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复习材料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54204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复习材料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病理学复习材料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病理学复习材料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病理学复习材料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病理学复习材料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学复习材料重点.docx

《病理学复习材料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复习材料重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学复习材料重点.docx

病理学复习材料重点

病理学复习

1、病理学:

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2、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①人体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

(1)尸体解剖

(2)活体组织检查(3)细胞学检查②试验病理学研究和方法

(1)动物试验

(2)组织和细胞培养

3、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答:

⑴肉眼 1)体积或实质缩小;2)外形变化可以不明显;3)重量减轻;4)颜色变深;5)质地变硬。

⑵光镜 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2)间质增生。

⑶电镜 1)细胞器退化、减少;2)自噬小体增多;3)脂褐素。

4、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

答:

⑴原因:

缺氧、感染、中毒。

⑵机制:

钠—钾泵功能障碍。

⑶好发器官:

肝、心、肾。

⑷病变特点:

1)肉眼 体积增大、颜色变淡;2)光镜 细胞肿胀,胞质淡染、清亮,核可稍大;3)电镜 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

5、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

答:

⑴原因:

缺氧、感染、中毒、营养缺乏。

⑵机制:

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2)三酰甘油合成增多;3)载脂蛋白减少。

⑶病理变化:

1)肉眼 肝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较软、油腻感;2)光镜 肝细胞体积大、胞质内有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可将核挤至一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至闭塞。

⑷后果:

重者肝细胞坏死,继发纤维化。

6、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其基本病理变化。

答:

 ⑴过程:

细胞受损→细胞器退变,胞核受损→代谢停止→结构破坏→急性炎反应→坏死加重。

  ⑵基本病变:

1)核固缩、碎裂和溶解;2)胞质红染,胞膜破裂,细胞解体;3)间质内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4)坏死灶周围或坏死灶内有急性炎反应。

7、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

答:

①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嫩;②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③功能 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它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它异物;④结局 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并消失,部分毛细血管腔闭塞、消失,少数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瘢痕组织等。

8、试述肉芽组织各成分与功能的关系

答:

①炎细胞可以抗感染、清除异物,保护创面,巨噬细胞尚可促进组织再生和增生;②成肌纤维细胞可使伤口收缩;③毛细血管可提供局部组织修复所需的氧和营养,同时也有利坏死组织吸收和控制感染;④肉芽组织的所有成分有填补组织缺损及机化的功能。

9、举例说明伤口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有何区别?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条件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的伤口

组织缺损大,创缘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坏死组织

炎反应

表皮再生

伤后24~48小时再生上皮覆盖伤口

异物清除、感染控制、肉芽组织形成后才开始

肉芽组织

第三天从伤口边缘开始长入少量肉芽组织

伤口边缘或底部长入多量肉芽组织

伤口收缩

不明显

明显

愈合时间

5~7天达临床愈合(短)

时间长

瘢痕

少、规则、线状

大、不规则

10、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

答:

⑴淤血的原因:

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⑵病变:

1)肉眼 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淤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 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

  ⑶结局:

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或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

11、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答:

⑴形成条件:

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⑵对机体的影响:

1)有利的一面 ①防止出血;②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

2)不利的一面 ①血栓阻塞血管可引起组织的缺血、发生坏死;②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引起栓塞;③瓣膜上血栓机化引起瓣膜病;④微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后可引起广泛出血等严重后果。

12、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答:

⑴栓塞的类型:

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

  ⑵后果:

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致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13、简述梗死的原因、类型及其不同类型梗死的形成条件。

答、⑴梗死的原因:

①血栓形成;②动脉栓塞;③动脉痉挛;④血管受压闭塞。

  ⑵类型:

①贫血性梗死;②出血性梗死。

  ⑶条件:

1)贫血性梗死 ①组织结构比较致密;②侧支循环不充分;③动脉分支阻塞。

2)出血性梗死 ①组织疏松;②双重血液供给或血管吻合支丰富;③组织原有淤血;④动脉分支阻塞;⑤侧支循环不能代偿等。

14、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

答:

⑴贫血性梗死 1)肉眼:

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

2)镜下:

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③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

  ⑵出血性梗死 1)肉眼:

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泽,质地脆弱;④边界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形病灶。

2)镜下:

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②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15、炎症局部可有哪些临床表现,其病理学基础是什么?

 答:

⑴临床表现: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⑵病理学基础:

①红:

充血;②肿:

炎性渗出或增生;③热:

充血和代谢增强;④痛:

离子浓度、炎症介质和压迫神经;⑤功能障碍:

组织损伤、压迫阻塞及局部疼痛等。

16、简述异型性、分化程度及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答:

⑴肿瘤的异型性为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⑵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为肿瘤的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⑶肿瘤的异型性愈大,分化程度愈低,则肿瘤更倾向于恶性,反之则很可能为良性。

17、试比较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组织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核分裂

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

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和外生性

包膜

与周围组织分界

清楚

不清楚

继发改变

很少发生出血、坏死

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手术后很少复发

手术后较多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如果发生在重要器官亦可引起严重后果

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出血、坏死、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18、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常见

较少见

发病年龄

多见于40岁以上

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

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

质软、灰红色、湿润、鱼肉状

组织学特点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常有纤维组织增生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

癌细胞间多无

肉瘤细胞间多有

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19、何谓癌前病变,请列举5种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癌前病变。

答:

⑴癌前病变或疾病是指一类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或疾病)。

⑵如①黏膜白斑;②纤维囊性乳腺病;③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④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⑤慢性萎缩性胃炎;⑥慢性胃溃疡;⑦皮肤慢性溃疡。

⑶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只是相对于其他良性疾病或病变来说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或疾病),并非一定都发展为癌。

但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应正确认识、对待和及时治疗癌前病变或疾病。

20、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变。

答:

可表现为非特异性炎或肉芽肿性炎。

典型病变分为三期,①变质渗出期,即结缔组织黏液变性和纤维蛋白性坏死;②增生期(肉芽肿期),即由纤维蛋白样坏死物、Aschoff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构成的Aschoff小体;③纤维化期(愈合期)。

21、何谓原发性高血压?

