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问题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52216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问题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能源问题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能源问题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能源问题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能源问题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能源问题调研报告.docx

《新能源问题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问题调研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能源问题调研报告.docx

新能源问题调研报告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关于“了解能源形势,关注社会动态”热点民生问题情况的调研

调研报告

组长:

吴阳14165009

组员:

刘凯,刘志琪

问卷收集:

刘凯

搜集资料:

刘志琪

报告撰写:

吴阳

一.摘要

2014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年,也是颇具争议的一年。

虽然行业销量同比增长达3.2倍,但是离政府至2015年累计推广50万辆的目标仍然相去甚远,累计完成率在27%。

然而,展望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我们坚定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

其核心在于创新的商业模式将改变行业以往的商业逻辑,制约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有望得到有效平衡,从而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长江证券》

二.关键词:

能源形势.调查问卷

伴随2014年的结束,寒假的到来。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14级学生吴阳.刘凯.刘志琪三人组成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了解能源形势,关注社会动态”社会实践小

组,针对在2014年越行越火的新能源汽车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该调查针对人群是否了解新能源汽车以及对于新能源的使用前景等进行了调查。

旨在了解现行的能源形势,关注社会实时动态。

本问卷题为“你了解新能源吗”。

主要利用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媒体进行调查。

共收集网络问卷104份。

其中含有有效信息的问卷共有104份。

回收及有效率为百分之百。

下面是我们的取样概况。

三.取样概况

调查中共有50.96%的男性,49.04%的女性。

进行了问卷解答。

其中高中以上学历人群占96.15%可信率较高。

在问卷中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新能源一词的占91.35%,其中对于新能源有所了解的占78.85%

在调查中发现民众对于新能源比较有信心的是光能,约占调查总数的70.19%其余的依次为风能51.92%核能34.62%潮汐能29.81%生物质能25.0%地热能23.08%以及其他有待开发能源21.15%(此题为多选)

调查发现大多数民众还是希望新能源的出现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约占调查总数的92.31%还有对此抱无所谓态度的约占总数的3.85%

调查中人民普遍希望新能源的新可以体现在污染小方面。

调查还针对日前最火爆的新能源项目,来自美国的特斯拉新能源汽车项目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没有听说过该项目的人约占总数的31.73%以及对于新能源汽车项目在中国的实施抱不支持态度的大约占总数的10%,比例较高。

显示出中国人民对于新能源汽车项目的不看好。

调查的最后一题为文字题。

简述对于新能源的开发有什么担忧。

其中担忧方面主要集中在市场,环境,技术,政策支持等方面。

下面是对于调查的详细图解

以及问题十的文字简述题,在此就不一一描述了。

四.总结概括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渐枯竭。

新能源的出现和利用迫在眉睫。

而且传统能源的污染较大。

那么,非传统能源的汽车,日用品等的出现是必然的。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

2014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绝对是不平静的一年。

伴随着国家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不断释放和各省市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落实,2014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出现快速发展势头,整体市场开始放量,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内的关键产品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这个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总体利好的情况下。

我们大学生也应该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及社会风潮的变动。

了解一下社会的动态。

根据相关市场调查报告显示。

2014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大约为7.5万辆。

增长324%。

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4.5万辆,同比增长208%;插电式电动车销售3万辆,同比增长878%。

一个更加鲜明的对比是,201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还不足1万辆。

但是这个调查的情况大多针对的是北上广等特大与大型城市的消费状况。

而中国的消费总体还主要集中在二线三线城市中。

对此,我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主要针对的是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了解及消费预测。

