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s筋膜外包皮内板袖状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58271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olles筋膜外包皮内板袖状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Colles筋膜外包皮内板袖状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Colles筋膜外包皮内板袖状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Colles筋膜外包皮内板袖状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olles筋膜外包皮内板袖状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docx

《Colles筋膜外包皮内板袖状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olles筋膜外包皮内板袖状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olles筋膜外包皮内板袖状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docx

Colles筋膜外包皮内板袖状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

Colles筋膜外包皮内板袖状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评价采用阴茎Colles筋膜外包皮内板袖状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

方法:

1997~2007年共收治包皮过长的患者512例,随机分两组手术对比治疗。

一组为改良组257例(A组),采用Colles筋膜外包皮内板袖状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另一组为对照组255例(B组),采用传统远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

结果:

改良组与传统组相比较,在术中操作、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外观与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组。

结论:

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包皮过长相比较,Colles筋膜外包皮内板袖状切除术,方法易于掌握,术后并发症少,疗程短,安全可靠,成功率高,患者易于接受。

【关键词】包皮过长;包皮内板;Colles筋膜;外科手术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sofsleeveresectionofinfrabasalplatesonphimosis.Methods:

512caseswithphimosisthatwereadmittedtohospitalduring1997and2007wererandomlydividedintogroupA(257cases)andgroupB(255cases).GroupAunderwentsleeveresectionofphimosiswhilegroupBunderwenttraditionalremotecircumcisionandthecurativeeffectswerecompared.Results:

ComparedwithgroupB,bettereffectswereshowningroupAfromtheaspectsoftheoperationalprocedure,bleedingvolume,postoperativepaintime,restoredappearanceandfunction,andcomplications.Conclusion:

Withadvantagesofleescomplications,shortertreatmentcourse,sleeveresectionofphimosisispriortoconventionalremotecircumcisionasasaferandsimpertreatmenttophimosis.

  [KEYWORDS]Phimosis;Infrabasalplates;Collesfascia;Surgery

  阴茎包皮过长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虽然不是急危重症,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长期以来,对于阴茎包皮过长的治疗,根据医学界多种文献报载,虽然从传统方法上进行过多次改良,但从术后效果上看,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1997~2007年共收治包皮过长患者512例,分为2组进行对比治疗,经过总结分析,改良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Colles筋膜外包皮内板袖状切除术为改良组(A组)257例,年龄9~42岁,其中含单纯包皮过长170例,包茎型包皮过长87例,另将255例同期行传统包皮环切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年龄10~41岁,其中单纯包皮过长172例,包茎型包皮过长83例。

  1.2方法

  术前准备工作同传统的方法一样,患者取平卧位,应用碘伏常规消毒手术野。

手术采用局部阻滞麻醉,利用0.5%的利多卡因在阴茎根部作神经阻滞。

于以2把小直血管钳纵行夹住包皮口12点,6点,其中,背侧血管钳尖端定位于冠状沟12点至包皮口连线中外1/3交界处,腹侧血管钳尖端定位于包皮系带至包皮口连线中外1/3交界处。

如包茎型包皮过长,首先将包皮口3点,9点纵行剪开0.5~1cm,有粘连者予以分离,清除包皮垢,使阴茎头能轻松地出入包皮口,并再次用碘伏消毒。

将两钳反向牵开并稍上提,使包皮口绷紧成直线,用长直血管钳从背侧向腹侧紧靠两小直钳下夹紧包皮口皮肤,紧贴直钳下剪除包皮口皮肤,这样外板切口平面稍向阴茎背侧倾斜,即与冠状沟平面平行。

包皮外板自行向近侧退缩,提起内板远侧切缘,在内板与Colles筋膜之间的间隙向近侧钝锐性分离至冠状沟及系带。

分离后内板呈灰白色半透明状。

距冠状沟及系带约0.2~0.3cm处环行环行剪除包皮内板。

使包皮切缘对拢,用0~4可吸收缝合线间断缝合。

以1.5cm宽的4层凡士林纱条围绕切口并用3点、6点、9点、12点留线固定即可。

术后第5天解除凡士林纱条,不必拆线。

对A、B两组所有的患者均在3周内进行随访。

在随访期间,观察其创口疼痛、出血、血肿、水肿、包皮口狭窄、感染、术后包皮外观以及功能情况。

  1.3手术效果的评价标准

  A组:

观察阴茎头在阴茎萎软时处于大部分暴露状态,切口隐蔽,外板皮肤自然皱缩于冠状沟及其近侧的阴茎体,外观自然。

勃起时阴茎头恰好可完全暴露,阴茎体皮肤皱褶消失,接近正常的生理状态。

B组:

观察阴茎头在阴茎萎软时处于完全暴露状态,切口显现,阴茎体皮肤平展,外观欠自然,勃起时阴茎体皮肤绷紧感明显,与正常的生理状态有一定的差距。

  2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以浸透1块中号纱布为5mL来估算)为4mL,明显少于B组的10mL。