其各型病变特点是什么?

答:

⑴原发性高血压:

①原因未明;②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18.7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0kPa)〕为主要表现;③独立性全身性疾病;④以全身细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⑤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病变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⑵各型病变特点:

1)缓进型高血压(良性高血压)的病变特点:

①功能紊乱期的基本改变为全身细、小动脉痉挛;②动脉系统病变期的病变为细动脉、肌型小动脉硬化,弹力肌型及弹力型动脉可伴发粥样硬化病变;③内脏病变期的病变为心脏 代偿期左心室壁向心性肥大,失代偿期左心室壁离心性肥大;肾脏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脑 高血压脑病,脑软化,脑出血;视网膜 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2)急进型高血压(恶性高血压)的病变特点:

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

22、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及主要病变特点。

答:

⑴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 1)外源性因素:

①理化因素,如吸烟、空气污染、气候寒冷;②感染因素;③过敏因素;2)内源性因素:

①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呼吸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②过敏体质。

  ⑵主要病变特点 1)呼吸道黏膜上皮的损伤与修复;2)黏液腺体增生、肥大,久之,腺体萎缩;3)管壁病变,如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

23、简述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基础。

答:

⑴呼吸因难、发绀: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叶实变,肺泡换气功能下降;⑵咳嗽、咳铁锈色痰:

肺泡腔内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变性等使痰液呈铁锈状;⑶胸痛:

病变累及胸膜,形成纤维蛋白性胸膜炎。

24、何谓肺硅沉着病?

简述其病变特点、分期和并发症。

答:

⑴肺硅沉着病 ①游离的二氧化硅微粒在肺内蓄积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职业病;②以肺和肺门淋巴结等形成硅结节及间质纤维化为其基本病变。

⑵病变特点 ①肺硅结节形成;②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⑶肺硅沉着病可分为三期:

①第一期 硅结节形成主要局限于淋巴系统,病变主要在中、下叶近肺门处;②第二期 硅结节明显扩展到淋巴系统以外的肺组织,硅结节数量增多并互相融合,肺间质纤维化,但病变范围不超过全肺的1/3;③第三期 硅结节呈瘤样团块,直径超过2cm;或肺间质纤维化严重,病变范围超过全肺的1/3。

⑷常见的并发症 ①肺结核;②肺源性心脏病。

25、简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答:

①肝细胞变性、坏死:

肝细胞质疏松化、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嗜酸性坏死、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等;②炎细胞浸润:

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为主;③间质反应性增生(包括Kuppffer细胞、间叶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和肝细胞再生。

26、简述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答、⑴病变特点:

①溃疡小,圆形、椭圆形,边缘整齐,底部平坦;②溃疡底部分为四层,即炎性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层;③可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合并症。

⑵临床表现:

节律性的腹上区疼痛、反酸、打呃等。

并发症:

出血,穿孔,幽门狭窄,癌变

27、阐述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发生的机制及临床表现。

答:

⑴发生机制:

①小叶下静脉受压;②肝窦变窄和减少;③肝动脉与门静脉间异常吻合支形成。

⑵临床表现:

脾大、胃肠道淤血、腹腔积液,侧支循环形成。

28、试以肉眼形态特点区别胃的良、恶性溃疡。

良性溃疡(胃溃疡)

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外形

圆形或椭圆形

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大小

溃疡直径一般<2cm

溃疡直径常>2cm

深度

较深

较浅

边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

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

周围黏膜

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黏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29、简述门脉性肝硬化时主要的侧支循环和合并症。

答:

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及破裂大出血,为常见死因。

痔静脉丛曲张、破裂出血(便血)。

脐周腹壁静脉曲张。

30、简述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表现。

答:

1.病理变化:

1)肉眼 ①大红肾;②蚤咬肾。

2)光镜 ①病变弥漫分布,肾小球体积增大,增大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②肾小球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肾小球缺血;3)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gG和C3呈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基膜和系膜区;4)电镜 基膜和脏层上皮细胞间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积物。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31、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将人体细胞分

(1)不稳定细胞

(2)稳定细胞(3)永久性细胞

32、血栓类型

(1)白色血栓

(2)混合血栓(3)红色血栓(4)透明血栓

33、血栓的结局

(1)软化、溶解、吸收

(2)机化、再通(3)钙化

34、栓塞: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35、气体栓塞:

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或原溶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离解,形成气泡阻塞心血管的现象。

36、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损伤过程)

(2)渗出(抗损伤)(3)增生(修复过程)

37、急性炎症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

38、肿瘤:

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机体的细胞克隆性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表现为机体局部的异常组织团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