唯一比较遗憾的便是收集到的总数较少。

不能够非常全面的表明这种趋势。

但是。

问卷的覆盖范围较广,调查中,处西藏,新疆等五个省市没有参与调查的人群外。

其余省市皆有。

那么,根据调查显示的情况来看。

现在二三线城市的人对于新能源汽车有所了解,但是还不够。

且在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的人群中。

对于新能源的了解与支持存在消极态度。

这对于新能源的推广与销售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

那么下文将详细分析一下新能源的发展弊端与利好。

还有对于新能源消费的展望和了解一下什么是新能源汽车。

一.弊端

新能源市场的兴起,必定会造成传统能源市场的萧条。

在传统能源市场萧条的情况下,各类经营着传统能源相关产业必定会迎来转型。

那么在这个岔路口。

每个公司都会有自己的选择。

一部分势必会湮灭在历史的尘烟中,就像十年前的诺基亚一般。

从一个巨无霸到现在的拆公司,变卖家产。

在这种背景下,工人的大量失业一定会发生,如果不能很好的进行安排就业的工作,势必会对如日中天的中国经济重重的一拳。

特别是在智能化日渐提高的现代社会。

工人的大量失业一定会是所有人都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那么工人失业之后对于新能源市场的影响会有多大。

我认为,不亚于二战时期广岛原子弹对于日本人的影响。

新能源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的出现,虽然不是一种,可能是几种,包括现在比较成熟的光能,核能,风能等,还有较不成熟的生物质能。

价格必定不会太低。

那么对于中国的基层——工薪阶层大量失业的情况下。

究竟是谁来消费。

这个问题,会不会出现。

不得而知。

当然,以上的这些都是在转型不顺利的情况下所出现的社会问题。

那么回到新能源汽车市场上。

会有哪些弊端会影响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出现和推广呢?

第一当属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政策倾斜。

在国家不扶持的情况下。

如果想要推广一种完全没有在市场上出现过的东西,可谓是步履维艰。

这一点也正是印证了2014年之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景气。

而2013年下半年之后,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

新能源市场也出现了一丝曙光。

在2014年随着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无限利好的政策消息的出现。

2014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捷报频传。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政策推动。

所以,我认为新能源汽车的真正的市场还没有真正的打开。

而能源产业市场真正打开,最终还是需要真实市场需求的驱动。

第二是民众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不了解。

在调查问卷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受调查人群大多为收到良好教育的人群。

他们之中尚且存在高达百分之三十的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不了解。

作为未来消费主体的他们对于新能源的接受度还比较低的情况下。

要想真正的推开新能源汽车的会唱还为时尚早。

在现在40岁向上的人群中也普遍存在着新能源汽车不如传统能源汽车的观点。

他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装置并不是那么的安全。

而且充电起来也不方便。

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充电,不如传统能源的机动性强。

作为现在的大众消费的主体,他们对于新能源市场的不看好。

也是掣肘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便是新能源汽车自己的技术问题所产生的

充电桩的缺乏可谓也是影响新能源市场推广的的一项重大原因。

现在北上广等大型城市的充电桩的大量匮乏。

影响着现在已经拥有新能源汽车的车主的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口碑问题。

2014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出现快速发展势头,整体市场开始放量,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内的关键产品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这是现在放在新能源汽车供应商面前的大难题。

大量的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包括充电桩在内的关键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

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所有投资者,都是一个巨大的难点。

也是一场巨大的赌博。

所以,在以上三点还有许多小问题的共同掣肘下。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黄金时期还没有真正的到来。

2020年前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点培育期与攻坚期,政策红利将贯穿这一重要时期,同期将会有更多重磅车型陆续推出以催化新能源汽车市场。

当然,未来十年也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期,与之同步,动力电池等领域也将随新能源车的推广而呈现爆发之势。

二.利好趋势

本着存在即合理的观点。

我们来细细分析一下新能源汽车究竟能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上文中说到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主要受到政策,消费群体不关注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制肘。

但是,在2014年,其却以年增长324%的势头成为新型市场经济的领头羊。

相信在2015年的羊年中,势必还会保持这一尽头。

领跑“羊”群。

我认为在2015年乃至以后新能源汽车的利好主要可能来自于这几个方面。

第一依然是政策在2014年中国陆续颁发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到《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等,不一而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推广新能源汽车”;今年年初,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深圳、安徽调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时强调指出,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不变,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不变,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不变,政府扶持的政策取向不变等 “四个不变”;“2015年新能源汽车政策方面肯定不会放缓。

