污染的有机粉尘可引起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吸入聚氯乙烯、人造纤维粉尘可引起非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呼吸系统肿瘤:

石棉、放射性矿物、镍、铬、砷等粉尘均可致肺部肿瘤。

  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2.局部作用

  粉尘作用于呼吸道粘膜,早期引起其功能亢进、粘膜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粘液腺分泌增加,阻留更多粉尘,久之酿成肥大性病变,然后由于粘膜上皮细胞营养不足,终造成萎缩性病变,呼吸道抵御能力下降。

体表长期接触粉尘还可导致堵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

金属磨料可引起角膜损伤、浑浊。

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

  3.中毒作用

  吸入铅、砷、锰等粉尘可在呼吸道粘膜很快溶解吸收,导致中毒。

  3.对于生产性粉尘有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粉尘危害非常普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尤其发展中国家为甚,全世界大约近上亿劳动者接触粉尘危害。

我国情况并不乐观,尘肺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必须采取强有力和效果明显的措施。

  法律措施

  立法和执法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旨在防止粉尘危害、保护工人健康的法令和条例。

195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办法》、《矿山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暂行办法》;1987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和经过修订的《粉尘作业工人医疗预防措施实施办法》,使尘肺防治工作逐步纳入了法制管理轨道;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强调职业危害的宏观控制和企业法人与劳动者的责任、权利、义务,将控制职业危害的责任赋予企业的每一个人,是促进企业搞好尘肺防治工作的法律保证;尤其是20xx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方针,明确分清用人单位、劳动者和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在职业病防治中的责任,对从宏观到微观控制粉尘危害、防治尘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

  1979年卫生部颁发的《工业企业卫生标准》TJ36-79中对9种生产性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作了规定,1983年-1996年又增加了40项粉尘卫生标准,总共达49项。

20xx年4月8日卫生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规定的粉尘标准为47项,包括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两项指标,其中13项又分为总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石棉又分为总尘和纤维浓度。

  技术措施

  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是预防尘肺最根本的措施。

  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

  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径,如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措施避免工人接触粉尘;采用风力运输、负压吸砂等措施减少粉尘外溢;用含石英低、危害较小的石灰石代替石英砂作为铸型材料。

  湿式作业

  为一种相对经济又简单实用的防、降尘措施,在考虑湿式作业时,需考虑喷雾水滴大小与捕捉尘粒能力间的关系,提高效率,节约用水,并注意水的再利用,避免污染水源。

  密闭抽风除尘

  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方法。

如采用密闭尘源和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溢。

抽出的含尘空气在经除尘装置处理后排出大气。

  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

  在作业现场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卫生标准所要求的水平时,可佩戴防尘护具作为辅助防护措施。

效果较好的有防尘安全帽、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适用于粉尘浓度高的环境。

在粉尘浓度低的环境可佩戴防尘口罩。

  我国在控制粉尘危害、预防尘肺发生方面,结合国情做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工作,在取得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将上述防、降尘措施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对我国控制粉尘危害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高温作业

  1.高温的职业接触机会有哪些?

  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

这些生产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环境。

印染、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达90%以上。

夏季的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直接辐射作用外,还受到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

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作用的时间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较高,形成高温与热辐射的联合作业环境。

  2.高温作业对健康有些什么危害?

  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

但是如果温度过高,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中暑。

  中暑按照发病机理可分为三种类型:

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这种分类是相对的,临床上往往难于区分,常以单一类型出现,亦可多种类型并存,我国职业病名单统称为中暑。

  1)热射病:

大部分会骤起昏迷、高热、无汗、灼热或先有大汗继而“无汗”皮肤干热发红,处理不及死亡率在17-80%之间。

  2)热痉挛:

明显特征是肌肉痉挛伴收缩病,以四肢、咀嚼及腹肌等经常活动肌肉多见患者神智清醒,体温多正常。

  3)热衰竭:

起病迅速,表现为头昏、心跳、恶心,并有便意,多汗、面色苍白,继而昏厥、血压下降、体温不高,一般以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多见。

  在这三种类型的中暑,热射病最为严重,尽管迅速救治,仍有20%~40%的病人死亡。

  3.怎样处理和预防中暑?

  发现中暑病人后,首先应使患者脱离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荫凉地方休息,解开衣服,给予含盐的清凉饮料。

必要时,可进行刮烦疗法或针刺合谷、曲池、委中、百会、人中等穴。

如有头昏、恶心、呕吐或腹泻,可眼中药霍香正气九;如呼吸、循环衰竭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并可注射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

  预防措施:

  合理布置热源,把热源放在车间外面或远离工人操作的地点,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应布置在天窗下面;采用穿堂风通风的厂房,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隔热,是减少热辐射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加强通风换气,加速空气对流,降低环境温度,以利于机体热量的散发。

  加强个人防护,合理组织生产,如穿白色、透气性好、导热系数小的帆布工作服;同时调整工作时间,尽可能避开中午酷热,延长午休时间。

加强个人保健,供给足够的含盐清凉饮料。

  四.噪声

  1.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噪声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多方面的。

50分贝以上开始影响睡眠,70分贝以上妨碍交谈,使人心烦意乱。

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引起头昏、头晕、头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脑电图异常(慢波增多),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多数增高),心电图有心律不齐和缺血性改变,同时可见食欲下降,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功能改变、月经不调等。

噪声对人体最为明显的影响是损害听觉器官,长时间在90分贝以上噪声作用下,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进而听力减弱,严重者发生职业性耳聋。

  2.怎样项防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①进行工艺改革:

以无声或少声工具代替噪声工具。

如液压机代替锻压机、焊接代替铆接、无梭织布代替有梭织布等。

  ②在不影响操作前提下,用隔音、减震、消声、吸音等措施减弱噪声强度。

同时合理规划厂区和厂房建筑,使噪声源远离其他作业区,或造隔音墙,建筑物内墙选用吸音材料等。

  ③个人防护:

工人戴耳塞或耳罩,往往可取得较好的防声效果。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TheNameOfTheCompanyOrOrganizationHe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