术后疼痛持续时间A组为17h,明显短于B组的46h;A组术后并发有创口水肿者8例(3.11%);包皮下出血、血肿4例(1.56%),感染3例(1.17%),无包皮口狭窄。

B组有创口水肿68例(26.67%),创口出血、血肿者38例(14.90%),创口感染9例(3.53%),无包皮口狭窄。

  3讨论

  3.1改良术阴茎皮肤外观自然美观

  传统术由于同平面切除全层包皮,包皮外板向近侧回缩,愈合后切口显现,深颜色外板与浅颜色内板反差明显,有碍美观。

改良术内外板切口不在同一平面,即外板切口在包皮口近侧,内板切口在冠状沟近侧,外板皮肤均匀皱缩在冠状沟及阴茎体,故切口隐蔽,外观自然美观。

  3.2改良术包皮功能接近生理状态

  传统术包皮切除量往往偏多,术中阴茎疲软状态下观察包皮保留量似乎合适,实际上包皮储备是不足的,勃起时偏紧牵拉感明显。

传统术由于是同平面切除全层包皮,如果刻意将包皮切除少些,则在术中阴茎疲软状态下观察包皮覆盖阴茎头较多,故此,传统术包皮切除量真正做到恰当较难掌握。

改良术由于切除了绝大部分内板,保留了大部分外板,即仅保留了距冠状沟及系带0.2~0.3cm内板,仅切除了约65%包皮外板皮肤,所以术后包皮储备量是足够的,由于内板切口位置高,内外板切口缝合后外板皮肤一部分向阴茎体回缩,一部分皱缩在冠状沟。

故在阴茎疲软状态下不会显得包皮保留过多,反而更为自然;勃起状态下不会显得包皮保留过少。

术后包皮功能接近生理状态,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包皮切除量偏多偏少的两难问题[1]。

  3.3改良术能减少术中出血及包皮系带的损伤

  包皮静脉血管及淋巴回流主要位于阴茎浅筋膜之内[2]。

传统术由于切除全层包皮,切断其中的阴茎背浅静脉是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

而改良术由于切除包皮内板是在阴茎Colles筋膜外疏松结缔组织中游离,术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阴茎背浅静脉,从而避免损伤,减少出血。

切开皮肤时稍有渗血,纱布压迫片刻即止。

包皮系带是包皮引带的延伸部分,远端连接于尿道外口的下方,近端与阴茎中隔相连续。

此处血液循环较为丰富,并有小动脉通过,神经最敏感,手术时一旦受到损伤,除会造成较多出血外,术后还会出现长久性疼痛。

当阴茎勃起时,由于牵拉,疼痛会更加明显,故此也会影响到夫妻生活。

改良术在Colles筋膜浅面分离,也就避免了包皮系带的损伤。

本研究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

  3.4改良术能明显减少术后创口出血、血肿和水肿的发生

  传统术由于切断阴茎背浅静脉,可能损伤包皮系带内的小动脉,如果用电凝止血,术后阴茎勃起时容易再出血,尤其是在包皮系带处,这也是术后创口出血、血肿的主要原因。

改良术由于不伤及明显的有形血管,很少引起术后出血。

  包皮内阴茎背浅静脉属终端静脉,与深静脉缺乏交通,切断后容易引起包皮远端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引起水肿,尤以包皮内板处为著,加之传统术保留内板较多,背侧保留0.5cm,系带侧保留0.8cm,更加重了传统手术术后创口水肿的程度。

有资料显示,传统方法水肿发生率约为83.3%[3]。

另外,创口出血血肿压迫也可引起水肿。

改良术由于不伤及阴茎背浅静脉及淋巴管,不会造成明显的包皮水肿及传统术式后的橡皮肿[4]。

  3.5改良术明显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改良术由于术中出血少,不需结扎血管,不需电凝出血点,减少了异物反应及组织损伤,创口血肿、水肿少且轻。

故不易造成术后切口感染。

  3.6改良术可能对术后减少性传播疾病感染机会有益

  改良术由于最大限度地切除了包皮内板,减少了性传播疾病的易感部位,理论上推测对术后减少性传播疾病感染机会应该有所帮助。

当然此点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3.7改良术术后疼痛轻

  改良术由于术后血肿、水肿及感染的发生率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且不必拆线,护理简单,患者乐于接受。

  综上所述,采用Colles筋膜外包皮内板袖状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在手术操作、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及外观功能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振藩.泌尿外科手术并发症,[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26.

  2徐恩多.局部解剖学[M].第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55156.

  3刘尚文.改良包皮环切法与传统包皮环切法之比较[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3,17

(2):

3334.

  4梅骅.泌尿外科学[M].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9359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