在这样的政策倾斜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定也会保持尽头。

另外,部分城市或工业园区的综合交通解决方案也有可能采用新能源汽车,利好整个产业。

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将带动其周边相关产业的转型与出现。

届时,一定也会出现大量的工作岗位。

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不失为一个发展的契机。

第二传统能源的枯竭

煤,石油等传统矿产资源的枯竭相信我不用再说大家也都知道。

从七千万嫁女的风光煤老板到公司负债320亿。

这样的经历说明了传统能源的枯竭已然迫在眉睫。

那么随着传统能源的枯竭,新型能源的出现便势不可挡。

诸如光能,风能等绿色清洁的能源也以走进千家万户。

成为一种常规能源。

那么在石油消失之后或者即将枯竭之际,以电能为驱动的新能源汽车也绝对会大行其道,成为在光能汽车之后的新能源汽车圈的新贵(其实光能汽车也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第三是创新式汽车运行模式

运营商肩负着基础充电网络的建设、新能源车的租赁、以及新能源车的运营监控。

相比汽车产业的传统商业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加入了运营商这角色,而整个商业模式上来看有如下几个改变:

1)汽车需求将集中到运营商,然后传导至整车车商;2)汽车金融需求将集中到运营商,然后传到至汽车金融公司;3)养护维修需求将集中至运营商,然后传导至相关企业;4)基础设施供应和整车供应融为一体;5)车联网平台商出现另一种可能,也即由新能源汽车运营商来承担。

在新的模式之下,运营商、政府、用户、车厂、金融公司各利益相关方都能够获得实质性的收益。

而一个多赢的模式才会是有市场生命力的模式。

第四基础设施的覆盖

基础设施方面,多地政府明确表明要加快充电设施的布局。

比如,北京今年将完成1000个公用快充桩布建设,覆盖中心城区和近郊。

国家电网方面也明确表示,允许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充换电设施。

第五是国内各大新能源汽车商的车型推广

2014北京国际车展20日拉开帷幕,全球首发车高达18辆,刷新历届北京车展。

其中,新能源首发车多达79辆,占近七成,成为本届车展最大亮点之一。

中外车在本届车展上同台竞技展出新能源汽车最新研发成果,中国品牌车企更是高调宣布其新能源汽车战略,既显现出中外车企未来的发展重点,也表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良好的市场愿景。

其中包括了一汽,比亚迪,江淮等厂家,展现了大量的车型。

那么在2015年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状态,品质性能优越的车型能很快脱颖而出,该部分市场在2015年将有非常快的增长。

综上五点便是我认为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利好消息。

相信在利好消息的推动下。

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一定会稳步向前。

三对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展望

201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启动情况,与国家政策落地程度密切相关,至少目前来看,充电桩建设、运营等都未形成完善的布局。

新能源汽车还未真正爆发。

另外从北京、深圳和上海等城市的消费者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巨额的政府补贴和电动车低廉的能源消耗成本,成为选择电动汽车的首要因素。

而类似于济南、包头等一些二、三、四线城市并没有像一线城市那么高的购车补贴,甚至无任何补贴,高昂的电动车售价就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在这些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中,多数认为目前当地的空气状况还良好,不像一线城市那么污染严重。

同时,相同配置的电动汽车要比燃油汽车高出1倍多的价格,如果没有高额补贴,对于消费者本身消费支出来看,并没有获得实惠,而充电桩问题和电动汽车本身的续航问题带来更多的不便,也成为目前阻碍这些地区电动汽车推广的主要因素。

而一线城市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要普遍高于二、三、四线城市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各一线城市高额的新能源车购车补贴以及电动车宽松的上牌条件;另一方面就是一线城市充电桩、售后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相对完善。

还有在2014年有政策时滞以及供需错配等因素,导致运营模式仅呈现星火之势。

而2015年随着国内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供给端适应市场变化,供需错配的现象明显改善;以及进入新能源车运营领域的企业逐步增加,推广区域的快速扩大;我们预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运营模式将呈现燎原之势,全年完成25-30万辆推广成为大概率事件。

不管从企业还是政府的表现来看,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最后总的来看企业和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是前所未有的,所以相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是一片光明的,在传统动力汽车方面中国始终落后于国外车企,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车企已经看到其发展潜力。

相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车企能够与国外车企一较高下。

下面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详细解释

混合动力是指采用传统燃料同时配以电动机和发动机,由电动机作为发动机的辅助动力,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

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柴油混合动力和气电混合。

目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发展也很快。

依据电机的输出功率在整个系统输出功率中占的比重,可以将其分为轻度混合型、中度混合型和全混合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轻度混合动力系统在传统内燃机上的启动电机(一般为12V)上加装了皮带驱动启动电机(BSG系统)。

该电机为发电启动(Stop-Start)一体式电动机,用来控制发动机的启动和停止,从而取消了发动机的怠速,降低了油耗和排放,但是它的电机并没有为汽车行驶提供持续的动力,因此节油节油率20%以下。

  中度混合动力系统采用了ISG系统。

与轻度混合动力系统不同,中混合动力系统采用的是高压电机。

另外,中混合动力系统还增加了一个功能:

在汽车处于加速或者大负荷工况时,电动机能够辅助驱动车轮,从而补充发动机本身动力输出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提高整车的性能。

这种系统的混合程度较高,目前技术已经成熟,应用广泛,节油节油率约20%-40%。

  强混合动力系统采用272-650v的高压启动电机,通过车载电池供电,电动机可以在启动或巡航过程中,单独驱动车辆行驶,在加速或者电池能量不足的情况下,再由内燃机单独或者联合电动机驱动车辆。

与中混合动力系统相比,完全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度更高,节油率40%以上。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HybridVehicle,简称PHV),简单说就是介于电动车与燃油车两者之间的一种车,既有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油路、油箱,也有电动车的电池、电机、控制电路。

而且电池容量比较大,有充电接口,因此节油率可达70%与非插电的混合动力汽车相比,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容量更大,可以支持行驶的里程更长。

如果拥有较好的充电条件,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不用加油就可满足日常出行,当做纯电动车使用,具有电动车的优点。

与纯电动车相比,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容量要小很多,但是带有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油路、油箱。

在无法充电的时候,只要有加油站就可以一直行驶下去,行驶里程不受充电条件的制约,又具有燃油车的优势。

  增程式电动车内只有一套电力驱动系统,包括电机、控制电路、电池,由电动机直接驱动车轮,发动机则用来于驱动发电机给电池进行充电。

因为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轮,因此也不需要变速箱,相当于在普通的电动车上装载了一台汽油/柴油发电机。

主要代表车型为宝马i3(可选装增程模块),雪佛兰沃蓝达(有隐藏的直接驱动模式),Fisker卡玛和奥迪A1e-tron。

  图2:

增程式电动车

  并联式插电混合动力车内有两套驱动系统,大多是在传统燃油车的基础上增加电动机、电池、电控而成,电动机与发动机共同驱动车轮。

车内只有一台电机,驱动车轮的时候充当电动机,不驱动车轮给电池充电的时候充当发电机。

主要代表车型为奔驰S500插电版、比亚迪秦。

  混联式插电混合动力与并联式插电混合动力一样,也有两套驱动系统,但不同的是,混联式有两个电机。

一个电动机仅用于直接驱动车轮,还有一个电机具有双重角色:

当需要极限性能的时候,充当电动机直接驱动车轮,整车功率就是发动机、两个电机的功率之和;当电力不足的时候,就充当发电机,给电池充电。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能源汽车结构比较

五.结束语

在此次社会实践问卷调查中,我们一行三人在收集问卷,调阅资料,撰写报告的过程中。

对于2014年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关注并且深入的了解。

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并没有完全火起来的情况下,先大多数人一步了解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利好消息与弊端所在。

这些都能更好的让我们明白机会需要等待。

才华终会施展。

在校园创业的热潮下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进行较为细致的了解对我们来说无异于一盏指路明灯。

虽然历时28天的网络问卷收集到过程中有很多烦恼的时候。

但是结果是可喜的。

做自己喜欢的事,便是无怨无悔。

这就是我对于此次活动的最大感触。

六.谢词

感谢其他两位队员的支持与鼓励。

感谢

12环艺——施惠学姐的实时解答,解决我们在收集过程撰写报告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谢谢

七.参考文献

[1]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分析

[2]新能源汽车走向:

2015年或成新能源汽车爆发之年

[3]新能源汽车跟踪报告

[4]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S].2007,72 号文件。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